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烧卖缝合法"在胃黏膜下肿瘤内镜全层切除术后应用的近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本团队首创的"烧卖缝合法"在胃黏膜下肿瘤(SMT)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后闭合缺损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方法。纳入标准:(1)病灶位于胃底或胃大弯,并确认起源于固有肌层;(2)肿瘤直径≤3.5 cm,与腔外腹膜内组织和器官无广泛粘连;(3)肿瘤在超声内镜下无恶性肿瘤特征;(4)患者同意参与研究;排除严重合并疾病的患者。根据上述标准,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20例胃SMT患者入组本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1(38~70)岁。全组均行EFTR并采用"烧卖缝合法"闭合术后胃壁缺损。"烧卖缝合法"使用临床上常见的内镜抓取钳辅助尼龙绳圈套结扎装置,借助抓取钳轻拉缺损胃壁,将尼龙绳圈套锚定在缺损部位并结扎,成功完成闭合。观察记录手术时间、闭合过程时间以及随访情况。结果:20例病例的肿瘤均通过EFTR一次性完整切除,全组胃壁缺损的部位均通过"烧卖缝合法"成功闭合。3例肿瘤位于胃大弯的中上部,17例肿瘤位于胃底部。肿瘤直径1.4(0.5~3.5)cm。平均手术时间为43.8(20~100)min,闭合过程平均耗时10.1(3~30)min。所有病例的病理结果均显示肿瘤完整切除,且肿瘤包膜无明显中断,整块切除率为100%。术中和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平均于术后3.1(1~11)d出院。术后6个月时,所有病例的创面均已完全愈合,仅见瘢痕,未见溃疡。中位随访41(15~54)个月,未发现有残留病变、肿瘤复发或转移,亦未发现有消化道漏或窦道的形成。结论:"烧卖缝合法"用于闭合胃SMT的EFTR后缺损的胃壁可行、有效、安全,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新型闭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针法连续缝合在回肠单腔造口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两针法连续缝合方式在回肠单腔造口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预防性单腔回肠造口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符合预防性回肠单腔造口术适应证,排除年龄>80岁、基础疾病复杂、全身条件极差不能耐受手术者、肠管末端血液供应不良以及肠管末端严重水肿或感染严重者。其中2021年10月1日前治疗的患者,采用传统的间断缝合法进行回肠造口(传统法造口组,60例);2021年10月1日以后治疗的患者,采用两针法连续缝合进行回肠造口(两针法造口组,38例)。两针法连续缝合回肠造口术操作如下:第1根缝线将肠管浆肌层与腹膜、后鞘及前鞘由深至浅分2层连续缝合;一期开放造口,第2根缝线将肠管全层与皮肤连续缝合。比较两组患者造口手术时间及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针法造口组肠造口手术时间较传统法造口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2.2)min比(25.1±2.4)min, t=-17.874, P<0.001]。两针法造口组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周围皮炎和造口回缩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法造口组[分别为5.3%(2/38)比31.7%(19/60),χ2=9.633, P=0.002;5.3%(2/38)比28.3%(17/60),χ2=7.923, P=0.005;2.6%(1/38)比18.3%(11/60), P=0.026],而造口旁疝、造口脱垂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相比于传统单腔回肠造口术,两针法连续缝合回肠造口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的优势,还可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组织再生修复材料重建盆底在低位直肠癌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组织再生修复材料重建盆底技术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通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ELAPE手术中采用组织再生修复材料进行了盆底重建.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1.7岁.行常规腹部操作和会阴部操作后行盆底重建.盆底重建采用1片大小13 cm×15 cm的8层非真皮、非交联高端组织再生修复材料-百得塞补片,室温下在无菌生理盐水中浸泡30 s,使用可吸收缝线以“降落伞”式缝合法固定于盆壁筋膜和肛提肌腱弓处的肛提肌断端,缝线的位置距离边缘约1 cm,确保补片与组织有最大程度的接触.补片多余部分不予裁剪,向内翻折.在百得塞补片外侧骶前放置1根负压引流管,自会阴伤口旁戳孔引出固定并连接负压球.观察术后会阴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如会阴部切口感染、积液、裂开、膨出,会阴部疼痛及盆底疝等情况)和生物补片并发症发生率(如放置补片部位的红肿、疼痛、感染及排斥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达到根治性切除,术中均未出现医源性肠穿孔,无一例死亡.术后会阴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2例患者出现会阴部切口下积液,予加强引流、换药等处理后,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红肿、裂开、膨出或肠梗阻.术后未出现排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骶前引流管拔除时间8~13(平均10)d.术后住院时间9~ 15(平均10)d.术后平均随访21(2 ~50)月,无一例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及盆底腹膜裂孔疝发生,随访至今未发现会阴部膨出.结论 在ELAPE手术中应用组织再生修复材料重建盆底,可获得较低的会阴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有效预防盆底腹膜裂孔疝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胆囊壁一针两层连续缝合法在微创保胆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黏膜层连续外翻、浆肌层连续内翻缝合的一针两层连续缝合法在微创保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74例接受微创保胆取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介绍胆囊壁切口的缝合方法.主要手术步骤包括胆囊体部纵行切开,胆道镜探查并取尽结石;4-0可吸收线自切口上端开始连续外翻缝合黏膜层,缝合至切口下端,自浆膜层出针后连续内翻缝合浆肌层;缝合边距和针距皆为1 mm左右.术后口服熊去氧胆酸半年.结果 所有病例皆采用一针两层连续缝合法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手术.手术时间33~78 min,平均(45.11±14.96)min;胆囊壁缝合时间9~22 min,平均(14.86±3.88)min.无胆漏、腹膜炎、结石残留、胆囊或腹腔内出血、切口或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2~4 d,平均(3.21±0.69)d.术后随访3~62个月,平均(35.50±18.94)个月,复发2例,复发率2.7%.结论 黏膜层连续外翻、浆肌层连续内翻缝合的一针两层连续缝合法安全、可靠,是微创保胆手术中较理想的关闭胆囊壁切口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
