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补血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性卒中“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当归补血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性卒中“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和文献资料,筛选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和靶点;使用OMIM、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性卒中对应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当归补血汤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成分-疾病共同靶点”网络和PPI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Bio GPS数据库获取关键靶点组织分布信息;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获取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21个,有效靶点181个,与疾病交集靶点93个。其核心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关键靶点为AKT1、TNF、IL6、IL-1β、VEGFA。富集结果显示,主要作用通路为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与动脉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核心靶点大多分布于髓细胞、树突状细胞、平滑肌、前列腺、甲状腺等组织。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芒柄花黄素与IL-1β结合效果较好,槲皮素分别与IL-1β和TNF紧密结合,异鼠李素与IL-1β结合效果较优。结论:当归补血汤通过血流动力学、脂质代谢、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免疫反应、细胞凋亡等多个环节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性卒中,发挥“异病同治”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芒柄花黄素对骨关节炎软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芒柄花黄素(FMN)对骨关节炎(OA)大鼠炎性反应、软骨损伤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白细胞介素(IL)-26炎症轴的影响。方法: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别的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4组,每组15只,其中对照组大鼠仅打开关节不进行其他操作实施假手术;OA组、OA+FMN组和OA+FMN+ABBV-157组大鼠构建OA模型。OA+FMN组和OA+FMN+ABBV-157组大鼠尾静脉注射FMN(10 mg/kg)干预,每日1次,连续4周。OA+FMN+ABBV-157组通过腹膜内注射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抗体(RORγt)激动剂ABBV-157(5 mg/kg)促进Th17分化功能,每周2次,连续4周。其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大鼠的关节炎症、软骨退化情况,检测Th17细胞比例以及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抗体(RORγt)和白介素-26(IL-26)蛋白水平。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 q检验等分析全部数据。 结果:OA、OA+FMN、OA+FMN+ABBV-157组的国际骨关节炎研究会(OARSI)评分高于对照组[(4.23±0.56)、(1.98±0.25)、(4.11±0.60)分比(1.08±0.14)分, t=21.135、12.165、17.374, P<0.05],且OA+FMN组的OARSI评分显著低于OA、OA+FMN+ABBV-157组( t=14.209、12.691, P<0.05)。OA、OA+FMN、OA+FMN+ABBV-157组的IL-1β[(23.82±1.98)、(11.37±1.06)、(23.14±2.24) μg/ml比(6.56±0.75) μg/ml],IL-6[(30.38±3.12)、(13.77±1.45)、(29.52±2.80) μg/ml比(8.54±0.95) μg/ml]高于对照组( t=31.572、14.307、27.184、25.935、11.685、27.481, P<0.05);OA+FMN组的IL-1β、IL-6均低于OA、OA+FMN+ABBV-157组( t=21.470、18.395、18.698、19.345, P<0.05)。OA、OA+FMN、OA+FMN+ABBV-157组Th17水平[(21.00±1.65)%、(10.21±1.06)%、(21.63±2.29)%比(3.96±0.52)%]高于对照组( t=38.148、20.502、29.143, P<0.05),OA+FMN组的Th17水平均低于OA、OA+FMN+ABBV-157组( t=38.148、17.528, P<0.05)。OA、OA+FMN、OA+FMN+ABBV-157组的RORγt(0.54±0.05、0.26±0.03、0.55±0.06比0.13±0.02),IL-26(0.60±0.06、0.27±0.03、0.58±0.06比0.11±0.02)高于对照组( t=29.487、13.964、25.720、30.006、17.187、28.782, P<0.05);OA+FMN组的RORγt、IL-26均低于OA、OA+FMN+ABBV-157组( t=18.598、16.763、19.053、17.898, P<0.05)。 结论:FMN通过抑制Th17/IL-26炎症轴缓解OA大鼠炎性反应和软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PLC-DAD-ELSD法测定补阳还五汤中8个活性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DAD-ELSD)法同时测定补阳还五汤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苷、阿魏酸、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和黄芪甲苷8个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30 nm(芍药苷)、254 nm(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322 nm(阿魏酸)和403 nm(羟基红花黄色素A),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60 ℃,载气流速1.6 L/min。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苷、阿魏酸、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和黄芪甲苷分离度良好,线性关系符合要求( r=0.994 0~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8%~101.4%, RSD为1.28%~3.70%。 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补阳还五汤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红花逍遥片治疗卵巢早衰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红花逍遥片治疗卵巢早衰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实验验证。方法:应用TCMSP、PubChem数据库获得红花逍遥片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应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卵巢早衰相关靶点,利用Venn在线工具筛选两者交集基因,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PPI网络,通过Mete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中药-活性成分-靶点-关键通路-疾病”网络,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红花逍遥片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透明带多肽3(ZP3)和弗式完全佐剂(FCA)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模型。