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部术后切口愈合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是腹部外科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10%[1].腹部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主要表现为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及切口感染[2-3].与其他外科手术类型相比,腹部术后切口更易感染,其发生率高达15%~25%[4].此外,有报道,腹部术后切口裂开的发生率为0.4%~3.5%,但其相关的死亡率高达10%~45%[1].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不仅阻碍患者快速康复,还延长了住院时间.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付费改革形势下,明确腹部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缩短切口愈合时间、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热点和挑战问题[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丙戊酸镁缓释片致急性胰腺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22岁男性因双相情感障碍症状复发,在既往丙戊酸镁缓释片500~750 mg/d和富马酸喹硫平400~600 mg/d治疗的基础上,将丙戊酸镁缓释片剂量增加至1 000 mg/d,继续富马酸喹硫平600 mg/d治疗。17 d后,患者突发腹痛,急查血淀粉酶4 710 U/L,脂肪酶649 U/L,尿淀粉酶9 116 U/L;腹部CT检查示胰腺周围模糊。考虑为丙戊酸镁缓释片诱发急性胰腺炎。停用该药,继续给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同时给予禁食、奥美拉唑、生长抑素和头孢他啶等对症支持治疗。3 d后患者腹痛症状基本消失,10 d后复查血淀粉酶101 U/L,脂肪酶118 U/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自体脂肪移植是将大腿、腹部、臀部等处的脂肪植入到有缺陷的部位,改善受区形态的一种手术方法。脂肪组织内含脂肪细胞、脂肪干细胞、内皮细胞、壁细胞、成纤维细胞、白细胞等。其中,脂肪干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生长因子,可促进组织再生、减少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脂肪血管基质成分是脂肪组织分离得到脂肪干细胞过程中的产物,是包含2%~10%脂肪干细胞的混合细胞群。脂肪干细胞或血管基质成分辅助自体脂肪移植又称细胞辅助脂肪移植可增加脂肪存活率。细胞辅助脂肪移植在皮肤年轻化、瘢痕修复、硬皮病治疗、伤口愈合、毛发生长等方面应用广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入组2015年8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并行腹部B超检查的385例RA患者,男性72例(18.7%),女性313例(81.3%);其中16 ~29岁的患者28例、30 ~39岁的32例、40~49岁的80例、50 ~59岁的121例、60 ~69岁的99例和≥70岁的25例。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饮酒史、病程、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RA疾病活动指标、血生化指标和既往用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合并NAFLD的相关因素。 结果:385例RA患者NAFLD的患病率为24.2%(93/385例),其中40 ~49岁、50 ~59岁RA患者中的患病率分别为26.3%(21/80例)和33.1%(40/121例)。RA患者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别为22.1%(85/385例)和3.6%(14/385例),超重和肥胖的RA患者NAFLD的患病率分别为45.9%(39/85例)和78.6%(11/14例),为正常BMI组RA患者的2.6倍和4.5倍。与非NAFLD组相比,合并NAFLD的RA患者年龄、性别和RA病情特征无明显差异,而代谢性疾病包括肥胖(11.8% vs. 1.0%)、中心性肥胖(47.3% vs. 16.8%)、高血压(45.2% vs. 29.8%)、2型糖尿病(24.7% vs. 12.0%)的比例以及总胆固醇[(5.33±1.31)mmol/L vs.(4.73±1.12)mmol/L]、甘油三酯[TG(1.51±1.08)mmol/L vs.(0.98±0.54)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0.97)mmol/L vs.(2.97±0.78)mmol/L]则明显高于非NAFLD组(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 OR=1.314)和TG( OR=1.809)为RA患者合并NAFLD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NAFLD可能是RA患者尤其是中年、超重及肥胖的RA患者的常见合并症,其发生可能与高BMI或高TG相关。临床上对于超重、肥胖及血脂异常的RA患者应加强NAFLD的筛查与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评分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1,FGF-21)的表达及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评分(NAFLD fibrosis score,NFS)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的T2DM患者422例,根据腹部彩超诊断NAFLD,分为T2DM组121例,T2DM合并NAFLD组301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FGF-21浓度。根据年龄调整NAFLD纤维化评分评估肝纤维化风险,将T2DM合并NAFLD患者分为除外进展性肝纤维化组(non NAFLD fibrosis,NNF)125例、可疑进展性肝纤维化组(suspected NAFLD fibrosis,SNF)136例、确定进展性肝纤维化组(definited NAFLD fibrosis,DNF)40例。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Pearson法分析比较各组生化指标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肝纤维化影响因素。 