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拟化痰方贴敷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重症肺炎痰浊阻肺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自拟化痰方贴敷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重症肺炎痰浊阻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择2020年7月-2021年12月本院114例重症肺炎痰浊阻肺证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7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贴敷自拟化痰方,对照组贴敷安慰剂。2组均连续贴敷5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WBC、降钙素原(PC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CRP、IL-6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8%(53/57)、对照组为70.18%(40/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87, P=0.002)。治疗后,治疗组发热、神昏、咳嗽咳痰、恶心呕吐、舌象、脉象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8.95、7.30、6.93、7.37、12.02、12.59、14.29, P<0.01);SOFA评分[(18.12±3.55)分比(21.46±3.58)分, t=5.00]、APACHE Ⅱ评分[(13.39±2.72)分比(16.52±3.13)分, t=5.70]低于对照组( P<0.01);WBC[(11.12±1.61)×10 9/L比(12.69±1.82)×10 9/L, t=4.88]、PCT[(3.72±0.81)μg/L比(5.19±0.92)μg/L, t=9.05]水平及血清CRP[(62.09±11.41)mg/L比(91.77±15.54)mg/L, t=11.62]、IL-6[(193.14±32.28)ng/L比(235.68±38.75)ng/L, t=6.37]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自拟化痰方贴敷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明显改善重症肺炎痰浊阻肺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改善预后,且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舌象及脉象客观化指标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通过数字舌诊仪及脉诊仪采集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患者的舌象和脉象数据,探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舌象及脉象客观化指标.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组纳入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9月15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张婷婷教授门诊就诊的72例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患者,正常对照组纳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体检中心招募的35名健康成年女性.使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TFDA-1型数字舌诊仪及PDA-1型数字脉诊仪分析2组人群舌象、脉象数据的差异.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舌质颜色方面,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组zhiCon、zhiASM、zhiENT、zhiMEAN、zhiClrB、zhiClrI、zhiClrLa、zhiClrCb和zhiClrLb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zhiClrR、zhiClrG、zhiClrS、zhiClrL、zhiClrY和zhiClrCr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舌苔颜色方面,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组taiClrR、taiClrB、taiClrI、taiClrS、taiClrLa、taiClrLb、taiClrCr和taiClrCb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aiClrG、taiClrL和taiClrY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舌苔质地及厚薄方面,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组perAll、perPart、taiCon、taiASM、taiENT、taiMEAN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脉象方面,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组h3、h4、h5、t4、h3/h1和h4/h1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1、t、t1和t5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舌象和脉象参数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患者与健康成年女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病机变化及临床辨证提供了客观化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数字化脉诊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以脉图参数为主要诊断依据的数字化脉诊技术是中医诊断现代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脉诊仪采集脉象信号进行特征分析促进了中医脉诊的客观化、数字化发展.本文从脉诊仪的传感器类型及研究成果、脉象信号分析方法及应用、多源信号融合的传感器研发和分析方法,以及脉图参数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方面探讨数字化脉诊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为数字化脉诊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高血压病人脉象与动脉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脉象与动脉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南 4 个社区 193 例高血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病人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资料,应用全自动的动脉功能检测仪器检测病人的踝臂指数(ABI)、踝臂脉搏传播速度(baPWV)、脉搏波上行时间(UT)、平均动脉压百分比(%MAP),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脉象组的一般资料及动脉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选取频数较多的脉象,根据脉象将病人分为 4组:弦脉组(62例)、沉脉组(45例)、滑脉组(44例)、细脉组(21例).弦脉组baPWV较其他脉象组大,滑脉组%MAP较其他脉象组低,弦脉组 UT较其他脉象组小.结论:高血压病人脉象和动脉功能相关指标有一定联系,对临床高血压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脉象仪中的智能分类算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脉诊借助脉搏探查人体气血循环状态,为疾病诊治、未病先知、养生保健等提供指导信息.然而,从微弱脉搏中提取脉象信息仍是脉象仪研发中的瓶颈问题.本文从脉搏信号特点、中医脉象分类及其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入手,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基本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算法、神经网络算法以及集成学习算法建立脉象分类模型的相关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ML算法和实验方案在脉象分类准确度上的表现,探讨基于ML算法建立脉象分类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为脉象仪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2012—2022年中医诊断装备临床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通过总结红外仪、舌象仪、脉象仪等现代化中医诊断装备在临床应用情况,探究装备在设计研发、收集客观数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促进其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检索2012-2022 年CNKI数据库中与中医诊断装备相关的文献,依据临床疾病分科对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临床各科常用中医诊断装备种类,探究常用中医诊断装备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 共检索文献175篇,在呼吸(内)科疾病中舌诊仪应用最多;心血管(内)科疾病中脉诊仪应用最多;消化(内)科、骨(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疾病中红外仪应用最多.