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因素对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七氟烷-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七氟烷-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96例,性别不限,年龄45~60岁,体重60~75 kg,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24):常规全麻组(C组)、七氟烷复合全麻组(S组)、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组(D组)和七氟烷-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组(SD组)。D组与SD组于麻醉诱导开始时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μg/kg,随后以0.4 μg·kg -1·h -1速率输注至手术结束。S组和SD组于气管插管后吸入1%~2%七氟烷。于麻醉诱导前、CPB前、CPB结束即刻、CPB结束后6 h及术后24 h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6、IL-10及TNF-α的浓度。记录心脏自动复跳情况、术中及术后24 h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气管插管保留时间和ICU停留时间。 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3组血浆IL-6、IL-10及TNF-α浓度降低,SD组术后气管插管保留时间缩短( P<0.05);与S组或D组比较,SD组血浆IL-6、IL-10及TNF-α浓度降低( P<0.05),术后气管插管保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ICU停留时间及心脏自主复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及术后24 h内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七氟烷-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有助于减轻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炎性反应,但无临床转归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端侧式动静脉转流再植撕脱性示指离断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33岁,因机器绞轧致右示指离断1 h于2022年4月入住南京江北医院。查体:右示指自近指间关节开始向示指远端方向撕脱性完全离断;中节指骨裸露,指深、浅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均自止点向示指远端方向撕脱;示指两侧指掌侧固有神经远端大部分抽出,近端自近指间关节掌侧面抽出,尺、桡侧指固有神经抽出长度分别约2.5、3.0 cm;尺、桡侧指固有动脉均自示指近端大部分抽出合并多重扭转缠绕,抽出距离分别约2.5、2.0 cm;示指近端皮肤软组织自中节掌侧面劈开(图1A),示指远端中、远节背侧皮肤软组织撕脱至甲根处(图1B)。示指正位X线片显示,断指自指间关节处分离(图1C)。离断指体被植物油浸泡污染,患者及家属断指再植意愿强烈,急诊行右示指清创再植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肱动脉-右心房ACUSEAL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后吻合口残腔建立扣眼穿刺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ACUSEAL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后无法建立有效血管通路的患者利用吻合口残腔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例罕见的肱动脉-右心房ACUSEAL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转流术建立血管通路闭塞后,利用人工血管吻合口残腔建立扣眼穿刺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使用及相应护理方法。结果:目前患者ACUSEAL人工血管吻合口残腔穿刺规律透析32个月,钝针穿刺23个月。结论:肱动脉-右心房ACUSEAL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是一种罕见的血管通路手术,作为患者自体血管资源枯竭的一种新型通路方式疗效并不确定,与传统移植血管手术不同,一旦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将导致内瘘闭塞失去功能,通过介入或手术方式再次开通的风险和难度极大,因此闭塞后利用吻合口有限残腔作为长期血管通路以延长人工血管使用寿命是一种具有挑战性同时也是合理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尼可地尔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检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尼可地尔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Ⅱ-Ⅳ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BMI 18~25 kg/m 2,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20):常规组和尼可地尔组。尼可地尔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尼可地尔10~60 μg·kg -1·h -1至术毕。2组维持平均动脉压60~80 mmH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 0)、术后6、12、24、48和72 h(T 1-5)、出院(T 6)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记录术前及术后心肌缺血事件或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心脏复跳时除颤情况、自动复跳情况、复跳时用药情况和复跳后心脏节律;记录术中及术后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 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尼可地尔组T 5和T 6时血清NT-proBNP浓度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术中去甲肾上腺素及术后多巴酚丁胺使用量减少( P<0.05),术后心肌缺血事件或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术中心脏复跳时除颤率、自动复跳率、复跳后心脏节律、复跳时用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术中静脉输注尼可地尔可改善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功能,有助于改善短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杂交手术治疗累及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在治疗累及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1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确诊为累及弓部的TBAD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32~81(59.7±12.9)岁。患者均采用外科转流术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相结合设计的新的杂交手术治疗。观察指标: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转流血管通畅情况、有无Ⅰ型内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等指标。术后随访观察有无支架移位、再干预、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移植物感染、各型内漏,转流血管通畅情况及真腔通畅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均未出现Ⅰ型内漏。手术时间为(156.5±19.7)min,术中出血量为(70.2±25.6)mL,术后卧床时间为(4.3±1.7)d。