红花逍遥片组灌胃红花逍遥片溶液0.56 g/kg,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周。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卵巢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SR1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表达。结果:获得红花逍遥片与卵巢早衰交集靶点80个,PPI网络包含核心靶点44个,度值排名前5位的活性成分分别为芒柄花素、槲皮素、白桦脂酸、羟基红花黄A和黄芩苷,排名前5位的靶点分别为PPARG、ESR1、AR、AKT1和IL6。核心靶点分子功能主要为受体配体活性,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细胞迁移的正向调节,细胞组分主要包括膜筏,主要涉及信号通路有癌症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PI3K-Akt信号通路及HIF-1信号通路等。“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显示,红花逍遥片处方中8味药具有重要核心成分,其中甘草和红花涉及重要核心成分最多。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亲和力良好。实验验证结果显示,红花逍遥片可促进卵泡发育,提高卵巢组织中ESR1表达,并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Akt磷酸化水平。结论:红花逍遥片多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PPARG、ESR1等多个靶点,并通过PI3K-Akt、HIF-1等信号通路治疗卵巢早衰,其潜在活性成分主要为芒柄花素、槲皮素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新型肠愈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预测和探究新型肠愈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机制.方法 利用数据平台筛选新型肠愈灌肠方的有效成分,在GeneCards中搜索UC相关靶点,制作"中药—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在Metascape数据库中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在微生信平台制作柱状图和气泡图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分子对接验证有效成分与靶点亲和力,动物实验验证新型肠愈灌肠方对UC的治疗效果及相关靶点调控情况.结果 筛选出方中有效成分96个,其中以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β-谷甾醇、异紫堇杷明碱、芒柄花黄素为关键有效成分;筛选出UC靶点1214个,其中核心靶点为IL-6、TP53、VEGFA、JUN、IL-1β、PTGS2、ESR1.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NCEP治疗UC涉及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等重要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亲和性好.动物实验结果验证了新型肠愈灌肠方能够调控相关靶点以及有效改善肠道炎症.结论 新型肠愈灌肠方能够通过靶向调控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而发挥治疗UC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滋肾健脾化瘀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干预机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滋肾健脾化瘀片(山萸肉、三七、黄芪、葛根、鸡血藤、生地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1)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BATMAN-TCM数据库筛选滋肾健脾化瘀片的有效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蛋白.利用GeneCards、OMIM及TTD数据库检索DR疾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 平台对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与DR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共同靶点),即为滋肾健脾化瘀片治疗DR的潜在作用靶点.构建"中药-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网络,筛选出滋肾健脾化瘀片治疗DR的关键活性成分.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PPI网络关系,并筛选出核心靶点.运用Metascape平台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关键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通过Autodock 4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制备滋肾健脾化瘀片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随机分成 5 组:对照组(低糖DMEM培养基+10%空白血清)、高糖组(高糖DMEM培养基+10%空白血清)及滋肾健脾化瘀片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高糖DMEM培养基+10%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培养 48 h 后进行检测.采用 CCK-8 法检测 HRmECs 细胞增殖活性;RT-qPCR 法检测HRmECs细胞中IL-1β、AKT1、VEGFA、TP5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共筛选出滋肾健脾化瘀片治疗DR的潜在作用靶点(共同靶点)74 个;9 个关键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芒柄花黄素、毛地黄黄酮、β谷甾醇、山柰酚、毛蕊异黄酮、γ-氨基丁酸、豆甾醇、异鼠李亭;12 个核心靶点:IL-1β、PPARG、NOS3、CXCL8、IL-6、AKT1、TNF、INS、EGF、VEGFA、TP53、PTGS2.GO功能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核心靶点主要参与了炎症反应、蛋白质磷酸化的正调控、细胞迁移等生物过程,以及 NF-κB 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HIF-1 通路、TNF通路、PI3K-AKT通路等.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具有较好的结合亲和力.(2)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RmECs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细胞中VEGFA、TP53、IL-1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AK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高糖组比较,滋肾健脾化瘀片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的HRmECs细胞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含药血清高剂量组细胞的VEGFA、TP53、IL-1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而 AK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滋肾健脾化瘀片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毛地黄黄酮等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IL-1β、IL-6、VEGFA等核心靶点,以及NF-κB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通路等关键通路,从而发挥对DR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黄芪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筛选黄芪有效成分及药物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筛选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疾病靶点;运用Venny在线工具筛选两者的交互基因;通过Cytoscape3.7.2 