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地区血液内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广东省50家医院血液内科血标本来源细菌的构成和耐药性,了解血液内科血流感染(BSI)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基于国家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平台,对2019年广东省50家医院血液内科、呼吸内科和ICU由血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O)检出率进行分析,同时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特征分儿童组(≤14岁)和成人组(>14岁)进行分析。参考CLSI 2019年M100文件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收集广东省50家医疗机构(三级医院48家)血液内科、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三个科室各1618、1026、3626株血标本分离菌完整微生物信息资料。其中血液内科革兰阴性杆菌占71.8%,革兰阳性球菌占28.2%。血液内科分离前5位细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群。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19.7%和80.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无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群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6.9%,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耐药率均超过25.0%。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儿童组耐药率普遍高于成人组。成人组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4.1%,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超过25.0%,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性超过80.0%,但儿童组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于成人组(11.8%对6.5%)。鲍曼不动杆菌无对替加环素耐药菌株。科室之间比较,ICU和呼吸内科血标本革兰阳性球菌比例高于血液内科。呼吸内科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和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最低,分别为0.3%和3.7%。血液内科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最低,分别为8.3%和25.8%。ICU整体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都最高。结论:血液内科血标本来源细菌构成比与重要细菌耐药性与呼吸内科、ICU存在差异,广东地区血液内科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及以草绿色链球菌群为主的链球菌属比例明显高于ICU和呼吸内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坏死梭杆菌导致Lemierre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性,21岁,主因"间断发热、寒战伴头晕头痛2周"于2021年11月18日急诊收入院。患者诉2周前进食烧烤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可达42℃,伴畏寒、寒战、咽痛、头晕、头痛、乏力,就诊于本院耳鼻喉科后,查体见扁桃体有脓点,快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为37.27 ng/mL,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考虑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先后给予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抗感染及甲泼尼龙控制炎症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急诊病房治疗,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体温41℃,脉搏98次/min,呼吸频率23次/min,血压120/6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精神较差,颈部浅表淋巴结触及肿大,右侧较大约2.0 cm ×0.5 cm,左侧较大约1.3 cm×0.7 cm,质软,活动度好,界限清楚,有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无破溃,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49×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4.6%,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107×10 9/L,PCT 42.83 ng/mL,白介素6(interleukin, IL-6)980.30 pg/mL,C反应蛋白211 mg/L,G试验、GM试验阴性。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上叶可见一单发实变影,其内可见空洞(图1)。根据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考虑诊断为肺脓肿,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4.5 g Q8h治疗,入院第2天,患者仍有发热,体温最高38.7℃,给予对症处理,入院第3天患者体温峰值有所下降,体温维持在37~38℃,考虑抗炎有效,痰培养结果回报为纹带棒杆菌,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属),考虑这2种细菌为皮肤或口腔的正常菌群,为条件致病菌,该细菌导致发热的可能性较小,继续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入院第5天血培养回报血液中找到坏死梭杆菌,考虑为血流感染。加用甲硝唑1 g每8 h一次抗感染治疗,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14×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5%,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246×10 9/L,PCT 3.43 ng/mL,IL-6 13.04 pg/mL,C反应蛋白5 mg/L,炎性指标较前明显下降,考虑抗炎治疗有效,继续目前抗生素治疗。入院第10天患者体温仍有低热,体温36.5~37.5 ℃,复查胸部CT见双肺多发小结节,双肺多发空洞病变,考虑炎性可能(图2)。颈静脉超声检查提示患者左侧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依诺肝素0.4 mL每12 h一次抗凝治疗,根据血培养结果、胸部CT表现和颈静脉超声结果,考虑该患者诊断为坏死梭杆菌导致Lemierre综合征(Lemierre syndrome, LS)。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甲硝唑治疗后仍有低热,化验检查PCT为0.30 ng/mL,IL-6为3.52 pg/mL,C反应蛋白为3 mg/L,胸部CT示肺部空洞较前增加,考虑感染未完全控制,改为调整抗生素为比阿培南0.6 g每12 h一次联合甲硝唑1g每8 h一次抗感染治疗,治疗1周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CT检查示双肺多发空洞消失,残留少量索条影(图3),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带药给予口服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抗感染治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随诊2周后复查胸部CT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425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IE的认识。