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轻可去实"论治胸痹心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轻可去实"最早属于药物分类法,后演变为方剂分类法,旨在运用轻解宣散药治疗内伤杂病.至温病学派提出"逆传心包"理论,运用竹叶、连翘、莲子心、菖蒲、郁金、灯芯草等轻灵开窍,透热转气,为轻剂治疗心系疾病奠定了基础.胸痹心痛核心病机为"阳微阴弦",与风、冷、热、毒、湿等病邪相关,络脉为重要病位,轻剂可宣透阴邪、驱散外邪、疏经搜络;轻剂包含风药,能开通上焦,解表发汗、调和营卫、培补宗气,从多个方面达到养心去邪、通脉宣痹之效,以治疗胸痹心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散发重度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2例散发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患者的诊治资料。2例均为女性,发病急,进食后均以颅神经麻痹症状起病,并迅速累及呼吸肌,合并呼吸衰竭,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多次行头颅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均未见异常,肌电图检查均提示周围运动神经损害,其中1例合并重症肺炎,行支持治疗。根据肉毒素检测阳性确定诊断为肉毒杆菌中毒,行针对性治疗后均好转出院。两例患者分别于出院后8个月、2个月余随访,均无后遗症及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比较阿托品和复方托吡卡胺对学龄期儿童散光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6~12岁儿童使用阿托品和复方托吡卡胺麻痹睫状肌前后的散光变化进行矢量分析,探讨不同睫状肌麻痹剂对学龄期儿童散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门诊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的6~12岁儿童1 262例(1 262眼),按使用不同睫状肌麻痹剂分为阿托品组(530眼)和复方托吡卡胺组(732眼),均选取右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OPCON KR 800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对所有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前后电脑验光检查,记录球镜度、柱镜度和轴向。通过Thibos矢量分析方法将散光分解为J 0和J 45。睫状肌麻痹前后散光各矢量成分的差异比较采用 t检验,睫状肌麻痹前后J 0和J 45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图描述。 结果::复方托吡卡胺组睫状肌麻痹后J 0成分增加0.04±0.13( t=8.34, P<0.001)。进一步按散光程度和SE高低分组,阿托品组睫状肌麻痹前后J 0和J 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复方托吡卡胺组J 0差异在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J 45仅在高度散光组及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8, P=0.031; t=-2.67, P=0.008)。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2组睫状肌麻痹前后J 0和J 45相关性高,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组睫状肌麻痹前后J 0和J 45一致性均较好。 结论::与阿托品相比,滴用复方托吡卡胺进行睫状肌麻痹后散光变化显著,特别是对近视或高度散光的学龄期儿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0.01%阿托品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质量分数0.01%阿托品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按时完成1年随访的青少年近视患者219例,按照受试者及监护人意愿分为2个组,其中0.01%阿托品+框架眼镜组119例均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且每晚睡前双眼点用0.01%阿托品滴眼液;单纯框架眼镜组100例仅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采用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AL)、角膜屈光力和前房深度;依据Bennett-Rabbetts公式计算晶状体屈光力;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睫状肌麻痹验光获得近视等效球镜度(SE);总散光和角膜散光由矢量分解计算获得。均选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比较2个组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变化规律,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估近视患者SE变化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12个月,0.01%阿托品+框架眼镜组SE变化量和AL增加量分别为(-0.47±0.45)D和(0.37±0.22)mm,小于单纯框架眼镜组的(-0.70±0.60)D和(0.46±0.3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523、9.651,均 P<0.001)。2个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SE和AL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E: F组别=1.556, P=0.015; F时间=12.538, P=0.002;AL: F组别=3.425, P=0.021; F时间=18.235, P=0.008),其中治疗后4、8和12个月,2个组SE和AL均较各自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治疗后8个月和12个月,0.01%阿托品+框架眼镜组SE和AL均小于单纯框架眼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治疗后8个月和12个月,2个组总散光和前房深度均较治疗前增加,晶状体屈光力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角膜屈光力、眼压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中,Δ近视SE=-0.012-2.685×ΔAL-1.002×Δ角膜屈光力-0.656×Δ晶状体屈光力+0.477×Δ总散光+0.363×Δ前房深度-0.060×年龄+0.011×性别,近视SE变化量主要由AL变化量引起( β=-2.685),其次是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屈光力、总散光和前房深度变化量。 结论:0.01%阿托品滴眼液可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患者度数进展和眼轴增长,对散光、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屈光力、前房深度和眼压均无明显影响,其主要是通过延缓眼轴增长来控制近视度数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总散光与角膜散光及眼内散光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眼总散光与角膜散光、眼内散光的线性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6─12月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行睫状肌麻痹验光且散光度≥1.00 D的3~6岁儿童,按入选标准选取76例(126眼),收集睫状肌麻痹后角膜散光度及轴位、眼总散光度及轴位4组数据。