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宁疗护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安宁疗护的研究热点,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收录的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发表的与安宁疗护相关文献,以文献中的关键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Bicomb、SPSS 23.0软件对其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 766篇,截取高频关键词46个,通过共词聚类分析总结出安宁疗护的7个热点:绝症晚期患者对安宁疗护的需求和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照护者的心理状况和获得的社会支持;安宁疗护模式的升级;预先指示和预立医疗计划的推广实施;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知信行的调查和相关培训;安宁疗护转诊和治疗的最佳时间;安宁疗护中的疼痛管理。结论:近年来安宁疗护受到持续关注,但我国研究相对较少;通过高频主题词聚类分析,了解到国际上安宁疗护的研究热点,以供国内安宁疗护研究者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舒缓医疗理念的老年医学教育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舒缓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和家属改善生活质量,体现医护职业道德核心内容,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方式包括通过镇痛和缓解症状,减轻身体、精神、心理痛苦,满足患者延长生命的需求.本文通过阐述将舒缓医疗理念融入老年医学教育,为老年医学医务工作者的培养工作提供了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和实践经验,提高老年医学教育的质量,提升老年专科医师的岗位胜任力,为建立全面且规范的老年医学教育提供了一定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抗皮肤老化类护肤品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2024/1/20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中的抗皱类及紧致类化妆品,可有效改善皮肤内源性老化和外源性老化.但随着对皮肤老化机制的研究进展,各种光电、化学剥脱等医疗美容技术层出不穷,在有效改善皮肤老化外观的同时,对皮肤的屏障功能等也可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还需其他类型化妆品如:舒缓类、保湿类及防晒类化妆品修护皮肤屏障,巩固和维持皮肤年轻化的效果.本共识将结合皮肤老化机制,阐述抗皮肤老化类护肤品在面部年轻化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从而指导临床医师科学、规范选用抗皮肤老化类护肤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尊严死亡:现代社会亟需接纳的死亡理念——评王云岭《现代医学与尊严死亡》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一个开放的文明社会不应忌讳对死亡话题的公开探讨.20世纪80年代陕西汉中发生的所谓的“安乐死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患者权利、尊严死的热烈讨论.进入新世纪,临终关怀、舒缓医疗从理念演进到临床实践后,有关终末期患者的尊严问题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议题之一.一系列事关生死的棘手问题也被提出来,具体包括:是否应该对一个晚期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插管?何时撤除对终末期患者的生命维持装置?是否应该放弃对一个不太可能醒来的植物人的医疗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 AHA/ASA政策声明:心血管疾病与脑卒中的姑息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美国卒中协会(ASA)共同发布了心血管疾病(CVD)与脑卒中的姑息治疗(palliative care)的政策声明[1],目的是提出CVD与脑卒中患者姑息治疗的重要性,并为政策性决策提供建议.姑息治疗是以患者及其家庭为中心,通过评估、预防和缓解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HRQOL)的治疗,它是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处理患有严重疾病患者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也被称作"舒缓医疗".与临终关怀(hospice)不同,需要实施姑息治疗的患者不一定预后不良,姑息治疗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从胎儿期到老年.而临终关怀是为预期寿命≤6个月的终末期患者提供的姑息治疗.全球2000万人在生命末期需要姑息治疗,其中94% 为成人,6% 为小儿.专业姑息治疗是经过专业水平培训和认证的临床医生提供的姑息治疗.姑息治疗要求医疗机构、患者和家庭共同努力,制订反映患者价值观、偏好和治疗目标的治疗方案.姑息治疗的主要焦点是关注交流沟通、共享治疗决策、患者的身体健康、精神和心理压力、患者的家庭和医疗支付体系评价与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基于舒缓病房与居家舒缓医疗两种模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医疗机构和居家两种舒缓疗护模式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收集1年半时间内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病房的和实施居家舒缓疗护的晚期肿瘤患者,其中病房患者53位,居家患者60位,在开展舒缓疗护前及舒缓疗护2周后对肿瘤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舒缓疗护病房组干预前后除角色功能无变化(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均有所改善(P<0.01);舒缓疗护居家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均有所改善(P<0.01).