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和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治疗Gartland Ⅲ型和Ⅳ型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初步评估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和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治疗Gartland Ⅲ、Ⅳ型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四川省骨科医院儿童骨科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30例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63例;年龄(5.8±2.9)岁;左侧62例,右侧68例;伸直尺偏外旋型106例,伸直尺偏内旋型2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h至3 d,其中急诊手术20例。骨折分型:Gartland Ⅲ型64例,Gartland Ⅳ型66例。按照整复骨折手法、置入克氏针顺序和方式不同分为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 n=65)和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 n=65)。通过数字影像学检查系统测量伤肢Baumamn角,评估术后肘关节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度数、术后Baumamn角改变及丢失角度和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结果:所有入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随访,骨折均愈合。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手术时间为(38.03±18.17)min,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手术时间为(24.99±12.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随访时间为(14.57±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5.04±5.72)d;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随访时间为(14.03±2.0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4.26±4.99)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后期随访中,伤肢发生肘内翻畸形共3例(其中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2例,分别为-6°和-5°;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1例,为-3°),克氏针松动2例(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和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各1例,均于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伤肢发生肘内翻畸形例数比较(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2例,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1例)和克氏针松动例数比较(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1例,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针道感染1例(为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患儿,出现于术后2周,予加强换药、外擦莫匹罗星软膏后治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无一例针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均无一例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Volkmann挛缩和骨化性肌炎。术后3个月,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肘关节ROM角度,屈肘角度为(136.01±4.26)°、伸肘角度为(7.04±2.11)°、过伸角度为(6.11±3.67)°;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肘关节ROM角度,屈肘角度为(141.90±3.76)°、伸肘角度为(4.90±2.78)°、过伸角度为(3.27±2.27)°;两组伤肢肘关节ROM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术后即刻Baumamn角为(72.0±6.5)°,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术后即刻Baumamn角为(74.5±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术后12个月及以上(末次随访)Baumamn角丢失角度为(3.86±1.07)°,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术后12个月及以上(末次随访)Baumamn角丢失角度为(3.58±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两组Flynn肘关节功能比较,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中优53例、良5例、可5例、差2例;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中优6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较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治疗Gartland Ⅲ、Ⅳ型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更短,后期肘关节屈伸功能和提携角外观恢复均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阿帕替尼与特瑞普利单抗联用致红皮病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1例66岁男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阿帕替尼(250 mg口服、1次/d)、替莫唑胺(口服,第1天500 mg,第2~4天400 mg/d)和特瑞普利单抗(240 mg静脉滴注、第1和第15天)联合治疗。5个周期(28 d为1个周期)后出现多发皮疹,可见头面部、躯干、四肢皮损,伴红疹、脱屑;全身水肿,四肢肿胀,双下肢为重,伴黏液渗出。第6个周期将阿帕替尼减量(250 mg口服、1次/3 d),皮疹未减轻。实验室检查示血清白蛋白28.5 g/L,血清总蛋白55.5 g/L,嗜酸粒细胞0.096,血钾3.17 mmol/L。考虑为阿帕替尼和特瑞普利单抗联用所致红皮病,停用2药,给予甲泼尼龙、氯雷他定、苯海拉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外用)及皮肤护理,同时予补充蛋白、利尿、补钾、护胃等对症治疗。治疗10 d后皮疹消退,脱屑、瘙痒减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荒酸二甲酯致中毒性表皮坏死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报道1例34岁荒酸二甲酯致中毒性表皮坏死症男性患者病例资料。