结果:(1)与T2DM组比较,T2DM合并NAFLD组FGF-21浓度升高(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NF、SNF、DNF组血清FGF-21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7.03±52.71) ng/L、(321.52±69.42) ng/L、(274.08±30.82) ng/L; F=12.03, P<0.001];且SNF组血清FGF-21浓度高于NNF组和DNF组,DNF组低于NNF组( P均<0.05)。(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FS与FGF-21呈负相关( r=-0.162, 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立影响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是FGF-21浓度代偿性升高( OR=1.139,95% CI为1.023~1.380, P<0.001);独立影响T2DM合并NAFLD患者肝纤维化的因素是FGF-21浓度进行性下降( OR=0.89,95% CI为0.83~0.98, P=0.012)。 结论:血清FGF-21浓度与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评分呈倒U型关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早期FGF-21代偿性升高;随肝纤维化进展,FGF-21相对进行性分泌不足。提示FGF-21可能作为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干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增龄改变与人体内在能力和体成分的相关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外周血相对线粒体DNA拷贝数(mtDNAcn)与人体内在能力和体成分的相关性,探讨外周血mtDNAcn是否可作为评估老年人健康衰老的可靠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416例,提取受试者的外周血mt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相对性mtDNAcn。内在能力评估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运动[摩尔斯跌倒评分(MFS)、生理衰弱表型(PFP)、肌少症问卷调查(SARC-CalF)、简易体能状况(SPPB)、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量表];活力[微量营养评估(MNA)、住院患者多维预后指数(MPI)量表];认知[简易智能评价(MMSE)量表];心理[抑郁评估(GDS)、焦虑自评(SAS)量表]、感觉功能[疾病累积评分-共病指数(CIRS-CI)量表];评估体成分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受试者躯体各部位脂肪,包括躯干脂肪量、全身脂肪量、腹部脂肪量、臀部脂肪量,计算脂肪指数(FMI)和四肢骨骼肌量指数(ASMI)。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校正性别、体质指数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均显示,mtDNAcn和年龄呈负相关( r=-0.176、-0.144,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4 m步速、SARC-CalF、MFS、MNA、MMSE、MPI及其子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简易智能状态问卷(SPMSQ)的评分有相关性( r=0.171、-0.207、-0.163、0.221、0.184、-0.210、0.241、-0.269,均 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后,mtDNAcn与4 m步速、MFS、MNA、MPI、SPMSQ评分仍显著相关( r=0.170、-0.170、0.148、-0.242、-0.188,均 P<0.05)。此外,进一步分析mtDNAcn与体成分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FMI、躯干脂肪量、全身脂肪量、腹部脂肪量、臀部脂肪量有相关性( r=0.168、0.143、0.175、0.116、0.199,均 P<0.05),校正年龄、性别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FMI、全身脂肪量、臀部脂肪量仍显著相关( r=0.126、0.131、0.127,均 P<0.05)。且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年龄、步速、FMI、全身脂肪量、臀部脂肪量、MFS、PFP、MNA、MPI评分显著相关( β=-0.191、0.156、0.126、0.131、0.125、-0.119、-0.145、0.151、-0.171,均 P<0.05)。 结论:mtDNAcn与躯体功能、衰弱、营养、跌倒、认知及体成分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人体内在能力的运动及活力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市顺义区6~8岁儿童躯干脂肪指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北京市顺义区6~8岁儿童躯干脂肪指数(TFI)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开展的“儿童生长与健康队列”。采用人群普查的方法,最终纳入资料完整的1 503名6~8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超声检查收集身高、体重、体成分、血压、血常规与生化和cIMT等信息,采用线性回归分析cIMT相关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TFI识别高cIMT儿童的最佳截断值,并同时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TFI儿童的cIMT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6.7±0.3)岁,其中男童占50.0%(752名)。男、女童cIMT分别为(0.358±0.024)和(0.355±0.023)mm,TFI的 M( P25, P75)分别为0.70(0.22, 1.78)和0.74(0.23, 1.52)kg/m 2。男、女童高cIMT检出率分别为2.1%(16名)和3.3%(25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身高、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FI与cIMT呈正相关( P值均<0.05);女童身高、SBP、甘油三酯(TG)、TFI与cIMT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cIMT呈负相关( 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FI识别高cIMT的最佳截断值男童和女童为1.78和1.14 kg/m 2,分别位于 P75和 P66。