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ChE、CysC、NLR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血清胆碱酯酶(ChE)、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资料105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院后随访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基线资料、血清相关指标差异;分析血清ChE、CysC、NLR与NIHSS、mRS评分的关系以及血清ChE、CysC、NLR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占比、合并高脂血症占比、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CysC、NLR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x2=8.653、12.083,t=4.832、8.364、5.350、6.512,P<0.05),血清ChE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t=5.651,P<0.05);患者血清ChE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下降,CysC、NLR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203、6.755、20.154,P<0.05);血清ChE、CysC、NLR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和随访6月mRS评分具有相关性(r=-0.623、-0.551、0.526、0.581、0.613、0.649,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hE、CysC、NLR单独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1、0.777、0.824,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40.结论 ACI患者血清ChE、CysC、NLR水平与其病情及预后具有良好相关性,ChE水平越低、CysC、NLR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三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预后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多中心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运用双桡动脉(RA)与左乳内动脉(LIMA)桥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40%)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15个省、自治区24家心脏中心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对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CABG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男55例,女32例,年龄(57.5±9.1)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2例,糖尿病12例,周围血管病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轻度肾损害12例,升主动脉钙化3例。合并支架内狭窄者43例,左主干病变21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35.5±7.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5.5±2.6)mm。远端吻合口(3.2±0.9)个,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0.5±22.7)min,体外循环时间(113.4±19.2)min。二尖瓣置换32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三尖瓣成形5例;27例预防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手术死亡率2.3%(2/87)。术后房颤15例、脑卒中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后随访(39.5±7.7)个月,随访率100%,随访中无死亡,无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53.0±1.5)mm比(65.5±2.6)mm, t=9.51, P=0.02],左室射血分数提高[(45.2±3.3)%比(35.5±7.3)%, t=13.79, P=0.001];心绞痛分级术后亦有明显改善(≤2级者:98.8%比5.7%,χ 2=17.21, P=0.001)。共有62.4%(53/85)的患者于术后(30.5±7.4)个月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仅1例RA桥狭窄,通畅率98.8%。 结论:在选择合适的病例中,双RA与LIMA的全动脉CABG术治疗冠心病伴左室功能低下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初诊淋巴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淋巴瘤患者动态心电图和静息心电图的心电异常事件检出率,同时探讨初诊淋巴瘤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将2022年9月至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初次就诊的淋巴瘤患者作为淋巴瘤组,同一时期与淋巴瘤患者匹配的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特征及淋巴瘤患者动态心电图及静息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心率变异性特征是否存在差异,对比淋巴瘤患者动态心电图和静息心电图心律失常事件的检出率。结果:最终入选淋巴瘤组患者67例,年龄(57.7±12.4)岁,其中男39例(58.2%,39/67);对照组67例,年龄(57.2±12.4)岁,其中男38例(56.7%,38/67)。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个人史、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及心血管用药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淋巴瘤组中有3例(4.5%,3/67)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非霍奇金淋巴瘤64例(95.5%,64/67),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4例(65.7%,44/67)所占比例最大。Ⅳ期及Ⅱ期淋巴瘤患者居多,分别为25例(37.3%,25/67)、24例(35.8%,24/67)。频域分析中,淋巴瘤组患者极低频功率(VLF)低于对照组[628.90(318.30,1 240.71) ms 2对1 124.30(731.10,1?966.00) ms 2, P<0.001];标准化低频功率(LFnorm)低于对照组[(52.52±14.64) nu对(58.99±13.06) nu, P=0.008];标准化高频功率(HFnorm)高于对照组[(47.48±14.64) nu对(41.01±13.06) nu , P=0.008];低频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低于对照组[1.27(0.76,1.62)对1.54(1.00,2.20), P=0.010];时域分析中,淋巴瘤组患者24 h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低于对照组[102.00(78.00,128.00) ms对128.00(107.00,151.00) ms, P<0.001];24 h内每个5 min时段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低于对照组[(95.90±39.49) ms对(121.51±32.39) ms, P<0.001];三角指数低于对照组[25.93(19.53,31.78)对33.17(29.46,41.25), P<0.001];24 h内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心搏次数占所有总心搏次数的百分比(pNN50)高于对照组[1.99%(0.54%,6.02%)对3.96%(1.53%,10.57%), P=0.007];24 h内每个5 min时段的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DX)低于对照组[(40.09±23.78)ms对(50.46±13.76) ms, P=0.002];窦性RR间期直方图的底宽(TINN)低于对照组[422.00(289.00,508.00) ms对531.00(469.00,648.00) ms, P<0.001]。