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气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青海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40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自拟方益气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青海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兼脾肾不足证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益气补肾健脾方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功能指标,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ALT、AST、TB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LB、ChE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GLO、ALP、γ-G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GLO、ALP、γ-G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PT、APTT、IN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FIB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治疗组PT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FI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胁肋隐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腹胀便溏、面色不华等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100%(40/40),对照组HBV-DNA阴转率为95.00%(38/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益气补肾健脾方能有效改善CHB气虚兼脾肾不足证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为青海高原地区CHB的诊治提供了用药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早期临床指标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行血液灌流患者早期相关临床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 2018 年 3 月至 2022 年 10 月收治的 91 例重度AOP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体质量指数(BMI)、服毒量、服毒至洗胃时间、血液灌流次数、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淋巴细胞计数、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K+、Na+、Cl-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 72h内预后将患者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早期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OPP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死亡组年龄明显高于存活组,合并冠心病比例、服毒量、服毒至洗胃时间、入院时WBC、ALT、TNF-α、IL-1β、IL-6 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血液灌流次数、TBil、ChE活性、PaCO2 水平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毒量、血液灌流次数、ALT、ChE活性、TNF-α均是影响AOP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865(1.032~3.370)、2.282(1.406~3.703)、2.522(1.258~5.057)、2.843(1.036~7.802)、2.077(1.107~3.897),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服毒量、血液灌流次数、ALT、ChE活性、TNF-α及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AOPP患者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以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0.976,95%CI为 0.919~0.996;其预测AOPP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100.0%和 85.7%,均P<0.05;随着血液灌流次数的增多,与入院时比较,患者WBC、ALT、AST、TBil、血肌酐(SCr)、ChE活性、TNF-α、IL-1β、IL-6 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PaCO2、PaO2 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均P<0.05).结论 重度AOPP患者早期服毒量、血液灌流次数、ALT、ChE活性、TNF-α有助于预测短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ChE、CysC、NLR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血清胆碱酯酶(ChE)、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资料105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院后随访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基线资料、血清相关指标差异;分析血清ChE、CysC、NLR与NIHSS、mRS评分的关系以及血清ChE、CysC、NLR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占比、合并高脂血症占比、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CysC、NLR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x2=8.653、12.083,t=4.832、8.364、5.350、6.512,P<0.05),血清ChE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t=5.651,P<0.05);患者血清ChE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下降,CysC、NLR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203、6.755、20.154,P<0.05);血清ChE、CysC、NLR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和随访6月mRS评分具有相关性(r=-0.623、-0.551、0.526、0.581、0.613、0.649,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hE、CysC、NLR单独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1、0.777、0.824,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40.