患者接触荒酸二甲酯后双上肢出现红斑、水疱,后逐渐蔓延至周身伴疼痛。根据皮肤科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予人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抗过敏、莫西沙星注射液抗感染以及保护肝功能,创面清创换药及莫匹罗星软膏等治疗,治疗1个月后康复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敷料包扎塑形法在儿童手足畸形整复术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介绍儿童手足畸形术后采用敷料包扎塑形,达到手术部位关节塑形、制动、减少换药次数目的的方法,并讨论其注意事项和优点。方法:对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并于2019年1至12月在门诊换药随访的手足畸形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术后切口外涂莫匹罗星软膏,采用防粘连敷料、无菌纱布及绷带、粘性胶带分层包扎,并通过敷料堆积的厚薄以及绷带缠绕的方向使关节固定于术者需要的位置,必要时外层加用小夹板制动,指(趾)顶端预留观察窗。术后观察指(趾)血运,48 h无异常时封闭观察窗。包扎无渗液、无异味、未被液体污染者,术后2~4周拆包扎或首次换药。患儿门诊来访时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共纳入436例患儿,其中男256例,女180例,手术年龄5个月~6岁,平均2.6岁;并指(趾)畸形166例,多指(趾)畸形213例,手足部瘢痕挛缩22例,其他手足部畸形35例;均为腕关节、踝关节以远部位的无菌手术。首次拆开包扎的时间为术后6~33 d,平均21.3 d。切口甲级愈合431例(98.9%),乙级愈合1例(0.2%),丙级愈合4例(0.9%),均经常规换药后愈合。结论:在保证严格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儿童手足畸形整复术后采用敷料包扎塑形法可达到替代石膏或支具维持手足部位关节塑形、严格制动的目的,减少换药甚至不换药,更有利于骨关节的愈合,减少或免去儿童换药的痛苦,包扎轻巧更方便家长护理。此方法安全可靠,舒适性好,适用于儿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应用序贯激光治疗烧伤患儿早期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应用强脉冲光与二氧化碳激光序贯治疗烧伤患儿早期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及自身前后对照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14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患儿,其中男82例、女63例,年龄1~12[3(2,6)]岁。患儿均首先采用强脉冲光治疗(无麻醉/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间隔1个月治疗1次;至瘢痕充血程度减轻时改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表面麻醉/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间隔3个月治疗1次,共治疗3次。首次强脉冲光治疗前(以下称首次治疗前)及末次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3个月(以下称末次治疗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行瘢痕评分,采用Antera 3D ?相机测量瘢痕充血程度(以血红蛋白水平表示)。统计本组患儿强脉冲光治疗次数,强脉冲光和二氧化碳激光单次治疗时间、采用的麻醉方式及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时间。末次治疗后,采用李克特量表标准评定医患双方疗效满意度。记录治疗期间患儿的不良反应。对数据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本组患儿末次治疗后的瘢痕VSS评分中的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首次治疗前( Z=-6.05、-10.34、-9.84、-9.28、-10.43, P<0.01)。本组患儿末次治疗后瘢痕血红蛋白水平为1.86±0.24,明显低于首次治疗前的2.27±0.32( t=17.65, P<0.01)。本组患儿共行强脉冲光治疗411次,每人(2.8±0.6)次,单次治疗时间35(20,45)s,无麻醉治疗392次(95.38%)、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治疗19次(4.62%),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时间6(5,8)min;二氧化碳激光单次治疗时间5(3,10)min,表面麻醉治疗364次(83.68%)、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治疗71次(16.32%),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时间10(8,15)min。末次治疗后,医方和患方的疗效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3±0.7)、(3.8±1.0)分。5例患儿强脉冲光治疗后发生水疱,水疱液引流后自然愈合;1例患儿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皮肤局部发生感染,皮肤红肿伴脓性渗出物,经皮肤消毒+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后好转。所有患儿均无炎症性色素沉着、瘢痕增生加重、红疹等皮肤不良反应或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应用强脉冲光与二氧化碳激光序贯治疗烧伤患儿早期增生性瘢痕可明显改善瘢痕外观和质地,医患双方满意度较高,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十味金黄膏联合中药外洗方治疗急性甲沟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评价十味金黄膏联合中药外洗方治疗急性甲沟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126例急性甲沟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十味金黄膏联合中药外洗方治疗,对照组1组采用中药外洗方,对照2组外用莫匹罗星软膏。3组均治疗2周,随访2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 NEU%),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38/42)、对照1组为71.4%(30/42)、对照组2组为66.7%(28/4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350, P=0.02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RP水平及NEU%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 F值分别为6.482、33.619, P值均<0.001)。随访2个月,对照1组慢性甲沟炎发生率为50.0%(6/12)、对照2组为57.1%(8/14),治疗组无患者迁延为慢性甲沟炎。3组慢性甲沟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355, P=0.009)。 