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脓毒症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45岁,公司职员.因皮肤巩膜黄染、腹胀入我科诊治.2023年5月10日患者劳累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腹胀、纳差、尿色加深,无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未诊治,前述症状逐渐加重.2023年6月12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伴畏寒寒战、胸闷、气促、周身水肿,至我院急诊就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星座链球菌肝脓肿合并胸部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 男,50岁.间断发热5天,发现血小板减少1天.患者1个月前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多次CT检查显示双肺分布大小不等空洞影及斑片影(图1),部分空洞内可见气液平面,较大者位于右肺下叶(图2),多数空洞内可见多发完整/不完整分隔;双侧胸腔积液(图3);肝右叶可见空洞影(图4),边缘模糊,大小约53 mm×57 mm,其内可见气液平面影,部分肝脓肿可见气体影(图5),增强扫描边缘可呈中度强化(图6),诊断为肝、肺脓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9例咽峡炎链球菌致脓胸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咽峡炎链球菌(SA)致脓胸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9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例SA致脓胸患者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9例患者中男8例,女1例,年龄(60.8±12.8)岁,均有基础疾病,同时伴有发热、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发病时间(6.1±2.2)d,住院时间(19.33±7.48)d.9例患者均表现为血清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浆D-二聚体(D-D)、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清白蛋白(ALB)和胸腔积液葡萄糖(GLU)下降,大部分患者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升高,4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药敏试验提示5例患者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1例患者对头孢曲松耐药.9例患者经抗感染、胸腔闭式引流术、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SA致脓胸患者好发于伴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潜伏期短,住院时间长,感染指标高,存在营养不良,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孔胸腔镜全纤维板剥脱术治疗Ⅲ期结核性脓胸158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利用单孔胸腔镜技术对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158例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全纤维板剥脱治疗的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的资料。男性127例,女性31例,年龄[ M(IQR)]为32(28)岁(范围:14~78岁)。所有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节段切除特定5 cm长肋骨,借助切口保护套暴露切口,获得操作空间,进而借助特殊器械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在无漏气、引流液清亮<50 ml/d后复查CT,肺较前复张后拔除胸腔引流管,继续抗结核治疗,术后3~6个月进行最终手术效果评估,后续门诊及电话随访至患者停药。 结果:早期1例患者因纤维板过厚无法有效牵拉进而中转开胸,其他患者均按原计划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5(2.50)h(范围:1.5~7.0 h),术中出血量100(500)ml(范围:50~2 000 ml),术后住院时间5.00(2.25)d(范围:2~15 d),术后胸腔引流时间21.00(22.50)d(范围:3~77 d)。术后1例患者因胸腔引流量多进行开胸止血,1例发生切口感染,余无重大并发症。随访时间为20(14)个月(范围:12~44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149例达到Ⅰ级恢复,7例Ⅱ级恢复,1例Ⅲ级恢复。结论:借助特殊器械,单孔胸腔镜在Ⅲ期结核脓胸患者上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是安全可行的,结合术后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远期恢复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小鼠免疫细胞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小鼠T淋巴细胞分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小鼠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雌性C57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脓毒症组及胸腺肽α1治疗组,对3组小鼠血浆中T细胞计数、T细胞进一步分化及血浆和肺组织中对应炎性因子表达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小鼠96 h内生存状况进行分析。利用graphpad 7.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小鼠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但在T淋巴细胞进一步分化中发现,胸腺肽α1组Th17较脓毒症组表达明显减少,Treg较脓毒症组表达明显增加,同时与T细胞分化相关的炎症细胞因子IL-10在胸腺肽α1组血浆及肺组织中表达均明显增加,而IL-17A在血浆及肺组织中表达均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小鼠96 h生存分析发现胸腺肽α1组小鼠生存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胸腺肽α1可增强脓毒症小鼠细胞免疫,改善其免疫、减轻炎症反应,进一步对脓毒症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嗜沫凝聚杆菌感染引起脓胸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嗜沫凝聚杆菌是口咽部的正常菌群,该菌感染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且营养需求较高,细菌培养及鉴定比较困难,很容易漏检。本例患者胸闷、发热1周,左侧脓胸,血培养、胸腔积液标本培养均为嗜沫凝聚杆菌。在抗感染治疗及胸腔闭式引流2周后,症状较前改善,但仍反复发热,行胸腔镜下胸膜粘连松解术,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GD2单抗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挖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达妥昔单抗、达妥昔单抗β和那西妥单抗3种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单克隆抗体(单抗)的不良事件(AE)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15年至2023年第2季度以达妥昔单抗、达妥昔单抗β和那西妥单抗为首要怀疑和次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根据《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5.0版中的首选术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SOC)对AE进行标准化和分类,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信息成分(IC)法进行AE风险信号挖掘。对3种GD2单抗的AE报告信息和AE风险信号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以3种GD2单抗为首要怀疑和次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630例,包括达妥昔单抗465例、达妥昔单抗β 61例和那西妥单抗104例,涉及PT为341、24和125种,分别映射在19、2和12个SOC中。3种GD2单抗相关AE中,均有出现死亡、威胁生命、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不良结局的患者。采用ROR法和IC法进行信号挖掘,共检测出AE风险信号142、3和30个,其中未在相应药品说明书中记录的分别为73、0和6个。报告数居首位的PT,达妥昔单抗和达妥昔单抗β均为发热,那西妥单抗为低血压和疼痛;信号强度居首位的PT,达妥昔单抗、达妥昔单抗β和那西妥单抗分别为穿刺部位脓肿、器械相关的菌血症和喘鸣。3种药物重叠的AE风险信号为发热和疼痛,达妥昔单抗发热信号强度最强,那西妥单抗疼痛信号强度最强。在AE报告数前30位的PT中,那西妥单抗在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的AE风险信号明显多于达妥昔单抗。那西妥单抗AE风险信号中,不同于达妥昔单抗且未在说明书中记录的PT为呼吸异常、发绀和代谢性酸中毒。结论:发热、疼痛和低血压为3种GD2单抗常见AE。那西妥单抗引起疼痛明显,呼吸异常、发绀和代谢性酸中毒为该药独有且未在说明书中记录的AE风险信号,临床应予警惕并及时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寻常痤疮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寻常痤疮(acne vulgaris)又称“青春痘”,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及前胸、后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或结节,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溢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气管内喷洒辅助治疗塑型性支气管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气管内直接喷洒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报道2021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例危及生命的PB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气道内tPA应用;同时检索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0月收录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患儿,女,13岁,急性前T淋巴细胞白血病联合化疗后缓解,本次化疗后1周因"发热、左胸痛、呼吸短促3 d"入院,住院期间发现大量左侧胸腔积液、脓毒性休克和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在救治过程中,患儿出现PB,并危及生命。常规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和钳夹治疗失败;给予tPA直接注入气道,塑型物松动并成功取出,患儿撤离呼吸机并治愈出院。文献检索共2篇,中文0篇,英文2篇,纳入2例患者,经tPA局部治疗后全部好转。结论:在血小板减少和使用抗凝药物的PB患儿中,常规经支气管镜治疗失败后,经气管内局部应用tPA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选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四例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of lung,CCAM)的临床、影像及组织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CCAM的4例患儿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儿有反复呼吸道感染,1例自发性气胸;2例胸部X线见到囊性改变,2例胸部CT提示存在CCAM,1例提示肺脓肿,1例提示不除外肺隔离症;4例均手术切除病变肺叶,术后病理证实为CCAM,均预后良好。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者需注意该病可能,需结合临床表现、CT检查、病理结果共同诊断CCAM,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