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钙敏感受体过表达可促进缺血后未成熟脑白质祖细胞的增殖及分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钙敏感受体(CaSR)过表达对缺血后未成熟脑白质祖细胞增殖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从5 d龄SD大鼠脑室周围白质组织中提取、培养脑白质祖细胞,并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OGD)组、OGD+三氯化钆(GdCl 3)组和OGD+ CaSR沉默组,其中利用GdCl 3特异性激动 CaSR表达,利用基因沉默方式抑制 CaSR表达。OGD后24 h、48 h、72 h、7 d和14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 CaSR mRNA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分化情况;OGD后48 h细胞球形成时,利用倒置显微镜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1) CaSR mRNA表达情况:OGD后48 h、72 h、7 d, OGD组细胞内 CaSR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OGD后48 h、72 h、7 d及14 d,OGD+GdCl 3组 CaSR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OGD组,OGD+ CaSR沉默组 CaSR 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OG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细胞增殖分化情况:OGD后48 h时,OGD组细胞球直径[(75.26±26.07) μm]较对照组[(57.96±18.92) μm]明显增大,OGD+GdCl 3组细胞球直径[(91.92±21.82) μm]较对照组及OGD组明显增大,而OGD+ CaSR沉默组细胞球直径[(24.09±8.34) μm]较对照组及OGD组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OGD后48 h、72 h时,OGD组中O4 +/CaSR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OGD+GdCl 3组中O4 +/CaSR +OPCs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及OGD组,OGD+ CaSR沉默组中O4 +/CaSR +OPCs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及OG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aSR过表达可进一步促进脑白质祖细胞增殖及分化为OPC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个MYSM1基因突变致骨髓衰竭综合征4型家系报道附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报道1例MYSM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致骨髓衰竭综合征4型患儿临床表现及全外显子检测结果,同时报道其家系全外显子检测结果,为早期诊断此类骨髓衰竭综合征提供典型案例。方法:报道1例1月龄骨髓衰竭综合征4型患儿临床诊断过程,并对患儿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使用BWA、GATK等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注释分析。结果:本例1月龄骨髓衰竭综合征4型患儿,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多指畸形,影像学示非特异性脑白质改变及囊肿,淋巴细胞亚群分类示CD3 -CD19 + B细胞降低。通过家系全外显子测序检测,鉴定患儿携带分别遗传自父母的MYSM1基因复合杂合性变异NM_001085487.2:c.1607_c.1611delAAGAG和c.1432C>T。家系验证证实先证者父亲携带的c.1432C>T突变来源于先证者祖父,先证者母亲携带的c.1607_c.1611delAAGAG突变来自于先证者外祖父,其他家系成员均不携带突变。 结论:本研究新发现MYSM1致病性变异c.1607_c.1611delAAGAG,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例为BMFS4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典型案例,并扩展了MYSM1基因致病性变异谱和表型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少突胶质细胞的发育和体外分化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的成髓鞘细胞,其丢失或功能异常会导致脱髓鞘疾病。脑白质病是常发生于早产儿的一类脱髓鞘疾病。目前对于这类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干细胞移植治疗是最具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少突胶质祖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OPC)具有增殖、迁移、分化为OL的能力,是移植治疗脱髓鞘疾病的理想细胞类型。近些年,随着对OPC发育和分化的分子基础以及调控机制研究的深入,运用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以及通过体细胞重编程技术获得OPC取得成功,从而进一步推动了OPC移植治疗的临床前研究。该文就OPC的体内发育、体外分化及移植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缺氧对新生大鼠脑白质及脑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慢性缺氧对新生大鼠脑白质(white matter,WM)损伤及脑发育延迟的作用,探讨该模型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efects,CHD)慢性缺氧脑损伤的相似性.方法 选取3日龄(P3)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吸入氧浓度(FiO2)为10.5%±4±1.0%]和对照组(n=36,FiO2为21.0%±0.0%),饲养12d至P14.检测:(1)每日测量SD大鼠体重变化及P14新鲜脑重;(2)P14脑切片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3)P14脑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WM区域少突胶质祖细胞(oligodendroglial progenitor cells,OpC)、少突胶质前体细胞(preoligodendrocytes,PreOL)和髓磷脂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变化;(4)P14新鲜鼠脑WM区域约50 mg,组织蛋白抽提,Western blotting方法定量分析MBP表达量变化;(5)行为学测试:每组各留9只饲养至P30,行转棒实验评估运动功能和协调能力.结果 (1)实验组体重、脑重增长明显慢于对照组(P14)[体重(14.92±1.26)g vs.(30.26±1.81)g,t=7.51,P<0.01;脑重(0.68±0.05)g vs.