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例飞行人员肺结节临床特点及诊治初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肺结节的临床诊治特点及鉴定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3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39例肺结节患者的病史、X线胸片、胸部CT、PET/CT等结果,以及肺结节的诊治经过、飞行鉴定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例飞行人员肺结节患者中,发现时22例(56.4%)无呼吸道症状,X线胸片检查31例,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其中16例(51.6%)X线胸片检查与胸部CT检查一致,PET/CT检查14例(35.9%)。首次影像学检查显示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性质待定结节相比,发现时最大径最大、长短径比值最小( P值均<0.05),随访影像学显示,恶性结节与其它两类结节相比,最大径变化幅度、面积变化幅度均为最高( P值均<0.05)。胸部CT检查提示良、恶性结节密度、空泡征、边缘、分叶、毛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二者分布、边界及与血管关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发现结节就诊时,27例(69.2%)均在3个月以上的地面观察后做出飞行结论。 结论:X线胸片用于肺结节的常规评估容易漏诊,胸部CT可进行评估和随访,PET/CT检查是CT检查的良好补充,有助于区分良恶性。发现肺结节后,无统一的飞行结论时间及流程、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航空机组人员的宇宙射线职业照射水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初级宇宙射线是来自于太阳和太阳系外的高能粒子,其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中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次级宇宙射线,次级宇宙射线是航空机组人员职业活动中受照剂量的主要辐射来源。航空机组人员是电离辐射暴露水平最高的职业人群之一,开展常规个人剂量监测或估算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宇宙射线辐射场成分复杂,航空机组人员受照剂量监测并不简单。寻找合适的剂量监测方法和了解航空机组人员剂量水平对于保护其职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航空机组人员所接触的次级宇宙射线的监测方法、剂量计算方法和受照剂量水平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加强我国航空机组人员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某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供氧防护性能的低压舱生理试验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某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供氧防护性能,为产品设计定型提供生理试验依据。方法:4具假人和4名健康志愿者配戴个体防护装备,使用某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先后在低压舱内完成4项试验,包括氧气系统供氧性能物理试验、氧气系统迅速减压物理试验、6 h巡航高度供氧生理试验和12.0 km高空迅速减压生理试验。测试面罩内的氧气浓度、呼吸阻力、安全余压、迅速减压峰值面罩压、作用时间和稳压值等物理参数;监测志愿者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结果:假人肺通气量为20 L/min时,该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在12.0 km以下提供的供氧分压≥19.1 kPa,安全余压接通前系统呼气阻力≤441.3 Pa,吸气阻力≤490.3 Pa。假人肺容积为1.0 L时,系统的迅速减压峰值≤5.8 kPa。6 h巡航飞行时,氧气系统为志愿者提供的供氧氧分压均≥21.9 kPa。4名志愿者均完成12.0 km高空迅速减压生理试验,主客观反应良好。结论:该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防护性能可以满足地面至12.0 km高度供氧防护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民航乘务员中耳胆脂瘤乳突改良根治术后放飞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1例女性空中乘务员于2021年4月出现左耳痛伴听力下降,2021年5月就诊于湖南大学湘雅医院,经耳内镜和中耳乳突高分辨率CT检查,诊断为中耳胆脂瘤(左侧)。给予“显微镜下乳突改良根治术+听骨链重建术+听骨切除术+上鼓室鼓窦切开术+Ⅱ型鼓室成形术+咽鼓管扩张术”治疗。术后随访5个月,获得干耳,咽鼓管功能改善,听力提升,无复发征象。航空医学鉴定结论:合格。建议在空勤人员体检时,体检医师应观察其鼓膜形态,对既往有航空性中耳炎病史或近期有耳闷、听力减退等症状应高度警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空勤人员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调查及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调查空勤人员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病情况,分析HUA的发生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为空勤人员HUA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于联勤保障部队北戴河康复疗养中心参加体检的男性空勤人员体检资料,按照年份分为2020、2021和2022年组;按照年龄分为20~29、30~39、40~49和50~59岁组,比较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年龄组空勤人员HUA患病情况。依据是否患HUA将研究对象分为HUA组和非HUA组,比较两组间体检指标的差异,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他生化指标对HUA的潜在影响。结果:共纳入空勤人员2 365名,其中患HUA者866名,占36.62%,不同年份之间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0, P=0.010);不同年龄组之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UA与非HUA组之间肌酐( t=9.40, P<0.001)、血尿酸( t=59.66, P<0.001)、尿素氮( t=4.60, P<0.001)、直接胆红素( Z=3.40, P=0.001)、谷丙转氨酶( Z=7.59, 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t=5.89, P<0.001)、甘油三酯( Z=8.02, P<0.001)和总胆固醇( t=6.79, P<0.00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谷丙转氨酶( OR=1.014, P<0.001)、尿素氮( OR=1.091, P=0.031)、肌酐( OR=1.038, P<0.001)和甘油三酯( OR=1.164, P=0.001)水平升高是HUA的危险因素。 