动态心电图早搏检出率高于静息心电图(32.8%对4.5%, P<0.001),动态心电图检出14例(20.9%,14/67)房性早搏(房早),静息心电图检出3例(4.5%,3/67)房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动态心电图检出10例(14.9%,10/67)室性早搏(室早),静息心电图未检出室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2);动态心电图对ST-T改变的检出率高于静息心电图(37.3%对13.4%, P=0.001),动态心电图检出ST段改变11例(16.4%,11/67),静息心电图检出ST段改变2例(3.0%,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4);动态心电图检出T波改变20例(29.9%,20/67),静息心电图检出T波改变9例(13.4%,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3)。 结论:淋巴瘤患者较非淋巴瘤患者心率变异性显著下降,淋巴瘤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动态心电图对房早、室早、ST段改变及T波改变检出率明显高于静息心电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太极拳训练在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太极拳在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太极拳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躯干功能(TIS)、平衡功能(BBS)、运动功能(FMA)、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三维步态时空与时相参数(步速、步频、跨步长比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TIS评分、BBS评分、FMA评分、FAC分级、步速、步频、跨步长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太极拳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肢体平衡和运动能力,提升其躯干功能和步行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江苏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注册登记研究:13家中心4 66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江苏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注册登记数据库的整体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CABG注册登记数据库的患者资料,对危险因素、病史、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冠状动脉病变、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Ⅱ(EuroSCOREⅡ)评分,是否使用体外循环、是否使用动脉旁路、旁路血管支数及流量,术后主要严重心脑血管事件(MACCE)等进行分析。采用 t检验、χ 2检验比较体外循环CABG(ONCABG)和非体外循环CABG(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截至2019年12月,该数据库共收录7 138例患者资料,其中单纯CABG 4 661例,来自13个医疗中心。男性3 486例,女性1 175例,年龄(64.6±8.1)岁(范围:31~87岁)。左主干病变960例,三支病变3 934例,左主干合并三支病变837例;射血分数>50%者3 841例,心功能Ⅲ~Ⅳ级1 664例,EuroSCOREⅡ评分为(2.3±0.7)%(范围:0.5%~35.8%)。ONCABG占58.59%(2 731/4 661),OPCAB占41.41%(1 930/4 661)。使用左胸廓内动脉者占88.91%(4 144/4 661)。7家中心(其中2家常规)使用左桡动脉,5家中心(其中3家常规)进行术中瞬时流量测定。旁路血管支数为(3.4±0.7)支(范围:1~7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5.0±20.4)min(范围:21~196 min),体外循环时间为(90.0±24.2)min(范围:33~227 min)。院内病死率为1.80%(84/4 661),再次手术率为2.00%(93/4 661)。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心肌梗死为1.52%(71/4 661),脑卒中0.71%(33/4 661),新发肾功能不全需血液滤过治疗1.20%(56/4 661)。出院进行药物二级预防患者占62.99%(2 936/4 661)。较OPCAB组,ONCABG组年龄偏小,女性比例高,合并糖尿病、有心肌梗死史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史的比例高,心功能差,冠状动脉病变重,EuroSCORE Ⅱ评分高( P值均<0.05)。术后ONCABG组MACCE发生率较高(135/2 731比71/1 930,χ 2=4.280, P=0.039);旁路血管支数、输注红细胞比例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均增高( P值均 <0.05)。 结论:江苏省CABG注册登记数据库总体运行良好,部分参数仍需完善。较OPCAB组,ONCABG组术前总体病情偏重,但术后MACCE控制率尚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中加强脑氧饱和度监测对术后认知功能状态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麻醉中高龄患者脑氧饱和度(rSO 2)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13例,其中男67例,女46例,年龄65~89岁。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和rSO 2及相关监测下完成。统计分析老年患者合并疾病、心脏手术史、体外循环时间、rSO 2基线值(rSO 2 baseline)、术中rSO 2最低值(rSO 2 min)、手术时间、重症监护室(C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数值,术后POCD发生率及死亡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病历系统和麻醉信息系统。采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POCD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19例(16.8%)患者术后出现POCD,且19例患者术中rSO 2下降幅度均超过基线值30%以上。POCD组与非POCD组患者术中rSO 2变异度(rSO 2 baseline-rSO 2 min)分别为(18.0±2.7)、(6.6±2.3),NSE变异度(NSE 术后-NSE 术前)分别为(31.3±9.7)、(9.5±3.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8.35、17.70,均 P<0.05)。rSO 2变异度与NSE变异度呈正相关( r=0.697,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O 2变异度[ OR值(95% CI)为0.374(0.059~1.895)]、合并糖尿病[ OR值(95% CI)为0.493(0.041~1.812)]、脑卒中[ OR值(95% CI)为0.325(0.084~0.917)]和房颤[ OR值(95% CI)为0.176(0.091~0.943)]是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 结论:术中监测rSO 2下降幅度可预测POCD的发生,推荐rSO 2作为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常规监测项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风险因素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和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PubMed、Cochrar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风险因素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6月15日。