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急性尿潴留风险预测模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急性尿潴留(acute urinary retention,AUR)问题容易被忽视,通过建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AUR发生风险的临床预测模型,帮助临床医师能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尽早干预,减少AUR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就诊于本院急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13例,根据是否发生AUR将患者分为AUR组(45例)和非AUR组(2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实验室化验指标、膀胱体积,通过Logistic分析影响AU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AUR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合并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OR=3.334,95%CI 1.258~8.839,P=0.015)、使用催眠镇静药(OR=6.758,95%CI 2.184~20.912,P=0.001)、心率增快(OR=1.041,95%CI 1.013~1.070,P=0.004)、膀胱体积增大(OR=1.005,95%CI 1.004~1.007,P<0.001)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AUR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显示预测曲线与标准模型曲线拟合度较高,平均绝对误差为0.021.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AUC为0.083,95%CI为0.767~0.909.结论 合并BPSD、使用催眠镇静药、心率增快、膀胱体积增大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AUR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直观地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AUR发生风险,为急诊医生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列腺铥激光剜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铥激光剜除术(ThuLEP)与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21 年1 月至2023 年12 月收治的160 例BPH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实施PKRP治疗,观察组实施ThuLEP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 3 个月的最大尿流速(Qmax)、残余尿量(PV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的变化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60.10±5.15)min、(43.24±6.65)h、(5.03±1.24)d、(6.55±1.67)d]均短于对照组[(67.25±7.24)min、(46.90±10.77)h、(5.60±1.31)d、(7.31±2.00)d,P<0.05)];观察组术后3 个月的Qmax水平[(20.68±1.45)ml/s]高于对照组[(18.50±1.24)ml/s],PVR、PSA、前列腺体积水平[(10.82±3.10)ml、(3.38±0.40)μg/L、(20.12±5.13)ml]均低于对照组[(12.10±3.53)ml、(4.60±0.78)μg/L、(25.35±6.46)ml,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7.50%vs 5.0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uLEP治疗BPH具有显著疗效,能够缩减手术及住院时长,改善尿流动力学和前列腺功能,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耳穴埋籽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治疗中的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价分析耳穴埋籽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中医院(盐城市中医院)收治的105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55)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和非那雄胺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王不留行籽耳穴(尿道、膀胱、肾、缘中、皮质下)贴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PV)、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IPSS、QOL评分、Qmax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VR小于治疗前(P<0.05),且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埋籽治疗BPH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尿动力学指标,缓解前列腺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针调节P2X7R介导的细胞焦亡途径对骶上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排尿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电针调节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 7(purinergic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7 receptor,P2X7R)介导的细胞焦亡途径在其中的潜在效应机制.方法 从 48 只雌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 12只纳入假手术组,剩余大鼠以T8完全性脊髓横断法建立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将已成模的 27 只大鼠二次随机分为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 12只,剩余 3只模型大鼠用于实验候补.