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分别联合巴氯芬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分别联合巴氯芬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效果。方法:选取海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TN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奥卡西平联合巴氯芬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巴氯芬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递质[P物质(SP)、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水平、生活质量水平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36/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8%(31/37)(χ 2=3.95, P < 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SP、5-HT、β-EP、五维健康量表(EQ-5D)各维度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SP、5-HT、EQ-5D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SP水平、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1±0.8)分比(4.2±0.9)分,(240.1±34.1)ng/L比(314.1±40.1)ng/L,(38.2±6.1)ng/L比(52.1±9.1)ng/L],而β-E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68.1±38.1)ng/L比(214.1±29.0)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观察组治疗后EQ-5D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 < 0.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奥卡西平联合巴氯芬治疗TN效果优于卡马西平联合巴氯芬,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疼痛递质水平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附子毒性反应重现及配伍减毒效应的虚拟仿真实验设计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与干姜配伍是附子减毒的基本手段,但囿于医学伦理的相关规定以及动物实验的局限性,附子与干姜配伍减毒实验采用传统的实验方法难以有效开展;虚拟仿真技术为该实验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可能,且虚拟仿真实验具有安全性高、可重复操作、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血栓事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导致血栓事件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且与不良生存率相关。有些研究认为ICI治疗可能导致肿瘤患者血栓事件发生风险增加,但其相关性至今仍有争议,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也有较大差异。血栓事件的高风险肿瘤类型主要是肺、皮肤和泌尿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血栓事件的临床类型主要为肺栓塞、心肌梗死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事件发生后的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ICI相关血栓风险的管理指南和共识,本文就ICI与血栓事件的相关性、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预防与治疗进行简要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对这类不良反应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相关胃肠道反应风险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致2型糖尿病患者胃肠道反应的风险。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22年12月30日),收集SGLT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且结局指标包含胃肠道反应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1软件贝叶斯方法进行网状meta分析,绘制SGLT2抑制剂不同干预措施胃肠道反应风险的网状证据图、两两比较的联赛图和累积概率排序曲线下面积图(SUCRA),并对SGLT2抑制剂不同干预措施胃肠道反应风险的大小进行排序。胃肠道反应的效应量以相对危险度( RR)及其95%置信区间( CI)表示。 结果:最终纳入15项研究进行分析,共包括5 540例患者。SGLT2抑制剂治疗组3 949例,干预药物包括达格列净(1 872例)、卡格列净(1 100例)、恩格列净(649例)、艾托格列净(219例)、伊格列净(61例)、利格列净(48例);对照组1 591例,均给予安慰剂。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卡格列净50 mg和卡格列净100 mg相比,艾托格列净10 mg治疗发生胃肠道反应的风险更高( RR=1.37,95% CI:1.02~3.48; RR=2.98,95% CI:1.19~4.09;均 P<0.05);SGLT2抑制剂其他干预措施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SUCRA对SGLT2抑制剂不同干预措施胃肠道反应发生风险的排序结果显示,胃肠道反应发生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利格列净50 mg、艾托格列净25 mg、艾托格列净10 mg、恩格列净25 mg、伊格列净100 mg、伊格列净300 mg、伊格列净200 mg、艾托格列净5 mg、利格列净10 mg、伊格列净50 mg、恩格列净10 mg、利格列净2.5 mg、达格列净20 mg、达格列净10 mg、恩格列净5 mg、艾托格列净1 mg、达格列净5 mg、安慰剂、卡格列净300 mg、卡格列净200 mg、达格列净2.5 mg、达格列净1 mg、卡格列净100 mg、卡格列净50 mg。 结论:不同SGLT2抑制剂治疗方案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的风险不同。卡格列净导致胃肠道反应的风险较小,尤其是卡格列净50 mg方案;而利格列净和艾托格列净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尤其在较高剂量治疗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帕博利珠单抗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71岁男性肺腺癌晚期患者接受培美曲塞(0.8 g静脉滴注、第1天)+卡铂(500 mg静脉滴注、第1天)联合帕博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2天)治疗,21 d为1个周期。第3周期治疗前,患者出现心悸、易激动、食欲增加和消瘦,实验室检查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2.88 nmol/L,甲状腺素(T 4)247.90 n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 3)10.57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 4)39.63 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014 mU/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15.9 μg/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1 300.0 kU/L。考虑为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与帕博利珠单抗有关。因病情需要,继续前述治疗,同时口服甲巯咪唑及美托洛尔。1个月后复查:T 3 2.50 nmol/L,T 4 153.40 nmol/L,FT 3 7.70 pmol/L,FT 4 33.61 pmol/L,TSH 0.007 mU/L,TGAb15.7 μg/L,TPOAb>1 300.0 kU/L。2个月后复查:T 3 1.84 nmol/L,T 4 81.20 nmol/L,FT 3 3.86 pmol/L,FT 4 11.56 pmol/L,TSH 1.979 mU/L,TGAb15.7 μg/L,TPOAb>1 300.0 kU/L。患者心悸、易激动等症状减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局部麻醉药的安全性及其新剂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局部麻醉(局麻)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与传导的药品,临床上广泛用于皮肤黏膜麻醉、周围神经阻滞麻醉、脊髓神经麻醉和治疗慢性疼痛等。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局麻药的新剂型包括经皮给药剂型和缓控释剂型。