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425例IE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纳入IE患者的临床特征、基础心脏疾病、病原微生物分布和临床转归等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25例IE患者中,从发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为10周,发热423例(99.5%),心脏杂音372例(87.5%),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心力衰竭最为常见,共219例(51.5%),其次为脏器栓塞158例(37.2%);原有基础心脏疾病者250例(58.8%),以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121例(28.5%)];超声心动图和手术共发现赘生物410例(96.5%);病原学检查阳性343例(80.7%),病原体以链球菌特别是草绿色链球菌[59.5%(204/343)]最常见。425例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其中342例(80.5%)联合手术治疗,332例(97.1%)为早期手术,住院期间死亡19例(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纽约心功能分级Ⅲ级及以上[比值比(odds ratio, OR)=3.4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30~11.68]、脑栓塞( OR=4.45, 95% CI 1.50~13.22)和感染性休克( OR=19.41,95% CI 3.81~99.02)是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0),接受手术治疗( OR=0.15,95% CI 0.05~0.47)是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 P=0.001)。 结论:IE仍存在明显的诊断延误,应提高对IE的警惕性,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多套血培养并且尽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和有指征患者的早期手术干预是IE治疗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细菌学与血浆巨噬细胞刺激蛋白表达及肺功能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痰细菌学与血浆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表达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长沙市第三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26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加重期患者74例(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患者52例(稳定期组),同期选取6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MSP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 1);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痰液进行痰菌培养,并根据痰菌培养结果将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分为革兰阳性球菌组28例、革兰阴性杆菌组31例及真菌组15例,分析痰细菌学与血浆MSP表达、肺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急性加重期组血浆MSP水平高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稳定期组血浆MSP水平高于对照组,急性加重期组FEV 1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革兰阳性球菌组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微球菌3例、草绿色链球菌2例、肺炎链球菌16例;革兰阴性杆菌组主要为:不动杆菌5例、肠杆菌3例、克雷伯菌18例、假单胞菌5例;真菌组主要为:酵母菌15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痰细菌学与血浆MSP表达、肺功能均相关( rho=0.288、0.511; P均<0.05)。 结论:痰细菌学、血浆MSP及FEV 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评估中可能有重要作用,且痰细菌学与血浆MSP表达、肺功能有一定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症监护病房儿童腹腔感染相关脓毒症临床分离菌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儿童腹腔感染(IAI)相关脓毒症临床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儿童IAI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6例病原菌培养阳性的ICU IAI相关脓毒症患儿的病例资料,按照不同的发病年份、发病地点、原发疾病,进行临床分离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共收集ICU儿童IAI相关脓毒症病原菌186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以及真菌的占比分别为53.2%、40.9%、5.9%;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是居前4位的分离菌,占所有分离菌株的57.0%;革兰阳性菌常见屎肠球菌(19.9%)、粪肠球菌(10.2%);革兰阴性菌多见大肠埃希菌(13.4%)、肺炎克雷伯菌(13.4%);真菌以白色念珠菌(3.8%)为主。61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培养出革兰阳性菌57株,主要为屎肠球菌(28株);革兰阴性菌53株,以肺炎克雷伯菌(21株)为主;40例消化道畸形患儿培养出革兰阳性菌32株,粪肠球菌(6株)最常见;革兰阴性菌14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6株);1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儿培养出革兰阳性菌9株,屎肠球菌(4株)最多见;革兰阴性菌8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株)。46例社区获得性IAI患儿培养出革兰阳性菌30株,主要为屎肠球菌(12株)、表皮葡萄球菌(7株)、草绿色链球菌(6株);革兰阴性菌40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6株)、肺炎克雷伯菌(14株)、阴沟肠杆菌(5株)。70例医院获得性IAI患儿培养出革兰阳性菌69株,主要为屎肠球菌(25株)、粪肠球菌(17株)、鹑鸡肠球菌(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革兰阴性菌36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1株)、大肠埃希菌(9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临床病原菌混合感染率高达46.6%,总体耐药率43.4%,其中,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替加环素敏感率较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36.0%和24.6%,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敏感率为100%。结论:ICU儿童IAI相关脓毒症临床分离菌以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为主,在未明确病原菌之前,可根据感染类型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由于病原菌种类多、混合感染率高,且总体耐药率高,可将单一广谱抗菌药物或联合用药作为初始经验性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4-2018年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血流感染病原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病患者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期发生血流感染时的病原学分布、耐药情况,为该类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收治的儿童血液病患者粒缺期发生血流感染时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数据。结果:427例儿童血液病患者在粒缺期共发生537次血流感染,30 d全因死亡率为3.7%。其中44.7%例次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仅表现为发热,其病原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血流感染常伴口腔黏膜、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比例分别为20.7%、20.5%和14.3%。