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结核患者血清PGRN、LCN2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肺结核(PTB)患者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脂质运载蛋白2(LCN2)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127例肺结核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n=78)和重症组(n=49),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7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PGRN和LCN2水平;Spearman法分析血清PGRN和LCN2水平与Bandim结核病(TB)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PTB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GRN和LCN2水平对重症PTB的诊断价值.结果:重症组血清PGRN和LCN2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重症组糖尿病史占比,Bandim TB评分,IL-10、IFN-γ、PCT、CRP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血清PGRN和LCN2水平与Bandim TB评分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428、0.420,均P<0.001);PGRN(OR=1.576,95%CI:1.112~2.234)和 LCN2(OR=2.163,95%CI:1.320~3.545)为重症 PTB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PGRN和LCN2水平联合诊断重症PTB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3,敏感度为91.84%,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二者联合-PGRN=2.327,P=0.020;Z二者联合-LCN2=2.061,P=0.039).结论:PTB患者血清PGRN和LCN2水平与Bandim TB评分呈正相关,二者血清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脑梗死170例血清CTRP2、LCN2水平与脑侧支循环形成、预后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2(CTRP2)、脂质运载蛋白2(LCN2)水平与脑侧支循环形成、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8月邯郸邯钢医院收治的170例ACI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ACI病人脑侧支循环状态将其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62例)和侧支循环良好组(108例),并取同期6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临床资料及血清CTRP2、LCN2水平.ACI病人发病90 d后,进行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评估,比较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不良组ACI病人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的脑侧支循环不良ACI病人血清CTRP2、LCN2水平;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CTRP2、LCN2评估脑侧支循环不良ACI病人预后的价值.结果 侧支循环良好组[(3.56±1.19)μg/L、(295.59±82.34)μg/L]、侧支循环不良组[(1.74±0.58)μg/L、(156.26±52.09)μg/L]ACI病人血清CTRP2、LCN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73±0.24)μg/L、(72.44±24.15)μg/L](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ACI病人梗死体积、入院时NIHSS评分及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血清CTRP2、LCN2水平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亚组[(1.20±0.41)μg/L、(111.33±37.11)μg/L]脑侧支循环不良的ACI病人血清CTRP2、LCN2水平低于预后良好亚组[(2.24±0.75)μg/L、(198.38±66.13)μg/L](P<0.05).血清CTRP2、LCN2评估侧支循环不良ACI病人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分别为0.85(0.75,0.94)、0.84(0.74,0.94),两者联合评估侧支循环不良ACI病人预后的AUC及其95%CI为0.94(0.89,1.00),其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90.6%.结论 ACI病人血清CTRP2、LCN2水平较高,与脑侧支循环形成有关,CTRP2、LCN2或可成为评估脑侧支循环不良ACI病人预后的潜在指标,且二者联合更有利于临床评估脑侧支循环不良的ACI病人预后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脂质运载蛋白-2在肥胖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肥胖不仅影响儿童健康,且与成年期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严峻挑战。多项研究表明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通过参与饮食调控、炎症反应、葡萄糖代谢、脂肪代谢等机制在肥胖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与代谢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基于其功能的多样性、表达的广泛性和易检测性,LCN2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研究LCN2在儿童肥胖症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症有着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持续血液灌流对敌草快中毒患者的影响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灌流(HP)对敌草快(DQ)中毒患者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收入院的急性DQ中毒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断HP组(40例)和持续HP组(4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24 h内均给予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间断HP组在此基础上于2 h内行HP治疗,每次持续2 h,8 h 1次,连续3次;持续HP组在此基础上行持续HP治疗,直至尿液中无DQ成分。