经文献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及提取资料后利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1篇,英文文献6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75岁、手术等待时间>48 h、手术时间>2 h、全身麻醉、吸烟(史)、合并脑卒中、贫血、合并COPD、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低蛋白血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Ⅲ或Ⅳ级、机械通气、血清维生素25(OH)D缺乏、入住ICU、合并糖尿病、术前合并症数量>3个、认知功能障碍、低功能状态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 P<0.05)。 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受众多因素影响,建议组建多学科团队及时准确识别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合并糖尿病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分布特征及其对降血糖药物的依从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合并糖尿病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的分布特征及对降血糖药物的依从性。方法:选取中国脑卒中筛查项目2013—2015筛查年度的23 044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研制的调查问卷采集基本人口学信息、脑卒中病史及筛查当年之前的相关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并了解脑卒中类型、诊断时间、发病次数、相关慢性病病史及治疗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并估算各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P),同时分析对降血糖药物的依从性。 结果:23 044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年龄为(64.99±9.42)岁,男性占50.91%(11 731名),合并糖尿病者占21.52%(4 960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和脑卒中家族史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其 OR(95% CI)值分别为2.18(1.87~2.55),1.99(1.78~2.23),1.64(1.39~1.92)和1.19(1.06~1.33);考虑各因素在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中的暴露率后,心房颤动的 PARP(95% CI)值 为62.65%(61.27%~63.76%)。合并糖尿病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中,降血糖药物的服药率为70.73%(3 463/4 896)。 结论:中国合并糖尿病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占比仍然较高,其对降血糖药物的依从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苏州社区老年人慢性肾脏病筛查及共病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苏州市社区老年人慢性肾脏病(CKD)及共病状况。方法:选取苏州社区60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的人群为CKD筛查对象,收集体检资料,并通过居民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系统获得健康数据,纳入7 387例研究对象。结果:研究人群中共检出CKD 2 771例,检出率为37.5%,知晓率为13.9%。其中CKD1~2期患者2 521例,占91.0%;低中危CKD患者2 222例,占80.2%。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和脑卒中人群的CKD检出率高于无上述疾病组人群(均 P<0.05)。老年人随着共病数的增多,CKD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χ2=74.658, P<0.001)。检出的2 771例CKD中,33.6%合并有1种共病,23.4%合并有2种共病,19.8%合并有3种或以上共病。将CKD患者根据eGFR水平分组,在eGFR下降组中,合并有3种或以上共病的CKD患者占34.0%,高于eGFR正常组(18.4%)( χ2=35.042,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龄、高血压和3种或以上共病是CKD检出的独立影响因素。与无共病老年人相比,具有3种或以上共病数的人CKD患病风险增加1.58倍(95% CI:1.30~1.91, P<0.001)。 结论:社区老年人群CKD检出率高,知晓率低,筛查可发现大量早期、低中危CKD患者。共病普遍存在于老年CKD患者中,肾功能越差,共病数越多。有必要对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和3种或以上共病的老年人进行早期CKD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糖尿病和/或脑卒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糖尿病、脑卒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连续行PCI的ACS患者411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或脑卒中病史分为无糖尿病无卒中组、糖尿病组、卒中组、糖尿病+卒中组,比较4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心血管不良事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各组长期临床预后的变化。结果:411例患者中,男性319例;年龄(64.7±10.1)岁。无糖尿病无卒中组192例,糖尿病组140例,卒中组41例,糖尿病+卒中组38例。随访(24.1±13.8)个月,4组患者中,糖尿病+卒中组患者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χ 2=24.932)、非致死性卒中(χ 2=9.434)、因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住院(χ 2=69.290)、再次血运重建(χ 2=22.918)、心源性死亡(χ 2=13.473)、全因死亡事件(χ 2=17.724)发生率均最高(均 P<0.01);硬终点事件(χ 2=30.268)及复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χ 2=119.556)发生率也最高(均 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糖尿病+卒中组的无全因死亡累积生存率较无糖尿病无卒中组显著下降( HR=17.121,95 %CI:2.527~ 115.934, P<0.01),但与糖尿病组( HR=3.178,95 %CI:0.744~13.582)及卒中组( HR=1.383,95 %CI: 0.374~ 5.11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糖尿病+卒中组的无复合MACE累积生存率低于无糖尿病无卒中组( HR=5.423,95 %CI:2.941~10.036, P<0.01)、糖尿病组( HR=1.859,95 %CI:1.167~ 2.962, P<0.01)及卒中组( HR=1.991,95 %CI:1.178~3.364, P<0.01)。 结论:同时合并糖尿病和卒中病史的ACS行PCI术患者的长期预后显著差于不合并或合并任一病史的患者;糖尿病和卒中并存对ACS患者PCI术后的无复合MACE累积生存率降低可能具有协同促进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