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机组人员的宇宙射线职业照射水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初级宇宙射线是来自于太阳和太阳系外的高能粒子,其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中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次级宇宙射线,次级宇宙射线是航空机组人员职业活动中受照剂量的主要辐射来源。航空机组人员是电离辐射暴露水平最高的职业人群之一,开展常规个人剂量监测或估算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宇宙射线辐射场成分复杂,航空机组人员受照剂量监测并不简单。寻找合适的剂量监测方法和了解航空机组人员剂量水平对于保护其职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航空机组人员所接触的次级宇宙射线的监测方法、剂量计算方法和受照剂量水平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加强我国航空机组人员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某航空公司2017—2019年导致备降返航的机上紧急医学事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17—2019年某航空公司导致备降返航的机上紧急医学事件的特点和病因,探讨机上紧急医学事件的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某航空公司2017—2019年发生的机上紧急医学事件,统计其中导致备降返航事件旅客的年龄分布;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标准对旅客突发疾病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备降返航后特殊旅客生存情况。结果:①共发生机上紧急医学事件3 696起,其中有84起(2.27%)导致备降返航。导致备降返航的机上紧急医学事件在旅客中的总发生率为0.201/10 6;2017—2019年机上紧急医学事件在旅客中的发生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5.85, P<0.001)。②机上紧急医学事件旅客不同年龄组备降返航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90, P=0.012),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旅客导致的备降返航率相对较高,其中60岁以上的人员29例,构成比为34.52%。③导致返备降航的机上紧急医学事件的旅客所患疾病以循环系统疾病最多(44.05%);其次为神经系统疾病(15.48%)和消化系统疾病(13.10%)。④导致备降返航的机上紧急医学事件中的旅客死亡6例,年龄6~73岁,癌症2例,心源性猝死4例。 结论:应加强乘机旅客健康知识宣教、乘机前医学审核以及机组人员急救培训,以减少机上医学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飞行员肺大泡19例临床特点及航空医学鉴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飞行员肺大泡患者临床医学特征及航空医学鉴定结果,为规范飞行员肺大泡航空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9年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住院的19例飞行员肺大泡病例资料,根据飞行机种分为歼击机组、轰/运/教组及直升机组,分析比较各组临床、肺部影像学特点及航空医学鉴定结果。结果:共纳入飞行员肺大泡病例19例,其中歼击组6例、轰/运/教组7例(轰炸机1例,运输机4例,初级教练机2例)、直升机组6例。各组间平均年龄、平均飞行时间、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BMI、吸烟史、自发性气胸及胸腔镜手术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歼击机组肺大泡直径≥1 cm者占比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0.05);3组间肺大泡位于胸膜下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肺大泡均以上肺及多发多见。歼击机组2例飞行合格、4例限双座飞行合格;轰/运/教组4例飞行合格、3例限双座飞行合格;直升机组3例飞行合格、2例限双座飞行合格、1例飞行不合格。 结论:飞行员肺大泡的航空医学鉴定应根据年龄、BMI、自发性气胸病史、肺大泡大小、位置及数量,结合飞行机种综合评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航空飞行对妊娠妇女相关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综述航空飞行对妊娠妇女相关影响的发生机制以及产科医生在应对有飞行计划的妊娠妇女时应该关注的医学疾病以及可以给予的相关建议。资料来源: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航空飞行对妊娠妇女影响的相关文献。资料引用:引用文献资料34篇。资料综合:航空飞行会造成人体所处环境的氧分压、湿度和气压下降以及增加乘机人接收的辐射量,因此会给乘机的妊娠妇女带来一些生理方面的改变。但对于偶尔乘坐飞机、无产科或者其他医学方面并发症的孕妇影响并不大,只会带来一些不适感。对于经常乘坐飞机的旅客或者机组人员,航空飞行会增加其自然流产或者稽留流产的情况。长时间的航空飞行还会增加妊娠妇女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建议妊娠妇女在航空飞行前去医院检查是否患有不适宜进行航空飞行的相关疾病;对计划飞行持续超过4 h的妊娠妇女建议使用渐变弹性压缩长筒袜,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航空飞行虽然对妊娠妇女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正确认识航空飞行对妊娠妇女相关影响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并积极预防,能够降低航空飞行对妊娠妇女的影响,也可以帮助疏导妊娠妇女因乘坐飞机带来的紧张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广东包机运送COVID-19潜在感染风险人群的经验回顾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广东省人民医院等五家医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成功包机运送异地旅客的经验。