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饮食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成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饮食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饮食管理问题,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专业协会网站和期刊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文献类型涵盖临床决策、指南、系统评价、规范、专家共识、证据总结和原始研究.由 2名经过系统循证知识培训的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 19 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 1 篇、指南 6 篇、系统评价 1 篇、规范 1 篇、专家共识 3篇、证据总结 3篇、原始研究 4篇,最终汇总了筛查与评估、营养素摄入、饮食卫生宣教、饮食个性化特征 4个方面,共 29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饮食管理汇总的相关证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为医护人员向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和照顾者做精准饮食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烧伤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实施肠内营养的知信行现状横断面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护士实施肠内营养护理的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22年5月8日,选择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贵阳钢厂职工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的107名符合入选标准的B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调查护士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高学历、是否接受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以及肠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维度的各因子得分及总得分。将护士按照一般资料分类,统计其肠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总得分。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 检验、Kruskal-Wallis H 检验。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再结合临床经验和意义,进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筛选BICU护士肠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总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接受本次调查的护士共107名,收回有效问卷10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BICU护士肠内营养知信行问卷中,知识、态度、行为总得分分别为(44±13)、(87±15)、(70±19)分。本次调查的BICU护士大多数为女性,年龄为22~48(31±6)岁,工作年限为1~5、6~10、≥11年的人数分布较平均,大多数护士职称为护师、职务为责任护士、最高学历为本科,有44名护士接受过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高学历、是否接受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的BICU护士肠内营养知识总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值分别为27.36、15.27、10.19, Z值分别为-3.33、-2.59、-6.46, P<0.05);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高学历、是否接受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的BICU护士肠内营养态度、行为总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26~30、31~35、≥36岁)、最高学历(本科)、接受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均是BICU护士肠内营养知识总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95%置信区间分别为0.12~0.36、0~0.30、0.03~0.31、0.01~0.32、0.19~0.40,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4、0.15、0.17、0.17、0.29, P<0.05),而不同特征下均无BICU护士肠内营养态度、行为总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BICU护士实施肠内营养的认知水平偏低,观念须及时更新,行为也有待进一步规范。年龄(26~30、31~35、≥36岁)、最高学历(本科)、接受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培训均是BICU护士肠内营养知识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共识制定前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急诊危重患者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治疗医护知、信、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急诊医护人员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首选EN治疗方面认识一致、接受度高,但是在知识储备、行为实践方面仍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在多位专家共同努力下,制定《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以规范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PRECEDE-PROCEED模式的健康宣教对肾结石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及疾病知识掌握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格林(PRECEDE-PROCEED)模式的健康宣教对肾结石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及疾病知识掌握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0例肾结石患者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 n=80)和研究组( n=8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基于PRECEDE-PROCEED模式的健康宣教,统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及疾病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肾结石病因、肾结石预防、肾结石术后饮食、肾结石术后活动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健康责任、体育运动、营养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 P<0.05);研究组服务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PRECEDE-PROCEED模式的健康宣教可提高肾结石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患者保持健康行为,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20个城市2~<7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20个城市2~<7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方法:横断面研究,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中国20个城市中共招募2 924名2~<7岁健康儿童,按年龄分为2~<3岁、3~<5岁和5~<7岁组。对入组儿童进行人口经济学特征及相关健康知识问卷调查,测定儿童体重和身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儿童血清维生素A、D水平。采用 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A、D缺乏和不足的影响因素。 结果:2 924名儿童年龄4.33(3.42,5.17)岁,男1 726名(59.03%)、女1 198名(40.97%)。总体儿童维生素A、D缺乏率分别为2.19%(64/2 924)和3.52%(103/2 924),不足率分别为29.27%(856/2 924)和22.20%(649/2 924)。10.50%(307/2 924)的儿童维生素A、D均不充足。3~<5岁和5~<7岁组儿童维生素A( χ2=7.91、8.06,均 P=0.005)、维生素D( χ2=71.35、115.10,均 P<0.001)不足率均高于2~<3岁组儿童。近3个月补充维生素A、D分别是维生素A、D不充足的保护因素( OR=0.68、0.22,95% CI 0.49~0.95、0.13~0.40,均 P<0.05)。家庭年收入<6万元的儿童中维生素A、D不足率显著高于家庭年收入≥6万元的儿童( χ2=34.11、10.43,均 P<0.01);西北和西南分别为2~<7岁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不足率最高的地区( χ2=93.22、202.54,均 P<0.001)。 结论:我国20个城市中2~<7岁儿童维生素A、D不足率均较高。年龄、家庭经济水平、近期补充以及地区经济水平等因素均可影响维生素A、D营养状况。应高度关注学龄前儿童的维生素A、D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管理审查指标制订及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开展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根据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分析障碍因素,为证据应用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检索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英国医学杂志、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通过系统检索、评价、汇总证据,确定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管理循证护理审查方案并进行现状审查,分析影响因素,制订行动策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条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16条,其中1条指标执行率为85%,其余指标执行率为0~55%。