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在地市级医院常规开展LPD的可行性和安全性。1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351±42)min,术中出血量(280±212)ml,术后住院天数(16±8)d;7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其中血管楔形切除5例,肠系膜上静脉节段切除、端端吻合1例,肠系膜上静脉节段切除、人工血管重建1例。术后32例(20.5%)发生并发症,8例患者发生了两种并发症,再手术7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果表明掌握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能,术中精细操作,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在地市级医院常规开展LPD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虚拟现实模拟培训在青年医师腹腔镜技能培训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参加过腹腔镜技能培训的普外科青年医师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学习曲线,探讨腹腔镜虚拟现实模拟培训的意义。方法:将青年外科医师50人分为两组,干预组参加虚拟现实模拟培训,对照组参加传统腹腔镜临床培训。培训完成后,在高年资拥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医师的监督下完成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CUSUM分析法,根据完成率、手术评分和手术时间绘制学员的手术学习曲线。 x为手术例数, k为斜率。计算 k=0时的 x值,比较两组学员的手术学习曲线和术中评分。采用SPSS 23.0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在 x=19.24±0.39、 x=21.72±0.73时跨过手术学习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显露胆囊部分得分分别为(10.82±2.73)、(9.71±2.69)( t=4.61, P<0.01);解剖胆囊三角得分分别为(12.59±3.12)、(8.87±2.99)( t=6.21, P<0.01);剥离胆囊得分分别为(10.69±3.38)、(8.80±3.55)( t=3.10, P<0.01)。 结论:虚拟现实模拟培训可以促进腹腔镜培训的基本技能转化为临床操作技能,可促进普外科青年医师成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3D打印干实验室模型在腹腔镜抗反流手术训练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3D打印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干实验室模型,探讨其在外科医师手术训练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8位无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随机均分成3组,A组和C组分别采用基础硅胶模型和3D打印模型进行手术训练,B组先后采用上述两种模型进行手术训练。应用手术技能客观结构化评估(OSATS)和5分制李克特(Likert)量表分别对训练表现和模型效能进行评分。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所有外科医师均完成了相应手术训练和模型评分。3D打印模型和基础硅胶模型的整体印象评分为(4.28±0.67)分比(3.61±0.61)分( t=3.129, P<0.05),仿真度评分为(4.22±0.81)分比(3.39±0.50)分( t=3.716,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用性评分为(4.33±0.69)分比(3.89±0.76)分( t=1.844, P<0.05),触觉评分为(4.06±0.64)分比(3.94±0.80)分,美学评分为(3.94±0.73)分比(3.27±0.57)分( t=3.057,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D打印模型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基础硅胶模型,训练后OSATS评分C组[(14.17±1.81)分]>B组[(11.00±1.76)分, t=3.074, P<0.05]>A组[(9.08±1.50)分, t=2.031, P<0.05],完成时间C组[(73.17±5.23) min]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学实习生腹腔镜技能教学模式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最佳腹腔镜技能教学模式及培训效果。方法: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临床实习生随机分组,实验组进行外科基本操作培训后进行腹腔镜技能培训,对照组直接进行腹腔镜技能培训,包括持物传递、剪切纸片、缝合打结以及组织分离。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比较,同时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两组学生基础腹腔镜技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短期集中腹腔镜技能培训后,均有显著提升( P<0.01)。实验组学生的持物传递及缝合打结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两组学生的剪切能力及分离组织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有95%及85%的学生对培训模式及培训结果满意。 结论:短期集中腹腔镜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临床实习生的腹腔镜技能水平,掌握开放外科基本操作有利于提高掌握腹腔镜技能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照顾者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照顾者的照护体验与需求,以期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支持,提高照护质量,改善患者及照顾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月在上海市同济医院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门诊复查患者的12名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个人深入访谈的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题,分别为疾病及照护技能欠缺、承受压力过重、心理困扰、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感、希望获得医疗及社会支持。结论: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居家照顾者照护体验一般,对疾病知识及护理技能有较高的需求,医护人员在关注患者的同时,也要关心照护者的身心状态,为其提供个体化有效的信息及医疗支持,提高照护者的居家照护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工神经网络在腹腔镜操作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人工神经网络在腹腔镜操作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9—1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8名腹腔镜零基础学员(2019级、2018级、2017级外科硕士研究生52名,外科规培生58名,实习生12名,进修生36名)进行腹腔镜操作培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员分为两组。进行人工神经网络腹腔镜模拟器培训的学员设为人工神经网络组;进行箱式腹腔镜模拟器培训的学员设为普通腹腔镜模拟器组。两组学员利用各组的模拟器,接受10 h(为期5 d的连续训练,每天训练时长为2 h)培训,培训内容为腹腔镜手术基本技能。观察指标:(1)两组学员培训前后腹腔镜模拟器操作成绩比较。(2)两组学员培训后腹腔镜模拟器操作成绩提高程度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 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员158名,男140例、女18例;中位年龄为27岁,年龄范围为20~34岁。158名学员中,人工神经网络组79名;普通腹腔镜模拟器组79名。