11例患者使用人工血管行转流术,术后住院时间为(9.6±3.1)d,住院费用为(16.6±3.8)万元;另外10例使用自体大隐静脉,术后住院时间为(14.1±6.3)d,住院费用(剔除2例左颈总动脉植入支架病例)为(13.0±1.2)万元。21例患者术后仅1例出现腔隙性脑梗死,其余均未出现内脏缺血、下肢缺血、急性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肺动脉栓塞、脑梗死、肺部感染和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21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12(10.9±2.4)个月,所有患者支架无偏移,未发现内漏,支架段主动脉形态优良、真腔及血管旁路血流顺畅。患者均无再干预、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移植物感染等情况发生。结论:在短中期的疗效观察中,杂交手术治疗累及弓部的TBAD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细胞炎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对患者心肌细胞炎症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二尖瓣置换的风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停跳组和不停跳组,停跳组在心脏停跳下完成瓣膜置换手术,不停跳组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中完成手术.分别于CPB转机前(T1)、CPB转机30 min(T2)、术中关闭右房时(T3)和CPB结束后24 h(T4)、72 h(T5)、120 h(T6)共6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ELISA法测定肌钙蛋白I(cTnI)浓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分别于打开和关闭右心房时取右心房组织标本,ELISA法检测心肌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L-10含量.结果 T3~T5时不停跳组cTnI浓度[依次为(2.51±0.35)μg/L、(3.77±0.30)μg/L、(0.12±0.03)μg/L]低于停跳组[依次为(6.55±0.48)μg/L、(7.08±0.41)μg/L、(4.47±0.53)μg/L];不停跳组CK-MB[依次为(0.55±0.09)μkat/L、(0.67±0.11)μkat/L、(0.38±0.09)μkat/L]低于停跳组[依次为(0.68±0.11)μkat/L、(0.84±0.12)μkat/L和(0.74±0.13)μkat/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跳组TNF-α、IL-6、IL-8上升较不停跳组明显(P<0.05),而IL-10上升幅度较不停跳组小(P<0.05).结论 CPB心内直视手术时存在心肌炎症,心脏不停跳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可能与该手术方式减轻心肌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颈内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在上腔静脉破裂中的应用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临床资料 患者,女,75岁.因“体检发现前上纵隔占位30余年”入院,拟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前上纵隔占位切除术.术前CT示前上纵隔右份一大小约9.0 cmx6.3 cm椭圆形低密度肿块影,周边可见明显钙化,上端平主动脉弓,下端平心脏上缘,同上腔静脉及右肺粘连紧密,上腔静脉受压推挤,考虑畸胎瘤可能(图1).自述平时无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查体未见上肢面颈部肿胀及颈静脉怒张.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腔内治疗与自体静脉转流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膝下动脉闭塞的疗效评价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腔内治疗与自体静脉转流术对膝下动脉闭塞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行腔内治疗与自体静脉转流术的膝下动脉闭塞的TAO患者,对比两种方法的围术期并发症、早期失败率、保肢率、通畅率及溃疡愈合时间等.结果 共纳入83例患者,96条肢体,其中腔内治疗组40例(47条肢体),自体静脉转流组43例(49条肢体),所有患者均有严重肢体缺血(CLI)表现.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3~48个月),总体保肢率为88.54%(85/96),共11条肢体因症状加重接受踝上截肢术.腔内治疗组保肢率为87.23%,自体静脉转流组8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一期通畅率腔内治疗组1年为51.43%,3年为19.00%;二期通畅率1年为65.13%,3年为47.89%.自体静脉转流组一期通畅率1年为71.24%,3年为60.52%;二期通畅率1年为80.98%,3年为68.87%.腔内治疗组通畅率较自自体静脉转流组低(P<0.01).溃疡愈合时间腔内治疗组为(4.5±3.1)个月,自体静脉转流组为(3.2±2.4)个月,腔内治疗组溃疡愈合时间较自体静脉转流组长(P=0.047).结论 腔内治疗的保肢率与自体静脉转流术相当,尽管通畅率较低,但再次治疗程序简单,创伤小.特别是对于缺乏膝下流出道或合适大隐静脉移植物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右美托咪定联合肢体缺血预处理对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肢体缺血预处理对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择期行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52~64岁,体重51~78 kg,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对照组(C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肢体缺血预处理组(DL组).L组和DL组阻断主动脉前30 min行单侧下肢缺血预处理(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共3个循环);D组和DL组麻醉诱导后经中心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后以0.4μg·kg-1 ·h-1持续输注至术毕.于主动脉阻断前即刻、CPB结束、术毕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cTnI浓度;于主动脉阻断前即刻和CPB结束时取右心耳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和Bax表达,采用TUNEL法确定细胞凋亡指数(AI),记录心脏自动复跳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其余3组血浆cTnI浓度降低,心肌Bcl-2水平和Bcl-2/Bax比值升高,Bax水平和AI降低(P<0.05);与L组和D组比较,DL组血浆cTnI浓度降低,心肌Bcl-2水平和Bcl-2/Bax比值升高,Bax水平和AI降低(P<0.05).DL组心脏自动复跳率较其他3组升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肢体缺血预处理可减轻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损伤,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协和中医临床诊治经验荟萃(34)——肝功能异常、腹壁静脉曲张、下肢水肿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8岁,已婚,汉族. 因"肝功能异常、间断腹壁静脉曲张30年"于2016年1月19日入院.现病史:患者1986 年自查发现腹壁静脉曲张,伴腹胀、双下肢水肿,无皮肤黄染、恶心呕吐、呕血、便血,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当地医院化验肝功能显示γ-谷氨酰转移酶( GGT)增高(具体数值不详) ,腹部超声示"肝硬化、脾大、大量腹水",血管造影提示"下腔静脉狭窄",诊断为布加综合征,给予门静脉转流术.术后患者腹胀及双下肢水肿改善,腹水消退,但腹壁静脉曲张同前,监测 GGT为300 ~450U/L,间断口服保肝药物(具体不详). 2006 年于外院做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术后腹壁静脉曲张好转,监测GGT大致同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