方法:从传染病防控角度出发,在运行管理、机舱布局与隔离要求、人员防护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次包机任务中,共运送1千余名潜在感染风险的"健康"旅客回国,医疗运送团队及机组工作人员保持零感染,航空转运中旅客保持零聚集发病以及无突发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科学有序地做好人员转运工作是避免旅客和工作人员在航空运送期间发生COVID-19疫情传播和蔓延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飞行员运动心肺功能评价指标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机种飞行员运动心肺功能的差异,以及不同心肺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68名航空医学鉴定均为飞行合格的空军飞行员,使用意大利科时迈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按照25 W/min功率递增速率进行运动心肺功能测试。将研究对象按照飞行机种分为歼击机组和其他机种组,比较两组飞行员运动心肺功能差异;分析最大摄氧量与年龄、BMI的相关性,以及心率恢复与运动耐量的相关性。结果:歼击机组飞行员(32人)与其他机种组飞行员(36人)的最大心率、呼吸商、运动结束后1 min心率恢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8、2.50、2.37, P=0.026、0.049、0.021),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摄氧量与年龄、BMI呈负相关( r=-0.329、-0.339, P均<0.001)。运动结束后2、3 min心率恢复值均与最大摄氧量、最大运动功率呈正相关( r=0.284、0.290、0.306、0.268, P=0.001、0.026、0.002、0.002)。 结论:运动心肺功能指标在不同机种飞行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及体重增加相关指标存在显著变化。运动后心率可监测不同训练状态下心肺功能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中心飞行人员腰椎MRI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因素,为飞行人员招飞、改装体检及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于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疗养二区进行医学鉴定的458例飞行人员腰椎MRI影像及相关资料。根据 Pfirrmann 标准对458例飞行人员2 290个腰椎间盘进行半定量评分。将每名飞行人员5个腰椎间盘半定量评分之和作为该名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因子;以该因子为因变量( y),飞行人员的年龄( x1)、身高( x2)、体重( x3)、飞行时间( x4)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同时,分别以飞行机种与飞行岗位为分组标准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本组飞行人员的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因子范围为5~18分,平均10.87±2.83分。总体分析显示,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和体重,回归方程为 y=1.029+0.182 x1+0.038 x3( r=0.68, P<0.01)。以飞行机种分组进行亚组分析显示,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因素歼击机亚组中为年龄,回归方程为 y=2.569+0.225 x1( r=0.59, P<0.01);轰运机亚组中为年龄和身高,回归方程为 y=-8.848+0.186 x1+7.160 x2( r=0.69, P<0.01);直升机亚组中为飞行时间,回归方程为 y=7.823+0.001 x4( r=0.65, P<0.01)。以飞行岗位分组进行亚组分析显示,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因素在飞行员亚组中为年龄,回归方程为 y=3.176+0.207 x1( r=0.65, P<0.01);在机组成员亚组中为年龄和体重,回归方程为 y=-0.113+0.171 x1+0.056 x3( r=0.74, P<0.01)。 结论:单中心飞行人员腰椎MRI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和体重,对于不同飞行机种及飞行岗位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但由于本研究样本规模不大,航空相关因素纳入不够全面,不排除存在其他影响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中心军事飞行人员低剂量肺部CT检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军事飞行人员低剂量肺部CT检查结果,并探讨其对航空医学鉴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行年度体检的军事飞行人员影像学及航空医学鉴定资料。将纳入的低剂量肺部CT检查结果按影像学表现分为未见明显异常、陈旧性病灶、肺结节、肺大疱、肺部炎性病变及肺外附见疾病6类。