障碍因素:医护层面缺乏相关知识;临床工作量增加导致医护人员存在抵触心理;制度、流程、量化工具、仪器设备缺乏;领导力不足等。结论:循证护理证据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距,应结合临床专业人员的判断和基线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并制订行动策略,促进证据有效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7年北京市18~79岁居民营养素补充剂服用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17年北京市18~79岁居民营养素补充剂服用现状及是否服用的相关因素。方法:基于2017年北京市成年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的相关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常住居民,采集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健康知识、营养素补充剂服用情况等信息,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是否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相关因素。结果:12 696名调查对象自述过去12个月内营养素补充剂标化服用率为13.1%,以复合维生素(4.7%)、B族维生素(4.5%)、叶酸(3.2%)服用比例较高。服用率呈现青年人(18~39岁)及老年人(60~79岁)较高,中年人(40~59岁)服用率低的现象( χ2=54.09, P<0.001);除70~79岁年龄段,其他各年龄段女性服用率均显著高于男性( P<0.05)。调整性别、年龄后,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三高”患者,其血压、血糖、血脂控制率均高于未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患者( P<0.05);相比于未服用者,营养素补充剂服用者对吸烟及二手烟的危害、健康指南推荐每日食用盐克数等健康知识知晓率更高(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人群特征包括女性、60~79岁、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居住于城区、身体活动不足、存在睡眠问题、主动体检、高血压患者成功控制血压和知晓吸烟健康危害知识( P<0.05)。 结论:北京市18~79岁居民的营养素补充剂的服用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以及健康素养有关,应关注并正确引导重点人群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素养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编制适用于评估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素养的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为评估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素养提供参考。方法:基于Nutbeam健康素养分层模型和知-信-行模式,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化访谈、专家咨询法以及预调查的方法,初步构建量表。于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37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最终形成正式的量表。结果:炎症性肠病营养素养量表包括39个条目,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实践、信息互动能力和信息评判能力5个公因子,共解释了65.431%的方差变异。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857,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00 ~ 1.000。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69,各维度Cronbach α系数为0.847~0.922。 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素养评价量表在信度与效度方面表现良好,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营养素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成人慢性病核心知识掌握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成人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掌握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和配额抽样方法,2021年3—4月期间,在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302个县区招募173 819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和慢性病核心知识两部分。慢病防控核心知识得分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Kruskal Wallis检验,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总得分的相关因素。结果:302个县区共调查172 808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42.60%(73 623人),女性占57.40%(99 185人);18~44岁、45~59岁、60岁及以上年龄段调查对象比例分别为54.74%(94 594人)、30.91%(53 423人)和14.35%(24 791人)。总人群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总得分为66(13)分,不同特征人群得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东部地区得分最高,为67(11)分( H=840.66, P<0.01),城市66(12)分高于农村65(14)分( Z=-31.35, P<0.01),男性66(14)分低于女性66(12)分( Z=-11.66, P<0.01),18~24岁64(13)分低于其他年龄段( H=115.80, P<0.01),本科及以上相比其他学历者得分最高,为68(9)分( H=2 547.25,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东部( t=27.42, P<0.01)、中部( t=17.33, P<0.01)、城市( t=5.69, P<0.01)、女性( t=17.81, P<0.01)、年龄( t=46.04, P<0.01)和文化程度( t=57.77, P<0.01)越高者的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得分较其他人群高;专业技术和办事人员( t=8.63, P<0.01)、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 t=38.67, P<0.01)、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t=5.33, P<0.01)、生产运输和商业人员( t=24.87, P<0.01)、其他劳动者( t=8.89, P<0.01)的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得分较未就业人群高。 结论:我国不同特征人群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总得分存在差异,今后应针对特定人群加强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以提高居民的知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评估现状及阻碍评估的影响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评估现状,分析阻碍ICU-AW评估的影响因素,为完善ICU-AW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首先,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访谈提纲,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3名医务人员(ICU专科护士8名、临床医生3名、呼吸治疗师和康复治疗师各1名)进行访谈;然后,全面分析和提炼访谈主题,构建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对我国的ICU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ICU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ICU-AW的评估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调查问卷的复测信度为0.92,专家效度为0.96。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3 563名ICU医务人员参与调查,提交问卷3 563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57份(包括被调查者来自新生儿或儿科ICU 173份、被调查者ICU工作时间<6个月89份、无效问卷95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 206份,有效回收率为90.0%。在3 206名ICU医务人员中,医生616名(占19.2%),护士2 371名(占74.0%),呼吸治疗师129名(占4.0%),康复治疗师51名(占1.6%),营养师39名(占1.2%);年龄(30.7±6.3)岁;文化程度以本科居多(65.9%),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4.1%;副高及以上职称占8.0%;ICU工作年限(5.94±4.50)年。在临床实践中,仅有26.5%的ICU医务人员确定自己曾经治疗或护理过ICU-AW患者;52.9%的医务人员仅凭临床经验来评估ICU-AW,使用ICU-AW评估工具的人群仅占12.3%。大多数ICU医务人员认为应接受ICU-AW相关专业培训(81.8%),应重视ICU-AW如同重视ICU其他并发症(压疮、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75.1%),并认为ICU-AW评估应纳入ICU日常诊疗活动(61.2%);但仅10.2%的医务人员接受过ICU-AW相关知识培训,高达42.7%的医务人员认为自身ICU-AW相关知识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仅18.7%的医务人员会主动评估患者是否发生ICU-AW;不足半数(42.3%)的医务人员认为应每天评估ICU-AW,且ICU评估工具的使用也不统一,44.0%的ICU医务人员认为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量表(MRC-Score)是ICU-AW最理想的评估工具,其次是神经电生理检查(17.2%)和徒手肌力评估量表(MMT,11.1%)。在阻碍ICU-AW评估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是主要因素(88.1%),其次是医护人员没有ICU-AW评估指南(76.5%),患者认知障碍或理解能力有限(84.6%)、病情危重导致无法配合评估(83.0%),以及科室对ICU-AW评估重视不足(77.5%)。结论:目前我国ICU-AW评估现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和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