编辑人员丨2023/8/6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要点:采用柯克手法将胰头从后腹膜分离,直至见到肠系膜下静脉.沿着肠系膜上静脉解剖直至胰颈.结扎切断Henle静脉干.游离、悬吊胃十二指肠动脉,暴露门静脉.缝扎胰腺上下缘、结扎胰头以减少横断胰颈时的出血.切断胰腺勾突,残端缝扎止血.沿着胰头部实质与十二指肠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解剖,结扎从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到胰头的分支.沿着胰头与胆总管之间解剖.切断主胰管,残端用5/0普理灵线缝扎.胰管空肠吻合采用胰管对粘膜吻合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壁疝治疗进展及eTEP技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腹壁疝或切口疝修补术是外科常见手术之一,文献报道[1-2],以正中切口为例,两年后切口疝发生率为13%.单纯缝合法切口疝修补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因而目前在切口疝治疗中多采用补片加强修补术.行切口疝修补时根据补片的放置层次有多种方法,包括将补片与筋膜边缘缝合的桥接方式;补片置于肌肉筋膜浅层的Onlay方式,以及补片置于更深层次的术式,包括Inlay或Sublay术,可分为肌前间隙修补术、肌后间隙修补术、腹膜前修补术及腹腔内修补术[3-4]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治疗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方式有十余种,主要可归纳为3大类:(1)不切开内环口腹膜的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不剥离疝囊,直接荷包式缝合结扎.该法又可分为结扎线结埋于皮下组织内的提插式腹壁穿刺缝合法与结扎线结留置于腹腔内的圆针缝合法两种,临床应用最多,尤其适于6岁以下、身高不达标或内环口疝囊颈前后径<1.5 cm的患儿.(2)切开内环口腹膜的疝囊高位离断缝合术.切开内环口外侧缘腹膜,酌情剥离或切除疝囊后,将内环口两侧近端腹膜缝合关闭.适应证较宽,但创伤较大,临床应用较少.(3)利用下腹部皱襞制作腹膜瓣片修补术.在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基础上利用脐正中襞、脐内侧襞直接或制成腹膜襞瓣片覆盖肌耻骨孔区域.主要用于7~14岁、身高超标或内环口疝囊颈前后径>1.5 cm、腹膜松弛度较大及术后复发的患儿.近年随着微创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方兴未艾.本文现就其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子宫颈癌根治术中改良盆腔腹膜缝合法临床应用对比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子宫颈癌患者在子宫颈癌根治术中行改良盆腔腹膜缝合法后阴道长度及性生活质量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颈癌根治术的92例早期子宫颈鳞癌(Ⅰ B1 ~ⅡA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2组,对≤40岁的患者为年轻组(42例),而> 40岁则为年长组(50例).年轻组行卵巢移位术,年长组切除双侧附件,其中2014年之前患者子宫颈癌根治术中行传统盆腔腹膜缝合法(对照组),2014年之后至2017年3月行改良盆腔腹膜缝合法(观察组).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年轻组与年长组各自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情况.且在治疗结束后,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的方式记录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3、6、12月)阴道长度及评估患者术后12月的性生活质量.结果:年轻组与年长组各自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与年长组术后3、6、12月时观察组阴道长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月时年轻组及年长组各自观察组均在性满意、性疼痛、性高潮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性润滑、性渴望、性唤起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癌根治术中采用改良盆腔腹膜缝合法,不显著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却可明显加深阴道长度和改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膜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肾肿瘤的手术经验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肾肿瘤的手术经验及技巧.方法:回顾分析为5例巨大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期并发症、患肾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或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位手术时间105.0(90.0~115.0)min,中位肾动脉阻断时间29.0(25.0~31.0)min,术中出血量150.0(110.0~250.0)mL,术后引流量330(280~360)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0(3.0~4.0)d,术后住院时间8.0(7.0~9.0)d.术后3~6个月肾小球滤过率提示肾脏血供良好,无明显肾功能损害等异常.结论:腹膜后腹腔镜巨大肾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术中沿包膜完整切除肿瘤、紧密缝合集合系统及应用分层免打结缝合、"2+1"缝合法是达到肿瘤切缘阴性、缩短热缺血时间、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青少年腹股沟疝170例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青少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修补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疝修补术的170例14~18岁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手术时间、医疗费用、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70例病人中应用传统缝合法行Bassinni手术者16例,应用网塞修补者11例,应用平片法行Lichtenstein手术者3例,行腹腔镜TAPP者3例,应用腹膜前间隙修补法者137例.3例TAPP术式病人采用全麻,5例病人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162例病人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手术时间(28.5±11.6)min.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d,其中日间手术159例,占93.5%.医疗总费用单侧腹股沟疝(7254.8±236.5)元,双侧腹股沟疝(13261.9±543.8)元.随访率为95%,随访时间5~113个月,无复发病人.1例双侧隐睾病人出现生育障碍,2例病人出现慢性疼痛,余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青少年腹股沟疝应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