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甲基苯丙胺成瘾患者脑功能网络拓扑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甲基苯丙胺(MA)成瘾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的拓扑特征。方法: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构建MA成瘾患者(MA成瘾组, n=46)及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 n=46)的脑功能网络。比较2组成员脑功能连接及网络拓扑属性的差异,分析组间有显著差异的拓扑属性与临床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1)脑功能连接: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A成瘾组位于顶下小叶、中央后回、枕外侧皮层、腹内侧枕叶皮质、眶回、中央前回、梭形回、颞上回皮层及丘脑的多个脑区构成的子网络的功能连接增强,位于眶额回、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颞下回、梭形回、海马旁回、顶上小叶、中央后回、腹内侧枕叶、枕外侧皮层及杏仁核的多个脑区构成的子网络的功能连接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网络拓扑属性:2组成员的脑功能网络均具有小世界属性,但是MA成瘾组小世界属性值、聚类系数、局部效率、模块化程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MA成瘾组的左侧额上回、右侧眶额回、右侧颞中回和左/右侧枕外侧皮层介数中心度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相关性分析:MA成瘾组右侧颞中回的介数中心度与第1次服用MA的年龄呈正相关关系( r=0.327, P=0.028);MA成瘾组的模块化程度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中激活性因子分呈正相关关系( r=0.315, P=0.035)。 结论:慢性MA成瘾患者的大脑功能网络部分拓扑属性被破坏,且患者首次服用MA时年龄越小右侧颞中回的介数中心度越低;网络模块化程度越深,精神病性症状中的激活性症状越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患侧感觉运动区在皮质下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纹状体内囊梗死(SCI)后患侧感觉运动区(SMC)在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纳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经严格筛选的17例初次发病的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于发病1周内、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通过SPM8软件观察患侧SMC激活情况。通过Xjview软件对BOLD-fMRI相应脑激活区进行激活并观察,并同标准脑激活区行动态比较。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UL)对入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于发病1周内、发病1个月及发病3个月时在fMRI扫描前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对照组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显示主要脑激活区位于对侧SMC及双侧辅助运动区。17例患者初次BOLD-fMRI均可见患侧SMC存在激活表现,但激活强度存在明显差别。根据患侧SMC激活时程及与标准脑激活区强度比较结果,将试验病例分成3组:组1共6例患者,其发病初期患侧SMC激活强度即强于标准脑激活区;组2共5例患者,发病1个月时患侧SMC激活强度强于标准脑激活区;组3共6例患者,发病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强度逐渐增强,但仍未超过标准脑激活区。组1患者初次、1个月及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体素值为3 570.2±1 125.9、1 205.8±328.2及1 121.5±407.5,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8, P=0.001);组2患者患侧SMC激活体素值分别为556.2±171.7、648.6±177.3及993.2±182.9,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5, P=0.018);组3患者患侧SMC激活体素值分别为520.0±375.9、573.5±375.0及680.9±359.8,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1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10.0±3.3)分、(52.3±4.6)分、(63.7±2.9)分,组2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10.6±5.7)分、(36.6±2.4)分、(59.2±3.1)分,组3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9.2±4.0)分、(12.5±3.0)分、(13.3±5.0)分,组1、组2 FM-UL评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分别为348.4、183.6,均 P<0.001),组3 FM-UL评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组间比较初次FM-U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个月及3个月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分别为191.7、304.5,均 P<0.001)。 结论:脑梗死后患侧SMC的留存是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先决条件,其早期激活并不能预测临床预后,但患侧SMC激活强度动态增强同患肢康复速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荧光微泡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染料掺杂工程化技术制备超声荧光微泡,探讨其在脑血管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负载吲哚菁绿(ICG)染料的超声荧光微泡ICG-MBs,比较ICG-MBs和商用SonoVue超声微泡的超声造影性能。采用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评估小鼠尾静脉注射ICG-MBs后脑血管成像性能,并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制备了分散均匀、粒径约为1 μm的超声荧光微泡ICG-MBs,证实该微泡具有普通超声微泡和荧光成像的双重性能。超声造影结果显示,与同等浓度SonoVue微泡比较,ICG-MBs依然保留微泡的超声造影功能,且二者超声信号强度相近。在小鼠头皮和颅骨保持完整的情况下,ICG-MBs实现了快速(200 ms)、高空间分辨率(165.1 μm)的脑血管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且小鼠各主要器官组织均无明显炎症或损伤。结论:超声荧光微泡ICG-MBs具有荧光和超声显影的双重功能,可实现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小鼠脑血管成像,为脑血管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成像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脑联动与神经精神疾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眼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与脑具有高度的发育同源性和功能相似性,特别是细胞的组成、神经递质功能、血供等。通过对几种主要的神经发育性和退行性疾病,如孤独症、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的眼、脑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回顾发现,在这些神经精神类疾病中眼和脑均存在广泛的功能及结构损害。但是将眼和脑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的整合研究尚且不足。本文中进一步揭示了这一类将眼、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困难、必要性和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眼脑联动研究的基本研究框架,即眼脑联动框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雌激素与脑白质高信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雌激素是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重要激素,其主要功能与生殖、生长及发育有关。