伴不同症状的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不同( χ2=40.561, P=0.001)。共分离出550株病原菌,位于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草绿色链球菌(109株,19.8%)、大肠埃希菌(99株, 18.0%)、表皮葡萄球菌(75株,13.6%)、肺炎克雷伯菌(67株,1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5.8%)。耐药方面,肠肝菌科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5%。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比例为9.7%。 结论: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缺期发生血流感染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与阴性杆菌比例大致相同,提示经验性抗菌药物使用应具有广谱性,常见分离菌耐药性仍处于较低水平,常用的碳青霉烯类、糖肽类、酶抑制剂复合物类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仍具有较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断的15例IE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包括起病方式、头颅影像学特征、合并疾病、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液学检查、病原学检查、胸部CT、脑脊液特点以及患者的治疗方式、预后等。结果:IE患者合并脑出血时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头颅CT检查示脑出血容易出现在脑叶。IE患者可合并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或免疫系统疾病等。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心腔内赘生物的发生部位、瓣叶毁损情况及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学检查可见血象升高、血沉增快,病原学检查常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草绿色链球菌。胸部CT可见肺部感染,脑脊液检查可见炎性改变。IE的治疗主要是给予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合并瓣膜损坏时可行瓣膜置换术,本组病例病死率为3/15。结论:当年轻患者出现脑叶出血,合并头痛、发热、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脏病时应想到IE并发脑出血的可能。IE合并脑出血时预后不好,病死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过敏性紫癜为首发表现且不伴发热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提高对感染性心内膜炎非典型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以过敏性紫癜为首发表现、不伴发热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以过敏性紫癜为首发表现,不伴发热,血培养结果为草绿色链球菌,心脏彩超检查见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赘生物,最后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期间积极抗感染、利尿、强心及营养支持,患者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并出现脑栓塞,建议外科手术而家属拒绝,最终患者病情恶化死亡。结论:以过敏性紫癜为临床首发表现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少见,初期易误诊漏诊,及时早期识别并手术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角膜缝线相关感染性眼内炎5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角膜缝线相关感染性眼内炎患眼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角膜缝线相关感染性眼内炎患者5例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均为单眼发病;年龄(30.80±21.98)岁。晶状体相关手术角膜切口缝线4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缝线1只眼。角膜缝线眼表存留时间(20.00±7.41)个月。5只眼中,因眼红、眼痛于外院给予角膜缝线拆除1只眼;其余4只眼中,缝线松动3只眼。给予患眼感染性眼内炎标准治疗,包括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疗;角膜缝线拆除、眼内注药、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PPV中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给予硅油填充。治疗后随访时间(11.00±7.38)个月。观察分析手术前后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B型超声及微生物培养结果等资料。结果:患眼角膜可见围绕缝线的浸润、溃疡灶或脓肿。B型超声检查可见患眼全段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前机化条索、球壁水肿。玻璃体液培养结果阳性3只眼,分别为草绿色链球菌、人葡萄球菌人亚种、表皮葡萄球菌。治疗后所有患眼眼内感染均成功控制,无眼内容物剜除或眼球摘除者。治疗前,患眼BCVA为无光感~数指;治疗后,BCVA> 0.3者2只眼。结论:角膜缝线相关感染性眼内炎患眼角膜均可见围绕缝线的浸润、溃疡灶或脓肿,其与缝线长期存留于眼部有关;大部分患眼就诊时存在缝线松脱;及时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部分患眼视力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颈深部重度化脓性炎症并发脓毒症的临床诊疗与战现场诊治方式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并总结颈深部重度化脓性炎症并发脓毒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诊疗体会,结合战时卫生保障条件,为诊治颈部创伤后感染性疾病提供诊疗思路。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6例颈深部重度化脓性炎症并发脓毒症患者资料进行系列回顾,归纳整理患者一般情况、发病诱因、主要症状、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病原菌培养、病程及随访情况,总结疾病特点及诊疗方案,并根据战现场颈部损伤相关报道分析战现场颈部化脓性炎症并发脓毒症的诊治措施。结果:16例患者中7例合并糖尿病,其中2例未规律用降糖药故血糖控制不佳,其余9人无糖尿病病史,对比2组患者病程长短,发现糖尿病组患者病程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 7)。所有患者中,大部分发病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37.50%)和咽部异物(37.50%),以外伤(12.50%)和牙源性感染(12.50%)为诱因的病例多合并糖尿病。发热(100.00%)与咽痛(68.75%)为最主要症状,除此之外,患者还存在颈部包块(18.75%)、吞咽困难(25.00%)及呼吸困难(12.50%)等表现。7例患者行穿刺引流,9例患者行切开引流。术后脓液病原菌以G +球菌最常见(包括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咽峡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占37.50%),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18.75%)。无糖尿病病史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较严重并发症均因积极对症处理,病情得到控制。所有患者随访无1例死亡,其中14例(81.25%)治愈,2例疗效不佳患者中1例随访仍处于深昏迷状态,1例血糖控制不佳且脓肿反复的患者随访中未复发。 结论:颈深部重度化脓性炎症并发脓毒症因其早期症状的迷惑性和危急并发症的致死性对于临床工作考验巨大,而在战场救治的局限条件下伤员颈部创伤后继发感染的快速诊断与治疗则更具挑战性。因此通过对临床中类似危重情况的病例系列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改善其临床诊疗路径,尽可能缩短患者治愈时间,对平战时提高卫生保障能力均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