-
星座链球菌肝脓肿合并胸部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 男,50岁.间断发热5天,发现血小板减少1天.患者1个月前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多次CT检查显示双肺分布大小不等空洞影及斑片影(图1),部分空洞内可见气液平面,较大者位于右肺下叶(图2),多数空洞内可见多发完整/不完整分隔;双侧胸腔积液(图3);肝右叶可见空洞影(图4),边缘模糊,大小约53 mm×57 mm,其内可见气液平面影,部分肝脓肿可见气体影(图5),增强扫描边缘可呈中度强化(图6),诊断为肝、肺脓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onvNeXt模型的胸部X线图像的疾病分类与可视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胸部X线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胸部疾病筛查和诊断方式.由于放射科医生长时间阅片容易视觉疲劳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导致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运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一个基于ConvNeXt模型的胸部X线图像的疾病检测方法,旨在提高胸部疾病诊断准确度、减轻误诊风险并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方法 利用大规模公开胸部X线图像数据集ChestX-ray14训练ConvNeXt模型,该模型在ResNet模型的基础上,融合了视觉Transformer结构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特征提取和识别能力,同时以AUC(ROC曲线下方的面积)作为模型性能的评价指标,与已有的分类模型CheXNet、ResNet及Swin Transformer进行了对比.此外,通过引入Grad-CAM可视化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特征图的梯度信息生成胸部X线图像的类激活热力图,实现对病灶区域的定位,从而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结果 基于ConvNeXt模型的诊断方法在识别14种胸部疾病时平均AUC值可达0.842,特别在识别积液(AUC值为0.883)、水肿(AUC值为0.902)和疝气(AUC值为0.942)等疾病时表现较为令人满意.结论 本文提出的方法在胸部X线图像的疾病检测中具有较好的性能,是一种对胸部X线图像进行胸部疾病诊断进而协助医生提高工作效率的有益尝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T影像组学构建模型在浸润性肺腺癌术前预测组织学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图像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及其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构建的融合模型在浸润性肺腺癌术前预测组织学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且组织学分级明确的313例浸润性肺腺癌患者,其中男175例、女138例,年龄35~81(60.1±8.3)岁。组织学分级:高级别(G3级)85例,低级别(G1、G2级)228例。313例患者术前均行胸部增强CT检查。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219例(高级别59例、低级别160例)和验证组94例(高级别26例、低级别68例)。基于每位患者的术前增强CT图像各提取1 316个影像组学特征;训练组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特征筛选及影像组学模型的构建。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临床病理特征中筛选高级别浸润性肺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建立融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和融合模型对术前浸润性肺癌组织分级的预测效能及临床效益。结果:训练组与验证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训练组和验证组内的高级别与低级别患者比较,吸烟史、肿瘤实性程度、肿瘤最大径、血清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年龄、毛刺征、分叶、胸膜牵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此外,验证组的低级别与高级别患者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0, P=0.030)。特征降维后得到5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95% CI:0.734~0.882、0.837(95% CI:0.733~0.863)。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级别浸润性肺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吸烟史、肿瘤实性程度、肿瘤最大径、血清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其与影像组学模型共同构建的融合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88(95% CI:0.721~0.894)、0.876(95% CI:0.707~0.852)。校准曲线分析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和融合模型均有良好的校准性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2种预测模型均有一定的临床效益,其中融合模型净收益值更大。 结论:基于术前增强CT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及其与高级别浸润性肺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建立的融合模型,对于浸润性肺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均有良好的术前预测价值,并且后者的预测效能相对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识别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早期预测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方法。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收集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在浙江13家医院就诊的1 428例发热>48~<120 h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咽拭子检测肺炎支原体DNA,检测阳性者行胸部X线片、血常规、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LDH)和前降钙素等检测。根据随访时病情发展情况,将患儿分为RMPP组和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MPP的相关因素,建立RMPP预报概率π的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预测RMPP的诊断价值。 