统计分析各类检查结果的检出率,并按年龄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组,按职别分为歼教机飞行员、轰运直飞行员、轰运直机组成员组,比较不同年龄组及职别组飞行人员检查结果的差异。按照不影响航空医学鉴定结论、导致健康等级下降、导致暂时飞行不合格3种程度,分析检查结果对航空医学鉴定的影响。总体显著性水平 α=0.05,两两比较以 P< α/统计次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2 274名飞行人员。各类检查结果按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未见明显异常(45.82%)、陈旧性病灶(37.55%)、肺结节(14.86%)、肺大疱(6.73%)、肺部炎性病变(2.59%)及肺外附见疾病(1.85%)。不同年龄组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3.43, P<0.001)。20~29岁和30~39岁组未见明显异常检出率最高;40~49岁和50~59岁组陈旧病灶检出率最高。未见明显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递减,陈旧性病灶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递增( P均< α/6=0.008);40~49岁组肺结节检出率高于30~39岁组;50~59岁组肺大疱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40~49岁和50~59岁组肺部炎性病变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50~59岁组肺外附见疾病高于20~29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8)。不同职别飞行人员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78, P=0.001)。轰运直机组成员未见明显异常的检出率低于轰运直及歼教机飞行员组,而陈旧性病灶和肺结节的检出率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α/3=0.017);歼教机飞行员组肺大疱检出率低于轰运直机组成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7)。虽然检出结果中绝大多数对航空医学鉴定结果无影响,但不同检出疾病导致健康等级下降及暂时飞行不合格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值=82.81, P<0.001)。 结论:低剂量肺部CT检查在军事飞行人员健康体检及航空医学鉴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作为飞行人员年度体检必查项目。肺部相关疾病的航空医学鉴定标准与策略也应同步更新匹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航空机组人员职业受照剂量估算程序的分析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估算与分析我国航空机组人员职业照射水平,为加强其职业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FlightAware网站采集我国客运量较大机场之间互相飞行的共计104条航线飞行数据,从覆盖我国机场数量、程序用户体验和实例计算航线有效剂量等方面,比较分析CARI、SIEVERT、PCAIRE和JISCARD-EX 4种宇宙辐射剂量估算程序。基于航线日志,择优采用CARI-7A估算我国航空机组人员宇宙辐射职业照射水平。结果:4种宇宙辐射剂量估算程序计算的不同太阳活动水平航线有效剂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M=7.52~180.98, P<0.05);PCAIRE估算的2014年至2021年我国68条航线的年有效剂量显著高于CARI-7A的估算结果( Z=2.52, P<0.05)。基于CARI-7A,估算获得2014—2021年我国航空机组人员宇宙辐射年有效剂量水平,其中乘务员为1.26(0.57~2.35)mSv,飞行员为1.03(0.47~1.92)mSv。我国部分高频次航线单次航班航空机组人员所受宇宙辐射有效剂量范围为0.57~6.88 μSv。 结论:我国航空机组人员宇宙辐射职业照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但高于医学、工业应用职业照射水平,仍需进一步加强航空机组人员职业照射剂量控制与职业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航空环境对空军飞行员外周血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飞行环境对空军飞行人员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空军总医院285例入院体检空军飞行人员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B细胞、NK细胞、T细胞亚群百分比,并按飞行时间不同分为3组,1组155名(<1000 h),2组68名(1000~2000 h),3组62名(>2000 h),另按飞行机种不同分组,分别与其他职业普通男性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飞行时间1、2、3组CD4+T细胞比值均值(36.67±7.90、40.42±8.77、39.35±10.25)高于对照组(35.0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细胞、CD8+T细胞、CD19+细胞、CD56+细胞百分比均值在各飞行时间组无明显变化.战斗机组、直升机组、运输机组的CD4+T细胞百分比均值(42.18±8.67、39.49±7.96、41.84±10.72)较对照组(35.06±7.5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机型组CD3+T细胞、CD8+T细胞、CD56+细胞、CD19+细胞及CD4+/CD8+无明显变化.结论 空军飞行员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与飞行环境包括电离辐射等因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