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的解剖及在膝前外侧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进行解剖研究,并探讨其修复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整形修复重建外科对4例8侧成人下肢冰鲜标本进行解剖,观测膝上外侧动脉穿支并记录穿支蒂长、穿支起始部外径及皮肤穿出点位置。临床应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5例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5~48岁,平均33.4岁;其中2例合并韧带损伤和(或)骨关节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4.0 cm~8.0 cm×5.0 cm,切取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面积10.0 cm×5.0 cm~13.0 cm×6.0 cm,术前行微泡超声造影寻找膝上外侧动脉优势穿支血管并标记皮肤穿出点,术中使用CDU确认优势血管皮肤穿出点,根据膝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面积设计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制备皮瓣并转移至缺损区。术后门诊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并按照Bai-ly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解剖发现,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蒂长(8.2±0.9)cm,起始部外径(1.1±0.2)mm。临床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3个月,皮瓣术后2周Ⅰ期愈合,均未出现软组织感染、骨关节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外形无明显臃肿,皮瓣色泽、弹性同周围皮肤相近,膝关节功能评定:优4例,良1例,膝关节屈、伸范围100°~150°,患者对膝关节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膝上外侧动脉穿支管径、蒂长理想,其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外观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修复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8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足跟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ALTPF修复足跟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18例,创面面积7.0 cm×14.0 cm~8.0 cm×24.0 cm,皮瓣切取面积8.0 cm×15.0 cm~9.0 cm×25.0 cm。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足跟部皮瓣外观、质地、感觉功能及供区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8例皮瓣均成活,2例术后24 h内出现血管危象,其中1例静脉危象,1例动脉危象,经急诊探查后皮瓣均成活。皮瓣供区15例直接闭合后线形愈合,3例无法直接缝合,予取中厚皮片植皮后均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门诊随访10例,微信随访8例。所有足跟部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韧,1例患者出现浅表溃疡,予换药处理后溃疡愈合。皮瓣TPD为3~8 mm,感觉恢复至S 2~S 3+。有12例患者术后诉供区大腿膝上外侧麻木,症状均于术后6个月内缓解。 结论:应用ALTP修复足跟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皮瓣可切取面积大,外形美观,质地耐磨,感觉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巨大骶神经鞘瘤一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4/1/13
患者男,54岁。因左臀部和左下肢麻木伴足底放射痛3年,大便变细6个月,于2022年2月28日入院。曾就诊青岛多家三甲医院,腰椎CT:L3, 4、L4, 5、L5、S1椎间盘突出。左足CT和MRI:左侧距骨滑车内侧部骨软骨损伤并退变囊肿,左踝关节少量积液。入院查体:左下肢活动轻度受限,左臀部、大腿、小腿肌肉明显萎缩,皮肤感觉减退。左下肢膝上10 cm周径34 cm,膝下10 cm周径30 cm,踝上5 cm周径19.4 cm;右下肢膝上10 cm周径35.5 cm,膝下10 cm周径31.8 cm,踝上5 cm周径20.3 cm。盆腔增强CT:盆腔左侧囊实性占位(图1)。入院诊断:1. 盆腔肿瘤;2. 左下肢神经卡压综合征。完善相关检查并行术前多学科会诊,3月2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盆腔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下左侧小盆腔内,约5 cm×4 cm×4 cm大小,包膜欠完整,囊实性(图2)。内侧为直肠,外侧为左输尿管、左髂外动脉;压迫左侧骶1、2汇合神经干,左侧闭孔动脉与肿瘤壁粘连,肿瘤紧贴骶骨前静脉丛和梨状肌。肿瘤由左髂内动脉供血,表面可见粗大的回流静脉。结扎左髂内动脉控制出血,保留肿瘤基底部包膜切除肿瘤。病理诊断神经鞘瘤,免疫组织化学:S-100(+)、Vimentin(+)、Ki-67:5%(+)(图3)。术后随访1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周、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解放军第105医院显微骨科收治的21例膝周、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26~58岁,平均39岁;皮肤、软组织缺损部位为膝周、小腿中上段前外后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12 cm×8 cm~20 cm×12 cm.21例患者先予创面彻底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再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周、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观察皮瓣温度、颜色及张力情况.术后定期随访,创面完全愈合后6周,参照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会的评价标准评价皮瓣感觉.小腿骨折者临床骨折愈合后3个月,参照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21例皮瓣均成活,创面在术后2周均一期愈合.21例患者获随访4~10个月,平均7.8个月.随访期间无软组织感染、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饱满,质地柔软,有弹性,皮瓣感觉S2~S3级,两点辨别觉7~12 mm(平均9.7 mm).供区愈合良好,未见股四头肌功能障碍、皮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0例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10个月,平均8.2个月.患侧膝关节屈曲活动度105°~130°,平均110°;伸直-5°~0°,平均-2°.术后膝关节功能优11例,良8例,差2例.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血供充足,为修复膝周、小腿中上段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脐岛状皮瓣修复髋部和大腿骨外露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胸脐岛状皮瓣修复髋部和大腿骨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我科采用胸脐岛状皮瓣修复髋部及大腿骨外露患者共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18~60岁,平均(35.5±2.0)岁;创面大小13 cm×10 cm~32 cm×13 cm,其中最长1例皮瓣,修复至大腿远端,采用肋间动脉外侧支与膝上外侧动脉吻合.