电针组于术后第 19天开始干预,连续 10 d,其余两组仅予以捆绑.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先行尿流动力学检测,随后快速分离膀胱组织待检,应用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膀胱组织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检测膀胱组织中细胞损伤情况,ELISA检测膀胱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膀胱组织中P2X7R、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漏尿点压力、膀胱最大压力、膀胱最大容量显著升高(P<0.01),以膀胱体积增大伴尿潴留为主要表现;模型组大鼠膀胱组织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且病理改变显著,膀胱组织超微结构可见明显肿胀、变形等细胞损伤,膀胱组织细胞损伤率显著增加(P<0.01),膀胱组织中ATP含量、P2X7R、NLRP3、Caspase-1、IL-1β的阳性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漏尿点压力、膀胱最大压力、膀胱最大容量降低(P<0.05),尿潴留症状较轻,膀胱排尿功能改善;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的炎性反应及病理损伤减轻,膀胱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明显改善,膀胱组织细胞损伤率显著减少(P<0.01),膀胱组织中ATP含量、P2X7R、NLRP3、Caspase-1、IL-1β的阳性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电针可有效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排尿功能,缓解尿潴留症状,减轻膀胱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其炎症反应,其机制与抑制膀胱组织中P2X7R/NLRP3 信号通路焦亡蛋白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犁形电极(大禹刀)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犁形电极(大禹刀)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大体积(前列腺体积>80 ml)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75.9±8.1)岁,前列腺体积(108.5±15.3)ml,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4.9±4.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4.5(4.1,4.9)分,最大尿流率(Qmax)(6.7±2.1)ml/s,残余尿量(PVR)102.5(62.1,184.9)ml。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犁形电极前列腺剜除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再次评估IPSS、QOL、Qmax及PVR等指标,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剜除时间(65.6±8.1)min,组织粉碎时间(11.2±7.6)min。术中及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9.7±2.3)g/L,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2±0.3)d,尿管留置时间(3.4±0.8)d。术后3个月时Qmax较术前明显提高,IPSS、QOL、PVR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手术并发症包括压力性尿失禁3例,尿潴留2例,尿道狭窄1例,泌尿道感染1例,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犁形电极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症状评分改善明显、恢复更快等优点,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维组织学重建技术研究小鼠睾丸的下降过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三维(3D)组织学重建技术观察研究小鼠睾丸下降过程及其毗邻组织器官形态、位置的时序性变化。方法:取怀孕(GD)及出生后(PD)不同天数(GD15、GD17、GD19及PD3、PD7)雄性昆明小鼠肾脏平面以下整块组织连续切片、HE染色,再使用PerkinElmer全自动切片分析系统进行镜下图像全景扫描,Photoshop软件配准、对齐,3D-doctor软件进行3D重建及分析。结果:1.附睾将睾丸包绕其中,附睾尾部与睾丸引带相连,睾丸下极与睾丸引带未见有直接连接;孕期时,小鼠附睾各部分及输精管相互堆积成团,不易于辨认,睾丸引带发生"膨大反应",出生后,附睾变大、拉长,在形态上可辨认,睾丸引带则退化成纤维索带样组织,在整个过程中,睾丸引带的体积在形态上明显小于睾丸的体积。2.双侧睾丸形态相近,位置不对称,左侧睾丸位置低于右侧,并先于右侧开始下降;孕期时,小鼠双侧睾丸从肾下极开始下降,左侧睾丸下降至膀胱下部位置,右侧睾丸下降至膀胱中部位置,出生后,左侧睾丸降至膀胱颈部以下,右侧睾丸降至膀胱颈部,最终是左侧睾丸位置低于右侧。3.附睾先于睾丸启动下降;在整个过程中,附睾尾部始终先于睾丸开始下降,附睾尾下降后拉动整个附睾下降,睾丸则沿着附睾体的下降路径进入阴囊,下降完全后,附睾尾始终位于睾丸之下。结论:小鼠睾丸的下降过程可能是睾丸引带首先牵引附睾尾部下降至内环口,附睾尾部及体部通过其形态改变不断扩张内环口及腹股沟管,并继续降入阴囊且扩大阴囊,睾丸及附睾头顺着附睾体通过扩大的内环、腹股沟管进入阴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常春藤皂苷元通过JNK/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细胞体外和裸鼠体内增殖能力的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HE)在体外和裸鼠体内对膀胱癌细胞T24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把人膀胱癌细胞T24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含25 μg/ml常春藤皂苷元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将裸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注射T24细胞,实验组细胞按30 mg/kg隔天注射常春藤皂苷元。提取T24细胞和瘤块蛋白检测其p-JNK/JNK、p-p38/p38的表达量。