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华市儿童浅部真菌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变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20年—2021年金华市儿童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的构成,并与前期报道的2007年—2008年时的病种及菌种进行差异比较。方法:统计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金华市第五医院皮肤科诊断的儿童(0~12岁)浅部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20年—2021年临床诊断儿童浅部真菌病的送检标本349份,其中真菌免疫荧光检查阳性标本276份,阳性率79.08%。276例患儿中男女比例1.46∶1,以夏、秋季好发(212/276)。排名前5的病种依次为:花斑癣、足癣、体癣、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皮肤念珠菌病。其中117份免疫荧光阳性的标本同时送检真菌培养,排名前5的菌种依次是:马拉色菌、红色毛癣菌、念珠菌属、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而据前期报道,2007年—2008年排名前5的病种依次为:皮肤念珠菌病、足癣、股癣、甲癣、花斑癣,排名前5的菌种依次是:念珠菌属、红色毛癣菌、马拉色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结论:现阶段金华市儿童浅部真菌病以花斑癣居多,菌种以马拉色菌、红色毛癣菌为主。与2007年—2008年时比较,在病种和菌种上均有不同,但还需要更大样本的资料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在浅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比较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在浅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皮肤科临床拟诊为皮肤浅表真菌感染的673例患者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进行真菌直接镜检,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及平均阅片时间。结果:荧光染色法总阳性率为91.23%,高于KOH湿片法的79.20%( P<0.05),总平均阅片时间为(73.00±7.95)s,低于KOH湿片法的(89.62±9.41)s( P<0.05);荧光染色法在念珠菌性尿布皮炎、手足癣、体股癣、甲癣、头癣、花斑癣各病种中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KOH湿片法(均 P<0.05),荧光染色法在各病种中的平均阅片时间均低于KOH湿片法(均 P<0.05)。 结论:荧光染色法有良好的染色效果,是较KOH湿片法更快速、准确的真菌镜检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常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皮肤异色症为首发症状的皮肌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面颈部、前胸及双手背红褐色斑5年.5年前患者面部及双手背出现淡红色网状斑片,在当地医院考虑“花斑癣”,给予抗真菌药物“萘替芬酮康唑”治疗,效果差.2年前颈部、前胸及背部出现红褐色斑片,自诉与日晒、季节无关,且无肌力减退,曾去浙江某医院就诊,化验结果提示:肌酶增高(具体结果不详),诊断“皮肌炎”,未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面部花斑癣1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花斑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易发生于脂溢部位如躯干上部和肩部,较少发生于面部.面部花斑癣具有独特的发病年龄与发生部位,与某些发生于面部的皮肤病难以鉴别.由于本病较为少见,临床分析报道较少,极易误诊或漏诊.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集的16例面部花斑癣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5418例浅部真菌病镜检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镜检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15418例拟诊为浅部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镜检结果.结果:共7366例镜检阳性,总阳性率47.78%,浅部真菌病镜检阳性率前三位的分别是:花斑癣(78.95%)、马拉色菌毛囊炎(65.47%)、甲真菌病(85%).结论:我院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中花斑癣镜检阳性率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肤癣洗剂水提和醇提液治疗马拉色菌皮肤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肤癣洗剂水提和醇提液治疗马拉色菌皮肤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18例马拉色菌皮肤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分为水提组109例、醇提组109例,分别给予肤癣洗剂水提液和醇提液治疗,每次取药液0.04g/cm2在患处局部涂抹并搓揉1min,每日2次,疗程4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用药4周后醇提组有效率优于水提组(P<0.001).花斑癣用药4周后醇提组有效率均优于水提组(P<0.05).头部脂溢性皮炎用药2周后水提组有效率优于醇提组(P<0.05),用药4周后醇提组有效率优于水提组(P<0.001).醇提组和水提组治疗后镜检阳性率均优于治疗前(P<0.001).结论:肤癣洗剂的醇提和水提液治疗马拉色菌相关皮肤病安全、有效,但两种不同工艺下的提取物的起效过程不尽相同,可根据临床需要作适当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浅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浅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600例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感染及102例拟诊为马拉色菌感染(包括花斑糠疹54例,马拉色菌毛囊炎48例)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直接镜检,比较检出阳性率及平均阅片时间.