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阳饮加味联合肌内效贴辅助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回阳饮加味联合肌内效贴辅助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21年7月-2022年1月本院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及关节腔灌注玻璃酸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服用回阳饮加味及肌内效贴治疗。2组均治疗28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VAS量表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估关节功能受损程度,并从屈曲、内旋及外旋3个方面测量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观测治疗前后膝关节周径、计时起立走时间的变化,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4/46)、对照组为82.6%(38/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4, P=0.045)。治疗后,观察组屈曲、内旋、外旋度均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85、2.29、2.22, P值均<0.05);膝关节隐痛、膝关节肿胀、僵硬、跛行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0.53、19.74、17.40、17.63、27.13, P值均<0.001);VAS、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0.47、10.55, P值均<0.001)。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周径[(33.69±1.11)cm比(34.55±1.37)cm; t=10.47 ,P<0.01]小于对照组,计时起立走时间[(19.50±2.45)s比(28.12±2.22)s; t=10.55 ,P<0.01]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1/46),对照组为4.3%(2/4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5, P=0.557)。 结论:回阳饮加味联合肌内效贴辅助治疗可较好改善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静顺汤临床验案及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静顺汤是宋代陈无择依五运六气理论创立的辰戌年运气方,由茯苓、木瓜、附子、牛膝、防风、诃子、甘草、干姜组成。列举静顺汤治疗不寐、泄泻、痹证验案三则,分析其在不同时间、不同病证中的应用特点,探讨其异病同治的机理,理解使用辰戌年静顺汤需把握"水土合德,寒湿之气,持于气交"的核心病机,不必拘泥于辰戌年。临证应辨天、辨人、辨病证,综合分析,才可找到合适方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辛热燥湿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寒湿阻络证RA效果观察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辛热燥湿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寒湿阻络证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衢州市中医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寒湿阻络证RA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60)和观察组( n=60)。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辛热燥湿方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两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膝关节功能。 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活动疼痛时间(0.95±0.05)h、休息疼痛时间(0.62±0.08)h、晨僵持续时间(0.65±0.02)h、痛痹持续时间(0.52±0.03)h均短于对照组[(2.13±0.15)h、(1.36±0.14)h、(1.23±0.63)h、(1.02±0.52)h]( t=57.81、35.55、7.13、7.44,均 P < 0.001);观察组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为(35.42±8.26)分,高于对照组的(20.23±5.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69, P < 0.001);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26.96、57.72、19.44、12.61、17.37,均 P < 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5.42±5.26)分,高于对照组的(62.23±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24, P < 0.05)。 结论:辛热燥湿方联合甲氨蝶呤能有效改善寒湿阻络证RA患者临床指标,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痹汤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骨痹汤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7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硫酸氨基葡萄糖组及骨痹汤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改良Hulth法制备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于模型制备成功后第28天,骨痹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骨痹汤24、12、6 g/kg;硫酸氨基葡萄糖组灌胃3 g/L硫酸氨基葡萄糖片混悬液,1次/d。