运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及三角函数公式分析并计算眼内散光度及轴向,对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眼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遵循C total=0.004+0.988×C corneal+0.928×C intraocular( R2=0.998, P<0.001)。眼总散光轴向与角膜散光轴向、眼内散光轴向遵循A total=48.391+0.708×A corneal-0.185×A intraocular( R2=0.531, P<0.001)。126只散光眼的眼内散光中远视性散光92眼(73.0%),散光度最小值+0.25 D,最大值+2.00 D,平均(+0.58±0.29)D;近视性散光34眼(27.0%),散光度最小值-0.03 D,最大值-1.03 D,平均(-0.26±0.24)D。 结论::眼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呈高度线性相关。可通过公式C total=0.004+0.988×C corneal+0.928×C intraocular反推计算出眼内散光度,且准确性高。大部分眼内散光对角膜散光起补偿抵消作用,对角膜散光轴向影响小,眼内散光以逆规散光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熏蒸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临床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或功能障碍属中医"筋痹"范畴,病机为筋脉阻痹、筋膜失养,治疗应遵循扶正祛邪、舒筋通络的原则,采用中药熏蒸疗法以温阳散寒、活血柔筋,同时联合神经松动术,改善神经的血液供应、轴突的轴浆流动和神经所受应力的情况,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龙江医派以乌头汤辨治痹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黑龙江地区属严寒之地,其地居民易罹患痹证,以寒燥夹湿证及寒热错杂证为高发证型。吴惟康、王德光、邓福树、卢芳等龙江医家针对此高发疾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多结合当地寒冷与干燥的气候特点,兼顾当地居民饮食结构和风土人情等因素,运用乌头汤加减及活血化瘀药进行治疗。以乌头汤为底方取其温经通络、除湿止痛之功,可合补气温阳之品,寒湿困于上加桂枝、困于中加干姜、困于下加附子;可合清热利湿之品,以黄芩、黄连、黄柏分清上、中、下三焦湿热,或用四妙散、黄连温胆汤等清热祛湿常用方;还可合藤类、虫类药等活血散瘀之品。如此治疗当地痹证,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节腔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结合通痹散熏洗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关节腔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通痹散熏洗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泰安市中医二院KOA患者16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予以关节腔注射自体PRP+通痹散熏洗治疗。2组均治疗3周。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估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评估日常生活能力,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TNF-α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76/80)、对照组为77.5%(62/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33, P<0.01)。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 F=15.63, P<0.01),LKS评分高于对照组( F=55.23, P<0.01),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F=11.93, P<0.01)。观察组治疗后IL-1β[(51.75±2.74)μg/L比(63.38±3.31)μg/L, t=24.21]、TNF-α[(10.58±1.25)μg/L比(11.62±1.84)μg/L, t=4.18]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8/80)、对照组为7.5%(6/8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1, P=0.576)。 结论:关节腔注射自体PRP结合通痹散熏洗可有效改善早期KOA患者膝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疼痛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9年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的分子鉴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019年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型别及分布情况。方法:2019年河南省共报告AFP病例513例,每例病例采集双份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NPEV阳性毒株进行VP1基因扩增和测序鉴定,序列的比对以及遗传进化树的构建通过MEGA5.1软件完成。使用Excel 2016和SPSS19软件对NPEV阳性毒株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513例AFP病例中共分离出39株NPEV,分离率为7.60%(39/513),其中18株为A组病毒,21株为B组病毒,A组和B组病毒均包含7个血清型,未分离到C组和D组病毒。A组中以柯萨奇A组病毒(coxsackievirus A,CVA)4型和CVA16为主,B组中以埃可病毒(echovirus,Echo)11型为主。NPEV阳性毒株之间的核苷酸一致性为67.4%~100.0%,与原型毒株核苷酸一致性为71.4%~85.6%。NPEV主要集中在7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当中,分离率为84.62%(33/39),男女性别比为2.07∶1,分离率在不同年龄组之间以及不同性别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A组病毒中CVA2、CVA4和CVA16分布比较广泛,B组病毒中Echo3、Echo11和Echo30分布比较广泛。时间上除1月份以外,全年均能分离出NPEV,其中A组病毒主要发生在4~7月,分离数占到全年的66.67%(12/18),B组病毒主要发生在9月,分离数占到全年的28.57%(6/21)。 结论:2019年河南省分离的NPEV以B组Echo11为主要血清型,病原谱、地区分布以及不同年龄NPEV的分离率相比2018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要加强监测,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控,有效减少AFP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络以通为用"理论探讨藤类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中医"痹病"范畴,以周身关节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络病学说,其阐述的"久病入络""久痛入络"思想揭示了痹病疼痛的本质,"不通则痛"则被认为是尪痹疼痛的病机关键,"络毒蕴结""络脉失养"则是旭痹的辨治关键.藤类药多具有通络散结的功效特点,可有效针对类风湿关节炎"不通则痛"的病机进行治疗,不同的藤类药又因性味归经不同具有各自的功效偏重及特点.常用的八种通络藤类药中,雷公藤、青风藤、海风藤偏于祛风除湿;鸡血藤、大血藤偏于活血通络;忍冬藤、络石藤偏于清热通络;首乌藤可养血安神.基于此,将"络以通为用"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治疗思想,根据临床辨证合理应用藤类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