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短门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的精细化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解决门诊患者等候时间长、一患一诊室难落实、检查预约方式落后以及指示导引不完善的问题,某三级医院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包括合理划分患者等候队列,建立患者二次回诊系统,完善医患双向管理的门诊秩序,建立检查项目一键预约系统,构建医院智能导航系统,实施诊间支付和门诊自助发药。结果显示,门诊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 P<0.001),患者对候诊时间、院内指引和预约挂号3个维度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P<0.05)。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门诊服务效率,切实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助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互联网医疗促进诊疗模式变革的实践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介绍某院诊疗模式的变革与实践,分析产出结果,提出互联网医疗的特点、优势与不足。方法:医院于2019年7月首次推出"在线问诊"服务,并不断加快互联网医院功能建设,将传统的线下诊疗模式逐步转变为集在线问诊、线上开单、自助缴费、药品邮寄、检查预约、自助入院和慢性病随访为一体的全周期诊疗新模式。对2020年1—6月医院线上门诊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1月1日至6月21日,医院互联网医院共接诊31.8万人次。其中,线上门诊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慢性病患者居多,线下门诊以首诊、急性等需进一步处置的病种较多;线上门诊费用中,药品费用占比最高(80.52%),挂号费用占比最低(4.04%)。结论:就医方式的变革将倒逼公立医院不断改革,但目前互联网医院发展政策环境亟需配套到位。未来应进一步明确互联网医院功能定位,促进线上线下快速融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互联网医院建设的肿瘤患者自助开单服务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探索自助开单服务模式的设计及实施效果,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就医服务,提升患者服务效率.方法:采用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对使用自助开单服务的患者及同期使用APP自约号来院就诊的患者的性别、年龄、来源、预约挂号至就诊的等待时间进行比较;测量系统应用后为患者节省的就医成本并对患者的就医流程进行比较.结果:使用自助开单服务的患者相比自约号的患者,老年人比例提升了5.4%(P=0.02)、京外患者比例下降了3.6%(P=0.028),患者预约挂号至就诊的平均等待时间减少了51.8个小时(P<0.01),平均为每位患者节省费用1 790元/次.结论:自助开单服务系统的应用有助于优化就医流程、缩短预约挂号到就诊的等待时间,节省就医成本,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医院门诊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洁净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调查北京市医院门诊区环境表面洁净度情况,为有效防控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22家三级医院门诊区自助设备和诊室内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采样.比较不同类型医院的不同物体表面洁净度合格率差异,分析门诊量与物体表面洁净度的相关性.结果 医院门诊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总合格率为84.60%,其中诊室洁净度合格率最高(88.65%),自助售卖机和自助挂号机的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6.47%和82.23%.综合医院洁净度合格率高于专科医院(92.07%vs 79.20%).物体表面洁净度合格的医院门诊量较大,综合医院门诊自助挂号机和专科医院门诊检验结果打印机洁净度与门诊量的关联性最强(Eta2=0.592和0.524).结论 医院应提高门诊区卫生消毒管理水平,根据门诊量调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频次,并加大环境卫生监测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多卡合一的智慧医院就诊流程再造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基于多种卡介质的门诊、急诊、体检就诊流程再造.方法:分析目前医院门急诊流程存在的问题,基于医院信息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排队叫号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等10个系统对患者就诊流程进行再造.结果:实现患者从诊前线上预约,自助机签到,诊室挂号,自助机、手机端缴费,采血、检查登记,检验、心电报告打印全流程再造,满足门诊患者、急诊患者、体检患者持二代身份证或院内电子就诊码等多种就诊介质就诊.结论:基于多卡合一的智慧医院就诊流程再造,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优化了患者就医流程,减少了医院运营成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改良门诊交费系统对患者就医流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现有门诊交费系统进行改良,并分析改良后的交费系统对患者就医流程的影响.