连续灌胃28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水平,采用Real-PCR检测软骨组织中PI3K、Akt、mTOR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p-PI3K、p-Akt、mTOR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硫酸氨基葡萄糖组与骨痹汤中、高剂量组大鼠膝关节直径[(11.17±1.81)mm、(11.60±1.38)mm、(10.80±1.17)mm比(12.57±0.98)mm]降低( P<0.05);骨痹汤中、高剂量组血清TNF-α[(111.43±21.98)ng/L、(53.42±13.25)ng/L比(157.89±23.60)ng/L]、IL-1β[(67.50±18.44)ng/L、(48.22±9.63)ng/L比(96.11±14.85)ng/L]水平降低( P<0.05),软骨组织PI3K[(1.87±0.17)、(1.24±0.49)比(2.19±0.47)]、Akt[(1.50±0.51)、(1.10±0.32)比(2.68±0.63)]和mTOR[(1.32±0.54)、(1.10±0.33)比(2.94±0.55)]mRNA表达降低( P<0.05);骨痹汤低、中、高剂量组PI3K、Akt、p-PI3K、p-Akt蛋白表达降低( P<0.05),骨痹汤中剂量组mTOR蛋白表达降低( P<0.05)。 结论:骨痹汤可改善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膝关节的红肿程度,降低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其作用可能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面神经血管瘤20例诊治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面神经血管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面神经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治疗的面神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面神经功能、影像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策略。术后进行面神经功能随访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20例面神经血管瘤患者,男10例,女10例,年龄18~56(36.4±10.7)岁。主要临床症状依次为面神经麻痹(18例,90.0%)、听力下降(11例,55.0%)、耳鸣(8例,40.0%)、面肌痉挛(4例,20.0%)等。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听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其中经乳突-上鼓室入路5例,经迷路入路5例,经中颅窝入路10例。术中探查见65.0%(13/20)的患者为多节段受累,面神经膝状神经节(16例,80.0%)、水平段(11例,55.0%)及迷路段(7例,35.0%)最常受累。对19例患者同期行面神经修复或减压术,其中面神经改道吻合2例,耳大神经桥接移植8例,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2例,面神经减压7例。术后随访时间17~159(81.9±39.3)个月,无失访。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Ⅰ级2例(10.0%),Ⅳ级5例(25.0%),Ⅴ级7例(35.0%),Ⅵ级6例(30.0%);术后面神经功能:Ⅰ级1例(5.0%),Ⅲ级10例(50.0%),Ⅳ级8例(40.0%),Ⅴ级1例(5.0%)。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好于术前( H=13.683, P<0.001)。 结论:对于原因不明的周围性面瘫、听力下降、面肌痉挛的患者应考虑到面神经血管瘤的可能。特征性的颞骨CT表现有助于面神经血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肿瘤切除后可根据面神经缺损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修复面神经,术后可获得较好的面神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合并髂前下棘棘下撞击的髋臼股骨撞击症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合并髂前下棘棘下撞击的髋臼股骨撞击症(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随访1年以上的合并髂前下棘棘下撞击的FAI患者23例(23髋),男10例、女13例,年龄(31.3±4.6)岁(范围25~45岁),左侧9例、右侧14例,合并2型髂前下棘20例、3型髂前下棘3例。在常规髋臼缘成形、股骨头颈成形、盂唇缝合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髂前下棘(anterior inferior iliac spine)成形棘下减压术。比较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骨盆正位X线片LCE角、屈髋45°Dunn位X线片α角、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屈髋和伸膝肌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Harris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s,mHHS)、国际髋关节评分(international hip outcome tool-12,iHOT-12)。结果:术后1年随访时无一例行髋关节镜或开放的翻修手术。LCE角由术前33.3°±6.1°减小到31.7°±4.1°( t=1.076, P=0.288),α角由术前63.7°±8.5°减小到50.0°±6.6°( t=6.116, P<0.001),髋关节屈曲角度由术前107.4°±6.0°增加到120.2°±4.4°( t=8.269, P<0.001),VAS评分由术前(4.0±1.1)分下降到(1.0±1.1)分( t=9.591, P<0.001),mHHS评分由术前(62.6±4.9)分增加到(87.5±8.1)分( t=12.700, P<0.001),iHOT-12评分由术前(51.4±4.9)分增加到(75.7±7.7)分( t=12.593, P<0.001)。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屈髋肌力和伸膝肌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30, P=0.357; t=0.050, P=0.96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牵引相关的皮肤坏死、神经麻痹等并发症,以及股骨颈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内感染、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髋关节不稳等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髋关节镜手术中行髂前下棘成形棘下减压术治疗合并棘下撞击的FAI安全有效,术后1年屈髋角度、髋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均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动脉-动脉栓塞致中央前回手结节区卒中: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手结节区是中央前回内的重要解剖结构,其梗死病变是孤立性手麻痹最常见的病因 [1,2]。