研究表明,雌激素还具有调节血管收缩、抗氧化应激、抗炎和神经保护等生物学功能,还会影响大脑结构和网络。有研究显示,雌激素与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文章就雌激素和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与WMHs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LC6A8基因新发突变致肌酸缺乏综合征一家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对2018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的 SLC6A8基因突变致肌酸缺乏综合征(CDS)一家系的临床特征、遗传学和生化特点进行分析。患儿,男,初诊时13岁,因"间断呕吐1年"就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间隔7个月,再次发病住院确诊。自幼进食少,便秘。12岁始出现呕吐伴严重便秘,间断发作。患儿1岁6个月会走。2岁会叫爸妈,检查时只会说简单句子。很少与父母交流。其兄有严重智力障碍和癫痫。其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有反复死产和流产史。初诊患儿查体:体质量22 kg(< P3),身高131 cm(< P3),头围52 cm,重度智力障碍,表情呆滞,交流困难,宽前额,骨骼肌萎缩,弓形足。头颅磁共振成像示患儿双侧侧脑室轻度对称性扩大。脑磁共振波谱检查示患儿双侧海马未见异常。智力障碍相关基因测序发现,患儿 SLC6A8基因c.626(exon3)-c.627(exon3)delCT半合子突变,其母及兄均携带该变异基因,其父及外祖母均无该基因突变。患儿尿肌酸/肌酐比值增高,胍基乙酸正常,进一步证实 SLC6A8基因新发位点移码突变致CDS。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智力障碍男童,反复出现胃肠道症状,尤其是婴儿期出现喂养困难及生长发育迟缓时,行尿胍基乙酸和肌酸/肌酐比值测定筛查及基因检测可早期诊断CD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腺病毒性脑炎患儿23例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腺病毒性脑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入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患儿的1 185份脑脊液标本,针对22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和脑炎常见病原体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收集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1 185份脑脊液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242份,阳性检出率为20.4%,其中腺病毒阳性标本23份,阳性检出率为1.9%。23例腺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男18例,女5例;发病年龄为(44.8±35.9)个月,范围为2个月19 d至10岁。23例患儿中,发热21例(91.3%),抽搐16例(69.6%),头痛4例(17.4%),呕吐11例(47.8%),意识改变11例(47.8%),情绪改变3例(13.0%)。23例患儿中,8例白细胞计数为(6~<10)×10 9/L,10例白细胞计数为(10~20)×10 9/L,且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21例,91.3%);20例(87.0%)患儿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检查示,20例(87.0%)白细胞计数<15×10 6/L,3例白细胞计数≥15×10 6/L,最高达500×10 6/L,19例患儿的蛋白质处于正常范围,15例患儿的葡萄糖处于正常范围,19例患儿的氯化物在正常范围内。16例患儿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8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出现局部脑膜线状强化,1例出现颅内小软化灶,1例出现颅内广泛病变。13例患儿接受脑电图检查,7例呈正常脑电图或边缘状态,4例可见广泛中高幅慢波,1例可见棘波或棘慢波,1例同时具备上述2种改变。23例患儿中,22例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其中1例患儿出现继发性癫痫;另有1例患儿遗留严重大脑功能障碍,出院时无法吸吮,留置胃管,并发继发性癫痫。 结论: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大部分腺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较好,但少部分可遗留严重后遗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脑梗死为临床表现的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于2021年10月24日收治的1例儿童卒中且最终诊断为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基因、治疗及预后特点。患儿为男性,10岁,因右侧肢体无力10 h余入院,院前完善头颅CT示双额叶及右侧顶叶皮髓交界区多发斑片状钙化,入院体检见手足及颜面多发冻疮,神经系统体检示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肢体肌力Ⅳ +级,右侧肢体共济失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4分。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示急性脑干梗死,磁共振血管造影未见异常,心脏、颈部血管超声及心电图正常,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检查正常,血常规、生化、凝血、自身抗体系列、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均正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梅毒均为阴性,经过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康复锻炼,肌力恢复正常后出院。1个月后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回报为TREX1基因突变导致的AGS,突变位点为c.58G>A。AG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遗传性脑病,临床表现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当怀疑遗传性疾病时,应积极完善基因检测得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儿童癫痫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癫痫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神经系统疾病,任何可能影响脑结构和功能的病理过程均可引起发作。它并不代表一种独特的实体,而是一组不同的病理。早发现、早诊断是控制癫痫进展、改善预后的关键。磁共振成像(MRI)因无电离辐射损伤、极佳的软组织分辨力及空间分辨率,是临床公认的癫痫检查方法。随着磁共振设备的升级及新型成像技术的开放应用,如综合多种磁共振序列的多模态MRI,以其多参数成像、高空间分辨率,彻底改变了检测病变的能力,使得在解剖结构、分子水平、生化代谢各个方面对癫痫的认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就多模态MRI技术在儿童癫痫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伴副大脑中动脉代偿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指脑、视网膜或脊髓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短暂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 [1],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缓解。研究表明,TIA后短期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较高 [2],因此提倡对TIA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TIA的风险分层量表较多,其中ABCD 3-I评分 [3]包含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双重TIA、同侧颈动脉狭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阳性等因素,临床认可度和可行性较高,应用较为广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