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自我调节常识模型的研究热点及演变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我调节常识性模型(CSM)的研究热点及演变,以期为护理工作者从健康心理学角度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结局提供更清晰的研究方向。方法:检索198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与CSM相关的英文文献,采用VOSviewer 1.6.15软件绘制关键词密度、聚类和时间分布可视化图谱,同时运用CiteSpace 5.6.R5软件对突现词进行检测。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64篇,CSM研究年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总体呈上升趋势。CSM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解释或干预患者的疾病感知,以期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依从性、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及心理痛苦,研究对象主要为癌症患者。基于CSM框架对社会支持和心理困扰进行探讨,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总结可能是未来CSM研究工作中重要的部分。CSM研究在经历理论完善、广泛应用后目前正处于总结和深化阶段。结论:CSM研究年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总体呈上升趋势,已得到国内学者关注,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未来研究可探讨社会支持在个体患病后自我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并通过Meta分析探讨干预患者负性疾病感知的有效方法,以期改善患者健康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延伸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健康行为及复发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健康行为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实习教学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92例住院的盆腔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出院时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常规门诊治疗,定期门诊随访和观察组患者采用奥瑞姆自我护理理论结合家庭健康促进模式的延伸护理干预,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评价健康行为,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盆腔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药物治疗、饮食调节、运动锻炼、生活作息四项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复发率为17.39%,再入院率10.8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34%和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延伸护理干预可促进盆腔炎患者的健康行为,对降低复发率和再入院率有显著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品管圈活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手术患者急性压力性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手术患者急性压力性损伤(简称压疮)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接受常规护理的282例心血管疾病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7年1~12月接受品管圈活动的353例心血管疾病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急性压疮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品管圈成员能力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急性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本次品管圈活动目标达标率为116.86%,进步率为83.94%;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定量表(ESCA)评分、生存质量量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品管圈成员团队精神、品管圈方法应用、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责任荣誉、活动信心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手术患者中有助于降低急性压疮发生,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调节心理状态,增进护患关系,且可促进相关护理人员理论、技能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自我管理、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基于健康行为整合理论(ITHBC)的护理模式对脊髓损伤间歇导尿(IC)患者自我管理、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常规护理组( n=53)及ITHBC组( n=47),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ITHBC组采用ITHBC模式下的IC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IC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 结果:干预后,ITHBC组疾病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IC行为管理及自护知识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 t=-3.55、-6.84、-6.34、-9.24,均 P < 0.05);ITHBC组IC依从性量表评分(2.02±0.32)分,低于常规护理组的(3.47±1.08)分( t=8.86, P < 0.05);ITHBC组乐观、自强、坚韧与控制评分分别为(13.45±1.23)分、(29.45±2.29)分、(44.34±4.34)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的(9.63±1.36)分、(21.67±2.15)分、(32.22±4.21)分( t=-14.66、-17.52、-14.16,均 P < 0.05);ITHB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4/47),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4.53%(1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53, P < 0.05);ITHBC组WHOQOL-BREF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71、-7.42、-9.86、-5.54,均 P < 0.05)。 结论:基于ITHBC的IC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脊髓损伤IC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稳定患者情绪状态,提高护理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我调节理论护理方案对NSCLC患者应用安维汀联合化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我调节理论护理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安维汀联合化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应用安维汀联合化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9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及观察组48例。对照组靶向治疗期间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靶向治疗期间应用自我调节理论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我效能、心理弹性、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心理弹性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观察组治疗依从率、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自我调节理论护理方案能有效提高NSCLC患者治疗信心及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在乙型病毒肝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对乙型病毒肝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126例乙型病毒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 n=63)和干预组( n=6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心境状态、定期复查率、服药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得分、简式简明心境问卷精力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简式简明心境问卷的困惑、疲乏、愤怒、紧张、抑郁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的定期复查率、服药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自我调节理论框架下的护理干预可提升乙型病毒肝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境状态,提高定期复查率、服药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病耻感对创伤性截瘫患者孤独感的影响:自我效能和希望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与希望在创伤性截瘫患者病耻感和孤独感的链式中介效应,以期为临床针对创伤性截瘫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2021年5月泰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07例创伤性截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Herth希望量表、社会影响量表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孤独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自我效能、希望、病耻感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采用Amos 21.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7份,回收292份,问卷回收率为95.11%,剔除规律作答和漏项超过10%的问卷,有效问卷28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14%(289/307)。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和卧床的患者UCLA孤独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89例创伤性截瘫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为(25.54±3.37)分;希望总分为(27.73±3.66)分;病耻感总分为(65.97±8.35)分;孤独感总分为(53.82±6.78)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孤独感与病耻感呈正相关( P<0.05),与自我效能、希望呈负相关( P<0.05)。创伤性截瘫患者病耻感对孤独感的中介效应成立,总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46.39%,其中自我效能的特定中介效应占19.91%,希望的特定中介效应占19.12%,自我效能与希望在病耻感和孤独感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占7.37%。 结论:创伤性截瘫患者自我效能、希望、病耻感和孤独感评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且孤独感与病耻感呈正相关,与自我效能、希望呈负相关。自我效能与希望在病耻感和孤独感间的链式中介成立,提示病耻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进而调节希望水平,最终影响孤独感水平。临床医护人员在关注患者病耻感的同时,应注重评估自我效能和希望水平,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降低病耻感对孤独感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生活质量、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7—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6月收治的4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依据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制订的干预措施。采用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量表(SCHFI)、明尼苏达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MLHFQ)、再住院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最终纳入42例患者,观察组最终纳入44例患者。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SCHFI中的自我护理维持、管理、信心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MLHFQ中的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能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和生活质量,但其对于患者再住院率的影响仍需大样本、长期研究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otch信号通路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表现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伴贫血、感染和出血等。AA发病机制复杂,而近年来发现Notch信号通路在AA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Notch信号通路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调控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参与AA患者骨髓微环境的改变,如成脂分化、成骨分化等,并且可通过调控T细胞介导的T盒转录因子(T-bet)表达促进AA患者Th1极化,以及增强终末效应(TE)CD8 + T细胞功能及γ干扰素表达,调控树突状细胞(DC)及巨噬细胞亚型。此外,Notch信号通路对造血干细胞(HSC)的自我更新与分化也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拟就Notch信号通路对AA患者骨髓微环境、HSC、免疫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其在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针对Notch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我调节理论护理方案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癌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我调节理论护理方案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癌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10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调节理论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不同护理方案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癌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14.9%)低于对照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时,两组生理状况、社会和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生命质量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生理状况、社会和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及生命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时,两组躯体、心理、认知疲乏以及疲乏对生活的影响评分、癌性疲乏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躯体疲乏、心理疲乏、认知疲乏、疲乏对生活的影响评分及癌性疲乏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时,两组积极态度、减轻压力、作出决策评分及自我效能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积极态度、减轻压力、作出决策评分及自我效能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我调节理论护理方案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护理效果满意,能够减少放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癌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状况,提高其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