以培养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漏诊情况.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检测600例浅部真菌感染标本时检出阳性分别为546例(91.00%)和489例(81.50%),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3,P<0.05),平均阅片时间分别为(73.67±13.56)s和(87.12±15.83) s(t=14.60,P<0.05);54例花斑糠疹标本检出阳性分别为51例(94.44%)、50例(92.59%)(校正x2=0,P>0.05),平均阅片时间分别为(38.36±8.79)s、(41.25±15.67) s(t=1.14,P> 0.05);4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检出阳性分别为43例(89.58%)、11例(22.92%)(x2=43.34,P<0.05),平均阅片时间分别为(42.14±12.61)s、(103.56±9.48)s(t=17.83,P<0.05).600例浅部真菌感染标本中,479例培养阳性,其中荧光染色法检测阳性476例,阴性3例(0.63%),KOH湿片法检测阳性465例,阴性14例(2.92%),漏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5,P<0.05).结论 荧光染色法相比于KOH湿片法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减少漏诊,缩短阅片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刚果(金)维和人员皮肤病疾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统计分析刚果(金)维和人员皮肤病特点,为维和药品和设备配置、皮肤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刚果(金)中国二级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皮肤病患者资料,对皮肤病疾病谱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治18个国家307例皮肤病患者,58种皮肤疾病,前15位疾病分别为虫咬皮炎、体癣、湿疹、神经性皮炎、足癣、跖疣、晒伤、痤疮、头癣、疖、隐翅虫皮炎、荨麻疹、单纯疱疹、花斑癣、股癣;前5位疾病类别分别为真菌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昆虫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和细菌性皮肤病.结论 维和二级医院应根据疾病谱配备皮肤病专科用药和必要的治疗设备,加强对维和人员皮肤病的预防宣教,加强营区昆虫消杀和蚊帐的使用,尽可能减少不良因素暴露,并合理饮食、保障睡眠、科学锻炼身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种皮损取材处理方式在诊断浅表皮肤真菌病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探讨3种不同的取材处理方式对浅表皮肤真菌病直接镜检结果的影响,探索寻找不同的浅表皮肤真菌病最佳的取材处理方式.方法 对161例临床拟诊为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体表皮肤癣病包括体股癣、手足癣、头癣等皮肤科常见的皮肤病和多发病患者皮损处的皮屑,分别用钝刀刮取10%KOH封片直接镜检、透明胶带粘贴法10% KOH湿片直接镜检及钝刀刮取革兰染色法直接镜检.结果 标本的不同取材处理方式大大影响了直接镜检的结果.45例疑似花斑癣病例中,钝刀刮取法10%KOH封片直接镜检的阳性率为93.3%,胶布粘贴法10%KOH湿片直接镜检的阳性率为88.9%,钝刀刮取革兰染色法直接镜检的阳性率为97.8%;52例疑似马拉色菌毛囊炎病例中,钝刀刮取法10%KOH封片直接镜检的阳性率为86.5%,胶布粘贴法10%KOH湿片直接镜检的阳性率为80.8%,钝刀刮取革兰染色法直接镜检的阳性率为100.0%;64例体表皮肤癣病病例中,钝刀刮取法10 %KOH封片直接镜检的阳性率为84.4%,胶布粘贴法10 %KOH湿片直接镜检的阳性率为68.8%,钝刀刮取革兰染色法直接镜检的阳性率为51.6%.结论 不同的取材处理方式对浅表皮肤真菌病直接镜检的检出率不同,选择快速、简便、可靠的取材处理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真菌病直接镜检的误诊、漏诊,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及诊断报告的可信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荧光染色法与KOH法在皮肤真菌检查中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真菌荧光法在皮肤浅部真菌筛查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皮肤科门诊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同时用KOH湿片法和真菌荧光染色法进行检测,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 209例患者中真菌荧光染色法阳性的阳性率为42.76%,KOH湿片法的阳性率为24.81%,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094,P<0.05).荧光染色法和KOH法在患者不同部位的阳性率:头面部为55.59%、7.90%,体股部为46.93%、30.06%,手足部为27.37%、26.25%,外阴部为31.85%、14.07%,指甲(趾甲)部为51.64%、48.36%;在不同疾病中的阳性率:马拉色毛囊炎为77.00%、8.50%,手足癣为48.04%、46.08%,体癣为50.31%、33.44%,甲癣为51.64%、48.36%,花斑癣为66.67%、48.00%,湿疹为10.24%、5.42%,皮炎为48.11%、9.43%.结论 荧光染色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真菌镜检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其总体的阳性率比KOH湿片法高,毛囊虫、疥疮等真菌荧光染色法在镜下更容易辨认.头面部、外阴等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以及马拉色毛囊炎、湿疹和皮炎等疾病推荐使用荧光染色法来排除是否有真菌的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