(1)两组学员培训前后腹腔镜模拟器操作成绩比较:人工神经网络组学员培训前钉子转移、图案切割、结扎、体内缝合打结、体外缝合打结分别为(51.2±4.9)分、(45.6±3.7)分、(43.0±3.6)分、(42.1±3.1)分、(39.6±3.1)分,学员培训后上述指标分别为(78.6±3.0)分、(76.4±3.9)分、(79.9±2.5)分、(78.3±3.5)分、(84.1±3.8)分,学员培训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2.490,-56.256,-80.373,-70.802,-79.742, P<0.05)。普通腹腔镜模拟器组学员培训前上述指标分别为(50.1±2.9)分、(45.4±3.9)分、(42.7±3.0)分、(42.3±3.4)分、(39.2±4.7)分,学员培训后上述指标分别为(70.4±5.0)分、(69.8±4.0)分、(72.3±3.3)分、(72.3±3.5)分、(72.8±3.2)分,学员培训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942,-42.436,-58.357,-52.322,-53.098, P<0.05)。(2)两组学员培训后腹腔镜模拟器成绩提高程度比较:人工神经网络组学员培训后钉子转移、图案切割、结扎、体内缝合打结、体外缝合打结操作成绩提高程度分别为(27.4±5.7)分、(30.8±5.0)分、(36.9±4.1)分、(36.2±4.5)分、(39.5±5.4)分,普通腹腔镜模拟器组学员培训后上述指标分别为(20.3±6.2)分、(24.4±5.1)分、(29.6±4.5)分、(29.9±5.1)分、(33.5±5.6)分,两组学员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597,7.946,10.638,8.200,6.969, P<0.05)。 结论:腹腔镜操作培训中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提高培训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L型细菌感染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性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L型细菌感染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关联性,为临床预防SSI提供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LC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观察时间为手术之日起1个月内,详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胆囊内容物L型细菌检出情况、术后SSI等指标,以及术者术前完成LC例数。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SI按照1∶4比例进行配对分组:SSI组和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C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69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8例,女性447例,年龄(46.0±15.0)岁。SSI组( n=139)与对照组( n=556)L型细菌感染率分别为45.32%与30.94%,SSI组L型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L型细菌感染( OR=2.082,95% CI:1.335~3.197, P=0.001)、胆囊破裂( OR=2.249,95% CI:1.352~3.740, P=0.002)、胆囊及周围组织粘连( OR=1.903,95% CI:1.133~3.194, P=0.015)、术中出血量多( OR=2.247,95% CI:1.418~3.561, P=0.001)可增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LC术后发生SSI的风险,而术者术前完成LC例数多( OR=0.549,95% CI:0.340~0.888, P=0.014)可降低SSI风险。 结论:L型细菌感染是SSI的危险因素之一,加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L型细菌感染筛查,提高手术操作技能,重点注意胆囊及周围粘连患者的手术操作,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胆囊破裂,可减少LC术后发生SSI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标准化流程和质量控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右半结肠癌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其在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消化道重建等关键技术上趋于成熟,但仍缺乏标准化的手术流程及质量控制体系。在COLOR Ⅳ研究(1项对比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疗效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前期筹备阶段,笔者团队基于德尔菲法调查结果制订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标准化流程,形成手术能力及质量评估工具,目前正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该手术技能评价的自动化。笔者希望通过上述工作,帮助结直肠外科医师规范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并发症,为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同质化提供支持,同时推动该手术结构化培训的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仿真腹腔镜培训系统在普外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虚拟仿真腹腔镜培训系统对不同临床经验培训者腔镜手术基本技能的培训效果。方法:研究分为3组,进修医生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组及五年制临床本科实习医生组,每组8人,分别接受腹腔镜训练箱和虚拟仿真腹腔镜培训系统镜下各项操作,每天训练30 min,共4周。比较各组之间及训练前后各组得分,采用SPSS 19.0进行 t检验。 结果:培训前,临床本科实习医生镜下各项操作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组及进修医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4周培训,各组参与者培训后在各培训项目上得分和时间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 P<0.05)。简单技能操作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复杂技能操作临床本科实习医生组得分优于住院规范化培训组、进修医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虚拟仿真腹腔镜培训系统可以提高不同层次临床培训者的腹腔镜基本操作技能,值得在各级临床技能教学中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阶段性模块化理论及实践授课在腹腔镜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阶段性模块化理论及实践授课在腹腔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学生及住培医师各一大组,两大组内各自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阶段性模块化理论及实践授课并参与常规腹腔镜基础技能培训,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腹腔镜基础技能培训。在培训前、后按照考核标准,分别将每组腹腔镜下基础操作6项完成时间及腹腔镜下缝合时间、缝合质量、误损伤次数进行记录。采用SPSS 26.0对考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医学生大组及住培医师大组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训练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经过阶段性模块化理论及实践授课后,相对于对照组,医学生试验组腹腔镜下完成基础操作时间更短,缝合速度更快( t=6.18, P<0.001)、质量更高( t=4.17, P<0.001)、误损伤更少( Z=-2.03, P=0.043);住培医师试验组腹腔镜下完成基础操作时间更短,缝合速度更快( t=3.31, P=0.002)、质量更高( t=3.68, P=0.001)、误损伤更少( Z=-2.44, P=0.015)。 结论:阶段性模块化理论及实践授课能够进一步提高腹腔镜基础技能培训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