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共病研究现状及对共病管理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老年人共病是目前全球医疗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当前老年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共病与死亡率增加、致残率增加、功能状态下降和生活质量下降相关.老年人共病情况普遍存在.在临床实践中,对老年人共病的评估有助于从基于单一疾病的管理模式转向基于个人整体的管理模式,从疾病的治疗转向预防治疗一体化的管理理念,提高生命质量,改善预后.目前对共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病的存在模式,我国最主要共病模式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模式(包括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高血压).地域、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共病的组成模式.目前我国关于老年共病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研究就老年人共病概况、共病模式、不同因素对共病的影响、共病的管理策略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老年共病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抗体脑炎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 病例资料女,9 岁,因"进行性行走及语言障碍 1 周余"至河南省人民医院(我院)儿童神经科住院.患儿于 10d前出现头痛伴发热,热峰39.2℃,口服双黄连等中成药治疗,2 d后热退,头痛症状消失.1 周前出现头晕,纳差,步态不稳,继而独坐困难,无法行走伴语速减慢、恶心呕吐.当地医院头颅MR提示小脑部位异常信号,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持续加重,转诊至我院.患儿系G1P1,出生史、发育史及既往史无特殊.患儿父母体健,祖父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否认家族遗传及类似疾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昼夜节律影响糖代谢与运动表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体的昼夜节律时钟驱动全身的代谢活动.大量动物模型和人体研究发现,昼夜节律打破会对代谢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运动训练作为目前干预预防和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方法之一,具有显著的健康效益,其中包括对昼夜节律的调节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昼夜节律被打破带来的有害影响.人体的骨骼肌细胞节律钟与代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关联,且在没有大脑核心生物钟的作用下也会受运动模式等因素刺激,这提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适宜的运动时机与模式以期将运动带来的生理效益最大化.该文就昼夜节律影响糖代谢与运动表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岛素抵抗介导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2DM)约占90%,且极易伴随认知功能障碍,显著降低患者生存质量。胰岛素抵抗(IR)能够介导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但其具体机制仍尚待明确。该文围绕IR与T2DM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关系,对IR介导T2DM认知障碍的关键机制展开综述,主要聚焦于IR介导的能量代谢障碍、脑血管病变、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过度磷酸化、炎症和氧化应激、神经元可塑性损伤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失调等,重点关注3-磷酸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在T2DM患者认知功能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希望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唐氏综合征胎儿脑病变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唐氏综合征(DS)胎儿脑病变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探究其在DS神经病变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2月从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59630,利用R软件筛选DS和正常胎儿脑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利用基因相互作用检索工具在线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确定核心模块及核心基因。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3对22~33周龄DS和正常胎儿脑组织中验证神经退行性变相关核心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从DS和正常胎儿脑组织中共筛选出225个DEGs,其中18个为上调基因,207个为下调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神经发生、神经元凋亡、转录调控、线粒体能量代谢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DEGs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GSEA提示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在DS神经病变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PPI网络筛选出10个核心基因,主要与组蛋白乙酰化和转录调控相关。经组织验证,其中 RAB8A、TBP、TAF6表达变化趋势与芯片数据相一致。 结论:通过胎儿脑组织转录组学分析筛选出的核心基因及关键信号通路,有助于全面了解DS神经病变发生的分子机制,为探索DS神经发育异常和智力低下的临床诊断及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抑郁症共病代谢综合征免疫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抑郁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代谢紊乱被证实与抑郁症发病、不良治疗结局及疾病复发密切相关。因此,揭示两者共病机制对于抑郁症的全病程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既往研究多关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紊乱介导的皮质醇水平异常在其中的作用,然而这一通路如何被激活和调控仍不明确。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免疫系统异常诱发的系统性炎症被认为是抑郁症共病代谢综合征的深层分子机制。本综述旨在通过总结抑郁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免疫信号通路的相似激活,为后续机制探索、药物研发和干预策略寻找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葡萄糖Warburg效应在阿尔兹海默病中的作用及AMPK的靶向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脑葡萄糖代谢紊乱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之一,其中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的有氧糖酵解(Warburg效应)异常是AD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改善脑葡萄糖代谢已成为防治AD的重要策略。腺苷-磷酸(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感受体内能量水平波动最敏感的分子化合物,调控葡萄糖代谢的中心枢纽。激活AMPK可影响Warburg效应及其关键限速酶活性,调节脑葡萄糖代谢,达到临床早期延缓AD进程和改善认知功能的目的。本综述从葡萄糖代谢中Warburg效应的角度阐述AD发病机制及AMPK的靶向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全生命周期临床管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途径中的酶先天缺陷,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不足,继发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代偿性分泌增加,导致肾上腺皮质增生和性腺发育异常的一组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AH临床表现取决于酶的阻断部位及酶活性缺失程度;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和性腺发育异常;伴或不伴水盐代谢紊乱与高血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贝尼地平与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联用致低血压晕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67岁男性患者因高血压病长期服用贝尼地平(8 mg、1次/d)和阿利沙坦酯(240 mg、1次/d),血压控制在150/8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因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自行服用奈玛特韦300 mg/利托那韦100 mg(Paxlovid)3次后,发生晕厥,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给予多巴胺200 mg/d持续静脉滴注,2 h后血压103/46 mmHg,心率50次/min,血氧饱和度0.92;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45次/min),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停用降压药,患者血压升至116/82 mmHg,停用多巴胺。停用降压药5 d后,患者血压169/93 mmHg,逐渐恢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8 d后,患者血压为130/78 mmHg。通过体检和长程脑电图、有关病毒抗体检测、脑部磁共振成像、心电图、心肌酶等相关检测,排除神经源性、心源性和反射性晕厥的可能,考虑患者为低血压晕厥,其发生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符合利托那韦对细胞色素P450(CYP)3A4的抑制和恢复时间,而贝尼地平在肝内主要通过CYP3A4代谢,因此考虑患者的低血压晕厥为利托那韦增强贝尼地平的降压作用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能量不足对女性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女性生殖功能的发育和维持需要大量能量,而生殖过程并非机体必需的生命活动。当机体处于能量供应缺乏状态,即能量摄入不足和(或)能量消耗过多时,则会出现能量的重新分配,导致生殖功能降低,出现下丘脑-垂体-卵巢(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y,HPO)轴不同程度的抑制,表现为排卵障碍、月经失调和不孕症等。长期能量不足状态下可引起体脂率下降,而脂肪组织在维系营养与生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月经初潮的发动和周期的维持。女运动员三联征和神经性厌食患者都是长期能量不足和低体脂的典型例子,目前以减少运动消耗和增加饮食摄入使体脂率升高作为生殖功能康复的必要条件。本文就以上两种模型对能量不足对女性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