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的《疫喉浅论》辨治猩红热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清代喉科医家夏云治疗猩红热的用药特色及规律.方法 手工检索夏云所著《疫喉浅论》中治疗猩红热的内服与外用方剂,分别建立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中统计分析、关联分析与层次聚类分析挖掘内服与外用方剂中药物频次、功效、四气五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药物组合规律.结果《疫喉浅论》中共有 64 首猩红热治疗方,其中内服方剂 41首,外用方剂23 首.内服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玄参,药物功效以疏散风热为主,药物气味归经以寒性、甘味、肺经药多用,常用药对为地黄-麦冬,通过聚类分析得出 3 类内服核心处方.外用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冰片,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为主,药物气味归经以寒性、苦味、肺经药多用,常用药对为硼砂-冰片,通过聚类分析得出 3 类外用核心处方.结论《疫喉浅论》中治疗猩红热的内服、外用方剂均反映了夏云对猩红热病因病机及病位的认识,体现了其"清透化毒凉营泄热"的治疗原则,可为当今猩红热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601诊次医案的朱仁康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名医朱仁康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古今医案云平台(V 1.4)中朱仁康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有效验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建库至2019年11月20日相关期刊文献,以及蔡瑞康教授于1976-1977年跟诊时整理的朱仁康亲诊验案资料,提取各验案中药处方数据,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1.4)对所获处方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结构化医案数据库,再以平台的分析挖掘模块及SPSS 22.0软件,对纳入医案中的中药、中药属性、中药功效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对用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验案463个,共计601诊次。分析发现朱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高频药物为生地黄(217次)、甘草(198次)、赤芍(198次)、荆芥(148次)、牡丹皮(137次)等;药性以寒性(852次)、温性(679次)为主;药味以苦味(1 336次)、甘味(1 304次)、辛味(1 134次)为主;常用具清热解毒(389次)、利水渗湿(225次)、散瘀止痛(219次)、清热凉血(218次)功效的中药。结论:朱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多从卫气营血论治,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利水渗湿、散瘀止痛、清热凉血,遣方用药善用经方加减,祛邪与扶正并用,用药灵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苦味受体激动剂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抑郁症严重影响全球超过3亿人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鉴于抑郁症发病机制不明,且抗抑郁药物起效缓慢、疗效不佳,现亟需开辟新思路研究其发病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临床及临床前研究表明,大量苦味受体(taste receptor type 2 members,Tas2Rs)激动剂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白藜芦醇、咖啡因、啤酒花与黄连素等均可显著缓解抑郁患者症状,并干预各类抑郁动物模型抑郁样行为,提示Tas2Rs激动剂参与调节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然而其抗抑郁作用的具体机制鲜有报道。最近研究显示,Tas2Rs激动剂密切参与了神经递质的调节、炎症信号的传导、脑肠信号交流及血脑脊液屏障物质交换等过程。因此,本文试图从神经递质、炎症、脑肠轴、血脑脊液屏障及其他5个方面出发,综述Tas2Rs激动剂与抑郁症可能相关的致病机制及治疗靶点,为抑郁症病理机制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左西孟旦调控LOX-1/p38 MAPK通路减轻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levosimendan,Levo)对冠状动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 CME)后心肌损伤和LOX-1/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CME组、CME+左西孟旦预治疗+对照腺相关病毒转染组(CME+Levo+NC组)及CME+左西孟旦预治疗+ LOX-1过表达腺相关病毒转染组(CME+Levo+LOX-1组),每组6只。经冠脉介入法于前降支注射栓塞微球构建CME模型;Sham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代替。CME+Levo+NC组和CME+Levo+LOX-1组于造模前2周分别转染对照病毒和LOX-1过表达病毒,并均于造模前24 h开始持续静滴左西孟旦。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指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苏木精碱性复红-苦味酸(HBFP)染色分别用于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和心肌微梗死区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用于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LE)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观察心肌组织LOX-1、Bcl-2、Bax、Caspase-3 p12和p-p38 MAPK蛋白表达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⑴与Sham组比较,CME组小型猪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69.73±4.79)% vs (47.18±2.33)%, P<0.05]、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 [(42.47±2.54)% vs (21.43±1.76)%, P<0.05]、心输出量(CO)[(4.42±0.27)L/min vs (2.57±0.17)L/min, P<0.05]均显著下降,而左心室舒张期末径(LVEDd)[(32.37±1.33)mm vs (41.21±1.86)mm, P<0.05]显著增加,心肌微梗死面积占比[(3.73±0.87)% vs (20.72±2.49)%, P<0.05]显著增加,血清cTnI水平[(51.92±16.62)pg/mL vs (236.80±19.56)pg/mL, P<0.05]显著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1.15±0.47)% vs (14.15±3.24)%, P<0.05]显著升高,心肌组织Bax、Caspase-3 p12、LOX-1和p-p38 MAPK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均 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 P<0.05)。