结果:1 428例患儿中男801例、女627例,年龄4.3(2.7,6.3)岁,肺炎支原体DNA阳性534例(37.4%),其中446例(83.5%)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44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男251例、女195例,就诊年龄5.2(3.3,6.9)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异位点检测阳性410例(91.9%)。RMPP组55例、GMPP组391例。RMPP组第1次就诊前的峰值体温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高于GMPP组[39.6(39.1,40.0)比39.2(38.9,39.7)℃、333(279,392)比311(259,359)U/L,均 P<0.05]。Logistic回归示RMPP的预报概率π=exp[-29.7+0.667×最高体温(℃)+0.004×LDH(U/L)]/{1+exp[-29.7+0.667×最高体温(℃)+0.004×LDH(U/L)]},截断值为0.12,预报一致性为0.89,灵敏度0.89,特异度0.67。预报概率π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682(95% CI 0.593~0.771, P<0.01)。 结论:发热>48~<120 h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根据首次就诊前的最高体温和LDH水平计算RMPP的预报概率,以期达到早期预测RMPP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与疑似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影像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疑似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影像征象与临床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10日于十堰市太和医院就诊的确诊COVID-19与疑似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资料。确诊COVID-19患者105例,疑似COVID-19患者97例。采用χ 2检验和两独立样本 t检验统计分析二者临床资料和CT征象的差异。 结果:与疑似COVID-19患者相比,确诊COVID-19平均发病年龄偏高( t=2.460 , P=0.01),病变以纯磨玻璃(68例)和混杂磨玻璃密度(53例)为主(χ 2=50.016, P<0.01),病灶内易出现间质增厚(83例)(χ 2=55.395, P<0.01)、血管增粗(73例)(χ 2=57.527 , P<0.01),含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扩张(67例)(χ 2=17.899, P<0.01)、条索灶(54例)(χ 2=5.500 , P=0.02),易分布在胸膜下且病变长轴与胸膜平行(89例)(χ 2=23.597 , P<0.01),多无胸腔积液(χ 2=7.017, P<0.01);二者病灶形态均以斑片状分布为主(确诊89例,疑似87例)(χ 2=19.573, P<0.01)。另外,确诊COVID-19患者短期内病灶多表现为进展(72/87,82.76%),疑似COVID-19患者短期内多表现为缓解(63/89,70.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 51.114, P<0.01 )。性别、病灶肺叶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1.462 , P=0.23 ;χ 2=7.381, P=0.19)。确诊COVID-19白细胞数(χ 2=17.891, P<0.01)、淋巴细胞百分比(χ 2=11.151, P<0.01)多表现为正常或减低,肌酸激酶(χ 2=9.589, P<0.01)多表现为正常,红细胞沉降率多表现为正常或升高(χ 2=4.240, P= 0.04)。 结论:确诊COVID-19影像表现及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特征,与疑似COVID-19的CT征象及临床各指标间存在一定差异,对比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辅以临床指标、短期复查变化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obileNet对床旁胸部X线平片分类研究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MobileNet的深度学习对床边胸部X线平片(胸片)分类诊断及提高工作效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床旁胸部X检查患者的胸片6 320张,正常组885张、肺炎组1 927张、胸腔积液组373张、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组3 135张。选择其中350幅图像作为验证集,其剩余图像按照8∶2比例使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训练集4 775张和测试集1 195张。采用两种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MobileNetV1和MobileNetV2构建床旁胸片分类模型,并基于此设计了两种微调策略,共生成了4个模型,分别是MobileNetV1_False(V1_False)、MobileNetV1_True(V1_True)、MobileNetV2_False(V2_False)、MobileNetV2_True(V2_True)。4个模型分别对所有胸片进行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类,第一阶段建立二分类模型,即将所有胸片分为正常组和病变组,第二阶段建立四分类模型,即将所有胸片分为正常组、肺炎组、胸腔积液组和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组。采用准确度(Ac)、精确度(Pr)、召回率(Rc)、F1评分(F1)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性能。结果: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V1_True和V2_True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c、Pr、Rc、F1均高于V1_False和V2_False模型;且V1_True模型的分类效果优于其他模型。验证集中V1_True模型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分类Ac[分别为95.71%(335/350)和93.43%(327/350)],均高于放射科主治医师的分类Ac[第一阶段:90.29%(316/350);第二阶段:87.14%(305/350)]。V1_True模型对验证集350张床边胸片的识别时间(平均17 s)明显少于放射科主治医师(平均300 min)。结论:V1_True模型是对床边胸片分类的最优MobileNet模型,其应用于临床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及时、准确地从床边胸片识别患者的肺部病变信息,亦有利于提高放射科的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三尖瓣腱索断裂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新生儿三尖瓣腱索断裂引起的三尖瓣脱垂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8年11月收治的1例三尖瓣腱索断裂、三尖瓣脱垂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中文以“新生儿、三尖瓣脱垂、乳头肌或腱索断裂、肺动脉高压”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英文以“(neonate OR newborn) AND (tricuspid valve prolapsed) AND (rupture OR necrosis) AND (papillary muscle OR chordae tendineae) AND (pulmonary hypertension)”为检索式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9月报道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患儿 男,9小时龄,因“生后皮肤青紫9 h”入院。