舒缓疗护病房组与居家组干预前后差值比较,除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睡眠障碍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居家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恶心呕吐方面要好于病房组,经济影响大于病房组(P<0.01);病房组认知功能、总体生活质量、疲乏、疼痛、呼吸困难、食欲丧失、便秘、腹泻方面要好于居家组(P<0.01).结论 舒缓疗护地点无论是病房还是居家均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症状,减少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龄化与医疗费用增长的国际研究进展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研究年龄与医疗费用的关系,评估老龄化对卫生筹资的影响,对2000年以来国际上年龄与医疗费用关系研究进行综述.研究发现,老年人口人均医疗费用高于年轻组,但差异大小受时代和服务体系影响.接近死亡效应对医疗费用的影响普遍认为大于年龄的作用.老龄化社会须重视卫生系统的筹资压力;但老龄化的作用受政策影响,采取预防策略倡导健康老龄化、发展老年护理及舒缓疗护等服务可降低老年人的治疗性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生命中的灵性与医疗中的灵性照顾——兼谈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灵性叙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安宁疗护与舒缓医疗的长足发展,使得生物、心理、社会病理之外的灵性维度浮现在临床学术研究的视野之中.先有核心概念灵性的确立,才派生出灵性觉知(体验)、灵性空间、灵性干预(照顾、关怀),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实践环路.由于灵性观念受地域、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文化传统的投射与影响,东西方关于灵性的认知与理解存在文化人类学境遇的差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灵性叙事有着独特的类型意义.此外,在循证医学时代,灵性叙事必然受到对象化、客观化、证据性思维的质疑和批判,但叙事医学的创生为灵性体验、灵性痛苦与干预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合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SCL-90野战医疗所成员压力源分析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野战医疗所成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压力源因素,针对性采取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野战医疗所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诊疗质量和保障能力的提高及人员队伍的稳定.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军队某三甲医院野战医疗所(含专科手术队)140名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野战医疗所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情况和阳性项目分析,其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9项因子均分明显高于常模(P<0.05),至少有69%的野战医疗所成员感觉多种不适等心理症状,以躯体化、抑郁、强迫、焦虑和敌对最为突出.结论 野战医疗所成员较普通人群(含非野战医疗所队员的军人)容易导致躯体化、抑郁、强迫、焦虑和敌对等多种不适等心理症状,可通过采取系列措施进行管理和干预,达到有效舒缓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舒缓医学继续教育需求的初步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2016年全国舒缓医学培训班的分析,展示当前舒缓医学关注人群的现状及需求.方法 对协和老年安宁缓和医疗培训班(2016年度)的141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学员对舒缓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学习目标、学习收获、未来计划.结果 学员来自19个省市,构成比:医生66.0%,护士17.0%,康复师1.4%,心理师5.0%,社工2.1%,志愿者6.4%,医院管理者2.1%;其中,医生的专业为:老年医学科56.0%,肿瘤内科11.8%,其他专科32.2%.141名学员中,有111人(78.7%)未参与过舒缓医学相关的学习班,134人(95.0%)表示听说过舒缓医学,131人(92.9%)在面对末期患者时需要他人的帮助.141名学员在症状控制和沟通技巧方面的中位得分分别为3.0 (2.0,4.0)分和1.0 (0.0,2.0)分.培训结束后进行的舒缓医学试卷考核,内容包括案例分析和症状控制的医学知识点,平均成绩为(59.1±18.0)分.136名(96.5%)学员计划接受进一步舒缓医学教育.结论 应增加医学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并加强其对舒缓医学的认知和实施能力.症状控制、沟通技巧和死亡品质评价标准是未来培训的核心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