结论:十味金黄膏联合中药外洗方可促进急性甲沟炎患者炎性细胞水平的下降,降低慢性甲沟炎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加味养阴解毒汤治疗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性皮疹的临床效果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加味养阴解毒汤在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相关性皮疹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患者炎性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因肺癌EGFR-TKI相关性皮疹就诊且中医证型属于阴虚毒热型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单纯采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观察组45例则联合加味养阴解毒汤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皮渗累及部位数、皮疹面积估算、皮疹颜色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0.71 ± 0.27)分比(1.36 ± 0.32)分、(0.68 ± 0.14)分比(1.24 ± 0.27)分、(0.53 ± 0.17)分比(1.31 ± 0.24)分](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0.00%(36/45)比28.89%(1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检测,治疗后观察组CD 4+/CD 8+、CD 4+、CD 3+等免疫功能指标均大于对照组(1.46 ± 0.20比1.27 ± 0.23、0.378 ± 0.042比0.323 ± 0.031、0.573 ± 0.062比0.518 ± 0.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癌胚抗原、癌抗原125水平低于对照组[(28.17 ± 8.45) μg/L比(35.37 ± 9.73) μg/L、(25.29 ± 6.15) kU/L比(36.42 ± 12.06) kU/L],日常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等炎性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肺癌EGFR-TKI相关性皮疹(阴虚毒热型)患者联合加味养阴解毒汤治疗有重要意义,可降低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力,改善皮疹,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小内裤"包扎法对尿道下裂术后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莫匹罗星软膏浸润覆盖阴茎切口联合"小内裤"包扎法对尿道下裂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共218例尿道下裂手术病例,根据术后包扎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等资料;比较术后不同时期疼痛评分(FLACC).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患儿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在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换药时间、第一次换药耗费时间、第一次换药出血量、术后7 d换药次数、导管打折脱落、切口愈合时间上优于对照组(P<0.05),伤口周围皮肤瘙痒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同时期FLACC评分均随时间呈递减趋势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导管打折脱落、伤口感染、术后切口愈合时间长为患儿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用莫匹罗星软膏浸润覆盖阴茎切口联合"小内裤"包扎法可减轻尿道下裂术后疼痛、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敷料固定牢靠、护理便捷,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蕲艾挥发油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感染性皮肤创口愈合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蕲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var.argyi cv.Qiai)挥发油对感染性皮肤创口愈合的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 将 30 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5 组:空白对照组、膜剂基质组、阳性对照组(3 mL·kg-1 莫匹罗星软膏)、低剂量膜剂组(每贴含 7.3 mg蕲艾挥发油)和高剂量膜剂组(每贴含 57.6 mg蕲艾挥发油).小鼠麻醉后在背部剪一直径 10 mm的全层皮肤圆形伤口,止血后在创口处涂抹 100 μ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1.5×108 CFU·mL-1),各组采取前述方式处理伤口,每日换药并观察皮肤创面愈合情况.术后12 d处死小鼠取创面皮肤做HE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学特征;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创口皮肤组织愈合相关因子Col1a1、Col3a1、Fn1、VEGFA及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 mRNA和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 利用PI3K抑制剂PI-103 探究蕲艾挥发油对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的潜在影响.结果 动物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膜剂组的相对创口面积显著降低;创口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胶原纤维表达增加;qPCR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膜剂组的VEGFA、Col3a1 和Col1a1 mRNA的表达显著上升,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 mRNA表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的p-PI3K/PI3K及p-Akt/Akt比值均显著上升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细胞实验结果也证实,蕲艾挥发油对NIH-3T3 细胞的PI3K/Akt信号通路存在调控作用.结论 蕲艾挥发油可促进创口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及促进胶原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婴儿皮肤肥大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1 病例资料患儿,男性,3 个月 15 天,因"右手背红斑 3 月、水疱 2 月复发 2 天"来我院就诊.患儿出生 6 天时发现其右手背红色斑片,1 月后表面出现黄豆大小的水疱,抽疱后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可结痂愈合,后该红斑处反复起水疱、大疱,共 3 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