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能测试中平板支撑替代仰卧起坐的依据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20年美海军将平板支撑取代仰卧起坐作为身体准备测试(physical readiness test,PRT)的强制考核项目。研究表明仰卧起坐是造成腰背部和颈椎损伤或诱发脊柱损伤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与海军作战任务的相关性较低。平板支撑项目能够锻炼核心肌肉群,有助于增强官兵在提起、推动、牵引、搬运活动中更多地起到稳定躯干的作用。本研究对美海军在体能测试中将平板支撑替代仰卧起坐的依据进行分析,为我海军开展基于作战任务的体能训练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飞行员强直性脊柱炎随访观察一例及误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强直性脊柱炎飞行员首发症状为腰骶部疼痛,本人及航医主观认为“腰椎间盘突出”而未及时就医,直至7个月后因右眼疼痛、畏光、流泪到原海军总医院检查,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右眼前葡萄膜炎,结论为暂时飞行不合格。经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病情稳定,结论:飞行合格。笔者通过本病例旨在提示航空军医对该疾病应加以了解和重视,以避免因早期症状不典型而延误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早诊断、早治疗对飞行员尽早复飞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康复训练对维持其飞行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FS-T2WI序列联合机器学习对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脂肪抑制(FS)-T2WI序列联合机器学习模型在布鲁氏菌性脊柱炎(BS)与结核性脊柱炎(TS)鉴别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临床或术后病理确诊的74例BS与81例T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脊柱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8∶2的分配比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 n = 123)和测试组( n = 32),对FS-T2WI序列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及降维分析。采用4种机器学习算法[包括K邻近算法(KNN)、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及逻辑回归(LR)]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模型对BS与TS的鉴别诊断效能。 结果:共提取出1 409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筛选纳入了7个相关的特征用于鉴别BS和TS,其中Maximum2DDiameterColumn特征值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BS与TS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1)。在测试组中,SVM模型鉴别BS和T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86,敏感度为0.53,特异度为0.88,模型诊断精确率为0.81;在训练组中,SVM模型鉴别BS和TS的AUC值为0.811,敏感度为0.68,特异度为0.72,模型诊断精确率为0.78。 结论:基于FS-T2WI序列联合机器学习建立的模型可用于鉴别BS与TS,其中SVM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且性能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核心稳定训练在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系统性评价核心稳定训练与一般运动或手法治疗对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PsycINF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8年10月20日。收集所有核心稳定训练对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研究。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检索文献、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资料,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均为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核心稳定运动训练组与一般运动训练组疼痛改善对比结果( Z=4.67, P<0.001)[ OR=1.01,95% CI(-1.43,-0.59)],证据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P<0.05);稳定运动训练和一般运动训练后患者的脊柱功能障碍评分对比( Z=5.03, P<0.01)[ OR=-7.18,95% CI(-9.98,-4.38)],证据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指标对比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核心运动组和手法治疗组都能有效地降低非特异腰背痛患者疼痛,并且核心稳定训练能促进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功能障碍的缓解,鼓励将核心稳定训练作为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肌肉骨骼康复的一部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胸腰段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和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胸腰段脊柱骨折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2组受试者均接受卧位以及坐位下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每日30 min,每周5 d,连续8周。实验组在不稳定支撑面上进行训练,对照组在稳定支撑面上进行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对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估,采用Active Balance EAB-100平衡检测仪对患者的立位静态平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步态参数中的跨步长为(0.54±0.18)m,舒适步速为(0.33±0.23)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立位静态平衡参数中的轨迹长-Romberg率、外周面积-Romberg率、矩形面积-Romberg率、有效值面积-Romberg率、X轴移动重心中心偏差-闭眼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胸腰段骨折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疗效优于稳定支撑面训练,其机制可能是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提高患者不依赖视觉反馈的立位姿势控制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支具治疗后功能性动作特征及疗效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支具治疗后功能性动作特征,建立并验证列线图模型预测疗效不佳风险.方法:收集 2020 年 3 月~2022 年 3 月在我院行支具治疗的AIS患者作训练集,治疗前、初次随访时和治疗后均行功能性动作测试;同标准收集 2022 年 4 月~2022 年 8 月在我院行支具治疗的AIS患者为验证集.根据治疗 1 年后侧凸进展度数是否>5°将训练集患者分为稳定组(≤5°)和进展组(>5°),比较组间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的区分度与准确性.以训练集Bootstrap自抽样前后预测风险值为检验变量、患者实际预后情况为状态变量进行内部验证;验证集Bootstrap自抽样随机化后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训练集共纳入AIS患者 102 例,稳定组 73 例,进展组 29 例(侧凸进展 8°~27°),中位随访时间 15.4 个月;治疗后胸、腰Cobb角均显著性下降(P<0.05);初次随访时旋动稳定性、俯卧撑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弓步蹲、跨栏、旋动稳定性、俯卧撑项目评分提高(P<0.05);功能性动作特征与Cobb角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治疗前Cobb角≥35°、Risser征≥3 级、顶椎旋转度≥Ⅲ度、脊柱长度增速≥20mm/年是侧凸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腰椎骨密度≥0.8g/cm2、脊柱柔韧性≥50%是保护因素.