在颅脑MRI轴位图像上,手结节区90%呈现倒置的"Ω"形,另外10%表现为"ε"形。前者由中央沟中膝的2个裂隙构成,后者则由中央沟的3条裂隙形成 [3],在矢状位图像上表现为后向钩形状(92%),该沟的平均长度为1.4 cm,与中线的平均间隔为2.3 cm [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关节腔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结合通痹散熏洗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关节腔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通痹散熏洗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泰安市中医二院KOA患者16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予以关节腔注射自体PRP+通痹散熏洗治疗。2组均治疗3周。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估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评估日常生活能力,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TNF-α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76/80)、对照组为77.5%(62/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33, P<0.01)。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 F=15.63, P<0.01),LKS评分高于对照组( F=55.23, P<0.01),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F=11.93, P<0.01)。观察组治疗后IL-1β[(51.75±2.74)μg/L比(63.38±3.31)μg/L, t=24.21]、TNF-α[(10.58±1.25)μg/L比(11.62±1.84)μg/L, t=4.18]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8/80)、对照组为7.5%(6/8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1, P=0.576)。 结论:关节腔注射自体PRP结合通痹散熏洗可有效改善早期KOA患者膝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疼痛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Ramsay-Hunt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amsay-Hunt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RHS)又称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是在1907年由詹姆斯·拉姆齐·亨特首次发现并提出的。该病年发病率约为5/10万人,约7%的急性面神经麻痹由该疾病引起,是非创伤性面瘫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1]。RH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周围性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在3个月至82岁的人群中均有发病,其中70~80岁的人群发病率最高 [2]。相较于其他病因导致的面神经麻痹,RHS的症状更为严重,完全恢复率更低,预后更差 [1,3, 4]。笔者对RH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与治疗做一阐述,以期提高广大全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的咽肌型重症肌无力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54岁,因吞咽困难1年余,加重伴言语不清2 d就诊我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程度较轻,伴咽部异物感,吞咽时明显,偶有咽喉部隐痛等不适,多次于院外就诊,考虑慢性咽喉炎,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 d前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加重,无法饮水进食,伴有言语不清,说话如口中含物,咽喉部疼痛不明显。纤维咽喉镜检查:咽喉黏膜慢性充血,悬雍垂居中,双侧扁桃体无明显肿大,舌根及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肥大,会厌左侧舌面见一直径大小约1.5 cm的淡黄色囊性新生物,表面光滑,杓间区黏膜苍白增厚,双侧声带轻度水肿,运动闭合可,双侧披裂对称,稍充血肿胀,双侧梨状窝未见异常(图1A)。既往胆囊炎病史,长期口服消炎利胆片。否认家族史、传染病史。入院诊断:吞咽困难(原因待诊),会厌囊肿,咽喉反流,慢性咽喉炎,胆囊炎。血常规:白细胞13.46×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6.1%,淋巴细胞百分比10.3%。电解质K + 3.49 mmol/L。予以头孢呋辛抗感染、地塞米松抗炎、林格氏液补液、口服氯化钾补钾、伏诺拉生抑酸护胃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言语不清较前稍缓解。追问病史,家属诉2 d前与患者争吵后出现吞咽困难加重,情绪稳定时症状稍缓解,考虑存在心因性因素可能。完善头部MRI示双侧额叶缺血、腔梗灶,轻度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左侧基底节及右侧丘脑区小软化灶(图1B)。请神经内科会诊,神经系统专科查体:查体合作,高级认知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敏,双侧眼球各方向运动到位,未见明显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不歪,伸舌居中,咽反射减弱,悬雍垂居中,软腭上抬可,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侧痛触觉对称,双侧指鼻、跟膝胫实验(-),Romberg(-),双侧病理征(-),颈阻(-),疲劳实验(+)。考虑延髓麻痹待诊:重症肌无力。完善肌电图/诱发电位:RNS左面神经1、3、5 Hz电刺激均可见CMAP波幅递减,10 Hz CMAP波幅变化不明显,左尺神经5 Hz电刺激波幅递减趋势,余各频率CMAP波幅变化不明显。结论:重复电刺激异常(低频递减)。外周血-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五项(定量):抗乙酰胆碱AChR受体自身抗体5.51 mmol/L(<0.45 mmol/L),明确重症肌无力诊断。加用甲钴胺营养神经,溴吡斯的明抗胆碱酯酶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较前明显好转,院外继续巩固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