患儿系足月剖宫产出生,生后10 min出现全身皮肤发绀、呼吸发憋,出生医院正压通气不能缓解,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生后9 h病情无好转转至河北省儿童医院。入院查血气分析提示动脉氧分压22.5 mmHg(1 mmHg=0.133 kPa),胸部正位X线片提示双肺透光度正常,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三尖瓣前叶脱垂、三尖瓣大量反流、重度肺动脉高压、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水平右向左分流。予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吸入一氧化氮、静脉用曲前列尼尔联合降肺动脉压治疗,患儿低氧血症逐渐缓解,好转出院。患儿在11月龄时行三尖瓣瓣叶成形术+三尖瓣瓣环成形术+卵圆孔未闭缝合术,术中证实为三尖瓣腱索断裂导致三尖瓣前叶脱垂,随访至22月龄发育状况良好。文献检索未发现中文文献,检索到英文文献12篇,加上本例共分析21例患儿资料,其中仅1例出生胎龄33周早产儿,其余20例均为足月新生儿;21例患儿中男12例。21例患儿均在生后早期出现发绀,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他治疗包括吸入一氧化氮、静脉用米力农、血管活性药、利尿剂、前列环素类药物等,6例患儿接受了体外膜氧合治疗。早期报道的2例生后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病例均在接受外科手术后存活,术中或尸检均发现三尖瓣脱垂、三尖瓣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结论:乳头肌或腱索断裂导致三尖瓣脱垂在新生儿期罕见,患儿可发生严重低氧血症,早期识别、充分心肺支持稳定血流动力学,适时外科手术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肺包虫病外囊完整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肺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单纯性无破裂感染肺包虫病9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45例;平均年龄为6.6岁,范围为3~14岁。胸部X线片及CT检查结果显示:右肺包虫54例(上叶23例、中叶9例、下叶22例),左肺包虫42例(上叶20例、下叶22例)。根据术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外囊完整切除术组(A组)、内囊完整摘除术组(B组)、穿刺内囊摘除术组(C组)、肺楔形内外囊切除术组(D组),对比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术后没有支气管胸膜漏及包虫复发的情况。A组和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和C组( P<0.05);A组和D组的气胸、胸腔积液、残腔积液感染、肺不张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和C组( P<0.05)。 结论:肺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极低,避免了正常肺组织的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性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X线平片与CT诊断胸部外伤的价值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X线平片与CT诊断胸部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义乌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100例,分别给予X线平片检查、CT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检出率、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外伤类型检出情况。结果:CT总检出率[98.00%(98/100)]、诊断特异度[80.00%(4/5)]、灵敏度[98.95%(94/95)]均显著高于X线[84.00%(84/100)、58.33%(7/12)、87.50%(77/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1.96、22.64、8.62,均 P < 0.05)。CT检出心包积血、纵隔血肿及气胸、肺不张、肺挫伤、肋骨骨折百分比分别为18.37%(18/98)、22.45%(22/98)、23.47%(23/98)、15.31%(15/98)、20.41%(20/98),X线平片检出分别为16.67%(14/84)、23.81%(20/84)、22.62%(19/84)、15.48%(13/84)、21.43%(18/84),两种检查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0.09、0.04、0.01、0.00、0.02,均 P > 0.05)。 结论:CT可显著提高胸部外伤诊断检出率、特异度、灵敏度,明确外伤类型,但在胸部外伤临床诊断上,采用X线平片仍是首选的检查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剂量CT胸部平扫在飞行人员肺部结节筛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分析低剂量CT胸部平扫在飞行人员肺部结节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飞行人员招飞、改装体检及健康体检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于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疗养二区进行健康体检的飞行人员,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低剂量CT胸部平扫,对照组行常规X线胸部摄片检查。对比分析两组肺部结节检出率及其对医学鉴定结果的影响,并分别以结节大小、密度、数量及性质分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飞行人员238人,每组各119人。两组飞行员在年龄、身高、体重、飞行时间、飞行岗位及飞行机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肺部结节检出率为4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8%( P<0.05);观察组肺部结节检出对鉴定结果的影响率(24.45%)虽高于对照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亚组分析显示,观察组检出直径<3 mm的肺部结节及肺部磨玻璃结节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P<0.05),而检出的肺部多发结节及肺部恶性结节所占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飞行人员肺部结节筛查中,低剂量CT胸部平扫明显优于常规胸部X线检查,且能为飞行人员医学鉴定提供更多影像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