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熏洗加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加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惠州市中医医院92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药熏洗加茵陈蒿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等肝功能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与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ALT、治疗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采用中药熏洗加茵陈蒿汤进行治疗干预,可有效促进恢复TB的正常代谢,并通过阻断胆红素的肠肝循环、疏通胆汁排泄通道等症状体征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苦黄注射液治疗急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苦黄注射液是由苦参、大黄、茵陈、春柴胡、大青叶组成的中药注射液,源于《伤寒论》中治疗湿热黄疸的名方"茵陈蒿汤",经现代中医肝病学家邹良材教授结合现代临床经验及药学研究研制所得,具有清热利湿、疏肝退黄的功效。苦黄注射液是国家级二类新药,也是原国家卫生部批准生产并列入部颁标准的第一个复方中药注射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泡浴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中药泡浴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幼保健医院2018年1-10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陈蒿汤加减泡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非结合胆红素(UCB)、总胆汁酸(TB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TBIL、UCB、TBA、HS-CRP分别为(116.4±6.9)μmol/L、(153.6±8.2)μmol/L、(8.3±1.3)μmol/L、(4.9±0.6)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53.6±8.2)μmol/L、(249.3±42.3)μmol/L、(25.9±2.9)μmol/L、(18.3±0.5)mg/L( t=15.851、20.329、9.624、7.508,均 P<0.05);两组治疗前后β-GD均降低,观察组下降更明显(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4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40/4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2/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8%(17/4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1.562、14.605,均 P<0.01)。 结论:中药泡浴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江一平教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江一平教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江一平教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病案,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及IBM SPSS Statistics 26.0的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用用药及方剂规则进行归纳.结果:中药频次分析的前10位中药为鳖甲、丹参、柴胡、甘草、川芎、当归、三棱、莪术、陈皮、生地.气滞血瘀痰凝型的核心药对为莪术、三棱,莪术、鳖甲;肝郁脾虚型的核心药对为柴胡、甘草,柴胡、党参;肝郁气滞型的核心药对为柴胡、香附,香附、陈皮;湿热中阻型的核心药对为茵陈、大黄,金钱草、大黄;气虚血亏型的核心药对为黄芪、当归,谷芽、麦芽.气滞血瘀痰凝型代表性处方为血府逐瘀汤类方;肝郁脾虚型代表性处方为柴芍六君汤类方和保和丸类方;肝郁气滞型代表性处方为柴胡疏肝散类方;湿热中阻型代表性处方为茵陈蒿汤类方;气虚血亏型代表性处方为当归补血汤类方、归脾汤类方和四君子汤类方.结论:江一平教授重视化瘀软坚散结、健脾养肝、清利湿热、扶正祛邪的治法治则,善用活血化瘀类、软坚散结类、清热类、补虚类、疏肝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茵陈蒿汤调控Nrf-2/HO-1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调控抗氧化相关转录因子核因子相关因子 2(Nrf-2)/亚铁血红素氧化酶 1(HO-1)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通过注射脂多糖联合烟熏制备 COPD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茵陈蒿汤(4.41 g/kg)组、氨茶碱(2.3 mg/kg)组、茵陈蒿汤+抑制剂(4.41 g/kg茵陈蒿汤+30 mg/kg ML385)组,并以正常大鼠为对照组,检测大鼠肺功能[呼气峰流量(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评估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 水平及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阳性表达、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 mRNA、MMP-9 mRNA 表达、Nrf-2、H O-1 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 FEV1/FVC、PEF、肺组织 SOD、GSH-Px水平、Nrf-2、H O-1 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血清 IL-1β、IL-6、病理评分、肺组织 TGF-β、CTGF、MMP-2 mRNA、MMP-9 mRNA表达增加(均P<0.05);茵陈蒿汤或氨茶碱治疗后,FEV1/FVC、PEF、肺组织 SOD、GSH-Px水平、Nrf-2、HO-1 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增加,血清 IL-1β、IL-6、病理评分、肺组织 TGF-β、CTGF、MMP-2 mRNA、MMP-9 mRNA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茵陈蒿汤联合 ML385 治疗后,FEV1/FVC、PEF、肺组织 SOD、GSH-Px水平、Nrf-2、HO-1 蛋白表达较茵陈蒿汤组降低,血清 IL-1β、IL-6、病理评分、肺组织 TGF-β、CTGF、MMP-2 mRNA、MMP-9 mRNA表达增加(均P<0.05).