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采用前瞻性、半随机对照试验、单盲的方法 ,将门诊就诊患者1094例按照交易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自助交易)和对照组(人工交易),每组各547例.监测记录两组交易环节(发卡、当日挂号、充值、缴费、预约挂号、预约取号、费用查询)耗时及总耗时;交易环节(发卡、当日挂号、充值、缴费、预约挂号、预约取号)日均交易量、交易率;患者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交易环节耗时及总耗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交易环节日均交易量、交易率中,观察组患者发卡、当日挂号、预约挂号、预约取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两组患者充值、缴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助交易比人工交易交易耗时少,患者满意率高;通过对交易量和交易率的统计,发现交易较少的功能,分析原因、制订对策并改进,以期提高自助交易使用率,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就诊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普通门诊预约号源管理与叫号策略优化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大型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在专家门诊等优质医疗资源供给采取全预约已被患者广泛接受的基础上,普通门诊预约就诊成为大势所趋.针对目前国内普通门诊预约率低、大力推行预约可能导致菲预约患者等待时间长、患者满意度下降等现状,医院以预约号源管理结合排队叫号策略改进为主,从时间段内预约号源合理分配、预约时间段间隔设计、预约时间段内绝对优先叫号、预约补充号源结合自助推送4个方面研究了普通门诊预约管理.在门诊实践中,同时通过多种策略组合、优化预约流程、大力宣传预约挂号等方法,明显提升了普通门诊预约率,有效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同时极大促进门诊自助机器使用率,明显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级诊疗对不同挂号方式的影响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前后现场挂号与预约挂号的使用率、满意度,得出目前适应分级诊疗制度的挂号方式.分析互联网+就医模式下各种预约挂号方式的使用率、满意度及增长率,为今后发展预约挂号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统计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前后预约挂号与现场挂号所占比例.随机调查2016年5~7月在我院就诊的预约患者预约方式、满意度、使用率等.结果:本调查中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前预约挂号使用率为32.12%,实施后预约挂号使用率为40.72%,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目前所有预约挂号方式中,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微信、支付宝预约的满意度最高为74.12%,其次为自助挂号机预约70%、诊间预约60%、电话预约52%,现场预约挂号满意度最低为46.8%.分级诊疗实施前后使用率分别为电话预约39%/29.2%、现场预约37%/28.8%,微信支付宝20%/36%.结论: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会不断推进预约挂号的发展,同样预约挂号方式也是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必然选择,门诊应该不断提升预约挂号号源与比率,才能更好的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促使患者有序就诊.支付宝以及微信预约方式的满意度在互联网+分级诊疗条件下的满意度最高,今后门诊挂号系统应该大力推行支付宝和微信等方便快捷的互联网预约挂号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支持多种电子卡应用的自助就医模式建设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构建支持居民健康卡等多种介质应用的自助就医模式,主要通过自助设备的部署,依托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IS)与银行系统、医保系统、手机平台和第三方支付系统等进行互联互通,实现签约、办卡、充值、挂号、缴费、查询、打印、评价、住院服务等自助服务功能.实现了居民健康卡、就诊卡、银行卡和医保卡等多种介质应用,医疗费用的线上实时动态支付与线下诊疗对接服务,手机平台、自助终端机与窗口服务的无缝顺畅衔接.自助服务系统的应用优化了就医流程,减少了窗口压力,规范了诊疗行为,为缓解看病难问题提供了新的动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移动医疗服务平台架构的研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4年以来,更多的人都会用支付宝或微信进行线上预约、挂号、付费、查看报告、查看候诊队列、缴纳住院押金等诊疗服务;为减少排队,在自助机及收费窗口进行扫码支付也日渐成为主流的付费方式.随着移动应用渠道的增加,各个系统都会给医院原有的HIS、LIS、PACS等系统造成不同的影响及业务流程的改变.在迎接互联网的过程中,为减少移动互联网应用对医院现有系统的影响,通过建设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实现通过平台对接医院现有系统,而不是所有移动应用都单独对接医院系统.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包括统一预约挂号、统一支付、统一对账功能,它的建设和稳定运行,使医院在信息稳定、信息安全、财务安全、门诊有序、便民惠民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