⑵与CME组比较,CME+Levo+NC组小型猪LVEF[(47.18±2.33)% vs (55.48±3.92)%, P<0.05]、LVFS[(21.43±1.76)% vs (32.02±1.75)%, P<0.05]、CO[(2.57±0.17)L/min vs (3.45±0.25)L/min, P<0.05]均显著升高,而LVEDd[(41.21±1.86)mm vs (36.78±1.56)mm, P<0.05]显著下降,心肌微梗死面积占比[(20.72±2.49)% vs(11.63±3.12)%, P<0.05]显著减小,血清cTnI水平[(236.80±19.56)pg/mL vs (157.40±15.13)pg/mL, P<0.05]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14.15±3.24)% vs (8.33±1.28)%, P<0.05]显著下降,心肌组织Bax、Caspase-3 p12、LOX-1和p-p38 MAPK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均 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 P<0.05)。⑶与CME+Levo+NC组比较,CME+Levo+LOX-1组小型猪LVEF[(55.48±3.92)% vs(48.52±1.69)%, P<0.05]、LVFS[(32.02±1.75)% vs (23.80±2.51)%, P<0.05]、CO[(3.45±0.25)L/min vs (4.25±0.23)L/min, P<0.05]均显著降低,而LVEDd[(36.78±1.56)mm vs (41.12±1.57)mm, P<0.05]显著增加,心肌微梗死面积占比[(11.63±3.12)% vs (18.93±1.58)%, P<0.05]显著增加,血清cTnI水平[(157.40±15.13)pg/mL vs (244.40±15.97)pg/mL, P<0.05]显著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8.33±1.28)% vs (12.28±1.93)%, P<0.05]显著增加,心肌组织Bax、Caspase-3 p12、LOX-1和p-p38 MAPK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均 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 P<0.05)。 结论:左西孟旦可通过抑制LOX-1/p38 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而减轻CME后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脂多糖所致肾损伤大鼠的细胞焦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肾损伤大鼠体内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4~5周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的BMSC,取第3代细胞用于后续实验。采用成组设计,随机将15只6周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肾损伤模型组和BMSC组,每组5只。采用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 mg/kg构建肾损伤模型;对照组以相同途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BMSC组于制模后2 h经尾静脉注射BMSC 0.5 mL(含BMSC 2×10 6个);肾损伤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3 d取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苦味酸法检测血肌酐(SCr)水平,采用二乙酰一肟法检测血尿素氮(BU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胱抑素C(Cys C)和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处死大鼠取肾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大鼠肾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肾组织NLRP3、caspase-1的蛋白表达。 结果:体外培养显示,骨髓细胞悬液培养24 h后出现大量圆形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培养4~5 d后有大量长梭形细胞聚集性贴壁生长,仍可见明显的杂质细胞,经胰酶消化并传代至第3代以长梭形贴壁细胞为主,基本纯化为BMSC。体内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肾损伤模型组大鼠SCr、BUN、Cys C、IL-1β、IL-18水平均明显升高〔SCr(μmol/L):85.22±2.29比21.80±0.59,BUN(mmol/L):11.50±0.64比5.86±0.83,Cys C(mg/L):0.13±0.01比0.11±0.02,IL-1β(ng/L):31.49±1.42比4.74±0.49,IL-18(ng/L):29.01±1.95比1.52±0.03,均 P<0.05〕,NLRP3及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明显升高〔NLRP3 mRNA(2 -ΔΔCt):3.635±0.296比1.000±0.002,caspase-1 mRNA(2 -ΔΔCt):4.020±0.228比1.001±0.003;NLRP3蛋白(NLRP3/β-actin):1.560±0.868比0.902±0.036,caspase-1蛋白(caspase-1/β-actin):1.392±0.097比0.895±0.046,均 P<0.05〕。与肾损伤模型组比较,BMSC组大鼠SCr、BUN、IL-1β、IL-18水平均明显下降〔SCr(μmol/L):51.64±3.84比85.22±2.29,BUN(mmol/L):9.90±0.46比11.50±0.64,IL-1β(ng/L):24.20±1.45比31.49±1.42,IL-18(ng/L):12.97±1.25比29.01±1.95,均 P<0.05〕,NLRP3及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明显下降〔NLRP3 mRNA(2 -ΔΔCt):1.488±0.136比3.635±0.296,caspase-1 mRNA(2 -ΔΔCt):1.643±0.143比4.020±0.228;NLRP3蛋白(NLRP3/β-actin):1.227±0.053比1.560±0.868,caspase-1蛋白(caspase-1/β-actin):1.159±0.107比1.392±0.097,均 P<0.05〕。 