结论:茵陈蒿汤可通过调控Nrf-2/HO-1 通路改善COPD大鼠气道重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栀子在《伤寒杂病论》中配伍应用规律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栀子在《伤寒杂病论》中共涉及经方10首,根据对其相关原文以及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对其配伍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仲景对栀子的用量较为稳定,为14~15枚不等,约12.6~19.5 g,皆取生品入汤剂.(2)所伍经方主治症状多以烦、热为主,病位多在上焦,涉及中下二焦,原文提示六经多在太阳、阳明及厥阴,病机皆突出郁热内结的特点.(3)栀子的配伍甚为灵活,基于中医治疗八法分析,其配伍组方规律体现在:①以清法为主,如代表方栀子豉汤,栀子配豆豉而成清宣里热基本药对;②清中兼下-栀子配厚朴、枳实或大黄以清热通腑,利湿退黄,有栀子大黄汤、枳实栀子豉汤等;③清中兼消——栀子配茵陈、黄柏以清消湿热,解毒退黄,有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等;④清中兼温——即栀子干姜汤中配入干姜,寒温并用,清热温中;⑤清中兼补——即栀子甘草豉汤中配入甘草,补益中气,标本兼顾;⑥清中兼和——即栀子生姜豉汤中配入生姜以调理气机,降逆和中.仲景运用栀子灵活巧妙,药简力宏,探析其配伍规律对现代用药组方思路颇具指导性及启发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五苓散近10年来应用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对近10年来国内五苓散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五苓散的应用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五苓散应用研究的学术期刊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并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检索获得1 121篇五苓散应用研究相关文献,经筛选后纳入1 104篇进行可视化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显示,五苓散可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多系统疾病,且多与桃红四物汤、真武汤、小柴胡汤、肾气丸、苓桂术甘汤配伍应用,主要针对的症状有水肿、小便不利、尿潴留等;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等.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显示,五苓散应用研究的热点表现为2013年的"肝硬化"、2015年的"茵陈蒿汤"、2018年的"脑水肿"、2020年开始的"网络药理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功能".[结论]五苓散临床应用广泛,偏重于治疗水液代谢障碍的疾病,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慢性心力衰竭及糖尿病肾病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五苓散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改善心功能方面的研究为当前研究的趋势与关注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湿热瘀滞"及"气津两伤"应用经方辨治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基于临床实践总结认为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以"湿热瘀滞"及"气津两伤"为病机演变特点,急性损伤期治以清热利湿、化瘀通滞为主,方处茵陈蒿汤加减;慢性恢复期治以清余热、养气津、和脾胃为要,方处竹叶石膏汤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从《伤寒杂病论》"表里体系"看黄疸病的"证与方"及其临床指归
编辑人员丨2024/6/22
《伤寒杂病论》中关于黄疸病的认识独到且深入,根据外感伤寒、瘀热在里及寒湿在里不化的病机机理,提出"湿邪伤人,法当汗出而解或利其小便"的基本治疗原则.笔者以表里辨证思想为基准,分析仲景《伤寒杂病论》中黄疸病的不同病位进而分别采取的治疗方药和思路,具体体现在3个不同的维度:在表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里者—茵陈蒿汤;在半表半里者—大柴胡汤.表里辨证法为临床黄疸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茵陈蒿汤治疗肝胆疾病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8
茵陈蒿汤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是治黄疸第一良方.具有清热、利湿、解毒和退黄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方有保护肝损伤及抗肝纤维化等保肝利胆作用,临床上以治疗黄疸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为主.综述了茵陈蒿汤在化学成分,肝胆疾病的治疗及其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这一概念中的五原则途径和以现代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代谢组学研究、网络药理学等来预测分析茵陈蒿汤质量标志物.提示绿原酸、滨蒿内酯、茵陈色原酮、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可作为该复方的Q-marker,以期为茵陈蒿汤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