经皮给药剂型的优点是实现表面局麻,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减少注射麻醉对患者局部的损伤和刺激,提高患者的耐受性;缓控释剂型可维持较长效的麻醉效果,避免因局麻药吸收过快产生血药浓度过高,从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分别联合曲美他嗪对CHF患者血脂及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分别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脂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CHF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33例)、B(33例)、C(34例)三组,A组采用常规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B组采用大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C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均治疗6个月,比较三组治疗后心功能、血脂、炎性因子以及优良率,统计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B组和C组血脂、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以及各时间段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后6个月,B组和C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99±0.25)mmol/L、(2.01±0.16)mmol/L]、左室射血分数(LVEF)[(51.29±4.15)%、(51.37±4.44)%]均显著高于A组[(1.52±0.16)mmol/L、(42.28±4.86)%]( t=9.10、6.24;8.10、11.38,均 P < 0.05),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42.33±3.19)ng/L、(41.87±3.55)ng/L]、白细胞介素18(IL-18)[(54.55±4.39)ng/L、(53.98±4.45)ng/L]、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35.13±2.13)mm、(35.68±2.46)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4.39±3.65)mm、(44.42±3.32)mm]、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9±0.39)mmol/L、(2.57±0.13)mmol/L]、总胆固醇(TC)[(3.79±0.13)mmol/L、(3.56±0.69)mmol/L]、三酰甘油(TG)[(1.12±0.05)mmol/L、(1.10±0.07)mmol/L]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68.41±10.23)ng/L、(88.37±6.65)ng/L、(42.63±3.13)mm、(51.68±5.42)mm、(3.13±0.11)mmol/L、(4.21±0.11)mmol/L、(1.51±0.11)mmol/L]( t=-13.98、-24.38、-14.27、-24.95、-6.41、-5.64、-8.00、-10.12、-14.17、-18.54、-12.53、-19.01、-5.35、-18.26,均 P < 0.05),6 min步行距离[(352.19±25.4)m、(351.74±24.29)m]长于A组[(319.71±21.11)m]( t=6.63、5.75,均P < 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优良率均显著高于A组(χ 2=4.00、4.16,均 P < 0.05),但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18%(6/33)]均高于A组[3.03%(1/33)]和C组[2.94%(1/34)](均 P < 0.05),A组和C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与大剂量辛伐他汀分别联合曲美他嗪治疗CHF均可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利于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但阿托伐他汀安全性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的临床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术后疼痛常引起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应激反应,延迟术后康复。良好的术后疼痛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环节。临床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有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对乙酰氨基酚、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等。文章描述了以上药物各自的特点、副作用、用法用量以及应用现状。阿片类药物是最常用的全身镇痛药物,但需关注其副作用(尤其是大剂量使用时)。NSAID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多模式镇痛中最常用的非阿片药物,临床使用时需注意其禁忌证和潜在危害。围手术期使用氯胺酮可改善术后镇痛效果,但大剂量使用容易产生精神症状。右美托咪定与阿片类药物复合用于自控静脉镇痛可改善镇痛效果,右美托咪定用作局麻药佐剂可延长外周神经阻滞的时间,但需注意其镇静和循环副作用。合理联合使用上述药物,有望进一步降低药物相关副作用,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同药物镇痛对围手术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甘肃省白银市2019-2020年药械化“四项监测”报告回顾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白银市2019-2020年药械化“四项监测”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促进公众合理用药用械用妆。方法:回顾性分析白银市2019-2020年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 791例不良反应报告。结果:4 791例不良反应报告中,药品不良反应占比最大,2019、2020年分别占34.69%、36.97%;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次之,2019、2020年分别占9.58%、10.02%;化妆品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占比最小,2019、2020年化妆品不良反应分别占2.50%、2.71%,药物滥用分别占2.88%、0.65%。结论:应进一步提升白银市药械化“四项监测”能力。白银市药械化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信迪利单抗与替雷利珠单抗在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对比信迪利单抗与替雷利珠单抗在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中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新辅助化疗(紫杉醇+奈达铂)联合免疫治疗的9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使用免疫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信迪利单抗组( n=58)及替雷利珠单抗组( n=37),对比两组新辅助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不良反应发生情况、R0切除率、病理完全缓解(pCR)率等。 结果:新辅助治疗2周期后,信迪利单抗组与替雷利珠单抗组具有类似的ORR[72.4%(42/58)比56.8%(21/37), χ2=2.48, P=0.11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血液系统毒性反应、甲状腺功能降低、脱发、肝肾功能损害、肺炎等,其中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不足15%,无4级不良反应发生;信迪利单抗组甲状腺功能降低发生率明显高于替雷利珠单抗组[56.9%(33/58)比16.2%(6/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5.45, P<0.001)。两组患者手术切除情况( χ2=1.26, P=0.661)、pCR率[31.0%(18/58)比32.4%(12/37), χ2=0.02, P=0.8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了部分肺部感染及吻合口瘘,但发生率均较低[19.0%(11/58)比24.3%(9/37),3.4%(2/58)比2.7%(1/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39, P=0.532; χ2<0.01, P>0.999)。 结论:对于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术前新辅助治疗,在化疗的基础上使用信迪利单抗或替雷利珠单抗均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使用信迪利单抗时需重视监测甲状腺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