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20例临床及免疫血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总结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临床和免疫血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确诊为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免疫血清学特征。结果:共纳入20例患者,男7例、女13例,年龄(41.85 ± 18.43)岁。10例呈经典型,8例呈炎症型,2例呈混合型改变。19例出现黏膜受累,4例指(趾)甲受累,9例形成瘢痕,13例留有粟丘疹。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检查:19例IgG真皮侧阳性。Ⅶ型胶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9例阳性,诊断敏感性为95%;免疫印迹实验:16例在相对分子质量290 000处有条带,诊断敏感性为80%,3例存在多种抗基底膜带抗原的自身抗体。15例患者接受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例联合免疫抑制剂,13例使用抗炎药,最常用的为氨苯砜,其次为秋水仙碱;5例接受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2例炎症型对氨苯砜及秋水仙碱治疗敏感,3例失访。随访17例,平均随访时间26.21个月,其中1例达到完全缓解停药,2例达到最小量治疗保持完全缓解,14例病情减轻,但未达到完全缓解。结论: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治疗相对困难,常需使用氨苯砜及秋水仙碱等抗炎药,免疫血清学方法在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碘过量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甲状腺功能、抗体及TSHR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模型,观察碘过量对EAT大鼠甲状腺功能、抗体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TSHR基因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4周龄雌性Lewis大鼠,按体重(80 ~ 1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甲状腺球蛋白(TG)组、TG +高碘Ⅰ(TG + HⅠ)组、TG +高碘Ⅱ(TG + HⅡ)组,每组12只大鼠,分别饮用碘离子含量为50、50 μg/L和20、200 mg/L的去离子水,对TG组、TG + HⅠ组、TG + HⅡ组大鼠进行免疫,采用猪甲状腺球蛋白(pTg)和完全弗氏佐剂(CFA)作为免疫试剂,每2周1次,共3次。石蜡包埋甲状腺组织、切片,观察大鼠甲状腺病理学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 3)、游离甲状腺素(FT 4)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SHR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全血及甲状腺组织TSHR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甲状腺组织TSHR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HE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甲状腺滤泡结构完整,形态规则,无淋巴细胞浸润;TG组可观察到少量淋巴细胞且呈现散在分布;TG + HⅠ、TG + HⅡ组滤泡结构破坏、融合,滤泡间可见小灶状淋巴细胞浸润。各组大鼠血清TgAb、TPOAb、FT 3、FT 4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 = 30.28、21.99、12.87、26.69, 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6.89(6.32,7.27)、11.02(7.60,12.53),5.05(2.71,7.99)、7.51(6.50,9.24)pmol/L],TG、TG + HⅠ、TG + HⅡ组大鼠血清TgAb[34.99(25.39,41.35)、37.70(29.06,43.99)、46.41(38.52,55.26)]、TPOAb[22.87(13.65,31.82)、22.22(14.82,28.33)、14.61(12.95,19.34)]、FT 3[57.74(24.56,64.27)、43.64(5.69,80.03)、38.56(17.73,47.59)pmol/L]、FT 4[62.16(41.22,91.57)、60.61(35.52,103.31)、47.96(31.84,112.71)pmol/L]水平明显升高( P均< 0.05)。TG + HⅡ组大鼠血清TSHR蛋白表达水平[(154.26 ± 25.95)μU/L]低于对照[(249.37 ± 38.12)μU/L]、TG[(225.33 ± 41.28)μU/L]、TG + HⅠ组[(218.15 ± 65.51)μU/L, 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1.00 ± 0.05、1.13 ± 0.21),TG、TG + HⅠ、TG + HⅡ组大鼠全血(0.89 ± 0.19、0.89 ± 0.30、0.85 ± 0.24)、甲状腺组织TSHR mRNA表达水平(0.63 ± 0.25、0.46 ± 0.16、0.51 ± 0.25)明显下调( P均<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甲状腺TSHR蛋白阳性强度明显高于TG、TG + HⅠ、TG + HⅡ组大鼠。 