(0.97±0.04)g,t=13.26,P<0.01];(2)HE染色:实验组脑室扩大(P<0.01),脑WM区域水肿、结构疏松杂乱,局部软化坏死灶,细胞排列紊乱;(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组OPC、PreOL数量少于对照组(64.8±6.3 vs.126.2±8.4,t=11.19,P<0.01;19.1±7.6 vs.46.7±9.5,t=7.28,P<0.01),实验组MBP比对照组稀疏、杂乱;(4) Western blotting检测:实验组MBP较对照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5)行为学测试:实验组棒上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慢性缺氧可造成新生大鼠脑WM损伤和脑发育延迟,具有紫绀型CHD围产期慢性缺氧WM损伤和脑发育不成熟的相似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缺血启动未成熟新生大鼠室管膜下区和脑白质内在修复潜能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体外探讨缺血启动新生大鼠未成熟室管膜下区(SVZ)和脑白质内源性修复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5日龄内SD新生大鼠的SVZ和脑室周围白质细胞,各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氧气-葡萄糖剥夺(OGD)组,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新生祖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利用Hoechst33342/碘化丙啶双染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新生细胞成活情况.结果 OGD组SVZ和脑白质在OGD后24 h、48 h、72 h、7d及14 d均出现明显的凋亡和坏死细胞,各时段新生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同时段对照组(P均<0.01).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GD组SVZ和脑白质新生NG2+祖细胞和O4+少突胶质细胞(OL)前体的细胞数量在OGD后72 h内均明显增加(P均<0.05,0.01),CNPase+未成熟OL和MBP+成熟OL在OGD后7d和14 d则较同时段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0.01).结论 缺血可诱导SVZ和脑白质神经祖细胞激活和明显增殖,并沿OL系分化,但最终仅有极少量新生OL前体能分化为未成熟和成熟OL;同时,缺血导致OGD组新生细胞出现明显凋亡和坏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介导诱导性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生成的重编程因子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主要的成髓鞘细胞,其功能障碍会引发一系列的神经性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和脑白质营养不良.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的移植是治疗髓鞘相关疾病的一种潜在方法.在脑损伤后,OPCs可向OLs方向分化并对损伤部位的轴突进行髓鞘化,但是,OPCs在大脑中仅占5%~8%,这种髓鞘修复作用十分有限.通过体外重编程技术生成诱导性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induced 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iOPCs)的策略可为髓鞘损伤疾病的治疗提供大量的细胞资源.但是,该方法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iOPCs生成效率较低、体外培养周期较长等.因此,该文从限定性转录因子、miRNA以及小分子物质等方面阐述了iOPCs的生成方法,并分析了iOPCs的现存问题和应用前景,旨在为其在疾病模型构建、药物开发和再生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卒中大鼠后室下区祖细胞和神经发生减少的神经影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通过神经影像学研究脑卒中大鼠后室下区祖细胞和神经发生减少的变化情况.方法:2个月龄的Wistar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2组:脑卒中大鼠模型组(n=35)和正常组(n=35).构建脑卒中大鼠模型后通过磁共振成像系统观察大鼠祖细胞归巢情况、脑梗塞面积与对侧脑组织体积的百分比和脑白质纤维束重塑情况;采取免疫化组织方法分析大鼠血管新生和神经发生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法分析脑组织内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的表达;再根据RT-PCR方法计算NeuN蛋白和GFAP蛋白表达.结果:MRI扫描于T1WI及T2WI序列下,通过所得图像及信号可知,模型组大鼠祖细胞归巢信号变化、脑梗塞面积与对侧脑组织体积的百分比和脑白质纤维束重塑情况比较间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大鼠血管新生和神经发生、细胞因子EVGF和BDNF水平、NeuN蛋白和GFAP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大鼠低(P<0.05),而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则相对较高(P<0.05).结论:神经影像可用于脑卒中大鼠后室下区祖细胞和神经发生下降的研究,结合组织学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结果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vanishing white matter,VWM)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白质病,其致病基因EIF2B1~5分别编码真核细胞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2B(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B,eIF2B)的5个亚基α~ε,其中任一编码基因突变均可引起发病.起病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期,临床表型差异大,典型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功能退行,可伴共济失调和癫痫.应激(发热、外伤等)可导致发作性加重.影像学显示大脑白质进行性液化.尸解神经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白质稀疏和囊性变性,无神经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异常,过表达祖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δ(GFAPδ),少突前体细胞数量增加和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减少、泡沫化且凋亡增加.VWM致病基因EIF2B1~5是管家基因,但多数患者通常仅脑白质受累.少数胎儿期及婴儿早期发病的患者可出现多系统受累,成年女性患者可有卵巢功能障碍.目前认为,星形胶质细胞在其致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病理性星形胶质细胞继发性引起少突胶质细胞成熟障碍和髓鞘形成异常,进而导致脑白质病变.其他疾病机制包括内质网应激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过度激活、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抑制等,尚不完全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