结论 ACI患者血清ChE、CysC、NLR水平与其病情及预后具有良好相关性,ChE水平越低、CysC、NLR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三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预后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泽曲明山复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泽曲明山复方是辽宁省名中医卢秉久教授治疗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经验方.研究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该经验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模型的影响.方法 适应性饲养1周后,所有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高剂量组及水林佳组.对照组给予胆碱充足高脂饲料(choline-sufficient high fat diet,CSHF饲料).其余4组大鼠给予胆碱缺乏高脂饲料(choline-deficiency high fat diet,CDHF饲料)8周建立NASH模型,建立模型同时给予对应药物干预.观察相应药物对模型大鼠血清生化学指标、肝脏病理学检查、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mRNA以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体质量以及肝脏系数:5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系数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脏系数不同程度下降,中药高剂量组疗效最为明显.(2)肝功能以及血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功能以及血脂指标水平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中药高剂量组疗效最为明显.(3)肝脏病理学检查:模型组大鼠肝脏HE染色可见胞质内大量脂肪空泡以及炎症细胞浸润;Sirius red染色可见中央静脉大量纤维组织沉积,证实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脏HE以及Sirius red染色显示肝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中药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4)肝脏相关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I3K、AKT以及mTOR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中药高剂量组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I3K以及mTOR蛋白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中药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其中水林佳组改善最为显著.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荧光信号表达暗淡;中药组荧光信号表达略亮;水林佳组荧光信号表达较亮.结论 泽曲明山复方通过保护肝功能、调节血脂、改善肝脏病理、抑制PI3K/AKT/mTOR通路表达、上调PPARγ表达等方面治疗NAS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合并脑小血管病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筛选和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小血管病变(CSV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南京市中医院2018年6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19例T2DM合并CSVD患者.根据CSVD影像学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214)和重度组(n=305).收集相关人口学、实验室、影像学指标资料.通过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T2DM合并CSV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拟合优度评估,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拟合曲线分析胱抑素C(Cys C)、白蛋白/球蛋白(A/G)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量效关系.结果 重度组男性占比、年龄大于轻度组,中性粒细胞、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肌酐(Crea)、尿酸(UA)、尿素(Urea)、D-二聚体(D-D)、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球蛋白(GLB)、Cys C水平高于轻度组,淋巴细胞、AL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B)、A/G水平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A/G、Cys C是T2DM合并CSV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该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658(95%CI:0.610~0.706),拟合良好(P=0.520).RCS拟合曲线显示,Cys C≥0.618 mg/L与患者CSVD影像学评分呈线性关系(P=0.035),A/G≥1.268与患者CSVD影像学评分呈非线性关系(P=0.007).结论 高龄、男性、Cys C升高、A/G下降是T2DM合并CSV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胆碱酯酶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serum cholinesterase,CHE)水平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急诊入院的ADHF患者,最终纳入研究244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依据CHE四分位数的第一和第三分位对患者分组并进行随访,对组间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进行比较。随访的主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和因心衰恶化住院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或时依Cox回归或分层Cox比例风险分析识别主要和次要终点发生风险,并构建临床、生物标志物和两者的复合模型。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CHE分组的生存曲线并比较其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HE水平和其他营养和预后指标的曲线下面积,以识别复合终点事件。结果:在350 (100, 683) d的随访期内,158例患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在调整了主要混杂因素的多变量Cox分析中,胆碱酯酶水平与复合终点显著相关。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无论临床模型、生物标志物还是两者的复合模型,CHE水平与复合终点、全因病死率和心血管病死率显著相关( 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胆碱酯酶水平组患者发生复合终点的风险高于中等和高胆碱酯酶水平患者(78.1% vs. 66.7% vs. 46.7%, 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HE预测复合终点的曲线下面积为0.736(95% CI,0.664~0.888)。