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GFR-MEK-TZ三联合分子的构建及其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EGFR-MEK-TZ三联合靶向分子LN-1,探讨其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设计LN-1的分子结构,并据此展开药物分子合成步骤的研究。以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和PC3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为LN-1处理组(50 mmol)。利用细胞技术试剂盒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和EdU荧光染色法检测LN-1对LNCap和PC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设计的LN-1分子由EGFR片段、MEK片段和TZ烷基化片段三个活性片段通过二乙醇胺片段相互连接构成,并且EGFR片段、MEK片段通过碳酸酯酰胺键进行偶联。以MEK片段作为起始原料,获得43.3%产率的目标产物LN-1。LN-1可有效抑制LNCap和PC3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此外,Caspase-3、p53和Bax mRNA水平在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MEK-TZ三联合靶向分子LN-1的成功构建提示该分子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其可通过抑制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PC3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治疗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患者表现出发病率、转移率、病死率高的特点。胃癌在手术、化疗、免疫疗法等多种治疗下,因高度异质性及转移复发率高,部分患者仍出现疾病复发、转移和预后不良。抗体-药物偶联物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细胞毒性载荷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的新型高效抗肿瘤药物,其高度靶向性和小分子化疗药物的强大杀伤作用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目前正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对不同靶点进行评估。文章主要综述了抗体-药物偶联物在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在未来发展中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靶向药物及其用于疾病显像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90%以上的上皮性肿瘤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中高丰度表达,具有特异性和广谱性,是肿瘤微环境靶向显像和治疗的研究热点。FAP靶向抗体、小分子抑制剂和多肽作为配体,通过偶联核素以及荧光探针用于肿瘤靶向显像、治疗、精准手术导航,并通过二聚体化以及新剂型构建(如白蛋白、纳米递送系统等)优化FAP靶向药物的生物分布,进而增加其在肿瘤内的滞留时间和增强生物学作用,推动其用于肿瘤靶向内放射性治疗和光热治疗。除了肿瘤,FAP也可为炎性疾病的显像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靶点。笔者就近年来FAP在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中的显像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抗体偶联药物输注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抗体偶联药物(ADC)靶向生物制剂,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经由连接分子与细胞毒类药物偶联结合而组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新型ADC药物的上新以及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在改变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以及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格局的同时,对医护人员ADC药物的规范使用及管理提出新的要求。ADC药物的输注规范、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管理等是保证药物疗效及安全的重要前提,因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分会及靶向药物输注规范共识制定小组共同制定了乳腺癌抗体偶联药物输注管理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恩美曲妥珠单抗、德曲妥珠单抗、戈沙妥珠单抗等ADC药物的输注规范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早期预防和及时管理的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靶向治疗新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线R-CHOP方案治疗后,30%~40%患者仍会复发,小部分患者达难治,即使接受干细胞移植,很多患者仍不能得到治愈,且许多患者并不适合高强度化疗或移植。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了针对PD-1/LAG-3、CD20/CD3、CD19/CD3的双特异性抗体及CD19抗体偶联药物、CD47拮抗剂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用于治疗复发难治DLBCL,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乳腺癌研究的重要靶点,以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极大地改善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德曲妥珠单抗(T-DXd)等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取得的显著疗效,使HER2低表达乳腺癌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HER2的检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均提出新的观点及看法,亦有学者提出HER2超低表达的概念。多种ADC及新型治疗模式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的应用正在不断探索中。文章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定义、检测及判定、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溶血磷脂酸信号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生物活性磷脂分子,通过其G蛋白偶联受体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效应,研究显示LPA信号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损伤、心肌重构、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以LPA信号为靶点的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该文就LPA信号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帮助研究者了解此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科研进展,从而带动相关药物的研究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一类通过连接头将细胞毒性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的靶向生物药剂,以单抗作为载体将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以靶向方式高效地运输至目标肿瘤细胞中。深入了解ADC药物的分子特征和机制特点,并在ADC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根据适应证合理用药,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有效管理不良反应,对临床医师而言十分重要,甚至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转归。因此,共识旨在对市面可及的ADC药物进行系统概述,从而为临床医师更好地应用和管理ADC药物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树状大分子材料构建的纳米载药体系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兴起的树状大分子材料的结构可控,且其与细胞膜和各种活性药物分子具有独特的相互作用,因此成为构建纳米载药体系的优良材料,并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树状大分子作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纳米分子,可与肿瘤靶向分子偶联,从而将活性药物分子特异性递送到肿瘤组织,如此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并减少其对非靶组织的毒性作用。笔者就近年来基于树状大分子材料构建的纳米载药体系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将化疗免疫药物与单克隆抗体共价连接而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该药物利用抗体抗原的特异性,选择性地将化疗免疫药物传递给肿瘤细胞,同时避开肿瘤抗原阴性的正常细胞。经过几十年的努力,ADC已经在多种肿瘤治疗中获得了批准,由于淋巴瘤表达较多的特异细胞表面标记物,ADC在淋巴瘤治疗中特别受青睐。本文将讨论ADC设计中面临的挑战及其进展,阐述临床上已经获批用于淋巴瘤的3种ADC药物:brentuximab-vedotin、polatuzumab-vedotin和loncastuximab-tesirine及其最新临床研究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