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3、12、24 h及2、3、5、7 d检测血清NGAL水平,同时在治疗前及治疗24 h、3 d、7 d检测血清sCD14-st、血乳酸(Lac)、动脉血氧分压(PaO 2)、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28 d生存结局。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GAL、sCD14-st、Lac、PaO 2、SCr、CK-MB及IL-1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治疗时间延长,间断HP组患者血清NGAL、sCD14-st、Lac、SCr、CK-MB和IL-18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血清NGAL、sCD14-st、CK-MB和IL-18水平均于治疗24 h时达峰值,Lac和SCr水平均于治疗3 d时达峰值,且持续HP组治疗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间断HP组〔治疗24 h:NGAL(μg/L)为345.90±30.75比404.24±38.79,sCD14-st(ng/L)为1 941.88±298.02比2 656.35±347.93,CK-MB(U/L)为30.67±9.11比43.28±8.06,IL-18(ng/L)为139.49±16.29比177.98±27.85;治疗3 d:Lac(mmol/L)为2.98±0.26比3.72±0.49,SCr(μmol/L)为125.01±24.24比156.74±28.88;均 P<0.05〕;但两组间治疗各时间点PaO 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持续HP组患者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间断HP组〔26.09%(12/46)比52.50%(21/40);Log-Rank检验: χ2=7.288, P=0.007〕。 结论:持续HP治疗能有效降低DQ中毒患者的血清sCD14-st和NGAL水平及28 d病死率,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老年急性肾损伤高风险患者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老年急性肾损伤(AKI)高风险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年龄大于65岁患者183例,患者至少合并1个危险因素,评估NGAL对高风险患者AKI预测的诊断效果。根据患者初始血清肌酐(SCr)和基础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CKD组和非CKD组。通过确定受试者曲线(AuROC)下的面积来确定老年急性肾损伤高风险患者最佳诊断阈值。使用单变量和独立预测因子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AKI的风险。结果:AKI组血清NGAL水平高于非AKI组[702.5 μg/L(499.2,813.2)比233.9 μg/L(147.2,315.7), Z=8.002, P<0.001]。CKD患者中,AKI组血清NGAL高于非AKI组[1 033 μg/L(845.5,1 447)比288.2 μg/L(221.4,423.3), Z=4.867, P<0.001]。在所有患者中,包含4个变量的模型3比模型0、1和2显示出更好的AKI预测能力( R2=0.743, P<0.001)。在CKD组中,血清NGAL预测AKI的AuROC高于血清光抑素C(CYS-C)组,而非CKD组则相反,血清NGAL预测AKI的AuROC低于CYS-C。 结论:血清NGAL可作为预测老年人群高危风险患者AKI的有用生物标志物,特别在合并CKD的患者中,NGAL对AKI的预测价值优于传统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检测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日龄>3 d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疑似败血症者为感染组,无感染症状及体征者为对照组。感染组于发病第1天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血培养,并于发病第1天、治疗第3天、治疗2周时检测血NGAL;对照组于入选时检测血NGAL。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感染组再分为败血症组、非败血症感染组,其中败血症组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比较败血症组、非败血症感染组发病第1天与对照组入选时血NGAL水平差异,对比分析败血症组与非败血症感染组不同时间点NGAL的动态变化,绘制发病第1天NGAL水平预测败血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1)发病第1天,败血症组(106例)NGAL水平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121例)和对照组(84例),非败血症感染组高于对照组;治疗第3天,败血症组NGAL水平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感染组发病第1天、治疗第3天、治疗2周血NGAL水平均逐渐降低,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败血症组血培养阳性与阴性患儿发病第1天血NGAL、CRP、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4)败血症重症组发病第1天血NGAL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5)发病第1天血NGAL值区分败血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2,最佳临界值为205.25 ng/ml时敏感度84.0%,特异度66.9%。 结论: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晚发型败血症患儿血NGAL水平升高,且败血症越严重、NGAL水平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与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肾功能、氧化应激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4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URL组( n=38,URL治疗)和RLU组( n=40,RLU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肌酐(Scr)、尿素氮(BUN)、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RLU组术后 1 d Scr(79.59±6.02)μmol/L、BUN(6.93±1.17)mmol/L、NGAL(4.78±0.61)μg/L,均低于URL组[Scr(86.98±8.27)μmol/L、BUN(7.62±1.24)mmol/L、NGAL(6.03±0.79)μg/L]( t=4.53、2.53、7.85, P < 0.001、 P=0.014、 P < 0.001)。RLU组术后1 d IgA(1.94±0.25)g/L、IgM(1.55±0.24)g/L、IgG(6.59±1.25)g/L,均低于URL组[IgA(2.38±0.23)g/L、IgM(1.82±0.27)g/L、IgG(7.89±1.36)g/L]( t=8.08、4.67、4.40, P < 0.001、0.001、0.001)。RLU组术后1 d的MDA(7.49±1.26)mmol/L,低于URL组的(8.93±1.38)mmol/L( t=4.817, P < 0.001)。RLU组术后1 d的SOD(72.18±7.55)mg/L,高于URL组的(63.49±6.69)mg/L( t=5.37, P < 0.001)。