结论:在体内,BMSC可以减轻LPS所致肾损伤大鼠的细胞焦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热缺血时间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热缺血时间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肾功能的影响及与肾脏损伤分子1(KIM-1)的关系。方法:选取雄性C57BL/6小鼠36只,异氟烷吸入麻醉下阻断双侧肾蒂血管,建立双侧肾脏IRI模型。根据肾缺血时间将小鼠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阻断28 min组(28 Min组)、30 min组(30 Min组)和32 min组(32 Min组)。术后动态监测各组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的变化。术后48 h取肾脏组织行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近端肾小管细胞(PTCs)中KIM-1的表达。术后6周取肾脏组织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法检测小鼠肾纤维化程度。结果: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出现术后Scr及BUN升高,Scr和BUN的达峰时间为24 h,随后缓慢下降,至术后2周达稳定水平。IRI急性期评估提示,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术后48 h PTCs表达KIM-1明显上调,且KIM-1的表达量与肾损伤程度及热缺血时间成正比。慢性期评估表明,Sham组和28 Min组术后6周无明显肾纤维化,而30 Min组和32 Min组出现明显肾脏纤维化,且纤维化程度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术后6周观察期内,Sham组、28 Min组和30 Min组均无小鼠死亡,而32 Min组有50%小鼠死亡。结论:小鼠肾脏IRI的损伤程度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IRI导致的轻微肾损伤是可逆的,急性期后肾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而严重的肾损伤会明显增加小鼠病死率,且会长期影响肾功能。KIM-1可用于监测IRI引起的肾损伤,并评价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汤液经法图”角度分析乌梅丸组方配伍原理及功效特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乌梅丸为经典的驱虫剂,用于蛔虫证、蛔厥和久利,被认为是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其组方以酸味药(乌梅、苦酒)与辛味药(附子、桂枝、蜀椒、当归、干姜、细辛)为主,以苦味药(黄连、黄柏)与甘味药(人参、蜂蜜)为辅。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肝德在散,虚则四肢厥逆,实则胁满腹痛,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脾德在缓,虚则倦怠乏力,实则腹满吐利,以甘补之、以辛泻之、以苦燥之。故乌梅丸作用定位于肝脾,兼顾心肺,功效以泻肝泻脾为主、补泻兼施,用于肝木脾土之虚实夹杂证,以胸胁腹痛、四肢厥冷、呕吐下利、筋脉拘挛等肝木或脾土病证特点及经脉循行部位症状为主,临床常用于蛔厥、腹泻、阳痿、抑郁等疾病的治疗。同时兼顾心肺,也可用于咳嗽、焦虑等疾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柚皮素通过核因子κB预防缺血再灌注性急性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柚皮素(naringenin)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为探究柚皮素的肾脏保护作用,大鼠经柚皮素预处理后,使用经典的双侧肾蒂夹闭法构建IR-AKI大鼠模型,HE染色检测大鼠病理损伤程度,苦味酸法检测肾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炎症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通过差异基因分析和蛋白质互作网络筛选IR-AKI过程中的枢纽基因,预测其转录因子并构建调控IR-AKI的转录因子蛋白库,经反向分子对接筛选可与柚皮素结合的转录因子并对其结合模式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探究柚皮素对IR-AKI的保护机制。最后通过实验方法验证生物信息学结果。结果:与AKI组相比,柚皮素预处理组大鼠肾脏病理明显改善,肾小管损伤评分减少( P<0.01),血肌酐水平及肾损伤分子1(KIM-1)mRNA表达明显下降(均 P<0.05),证实柚皮素对IR-AKI的预防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柚皮素预处理可减轻IR-AKI后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均 P<0.05),即柚皮素对IR-AKI的炎症损伤具有抑制作用。对GSE98622数据集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得到359个差异基因。反向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在IR-AKI中,柚皮素可与NFKBIA、BCL3、NFKB2、RELA等主要富集在NF-κB相关炎症通路中的转录因子结合,且显著升高AKI后 BCL3的表达量( P<0.05),抑制 RELA、 NFKB2表达(均 P<0.05)。 结论:柚皮素可预防由IR-AKI导致的炎性反应,其机制与促进BCL3表达从而抑制NF-κB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海藻糖凝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及兔耳瘢痕增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海藻糖凝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及兔耳瘢痕增生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制备海藻糖凝胶和卡波姆凝胶,辐照灭菌后观察其外观并检测其粘度、成模率、阻菌率、重金属含量、保湿率、水蒸气透过率、无菌性等理化特性和细胞毒性、皮内刺激、致敏性等生物相容性。取30只8~10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在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背部制备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分别进行常规换药、卡波姆凝胶换药、海藻糖凝胶换药处理。统计伤后6、12 d创面愈合率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伤后6 d,采用透射电镜观测大鼠创面组织中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创面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LC3Ⅰ)和LC3Ⅱ含量并计算其比值,采用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法检测大鼠创面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占比及其比值和总胶原蛋白占比。