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关系图;采用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互作(PPI)信息,进一步通过CytoNCA 插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核心靶点蛋白;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互基因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使用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明确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分子;最后,采用血清饥饿法建立POI细胞模型,给予黄芪中的有效化合物槲皮素进行干预,通过Tunel染色、蛋白质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WB)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黄芪的32个有效化合物及552个基因靶点,从疾病数据库中筛选出730个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疾病靶点,两者共62个交集基因,其中黄芪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querce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山奈酚(kaempferol)、丁子香萜(Mairin)、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和芒柄花黄素(astragaloside IV),10个POI的潜在核心靶基因为ALB、INS、AKT1、ACTB、TP53、TNF、ESR1、CASP3、STAT3和PTEN;潜在靶点基因主要参与调控JAK2/STAT3、PI3K/Akt信号通路;分子对接验证了黄芪主要活性化合物与核心蛋白STAT3和Akt1存在较强的结合作用;细胞实验结果发现,黄芪中的重要活性化合物槲皮素能促进JAK2/STAT3信号通路关键分子JAK2及STAT3的磷酸化水平,改变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表明中药黄芪能通过调节对雌二醇的反应、抑制凋亡过程以及调控JAK-STAT和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BHD)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和抗血栓、抗神经损伤、抑制细胞凋亡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通过对 BHD 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系统总结与梳理,依照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念,从传递与溯源、特有、有效、复方配伍、可测和超分子"印迹性"6 个方面对BHD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提示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芒柄花苷、阿魏酸、川芎嗪、藁本内酯、芍药苷、苦杏仁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作为该复方的Q-Marker,后续可选择这些Q-Marker为指标,根据药材、饮片、制剂的量值传递规律建立并控制BHD全过程质量可溯源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加味柴胡桂枝汤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寻加味柴胡桂枝汤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ETCM、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加味柴胡桂枝汤的药物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GeneCards、Dis-GeNet、OMIM、TTD数据库筛选冠心病、焦虑、抑郁疾病靶点,EVenn平台交互映射得到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疾病互作网络,交集靶点导入 STRING数据库获取PPI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Metascape平台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微生信平台可视化处理;分别选取排名前5位药物靶点及交集靶点于CB-DOCK2平台进行分子对接并绘制热图.结果 共得到加味柴胡桂枝汤活性成分296个,排名前10位的活性成分依次是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木犀草素、异鼠李素、黄芩素、5-甲基-7-甲氧基异黄酮、芒柄花黄素、乌药碱、毛蕊异黄酮,对应唯一靶点225个;共得到冠心病、焦虑、抑郁疾病交集靶点3 465个,经EVenn平台分析得到药物-疾病交集靶点157个,前10位的靶点包括VEGFA、ALB、CASP3、Akt1、JUN、IL-6、IL-1β、PTGS2、MMP-9、EGF.GO分析共得到2 214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1 897条,细胞成分117条,分子功能200条.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信号通路205个,主要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 加味柴胡桂枝汤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机制可能与调控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芒柄花黄素通过HNF4A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分析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FORM)通过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α,HNF4A)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芒柄花黄素处理EC109和KYSE510,利用CCK8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和细胞的增殖,利用细胞克隆实验培养癌细胞,并检测加入芒柄花黄素前后细胞克隆数量,利用Transwell检测加入芒柄花黄素前后EC109和KYSE51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裸鼠皮下注射肿瘤细胞,加入芒柄花黄素,观察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变化,并利用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中Ki67蛋白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芒柄花黄素对HNF4A基因表达的影响.构建稳定过表达HNF4A的EC109和KYSE510细胞系,加入芒柄花黄素,观察HNF4A的表达情况.结果 加入芒柄花黄素后,EC109和KYSE510的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0 μmol/L芒柄花黄素作用比较,EC109细胞系在芒柄花黄素浓度≥150 μmol/L时,细胞相对存活率降低显著(P<0.05),KYSE510细胞系在芒柄花黄素浓度≥120 μmol/L时,细胞相对存活率降低显著(P<0.05);芒柄花黄素组EC109和KYSE510增殖、侵袭、迁移的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瘤体积和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Ki67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芒柄花黄素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久,HNF4A蛋白表达下调更为明显.HNF4A过表达可以恢复芒柄花黄素抑制的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P<0.05).结论 芒柄花黄素通过HNF4A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