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表型到分子:革命性的肠道菌群鉴定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肠道菌群是由许多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对人体消化、营养吸收、能量供应、脂肪代谢、免疫调节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关键基因与代谢产物,将有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与辅助诊断,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与药物治疗效果评价,更好地指导抗生素的使用.肠道菌群的鉴定在临床诊疗及药物研发等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迅速发展的领域进行全面回顾.传统的鉴定方法无法全面捕捉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肠道菌群的分类鉴定也从最初的表型鉴定和化学鉴定演变到了分子水平鉴定.本综述整合了肠道菌群的主要鉴定方法及其应用评价,特别关注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菌群鉴定中的应用,这种革命性的肠道菌群鉴定方法预示着人类对微生物世界认识的全新篇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刺调节肠道菌群治疗部分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人类肠道拥有复杂而丰富的菌群,肠道菌群参与营养吸收、免疫防御、调节代谢等生理功能.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涉及许多疾病如缺血性卒中、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甚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而针刺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被证实对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针刺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群落多样性、丰度调控宿主代谢、免疫应答,影响相关疾病的发展.肠道微生物群靶向治疗相关疾病的机制和模式仍需继续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OprF以营养依赖方式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基质的eDNA水平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生物膜基质由胞外多糖、eDNA、膜囊泡和蛋白质组成. 研究者利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已经鉴定出了各种基质蛋白,但与其他生物膜组分相比,这些基质蛋白在生物膜中的功能还有待研究. 一些研究已经证实,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中的OprF是一种含量丰富的基质蛋白,更具体地说,它是生物膜囊泡的一种组成部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肠胶质细胞在肠上皮屏障功能中的作用与致病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肠上皮屏障是消化道与外界环境之间最大的交换界面,该屏障可以确保食物被消化和吸收,还可以防止病原体入侵和异常免疫反应。肠上皮屏障破坏与多种疾病有关。许多研究表明,肠神经系统在调节肠上皮屏障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肠胶质细胞作为肠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肠上皮细胞具有营养和支持作用,参与调节肠道屏障功能。现就肠胶质细胞在肠上皮屏障功能中的作用与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营养支持治疗在脑卒中防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脑卒中作为一种严重的高致残、高复发、高死亡疾病,严重威胁着全人类健康。由于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吞咽困难、自主进食障碍等营养不良高危因素,使得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升高,残疾率增加。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对脑卒中的治疗康复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各类营养素是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不同的营养治疗方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本文对营养素和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在脑卒中预防、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阐述,为进一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桡动脉入路肝癌介入治疗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制订《经桡动脉入路肝癌介入治疗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为医务人员制订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规范化的管理路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评价并汇总肝癌介入治疗相关证据,形成共识初稿;邀请国内28家医院48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编审委员会,开展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及1轮线上专家论证会,对共识初稿进行讨论与修订,最终形成终定稿。结果:该共识从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健康教育、术后交接与监测、导管与用药管理、穿刺部位管理、体位与活动管理、营养监测及饮食管理、疼痛管理与心理支持、并发症观察与处理10个方面达成一致性意见。结论:该共识形成了经桡动脉入路肝癌介入治疗综合管理的推荐意见,建立综合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严重创伤性脑损伤后微生物群的时空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创伤和危重症可能影响微生物群。许多关于危重症微生物群的研究局限于单一身体部位或时间点,并受先前存在疾病的影响。本研究报道既往体健儿童发生严重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微生物群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设计:研究人员于入院72 h内收集患儿口腔、直肠和皮肤拭子标本,之后每周采集两次至患儿离开PICU。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法分析样本。择期门诊手术患儿为对照组。采用Phyloseq进行α和β多样性比较,采用微生物组组成分析法预测群落丰度差异。场所:5家4级监护PICU。对象:因严重TBI需要放置颅内压监测装置的18岁以下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分析来自23例TBI患儿和35例对照组儿童的327份样本。TBI组和对照组患儿初始口腔( F=3.275 6, R2=0.053 5, P=0.012)和直肠( F=3.070 2, R2=0.064 9, P=0.007)微生物群落组成不同。TBI患儿直肠标本中瘤胃球菌科、拟杆菌科和毛螺菌科的共生菌减少,葡萄球菌科菌增多( P<0.05)。探索性分析发现,抗生素暴露、气管插管和感染与TBI组和对照组患儿组间直肠和口腔微生物群差异增大有关,而肠内营养则与差异缩小有关( P<0.05)。 结论:严重TBI患儿微生物群变化特点为共生细菌早期减少、位置特异性丧失,以及潜在致病菌增多。需要更多研究来确定这些变化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整体健康管理的“3+X”多学科老年健康管理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老年人整体健康管理涉及慢性病风险评估及预防干预、已患慢性病的院外治疗及护理、老年综合征的评估及干预、功能评估及功能维持与修复、营养评估及干预、心理健康评估及干预等,包含多学科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问题。依靠健康管理师单一健康管理方式难以满足老年人整体健康管理需求。“3+X”多学科老年健康管理模式以健康管理师、老年医学专业医生和老年护理专业护士组成的核心团队(“3”)为基础,以营养师、精神心理医生、康复治疗师、临床药师及内外科各亚专科医生组成的辅助团队(“X”)为重要支撑,采用定期集中健康指导与常态化随访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最佳个体化健康指导,使老年人整体健康得到连续的动态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肾脏病状态下肠道菌群失调对免疫及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肠道菌群为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调节机体免疫和代谢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人体健康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免疫系统来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肠道菌群构建的肠道微生态在维护复杂的免疫网络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在调节机体营养物质吸收与代谢中的作用也不可或缺,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的关键因素。慢性肾脏病(CKD)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可改变机体的免疫与代谢状态,这些变化与CKD的预后紧密相关。本文主要综述CKD肠道菌群与机体免疫、代谢调节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改善CKD患者预后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碘及甲状腺功能与机体脂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碘是甲状腺激素生物合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以及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流行病学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碘对机体的作用是双向的,碘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都会引起不良后果,进而影响人体健康。目前,碘营养异常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甲状腺形态、功能等方面,而实际上,碘营养异常不仅对甲状腺有影响,对机体其他方面也有诸多不利作用。目前有证据表明,碘营养异常与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联系,会导致体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含量异常。本文就碘营养及甲状腺功能与机体脂代谢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碘缺乏病"科学、精准"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