结果 1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其中2例皮瓣显得臃肿,其他患者对髋部及大腿外形表示满意,功能恢复良好,但供区瘢痕明显.结论 胸脐岛状皮瓣主要以腹壁下动脉为供血基础,血运丰富,解剖位置恒定,易于解剖,血管蒂长,旋转半径大,方便带蒂转移修复髋部和大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单一高位穿支为蒂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采用以单一高位穿支为蒂股前外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7月,采用以单一高位穿支为蒂逆行转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4~48岁.小腿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0.0 cm×7.0 cm~35.0 cm×15.0 cm,其中包括植皮和皮肤牵张修复的面积.将高位穿支穿出点设计在皮瓣近端,以此穿支作为皮瓣的单一营养血管,并将皮瓣旋转点向大腿近端上移,既增加皮瓣血供又可使皮瓣修复范围向小腿远端下移.皮瓣切取面积15.0 cm×10.0 cm~22.0 cm×12.0 cm.术后定期进行随访.结果 术中皮瓣切取顺利,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皮瓣均顺利成活.患者均获得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饱满稍显臃肿,色泽与受区相似,质地柔软,供区无活动障碍.结论 采用单一高位穿支为蒂逆行转移股前外侧皮瓣,可将皮瓣旋转点向近端上移,通过增加其血管蒂与膝上外侧动脉吻合支的数量及口径改善皮瓣的供血和回流,皮瓣的成活率不受影响.相比传统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该皮瓣有较大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膝上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11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0例,女1例;年龄6~72岁,平均37.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机器绞压伤1例,摔伤1例,高处坠落伤1例,重物砸伤1例,电击伤1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部位:前臂1例,膝部5例,腘窝2例,小腿1例,足踝部2例.创面范围8.0 cm×4.5 cm~ 27.0 cm×8.0 cm.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12d,平均6d.切取大小为9.0 cm×5.5 cm~ 28.0 cm×9.0 cm的膝上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游离移植3例,带蒂移位8例.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8例皮瓣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例皮瓣发生动脉危象、1例发生静脉危象,均经对症处理后创面修复.受区均未出现血肿和继发感染.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0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2~48个月,平均13.1个月.皮瓣外形、颜色、质地良好,膝关节活动未受限.结论 膝上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可行,既可带蒂移位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又可游离移植修复前臂、足部等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能获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旋转点下移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5例膝上截肢标本经股动脉灌注乳胶硫酸钡溶液,解剖观察小腿后外侧肌间隔附近筋膜皮肤穿支的起源、分布、数量、外径,然后对剥离的体表组织行X线检查.自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临床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及前足、中足软组织缺损2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例,年龄3~70岁,平均43岁.皮瓣大小6 cm×5 cm~14 cm×11 cm,旋转点位于外踝上2~5 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5 cm×4 cm~13 cm×10cm.结果 跟外侧动脉于外踝上平均2.1 cm、4.0 cm发出2支皮肤穿支,穿入深筋膜处血管外径为0.5~0.8 mm;22例皮瓣中14例完全存活,8例远端边缘部分坏死,坏死面积约1 cm×1 cm~1 cm×3 cm,经换药后痊愈.结论 该皮瓣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适合修复足踝部及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骨内原发性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患者女,57岁.因右膝酸痛5年,外伤后疼痛、活动受限1天来院就诊.体格检查:右膝上方压痛明显,右下肢纵向叩击痛阳性,局部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右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右下肢皮肤感觉正常.右膝关节活动障碍,右髋关节及踝关节活动正常.MRI平扫右股骨髁见大小约4.8cm×4.3 cm ×4.4 cm分叶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病灶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明显均质强化,外侧软组织条片状稍肿胀伴明显强化(图1~4),关节囊内少量均质液性信号,诊断:右股骨内侧髁骨质破坏,关节腔少量积液,考虑骨巨细胞瘤?建议CT检查.X线摄片及CT平扫右股骨内侧髁偏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区约4.5 cm ×4.4 cm ×4.7 cm,病变轻度膨胀、呈分叶状,部分边缘硬化,外侧皮质变薄、吸收,后侧骨皮质不连续(图5,6),诊断:右股骨外侧髁骨质破坏合并病理性骨折,右膝关节积液,考虑骨巨细胞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带膝上外侧动脉蒂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和肌皮瓣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报道带膝上外侧动脉蒂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组织缺损的结果。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和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膝关节周围缺损,该皮瓣以膝上外侧动脉为蒂,通过膝上外则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之间的吻合支营养股前外侧皮瓣,血供丰富。皮瓣大小12~15cm×3~7cm,供区均原位缝合。结果::修复膝关节周围缺损4例,小腿淋巴水肿桥接淋巴通道1例,皮瓣均成活。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作者认为该皮瓣是膝关节周围组织缺损修复较为理想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