列线图预测支具治疗后侧凸进展的风险总值为 0.93.训练集自抽样前后AUC 分别为 0.928(95%CI:0.858~0.998)和 0.926(95%CI:0.854~0.997).验证集共纳入 37 例患者,验证集外部验证AUC为 0.891(95%CI:0.857~0.998).校准曲线均显示拟合度较好.结论:AIS患者因脊柱受限而存在运动模式不良,支具治疗可提升躯干稳定性和旋动稳定性,对患者运动模式有良好的校正作用.治疗前 Cobb 角≥35°、Risser 征≥3 级、顶椎旋转度≥Ⅲ度、脊柱长度增速≥20mm/年、腰椎骨密度<0.8g/cm2、脊柱柔韧性<50%的AIS患者行支具治疗易发生侧凸进展,应基于列线图模型及时预警,并在合适时机辅以体态纠正,以改善AIS支具治疗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实时超声成像生物反馈脊柱稳定训练对慢性腰肌劳损病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成像(RUSI)生物反馈脊柱稳定训练对慢性腰肌劳损(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CLMS)病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就诊的74例CLM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给予RUSI生物反馈脊柱稳定训练,对照组给予脊柱稳定训练.于治疗前后观察病人多裂肌厚度[静息时(T0)、收缩10 s(T1)、收缩20 s(T2)、收缩30 s(T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生活质量(SF-12 MCS和SF-12PCS).结果 干预后两组病人T1、T2、T3时的多裂肌厚度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T1[(27.93±2.60)比(25.35±2.14)mm]、T2[(27.11±2.13)比(24.89±1.89)mm]、T3[(24.36±2.86)比(26.85±2.93)mm]时的多裂肌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周后两组病人VAS和ODI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2.67±0.54)比(3.36±0.73)分]和ODI[(14.32±4.97)比(21.05±5.42)%]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PCS和MCS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MCS[(39.02±4.28)比(35.87±4.39)分]和PCS[(43.05±9.82)比(37.08±3.2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USI生物反馈脊柱稳定训练有助于改善CLMS病人的多裂肌收缩性能,减轻疼痛程度,减轻功能障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运用表面肌电图评价水中运动对慢性腰痛治疗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腰痛是成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常表现为腰背、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有时伴有下肢放射痛.腰痛终生患病率高达84%,其中2/3为慢性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CLBP是指在12肋下缘与臀肌上缘间的轴向疼痛至少持续3个月,或于过去6个月内发作时间至少达至一半.CLBP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的首要病因,发病原因复杂,其中腰椎稳定性差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稳定脊柱的腰部肌群力量训练是缓解腰痛、提高腰椎功能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治疗手段[1-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歼击机与运输机飞行员颈椎功能、核心稳定性及核心力量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调查比较歼击机与运输机飞行员颈椎功能、核心稳定性及核心力量情况,为强化其脊柱功能、预防颈腰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对2020年8月-12月在西部某疗养院疗养的38名歼击机飞行员和18名运输机飞行员的颈椎功能、核心稳定性及核心力量进行测试,并对比分析2组测试结果.结果 2组飞行员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歼击机组颈痛11例(28.9%),腰痛15例(39.5%);运输机组颈痛4例(22.2%),腰痛7例(38.9%).2组飞行员颈部浅层肌肉最大等长肌力比较,歼击机组飞行员颈左上旋肌力、颈左下旋肌力高于运输机组(t=2.115、2.289,P=0.039、0.026),其他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核心稳定性和力量比较,歼击机组右髋屈曲肌力、左右髋伸展、内收、外展肌力均高于运输机组(t=2.561、4.162、4.118、4.013、4.000、5.758、5.226,P=0.013、<0.001、<0.001、<0.001、<0.001、<0.001、<0.001).颈深屈肌和腹横肌激活及耐力情况比较,歼击机组有11名(28.9%)飞行员、运输机组有8名(44.4%)飞行员无法激活颈深屈肌,歼击机组20名(52.7%),运输机组7名(38.9%)飞行员的颈深屈肌耐力降低.2组飞行员双侧髋屈/伸肌力比、左髋外旋/内旋肌肌力比、左髋外展/内收肌力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5、2.309、2.980、4.607,P=0.012、0.025、0.005、<0.001)耐力降低,2组飞行员颈深屈肌耐力各项测试值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6,P=0.296);2组飞行员腹横肌耐力各项测试值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24,P=0.355),但歼击机组22名(57.9%)、运输机组13名(72.2%)飞行员不会激活腹横肌,且2组分别有5名(13.1%)、1名(5.6%)飞行员腹横肌耐力降低.结论 歼击机和运输机飞行员的颈深屈肌、核心肌肉失活,耐力降低现象突出.飞行员在平常的体能训练中,应加强颈深屈肌和核心稳定性练习及神经肌肉协调练习,以促进深部肌群和表浅肌群间的平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不稳定支撑面与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对比分析不稳定支撑面与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76 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康复方法将其分为不稳定组(41 例)和稳定组(35 例),不稳定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稳定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下肢运动能力、躯干控制能力、跌倒风险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治疗 12 周后,不稳定组患者 Brunel 平衡量表(BBA)中的站位、步行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稳定组(t = 4.445、4.163、2.852,P<0.001、P<0.001、P =0.006),坐位评分无明显差异(t =0.241,P =0.810);不稳定组患者脊髓损伤步行指数量表Ⅱ(WISCI-Ⅱ)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躯干控制能力测试量表(TCT)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稳定组(t =4.153、2.939、3.568、2.964,P<0.001、P =0.004、P = 0.001、P =0.004),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稳定组(t =4.649,P<0.001).结论 与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相比,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更能明显改善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平衡、下肢运动及躯体控制能力,降低跌倒风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