结论 客观的中医诊断装备需要辅以更加高效、准确、完善的相关技术,同时要深化中医思维对所测量的各种指标及物理量的解读,制定统一标准.只有更切合临床使用的需求,才能真正促进中医诊断装备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人群不同年龄和血压梯度的脉图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人群不同年龄和血压梯度的脉图参数特征,为ISH人群发病风险预警及治疗提供中医数据化辅助诊断依据.方法 将纳入的550例样本根据血压情况分为正常组235例,ISH组315例;运用PDA-1型脉诊仪及分析系统采集及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血压梯度ISH人群的脉图差异及特征信息,探讨脉图参数对评估ISH人群发病风险的应用价值.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ISH组h1、h3、h4、t4/t5 显著增大(P<0.05),t5 显著延长(P<0.05),h4/h1 显著减小(P<0.05).②ISH组h1、h3、t4/t5、w1/t、w2/t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大,h4、t1、t4、t5、h3/h1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虽在≥60岁年龄段波动下降,但整体趋势是增加的;h5、h4/h1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减小.③ISH组h1、h3、t4、t4/t5、w1/t、w2/t随着血压梯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h5随着血压梯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3、t1、h4/h1、t4/t5、BMI、年龄、女性是ISH的风险因素(P<0.05),其中t1、h4/h1、女性是保护因素,h3、t4/t5、BMI、年龄是危险因素.结论 随着年龄和血压梯度的增加,ISH人群的脉图参数会发生相应变化,提示脉图分析在不同年龄、血压分层的临床诊断以及发病风险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基于智能脉诊仪探究八段锦对平人脏腑功能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以八段锦与第九套广播体操为干预手段,研究干预12周前后自身脉图参数变化,探究两种不同干预方式的差异,从脉诊角度为八段锦的功理功用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 招募健康受试者60名,依据脱落剔除标准,最终纳入5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进行每周3次,≥30 min的八段锦训练,对照组行每周3次,≥30 min的第九套广播体操训练,并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共采集两次脉图,通过分析脉图参数和贡献度判断其对于脏腑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的特征参数包括时域参数8个(左寸、左关、右寸等),频域参数9个(左关、左尺、右关等),主要分布在左寸、左关、左尺和右关;对照组的特征参数包括时域参数6个(左寸、左尺、右尺等),频数参数11个(左关、左尺、右关等),主要分布在左尺、右尺、左关.结论 习练八段锦可显著影响平人脉象图,且干预后准确度和特异性高于对照组.八段锦对于人体经脉的气血循行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影响整体气血运行有关.试验组八段锦对于心、肝胆、肾影响显著,对照组则在肾变化最为明显,对于脏腑的整体干预与协调,八段锦组效果优于第九套广播体操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基于脉诊仪对血脂不同人群脉象频域特征差异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基于王唯工共振理论,研究血脂不同人群脉象频域特征的差异性,以加强中医脉诊与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相关研究,丰富脉象数据分析方法.方法:将280例受试者按血脂结果进行高低分组,通过脉诊仪采集脉诊参数,并收集其基本信息,对比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脉图频域特征的差异性.结果:高TC组、高LDL-C组C5谐波强度显著低于低TC组、低LDL-C组;高HDL-C组C5谐波强度显著高于低HDL-C组.结论:血脂指标的升高会使其脉象参数发生改变,脉象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脂相关病理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基于移动平均线法改进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脉图参数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通过分析基于移动平均线法改进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脉图时域参数特征,为冠心病合并心衰的诊断及预后提供更多客观依据.方法 随机纳入2018年9月—2020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的单纯冠心病住院患者78例、冠心病合并心衰住院患者73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体检中心健康人78例.采用Smart TCM-I型脉象数字化采集分析仪采集脉象样本,并运用χ2检验、LSD检验、Dunnett's T3检验及Kruskal Wallis检验等方法比较分析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与健康人、单纯冠心病患者基于移动平均线法改进的脉图时域参数特征差异.结果 ①时值参数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冠心病组t5显著减小(P<0.01),冠心病合并心衰组t、t3、t5均显著增大(P<0.01);与单纯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合并心衰组t5显著增大(P<0.01),t3增大(P<0.05).②时值比值参数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冠心病组t1/t、w/t、tf/4/t、tf/3/t4、tf/4/t4、tf/5/t4、tf/3/tmax、tf/4/tmax、tf/5/tmax、tf/6/tmax显著减小(P<0.01),tmax/t、w/t4、tf/3/t、tf/5/t、tf/6/t、tf/6/t4减小(P<0.05),t0.8/tmax增大(P<0.05),冠心病合并心衰组w/t、t0.9/t、t0.8/t、tf/3/t、tf/4/t、tf/5/t、tf/6/t、tf/3/t4、tf/4/t4、tf/3/tmax、tf/4/tmax、tf/5/tmax、tf/6/tmax均显著减小(P<0.01),t1/t、tmax/t、w/t4、t0.9/t4减小(P<0.05),t3/t4显著增大(P<0.01);与单纯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合并心衰组t0.9/tmax显著减小(P<0.01),t0.9/t、t0.8/tmax均减小(P<0.05),t3/t4显著增大(P<0.01).③幅值参数分析结果:单纯冠心病患者h4低于健康人(P<0.05);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h3、h4均显著低于健康人(P<0.01),h5显著低于单纯冠心病患者(P<0.01),h3低于单纯冠心病患者(P<0.05).④幅值比值参数分析结果:单纯冠心病组h4/h1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冠心病合并心衰组h3/h1、h4/h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5/h1显著低于单纯冠心病组(P<0.01).结论 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出现动脉顺应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大,心脏收缩能力降低,快速射血期变短,心脏可能发生重构导致心率减慢,搏出量过少可能使脉压下降,部分患者可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整体脉象偏缓、弦、细、滑、涩.基于移动平均线法改进的脉图参数可以为研究冠心病合并心衰的脉图特征及变化规律提供更多客观依据,有助于推动脉诊客观化的进一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