结论:长时间的高碘暴露可能会导致甲状腺的摄碘功能发生损伤,引发甲状腺疾病并使病情加重、TSHR基因的异常表达,使受体膜外区的促甲状腺激素结合位点具有抗原性,从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单纯疱疹病毒2型糖蛋白D和CCL28佐剂双顺反子重组DNA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研究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序列连接"抗原-佐剂"的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 HSV-2)DNA疫苗对免疫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IRES重组构建HSV-2包膜糖蛋白D(glycoprotein D,gD)和CCL28佐剂双表达DNA疫苗pgD-IRES-CCL28和pCCL28-IRES-gD,经测序验证,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2次后,定期收集小鼠的血清和阴道灌洗液样品,分离免疫后的脾细胞、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和直肠黏膜组织。通过终点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的抗原特异性抗体滴度,采用体外中和试验检测免疫后及攻毒后血清和阴道灌洗液中的中和抗体滴度,采用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趋化试验和直肠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和器官内的CCL28响应性免疫细胞变化。对免疫后小鼠进行阴道攻毒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称量体重及观察疾病严重程度的方法评估各组小鼠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通过与1∶1混合的单独表达gD和CCL28的DNA疫苗(pgD+pCCL28)的免疫保护效果比较,分析IRES双表达DNA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以及免疫保护效果。结果:pCCL28-IRES-gD免疫小鼠后可产生与pgD+pCCL28组相似的血清IgG滴度、阴道灌洗液IgA抗体滴度,以及较高的抗体中和能力、直肠黏膜IgA+浆细胞和黏膜组织内CCL28响应性免疫细胞,攻毒后血清中和抗体出现较晚,但小鼠未出现体重减轻、疾病症状和死亡。但pgD+pcDNA3.1和pgD-IRES-CCL28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无效。结论:pCCL28-IRES-gD双表达DNA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黏膜免疫应答,有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1~12岁儿童接种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了解1~12岁儿童接种国产1剂次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省疫苗临床试验基地采用随机、盲法、同类疫苗对照的非劣效临床试验设计开展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1~12岁健康儿童,共计1 080名,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种1剂试验疫苗(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对照疫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观察疫苗接种后30 d内的不良反应,在接种疫苗前和接种疫苗后30 d分别采集儿童2.5~3.0 mL静脉血,采用膜抗原荧光抗体法(FAMA)检测抗水痘病毒抗体,并计算抗体阳转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试验组的抗体阳转率96.00%(240/250),高于对照组的88.74%( χ2=9.128, P<0.01);试验组人群阳转率(4倍增长)为92.95%(501/539),高于对照组的78.52%( χ2=45.915, P<0.01);试验组GMT为192.42(167.92~220.50),高于对照组的85.65(73.29~100.09)( t=7.683, P<0.01);试验组抗体GMT≥1∶128的比例为61.97%,高于对照组的38.33%( χ2=60.266, P<0.01)。试验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2%(130/539),对照组为26.48%(143/5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以发红、肿、疼痛为主。两组均未发生与疫苗接种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在1~12岁儿童中进行国产1剂次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免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一株降低了抗体依赖性增强效应的西尼罗病毒中和抗体的表达与体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建立降低抗体依赖性增强(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效应的抗体表达系统,以期降低目标抗体的ADE效应。