全球荟萃分析组慢性心力衰竭(MAGGIC)风险评分添加胆碱酯酶后,复合终点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从0.704增加至0.762, P=0.038)。 结论:胆碱酯酶可作为预测ADHF患者不良结局的简单有效的预后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三酰甘油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ChE)与三酰甘油(TG)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收治的32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将ChE水平按四分位数分为 Q1组(<6 915 U/L)81例、 Q2组(6 916~8 268 U/L)80例、 Q3组(8 269~9 578 U/L)80例、 Q4组(≥9 579 U/L)80例,分析血清ChE与TG的相关性。 结果:随着血清ChE的升高,TG水平显著升高( 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E与体重、体重指数、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呈正相关( r分别为0.35、0.39、0.35、0.31、0.27、0.24、0.25、0.11, P<0.05、 P<0.01或 P<0.001),ChE与年龄、收缩压、血尿素氮(BUN)、肌酐、糖化白蛋白(GA)呈负相关( r分别为-0.46、-0.14、-0.20、-0.14、-0.21, P<0.05或 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hE是TG独立影响因素( β值为0.270, P<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体重、血红蛋白、白细胞、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ALT、BUN、肌酐、尿酸、吸烟史、饮酒史、HbA 1C、GA、TC、LDL-C后, Q4组发生高TG血症风险是 Q1组的6.024倍( P=0.011)。以TG 1.7 mmol/L为切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hE与高TG血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糖尿病ChE的最佳切点值为7 801 U/L。 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hE与TG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单纯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脂质组学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脂质成分的变化轮廓,试筛选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并已进行肝活检的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肝活检(SAF评分)结果分为NAFL组(22例)及NASH组(18例),对比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T2DM发生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结果:NASH组肝硬度、NASH评分、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血清铁蛋白水平均高于NAFL组( t=-2.76~-2.06,均 P<0.05)。磷脂酰胆碱(PC)(35∶4)、PC(36∶1)[PC(18∶1/18∶0)]、PC(38∶3)、PC(44∶5)、磷脂酰乙醇胺(PE)(36∶2)、PE(34∶1)[PE-NMe2(18∶1/16∶0)]、PE(34∶1)[PE(20∶1/14∶0)]、磷脂酰丝氨酸(33∶0)、甘油三酯(TG)(54∶2)、鞘磷脂(sphingomyelin)(37∶1)、SM(39∶1)、SM(40∶1)、葡萄糖神经酰胺(40∶2)在NASH组均高于NAFL组( t=-2.930~-1.380,均 P<0.05);PC(38∶5)、PC(38∶6)、TG(52∶4)、TG(54∶4)、TG(54∶5)、TG(57∶6)、TG(58∶4)、TG(60∶6)水平在NASH组降低( t=1.982~2.431,均 P<0.05);PC(36∶1)[PC(19∶1/17∶0)]、PE(38∶1)、PE(39∶1)、TG(52∶1)、棕榈酰基苯丙氨酸水平在NASH组明显高于NA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89~-2.837, P<0.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升高是T2DM合并NAFLD患者进展为NASH的危险因素[ OR(95 %CI):1.213(1.076~1.301)、1.119(1.015~1.243),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85,灵敏度均为94.4%,特异性均为72.7%,均高于谷丙转氨酶、AST及GG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734、0.741;灵敏度分别为:72.2%、77.8%、77.8%;特异性分别为:68.2%、63.6%、68.2%)。 结论:T2DM患者中,与合并NAFL相比,NASH时出现变化的血清脂质主要是甘油磷脂、鞘脂和TG。在T2DM脂肪肝患者中,PC(36∶1)、PE(38∶1)可能成为诊断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胆碱酯酶与炎症标志物在ⅠA~ⅢA期乳腺癌预后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ⅠA~ⅢA期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探索其及外周血炎症指标在ⅠA~ⅢA期乳腺癌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接受手术和术后辅助治疗的152例ⅠA~ⅢA期乳腺癌患者相关血液指标。使用X-tile 3.6.1软件计算血清CHE水平和外周血炎症指标[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和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值组和高值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评估CHE及外周血炎症指标与无瘤生存期(DFS)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Wilcoxon检验评估治疗前后CHE和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和变化。通过R软件构建基于独立预后因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用Bootstrap法进行验证。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CHE水平分别为8 645.0(7 251.3,10 229.3)、9 309.0(7 801.0,10 835.3)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73, P=0.006)。与患者DFS相关的术后CHE(Post-CHE)、术后SII(Post-SII)和术后SIRI(Post-SIRI)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 773 U/L、741和0.