结果:膀胱癌细胞T24经常春藤皂苷元处理后,CCK8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 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p-JNK的表达量分别为(0.21±0.06)和(0.89±0.15),p-p38的表达量分别(0.38±0.09)和(1.44±0.26),p-JNK、p-p38的表达均上调(均 P<0.05)。体内实验发现,常春藤皂苷元处理后,T24细胞裸鼠皮下瘤实验组瘤块与对照组瘤块体积分别为(1192.07±250.92)μm 3和(2280.50±600.10)μm 3,质量分别为(0.65±0.29)g和(1.62±0.38)g,实验组质量和体积较对照组均下降(均 P<0.05)。提取瘤块蛋白,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p-JNK的表达量分别为(0.38±0.08)和(1.03±0.19),p-p38的表达量分别(0.71±0.12)和(1.36±0.25),p-JNK、p-p38的表达均上调(均 P<0.05)。 结论:常春藤皂苷元可通过JNK/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胞体外和裸鼠体内增殖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R-18a-5p通过靶向调控PTEN影响膀胱癌增殖迁移能力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miR-18a-5p影响膀胱癌(BC)增殖迁移能力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至2021年行全膀胱切除手术的30例膀胱癌患者,收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根据转染不同的小分子物质,将T24和EJ细胞分为对照组、miR-18a-5p过表达组、miR-18a-5p干扰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8a-5p和PTEN基因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TEN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8a-5p与PTEN靶向关系。通过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验证miR-18a-5p对B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miR-18a-5p在癌组织与T24和EJ细胞中均高表达(均 P<0.05)。在PTEN-WT和miR-18a-5p模拟物共同转染后,双荧光素酶表达明显下降( P<0.05)。miR-18a-5p过表达会导致PTEN表达水平下调( P<0.05)。裸鼠成瘤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iR-18a-5p过表达组的肿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增加(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miR-18a-5p过表达组的PTEN表达下调,而miR-18a-5p表达水平升高(均 P<0.05)。miR-18a-5p过表达增强了T24和EJ细胞的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均 P<0.05)。干扰miR-18a-5p表达,抑制了T24和EJ细胞的迁移能力(均 P<0.05)。经EdU实验验证,干扰miR-18a-5p表达,抑制了T24和EJ细胞的增殖能力(均 P<0.05)。干扰miR-18a-5p表达后,T24和EJ细胞系中miR-18a-5p表达水平降低(均 P<0.05)。 结论:miR-18a-5p通过靶向PTEN基因促进T24和EJ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miR-18a-5p作为癌基因,有可能成为BC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PSA联合宫颈中心加量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IPSA联合宫颈中心加量方式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治疗中剂量学方面优势。方法:选取宫颈癌(Ⅱ B期)经调强放疗45 Gy分25次后局部病灶≥5 cm患者46例,行宫腔管及插植针植入,在CT图像上勾画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直肠、膀胱、乙状结肠及宫颈加量区宫颈中心(HR-宫颈),采用IPSA优化。根据宫颈中心是否加量,分成IC/IS+宫颈中心(HR-宫颈)组(A组)和IC/IS组(B组),比较A、B组间剂量学差异。 结果:A组宫腔管驻留时间较B组明显提高( P<0.001);宫颈中心的V 150%和V 200%由原来B组63.94%和30.80%分别提高到91.54%和64.06%;A组D 90%及D 100%低于B组( P<0.05);危及器官受量相近( P>0.05)。 结论:IPSA联合宫颈中心加量方式可满足高危临床靶体积D 90%受量及危及器官限量,并可提高宫颈中心区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尿道摩西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尿道摩西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其中23例采用120 W摩西钬激光行HoLEP治疗(HoLEP组),26例行PKERP治疗(PKERP组),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列腺切除体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患者的最大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及最大尿流率(Q max)情况。 结果:HoLE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PKERP组(均 P<0.05);HoLEP组的切除前列腺组织较PKERP组更多( P=0.043)、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更短( P=0.001);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 vs. 7.69%, 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膀胱残余尿量、IPSS、QOL评分、最大尿流率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均 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HoLEP与PKE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HoLEP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重量、术后恢复方面均优于PKER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