方法:对哺乳细胞抗体表达载体Fc区进行L234A和L235A点突变,建立抗体表达载体pFRT-IgG1κ-FcM。选取前期工作中获得的1株具有显著ADE效应的抗体Wt-WNV利用pFRT-IgG1κ-FcM系统进行表达,获得突变后抗体FcM-WNV。ELISA检测FcM-WNV与靶抗原西尼罗病毒包膜蛋白DⅢ(West Nile virus envelope protein-DⅢ,WNV E-DⅢ)的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FcM-WNV与人高亲和力IgG Fc受体hFcγRⅠ(hCD64)的结合。假病毒感染宿主细胞(BHK21和K562)试验检测FcM-WNV的体外中和活性。结果:FcM-WNV与Wt-WNV表达水平相当,能识别结合WNV E-DⅢ,且呈浓度依赖效应;与Wt-WNV相比,FcM-WNV与hCD64的结合力明显减弱,表现为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与前期实验结果一致,Wt-WNV在5 μg/ml的浓度下具有明显增强WNV假病毒感染K562细胞的作用,而FcM-WNV在5 μg/ml浓度下,能有效阻断假病毒感染K562和BHK21细胞。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抗体表达系统可有效降低目标抗体的ADE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干燥综合征规范化诊断4项客观指标实施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开展干燥综合征(SS)诊断所需4项客观指标的开展情况及其存在困难。方法:现状调查。2023年5至7月通过问卷星于线上对全国风湿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所在医院非刺激唾液流率(UWSF)、角膜荧光染色评分(VBS)、Schirmer试验及唇腺灶性指数等4项客观指标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通过确诊SS患者队列验证4项客观指标对SS诊断的重要性。采用χ 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全国共32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225个地区660家医院医师完成问卷调查,每家医院1位医师回答问卷。其中548家(83.0%)为三级医院。4项客观指标在660家医院中的开展率较低的是UWSF(290/660,43.9%)、唇腺活检(497/660,75.3%)和VBS(393/660,59.5%)。认为开展UWSF、VBS、唇腺活检和Schirmer试验有困难的医院分别占92.6%(611/660)、69.4%(458/660)、59.8%(395/660)和58.6%(387/660)。仅139家(21.1%)医院可全部检测上述4项客观指标,未能全部开展4项客观指标的521家医院中23.2%(121/521)的医师会选择临床经验诊断SS。共纳入180例完善所有客观指标且符合201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标准而确诊的SS患者,女173例(占96%),年龄(46.6±13.6)岁,假若缺少唇腺灶性指数的漏诊率为17.8%(32/180)。使用更经典的2002年美欧共识小组(AECG)标准而确诊的166例SS患者,女160例(占96%),年龄(47.0±13.6)岁,假若缺少唇腺灶性指数的漏诊率为52.4%(87/166),缺少UWSF的漏诊率为10.8%(18/166);其中156例(94.0%)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Ro(SSA/Ro)抗体阳性患者,同时缺少UWSF和唇腺灶性指数则无法判断是否符合SS诊断,10例(6.0%)抗SSA/Ro抗体阴性患者,缺少唇腺灶性指数或UWSF则无法判断是否符合SS诊断。结论:目前我国SS规范化诊断4项客观指标的开展率较低,需提高唇腺活检的实施率、规范唇腺灶性指数病理报告以及标准化UWSF以规范SS的诊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水痘疫苗血清抗体临床检测方法学进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播性和致病性,接种疫苗是一种较好的预防措施。水痘的临床诊断、水痘疫苗临床免疫原性评价、疫苗上市后的免疫效果的持续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都需要检测患者体内的VZV-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膜抗原-荧光抗体法是血清中VZV-IgG抗体检测的金标准,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在水痘抗体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膜抗原-荧光抗体法操作繁杂、通量低的缺点也同样困扰着临床检测工作人员。本文综述了VZV血清IgG抗体检测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目前检测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并对VZV血清IgG抗体检测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定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表达方法,探讨NETs在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SAC)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0例非脓毒症者和21例脓毒症患者抗凝血。