UR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79%(6/38),RLU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 P=0.252)。 结论:与URL相比,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患者肾功能、氧化应激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明显更轻,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对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自体血小板分离(APP)回输对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拟行全弓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9~34 kg/m 2,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20):APP回输组(A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N组)和单纯自体血回收回输组(C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完成APP,浓缩红细胞根据术中情况及时回输,贫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血浆待鱼精蛋白中和后回输;N组在手术开始前完成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放出的全血待鱼精蛋白中和后回输;C组在术中单纯行自体血回收及洗涤红细胞回输,A组和N组均行自体血回收。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 1)、体外循环后5 min(T 2)、手术结束即刻(T 3)、术后24和48 h(T 4,5)时采集颈内静脉血及尿液,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浓度,计算[TIMP-2]×[IGFBP-7]。于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2和3 d时测定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素、尿酸和胱抑素C浓度。记录术中异体血制品输入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血液透析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N组术后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和A组异体血小板输注量减少,N组T 2时Hct降低,N组和A组T 3和T 4时fHb降低,A组术后当天、术后1 d时Scr降低,术后当天、术后2和3 d时胱抑素C降低( P<0.05);与N组比较,A组术后异体血小板输注量减少,T 3~5时NGAL和TIMP-2浓度、T 3,4时IGFBP-7浓度和[TIMP-2]×[IGFBP-7]、术后当天、术后1 d时Scr、术后当天、术后2和3 d时胱抑素C浓度降低( P<0.05)。 结论:APP回输减轻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效果优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NGAL联合PCT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205例脓毒症患者,依据急性肾损伤情况分为急性肾损伤组(100例)和非急性肾损伤组(105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乳酸、白细胞计数(WBC)、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肾脏替代治疗情况、机械通气情况、感染性休克发生情况、ICU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时的尿量、血肌酐、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尿素氮、尿蛋白、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NGAL、PCT等肾脏相关指标水平。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急性肾损伤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肾脏替代治疗接受率、感染性休克发生率、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NT-proBNP、NGAL、PCT水平均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尿量少于非急性肾损伤组(均 P<0.05),尿蛋白+、+-比率均低于非急性肾损伤组,尿蛋白+、++、+++比率均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均 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NT-proBNP、尿蛋白、NGAL、P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NT-proBNP、NGAL均是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均 P<0.05),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尿蛋白、PCT均不是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PCT联合NGAL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预测中PCT联合NGAL的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与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 LCN-2)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1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至住院时间<14 d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CN-2。采用Fazekas量表评估脑室周围和皮质下WMHs严重程度,总WMHs评分≥3分定义为严重WMHs。应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LCN-2水平与WMHs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179例患者,男性122例(68.2%),年龄(64.7±11.6)岁。中位血清LCN-2水平为387.1 g/L,86例(48.0%)伴有严重WMHs。严重WMHs组血清LCN-2显著高于无严重WMHs组[(505.3±342.4)g/L对(367.8±224.5)g/L; t=3.110, P= 0.002]。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血清LCN-2较高与严重WMHs(优势比2.32,95%置信区间1.17~4.63; P=0.017)及WMHs总分较高(优势比1.62,95%置信区间1.12~2.35; P=0.011)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结论:血清LCN-2水平较高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严重WMHs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