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2 cm比>2 cm且≤5 cm: HR=2.55,95% CI为1.30~4.99, P=0.006;≤2 cm比>5 cm: HR=8.95,95% CI为4.15~19.32, P<0.001)、阳性淋巴结数目( HR=3.84,95% CI为2.24~6.58, P<0.001)、临床分期(Ⅰ期比Ⅱ期: HR=1.52,95% CI为0.68~3.39, P=0.309;Ⅰ期比Ⅲ期: HR=8.12,95% CI为3.76~17.55, P<0.001)、Ki-67表达( HR=2.19,95% CI为1.24~3.84, P=0.007)、是否放疗( HR=2.05,95% CI为1.19~3.53, P=0.010)、Post-CHE( HR=6.81,95% CI为3.94~11.76, P<0.001)、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re-NLR)( HR=1.11,95% CI为1.02~1.21, P=0.014)、Post-NLR( HR=5.23,95% CI为2.78~9.85, P<0.001)、Pre-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 HR=2.08,95% CI为1.01~4.26, P=0.046)、Post-PLR( HR=7.11,95% CI为3.78~13.37, P<0.001)、Pre-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 HR=0.37,95% CI为0.20~0.66, P<0.001)、Post-LMR( HR=0.23,95% CI为0.13~0.41, P<0.001)、Pre-SII( HR=1.81,95% CI为1.05~3.12, P=0.033)、Post-SII( HR=6.12,95% CI为3.48~10.76, P<0.001)、Pre-SIRI( HR=2.12,95% CI为1.24~3.63, P=0.006)、Post-SIRI( HR=4.93,95% CI为2.87~8.48, P<0.001)与ⅠA~ⅢA期乳腺癌患者DF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2 cm比>2 cm且≤5 cm: HR=2.86,95% CI为1.41~5.78, P=0.003;≤2 cm比>5 cm: HR=3.72,95% CI为1.50~9.26, P=0.005)、阳性淋巴结数目( HR=4.66,95% CI为2.28~9.54, P<0.001)、Ki-67表达( HR=2.13,95% CI为1.15~3.94, P=0.016)、Post-CHE( HR=0.18,95% CI为0.10~0.33, P<0.001)、Post-SII( HR=2.71,95% CI为1.39~5.29, P=0.004)、Post-SIRI( HR=3.77,95% CI为1.93~7.36, P<0.001)是ⅠA~ⅢA期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Ki-67<30%组患者中位DFS未达到,Ki-67≥30%组的中位DFS为89.0个月,3、5年DFS率分别为84.9 %比75.9%、80.8%比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65, P=0.006);肿瘤大小≤2 cm组患者中位DFS未达到,2 cm<肿瘤大小≤5 cm组中位DFS为93.5个月,肿瘤大小>5 cm组中位DFS为26.3个月,3、5年DFS率分别为95.5 %比74.6%比42.1%、86.3%比68.6%比2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0.46, P<0.001);阳性淋巴结数目<4个组患者中位DFS未达到,阳性淋巴结数目≥4个组中位DFS为30.7个月,3、5年DFS率分别为87.9%比46.4%、81.4%比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7.34, P<0.001);Post-CHE<7 773U/L组患者中位DFS为47.3个月,Post-CHE≥7 773U/L组中位DFS未达到,3、5年DFS率分别为52.8 %比88.6%、27.8%比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2.17, P<0.001);Post-SII<741组患者中位DFS未达到,Post-SII≥741组中位DFS为30.5个月,3、5年DFS率分别为88.1%比38.5%、80.1%比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0.78, P<0.001);Post-SIRI<0.9组患者中位DFS未达到,Post-SIRI≥0.9组中位DFS为33.3个月,3、5年DFS率分别为93.5 %比46.7%、84.9%比3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0.67, 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Post-CHE与Post-SII无相关性( r=-0.111, P=0.175),Post-CHE与Post-SIRI呈负相关( r=-0.228, P=0.005)。治疗后CHE较术前升高,且治疗后CHE升高组患者的中位DFS未达到,CHE降低组患者的中位DFS为6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5.67, P<0.001)。基于独立预后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一致性指数为0.893。 结论:治疗后患者血清CHE水平显著升高,术后血清CHE联合SII及SIRI可有效预测ⅠA~ⅢA期乳腺癌患者的DFS,且治疗后CHE升高患者预后较好,基于独立预后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对乳腺癌患者的DFS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阻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24例患者的肝组织样本,其中12份为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的NASH样本,12份为肝血管瘤边缘的正常肝组织样本,分别检测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和甘油三酯水平。将野生型和 NLRP3 -/-C57BL/6小鼠分别饲喂正常饲料或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持续8周。将野生型C57BL/6小鼠分为MCC950 NASH组、0.9%氯化钠NASH组、MCC950组和0.9%氯化钠组共4组,每组8只,分别饲喂MCD饲料并给予MCC950、饲喂MCD饲料并给予0.9%氯化钠溶液、饲喂正常饲料并给予MCC950、饲喂正常饲料并给予0.9%氯化钠溶液,持续8周。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游离脂肪酸(FFA)、IL-1β和甘油三酯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水平。从野生型和 NLRP3 -/- C57BL/6小鼠肝脏中分离并培养原代库普弗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棕榈酸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NASH患者肝组织样本中的NLRP3、ASC、caspase-1、IL-1β的表达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组织样本( P均<0.05)。NASH小鼠较正常饲料喂养的小鼠肝细胞中NASH形成明显,有较多的肝细胞气球样变和炎症细胞浸润。NASH小鼠肝组织的NLRP3、ASC、caspase-1和IL-1β表达,Caspase-1活性,以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正常饲料喂养小鼠( P均<0.05);血清ALT、AST、IL-1β水平,以及FAA含量均高于正常饲料喂养小鼠( P均<0.05)。 NLRP3 -/-NASH小鼠血清ALT、AST、IL-1β、IL-18水平均低于野生型NASH小鼠( P均<0.05)。野生型MCC950 NASH组小鼠血清ALT水平,肝组织ASC、caspase-1、IL-1β表达,以及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均低于野生型0.9%氯化钠NASH组小鼠( P均<0.05)。棕榈酸处理的野生型小鼠库普弗细胞中的NLRP3、ASC、caspase-1表达,caspase-1活性,以及IL-1β和IL-18的分泌均高于阴性对照组( P均<0.05),但 NLRP3 -/-小鼠库普弗细胞中上述指标的变化不受棕榈酸处理的影响。 结论:阻断 NLRP3基因能明显减轻NASH小鼠肝损伤和纤维化,阻止NASH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