前述实验样本数均为5。取3只3~4个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化模型兔,在每侧兔耳各制备3个深达软骨膜的创面,同前进行分组和处理,每组6个创面。创面愈合后30 d,大体观察并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兔耳瘢痕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兔耳瘢痕组织中表皮和真皮的厚度,采用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检测兔耳瘢痕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占比及其比值和总胶原蛋白占比及其排布情况。样本数为6。结果:辐照后的海藻糖凝胶和卡波姆凝胶均呈淡黄色透明状,无异味和杂质。海藻糖凝胶粘度、成膜率、阻菌率、保湿率均显著优于卡波姆凝胶( t值分别为4.13、3.50、4.03、5.80, P<0.05),但水蒸气透过率显著低于卡波姆凝胶( t=-4.14, P<0.05)。2种凝胶均未检出重金属和细菌。2种凝胶均无细胞毒性,皮内刺激和致敏性均为阴性。伤后6、12 d,阳性对照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6.82和-4.58, P<0.05),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8.90和-4.25, P<0.05)和阴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8.78和-4.25, P<0.05)。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0.4±2.5)、(23.4±2.5)d,均明显短于阴性对照组的(27.0±2.1)d( t值分别为2.45、-4.49, P<0.05)。伤后6 d,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均显著多于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7.37和9.33, P<0.05)和阴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7.06和-8.54, P<0.05)。伤后6 d,阳性对照组大鼠创面组织中LC3Ⅱ含量及LC3Ⅱ/LC3Ⅰ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4.48和-2.47, P<0.05);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LC3Ⅱ含量及LC3Ⅱ/LC3Ⅰ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98和6.04, P<0.05)和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6.64和-4.17, P<0.05),LC3Ⅰ含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 t=2.33, P<0.05)。伤后6 d,3组大鼠创面组织中总胶原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占比均相近, P>0.05。伤后6 d,阳性对照组大鼠创面组织中Ⅲ型胶原蛋白占比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t=-3.19, P<0.05),且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 t=2.18, P<0.05);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Ⅲ型胶原蛋白占比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2.38和5.91, P<0.05),且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3.08和-4.35, P<0.05)。创面愈合后30 d,可观察到阳性对照组兔耳瘢痕增生情况与阴性对照组相近,而实验组兔耳瘢痕增生情况明显减轻。创面愈合后30 d,实验组兔耳瘢痕色泽、血管、厚度、硬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3.80、3.80、2.39、2.71、4.84, P<0.05)和阴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3.81、-4.78、0.04、-2.71、-5.14, P<0.05)。创面愈合后30 d,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兔耳瘢痕组织中表皮厚度相近( P>0.05);阳性对照组兔耳瘢痕组织真皮厚度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 t=5.42, P<0.05),实验组兔耳瘢痕组织真皮厚度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91和8.49, P<0.05)。创面愈合后30 d,3组兔耳瘢痕组织中胶原蛋白排列均紊乱,总胶原蛋白占比相近( P>0.05);实验组兔耳瘢痕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占比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3.00, P<0.05),Ⅲ型胶原蛋白占比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4.46和4.05, P值均<0.05),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t值分别为8.50和-5.25, P值均<0.05)。 结论:海藻糖凝胶相较于卡波姆凝胶具有更适于创面愈合的理化特性,且生物相容性良好;能基于自噬激活作用促进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减轻兔耳瘢痕增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苦味受体调节鼻腔炎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苦味受体(taste receptor type Ⅱ,TAS2R)主要分布于味蕾上的味觉Ⅱ型感受细胞并介导苦味的感知。早期人们对于TAS2R功能的认知仅限于感知苦味,近年来TAS2R在呼吸道、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的分布表达和生理功能逐渐引起关注。新近的研究发现,在鼻腔表达的TAS2R有调节鼻腔炎性因子的作用,且与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等疾病相关。本综述归纳总结了TAS2R在鼻腔的表达、分布情况,并将TAS2R在鼻腔的生理作用归纳为“矛”和“盾”2个方面,即通过主动调节天然免疫和增加受体表达量以防御病原体入侵、减轻鼻腔炎症,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寻找鼻窦炎等疾病的治疗新靶点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