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观察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98例常年性肺虚感寒型A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脱落 2 例)和对照组(49 例,脱落 2 例).对照组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双侧肺俞、膏肓、足三里及身柱穴采用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身柱隔天灸1 次,每次灸3 壮,施灸约1 周后形成灸疮,此后每隔2 d灸治1次;肺俞、膏肓、足三里左右侧分开施灸,先连续灸一侧穴位,隔天灸1次,每穴灸3壮,直至灸疮形成,再灸对侧穴位,如此两侧交替施灸.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 4、12 周随访时鼻部症状评分(TNSS)、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以及IL-10 含量,并观察两组疗效及随访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TNSS、VAS、RQL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以上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除对照组随访时各时点及观察组随访 4 周 TNSS 评分外,两组患者以上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E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IL-10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E 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 IL-10 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6%(44/47),高于对照组的74.5%(35/47,P<0.05);观察组随访4、12 周时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4.5%(2/44)vs 22.9%(8/35),9.1%(4/44)vs 40.0%(14/35),P<0.05)].结论: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基础上加用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可以明显改善肺虚感寒型AR患者临床症状,且远期疗效更巩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gE、IL-10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哮喘的病因病机与针灸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哮喘的发病特点与伏邪藏匿于体内、感而后发的特点相似.伏邪理论认为,正气与伏邪之间的相互作用贯穿哮喘整个发生发展过程.在病因病机方面,哮喘以正虚为本,以痰瘀伏邪为标.肺脾肾虚是邪气内伏的内因,外因触发伏邪是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因.痰瘀伏邪既是哮喘发作和进展的主要病理因素,也是加重正气虚损的重要因素.针灸在防治哮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伏邪角度出发: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以痰瘀伏邪为主,针灸选取肺俞、列缺、丰隆、膈俞等穴位,治以化痰祛瘀、宣肺平喘;哮喘缓解期患者以肺脾肾虚为主,针灸选取肺俞、脾俞、肾俞、膏肓等穴位,治以补益肺脾肾气.本文基于伏邪理论提出哮喘的针灸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哮喘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针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处方的选穴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选穴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针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医家经验和学术思想以获取现代医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针刺处方,基于穴位频次、组方规律、穴位聚类和核心组合等统计方法,剖析现代医家使用针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核心理论体系以及选穴规律.[结果]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94个针刺处方.使用频次>20次的穴位有8个,分别是足三里、内关、肺俞、三阴交、气海、关元、合谷和中脘.高频穴位组合排前3位的分别为足三里-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和气海-足三里;关联分析显示,足三里-内关的关联强度最高,其次为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合谷.聚类分析显示:频次>10次的穴位可以分为三类.类别一包括: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合谷;类别二包括关元、气海、中脘、血海、太冲;类别三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膻中、天突、丰隆、太渊,其二是肺俞、列缺、尺泽、中府、心俞、膏肓、风门.[结论]针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核心选穴包括4类:①健脾益气: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和丰隆;②补益元气:关元、气海和膏肓;③理气宽胸:膻中、内关、天突和风门;④宣肺透气:肺俞、合谷、尺泽和列缺.补气、调气和透邪三大治法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针刺治疗的基础,以补为主,以疏为辅,疏补并用,是针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核心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风邪犯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观察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风邪犯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风邪犯肺型CV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于肺俞、膏肓、足三里穴行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每次治疗取一侧腧穴,每3天施灸1次;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4.5 μg/吸,每日早晚餐后半小时吸入1次,若症状控制不佳,可再加1吸,每日不能超过6吸.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中医证候评分;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EOS和血清IL-4、TNF-α含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随访时,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V1/FVC、PEF较治疗前升高(P<0.05),外周血EOS和血清IL-4、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4/46),与对照组93.5%(4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4/46),高于对照组的78.3%(36/46,P<0.05).结论: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可以改善风邪犯肺型CVA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血EOS和血清IL-4、TNF-α含量,进而降低炎性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膏肓灸古今应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3/23
检索《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膏肓灸相关条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17日收录的膏肓灸相关文献,分析膏肓穴定位及取穴法,膏肓灸灸法类型、灸量及主治病症情况.纳入古代文献227条条文,其中灸量相关条文51条,主治相关条文171条,涉及33种病症;现代文献50篇,涉及26种病症.膏肓灸取穴以开胛探敏为要,灸法以直接灸为宜,灸量以得气消退为妙,主治病症以心肺虚证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观察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脑卒中后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 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膏肓放血,治疗组采用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共治疗28 d.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8天,对患者进行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严重程度(CSS)评分、手指周径测量、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在第1天、第28天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活动度的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患侧手指周径之差,两组均有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第1天治疗前后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外展、上举、后伸)较前均有改善(P<0.01);治疗第28天前,治疗组肩关节活动度(外展、上举、后伸)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膏肓放血联合越婢加术汤能有效缓解复杂性区域CRPSI,包括减轻患肢手部肿胀、肩部疼痛,缓解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严重程度,膏肓放血能即刻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且联合越婢加术汤有更明显的远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经穴位超声电导入辅助化疗治疗肺结核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通过穴位超声导入方式治疗结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45例,治疗组采用西医方案加经穴位超声导入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西医方案).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痰菌、胸部CT及空洞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AE事件.结论:经穴位超声电导入辅助化疗治疗肺结核,是一种值得应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的安全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伏针与三伏贴对比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三伏针与三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3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三伏针组、三伏贴组和西药组.三伏针组主穴:鼻三针(印堂、迎香、上迎香),急性期留针20 min,间歇期留针40 min,三伏期间隔日1次,10次1个疗程,至当年末伏结束治疗.三伏贴组:用自制药丸敷贴穴位,主穴:大椎、肺俞(双侧)、膏肓(双侧)、至阳,敷贴时间:每年夏天之初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上午各敷贴1次,为一疗程.西药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每日1片,连续4周为一疗程.观察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监测指标,跟踪患者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三伏针组及三伏贴组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三伏针组与西药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优于三伏贴组(P<0.05),6个月随访时,三伏针组的疗效与三伏贴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三伏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短期疗效优于三伏贴,三伏针和三伏贴的远期疗效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雷火灸对食管癌放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雷火灸相关穴位对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放疗的同时雷火灸足三里、膏肓,对照组行放射治疗.两组均常规用药.结果 治疗组QOL评分,食欲、疲乏、睡眠评分在放疗结束时和放疗结束后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火灸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患者食欲、疲乏及睡眠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窦桂芳与活济堂的医籍出版活动评述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发生在大都的活济堂的医籍出版活动,是元代统一之后南北出版业交流汇通的典型成果.代表官方意识的大都和民间意识的福建两地经过各自发展,已具备互通往来的前提.通过分析坊主窦桂芳的生平、北上大都的出版活动,结合窦汉卿、牛良祐等人南下福建的踪迹,可以基本缕清一条连接北京与福建的文化交互路线,暗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窦桂芳和以《针灸四书》为代表的出版物,包括《黄帝明堂灸经》《灸膏肓腧穴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指南》等,分析其版本特点、价值和后世影响,可见其既保存了当时先进的学术成果,推动了变革中的学术风气,又作为元明坊肆专门化进程的一员,成为中医书籍进一步普及、医学知识平民化的当然见证,乃是古代北京出版文化的典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