结论:空勤人员HUA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甘油三酯为HUA的危险因素。提示应对空勤人员HUA逐年增多趋势予以重视,重点关注异常肝肾功能对代谢的影响以及血脂水平,及早对有关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军事飞行人员脑血管畸形的航空医学鉴定探讨——附2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脑血管畸形(CVM)的航空医学鉴定方法及原则。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入住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的20例飞行人员脑血管畸形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海绵状血管瘤(CCA)11例(位于枕叶3例,额叶2例,颞叶2例,小脑、左侧脑室后角、右侧基底节区和脑干各1例),脑动脉瘤(CA)4例,脑静脉瘤(VAs)3例,脑动静脉畸形(bAVMs)2例。11例飞行合格,3例暂时飞行不合格,6例飞行不合格。结论:飞行人员脑血管畸形应根据类型、大小和位置、症状、体征、并发症,结合机种、职别、飞行经验、个人意向、部队评价,依据相关标准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标准指南、经验,参考民航1%法则进行航空医学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飞行人员蛛网膜囊肿的航空医学鉴定探讨——附35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蛛网膜囊肿(AC)的医学鉴定方法及标准。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20年8月入住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的35例飞行人员AC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累及颞部16例(左侧10例,右侧6例)、枕大池12例、小脑2例、额顶部2例、颞顶部1例、额部1例、环池1例;其中单侧受累者左侧13例,右侧9例;单个独立囊肿的最大直径为9.1 cm,最小直径0.6 cm;21例飞行合格,10例飞行不合格,4例暂时飞行不合格。结论:飞行人员AC应根据症状、体征、合并症、AC大小和位置,结合机种、职别、飞行经验、个人意向、部队评价,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航空医学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飞行人员颅内动脉瘤临床特点与医学鉴定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回顾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住院及文献报道的飞行人员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s)的临床特点和航空医学鉴定情况。方法:通过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的电子病例检索系统和国内外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飞行人员IAs的病例或临床研究报告,总结飞行人员IAs的临床特点和航空医学鉴定情况。结果:共检索到6例IAs患者,包含7个IAs,患者年龄21~48岁;男性5例,女性1例。其中飞行员3例,空中通信员1例,空中机械师1例,空中乘务员1例。3例为无症状性,3例为症状性。6个IAs位于前循环动脉,1个位于后循环,均≤7 mm。2例无症状IAs患者被批准特许飞行;3例症状性IAs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手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例术后被批准特许飞行。结论:飞行人员中存在一定数量IAs患者,无症状IAs具有潜在的飞行风险,应注意筛查,破裂风险大及症状性的IAs需外科手术或血管内治疗。可根据临床症状、动脉瘤的特点(包括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飞行因素的影响、飞行人员职责、治疗效果、预后等情况综合评定飞行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强健促进的航空生理训练问题探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空勤疗养强健促进模式下的航空生理训练应转变理念,切实为提升航空兵部队战斗力服务,成为飞行人员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挥其积极作用,应从优化组织结构、标准训练流程、全程质量控制、深化课目拓展和信息系统支撑5个环节进行建设发展,切实使航空生理训练由体验性向提高性训练转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民航空勤人员航空性中耳炎相关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民航空勤人员航空性中耳炎相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对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4 789名民航空勤人员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咽鼓管功能障碍7项问卷评分量表,评估民航空勤人员航空性中耳炎发生情况,调查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4 789份,回收4 789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本次调查空勤人员总飞行时间以1 000~5 000 h为主,执飞的主要机型为A320。4 789名民航空勤人员中罹患过航空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者613例,占12.80%。无耳朵流脓流水者占91.96%,未发生过鼻炎/鼻窦炎者占70.81%,无扁桃体肥大、无鼓膜内陷菲薄或钙化斑、无咽鼓管或者中耳腔的手术史、无耳闷或偶尔耳闷自行缓解者占比>90%。其中耳闷的严重程度以0~3分为主,占比88.72%,其中无耳闷占43.62%,轻度耳闷占45.10%。4 789名民航空勤人员中左耳和右耳均以1分的发生率最高,2分次之,3~7分的发生率均较低。1~2分的发生率均高于3~7分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2 135.68~7 623.25 ,P=0.001~0.004)。 结论:中国民航空勤人员中大部分咽鼓管功能良好,但仍有少数人员患航空性中耳炎。定期检查并及时有效干预,从而保护民航空勤人员的咽鼓管功能,对降低航空性中耳炎的患病率非常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