应用TFI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年龄、身高、SBP、DBP、TG和HDL-C等因素后,不同TFI男、女童的c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5)。 结论:TFI与cIMT有关联,具有识别早期血管结构损害的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构建的无创诊断模型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血清血红素加氧酶(HO)-1表达量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以此为基础联合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建立诊断模型,明确其诊断NAFLD的效能及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经腹部B超及肝脏弹性成像技术检测确诊的210例NAFLD患者,同时收集170名健康对照人群。采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外周血细胞计数及生化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HO-1与GRP78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多因素分析筛选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Nomogram图进行可视化输出,并构建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其诊断NAFLD的效能。计量资料数据采用 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检测组间数据差异;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或Pearson χ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AFLD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GTT)、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HO-1、GRP78水平均显著升高( 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T、TG、LDL-C、血清HO-1、GRP78为NAFL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P值均?0.05)。以HO-1(H)、GRP78(G)联合AST(A)、TG(T)和LDL-C(L)建立Nomogram临床预测模型HGATL,公式为 P ?=?-21.469+3.621×HO-1+0.116×GRP78+0.674×AST+6.250×TG+4.122×LDL-C。结果证实HGATL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5?8,最佳截断值为81.69,灵敏度为87.06%,特异度为92.82%, P ?0.05,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校准曲线及DCA均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结论:HGATL模型可作为NAFLD无创诊断新模型,在NAFLD的诊断中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应用中探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胰瘘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LADG的患者189例,从中筛选符合术后胰瘘诊断标准的27例患者纳入胰瘘组,再随机选择同期的未发生胰瘘患者27例纳入非胰瘘组,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前特征和手术数据,包括体重指数、内脏脂肪面积、术前病史、肿瘤分期、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分析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高体重指数( t=3.956, P=0.003)、高内脏脂肪面积( t=6.161, P=0.038)、手术时间长( t=2.650, P=0.024)、出血量大( t=1.887, P=0.042)、淋巴结清扫范围广( t =2.092, P=0.001)的患者更易出现术后胰瘘,而内脏脂肪面积/腹部总脂肪面积比值( χ2=1.334, P=0.324)、术前合并肺疾病( χ2=0.750, P=0.379)、冠心病( χ2=0.081, P=0.500)、高血压( χ2=0.667, P=0.239)、糖尿病( χ2=2.030, P=0.127)、慢性肾脏病( χ2=0.587, P=0.352)、肿瘤分期( χ2=1.388, P=0.500)等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肥胖患者及手术时间长的LADG患者发生术后胰瘘的可能性更大,综合性术前判断及谨慎的术中操作可能是避免术后胰瘘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肪老化与代谢综合征发生和发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肥胖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腹部肥胖尤其是内脏脂肪组织(VAT)的增加,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和其他代谢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栓以及促炎症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涉及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反应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和脂肪老化、内脏肥胖相关,内脏肥胖也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可改变,故可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通过坚持合理的运动和饮食控制,达到控制内脏脂肪量,防控代谢综合征的目的。本综述对代谢综合征的概念和病理生理学、内脏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等进行详细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