脓毒症患者符合3.0定义的诊断标准,血培养鉴定出革兰氏阴性菌,D二聚体含量>0.5 mg/L,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血栓形成,即时收集外周血样。采用别藻蓝蛋白(APC)标记的白细胞分化抗原66b(CD66b)识别多型分叶核细胞(PMNs),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耦联PMNs膜表面MPO,Sytox orange(SO)核酸染料标记脱氧核糖核酸(DNA),建立FCM检测全血NETosis相关标志物方法。7-氨基放线菌素D(7-AAD)染料观察溶血对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进行NETosis相关标志物(SO/MPO)的特异性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ETosis相关标志物和白细胞总数(WBC)在SAC患者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用Mann-Witney统计量的非参数法估计ROC曲线下面积(AUC),AUC的比较采用配对设计的两相关诊断试验差异假设检验。结果:全血分离的PMNs与FACS试剂溶血后的PMNs对7-AAD的阴性表达率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1±6.6)%比(93.5±5.7)%, t=1.984, P>0.05]。NETosis相关标记物SO/MPO不能识别Etoposide药物诱导的PMNs凋亡(Apoptosis)。ROC曲线分析SAC患者的AUC,NETosis相关标记物取2.5%时的AUC高于WBC取8.0×10 9/L时的AUC(0.97比0.72, Z=2.011,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FCM检测外周全血PMNs上NETosis相关标志物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在SAC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联合血清学诊断方法在抗BP180型和抗层粘连蛋白332型黏膜类天疱疮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应用联合血清学诊断方法,总结抗BP180型和抗层粘连蛋白332(Ln332)型黏膜类天疱疮(MMP)患者的临床和免疫血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拟诊为MMP的52例患者资料并收集血清样本,应用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联合血清学试验分析患者的免疫血清学和临床特征。两组皮损发生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52例拟诊为MMP的患者中,32例(61.5%)确诊为抗BP180型MMP;10例(19.2%)为抗Ln332型MMP;4例(7.7%)同时检测到抗BP180和抗Ln332抗体,诊断为抗BP180和抗Ln332型MMP;2例盐裂皮肤IgG表皮侧阳性,但血清学检查未发现靶抗原,诊断为MMP(待分型);4例免疫血清学检查阴性。对比分析发现,10例抗Ln332型MMP中有6例出现眼睛受累,32例抗BP180型MMP中仅有6例(18.8%),两型发生率经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2)。10例抗Ln332型MMP患者中,有5例鼻部受累,而32例抗BP180型患者无鼻部累及( P < 0.001);抗Ln332型MMP患者中有9例出现多个黏膜部位受累,而抗BP180型患者中仅有8例(25.0%)( P < 0.001)。6例抗Ln332型MMP有瘢痕形成,而抗BP180型患者仅有6例(18.8%)( P = 0.02)。 结论: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联合血清学试验能很好识别MMP中抗BP180和抗Ln332自身抗体,BP180是最常见的靶抗原;抗Ln332型比抗BP180型MMP更常出现眼睛、鼻部受累,且常与多个黏膜部位受累相关,形成瘢痕风险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抗支原体单抗的制备及其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5/5/17
支原体是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原,牛血清是细胞培养液中的重要成分,而牛血清极易污染牛支原体(A.L,m.a)。我们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筛选出MAL-1和MAL-2两株抗A.Laidlawii(A.L)支原体的单克隆抗体,它能特异地与支原体相应抗原决定族结合,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与另外4种支原体无交叉反应(M.orale,M. arginini, M.hyorhinis,M.Pneumoniae)。本试验应用DA PI (4,6-diamidino-2-phenylindole)染色法和McAb IFA结合特异性检测细胞培养中污染的支原体。DAPI染色法是利用DAPI能与DNA特异性结合,发现细胞培养中污染的支原体和DNA病毒。用DAPI甲醇液(5μg/ml)染色不同支原体感染的L929细胞15分钟,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支原体感染的细胞核外出现兰绿色荧光细小颗粒,否则只有胞核可见荧光。同时用抗A.L McAb IFA法检测感染细胞,发现只有被A.L感染的细胞膜表面多处出现黄绿色亮点,而m.o、m.a和m.p感染的细胞与未感染的细胞结果相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5/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