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水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inear ion trap quadrupole-Orbitrap-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 Kimura&Migo)水提物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3种萃取组分进行定性表征的方法.方法 提取铁皮石斛水提物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旋蒸浓缩后,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组分.样品经UPLC-Q-Orbitrap-MS分析,根据元素组成、分子量、质荷比、离子碎片等确定化合物信息并推导裂解规律,通过与文献、MzCloud、MzVault、PudChem、本地数据库比对确定鉴定结果.结果 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化合物62种,包括黄酮类成分20种,联苄类成分6种,羧酸及其衍生物6种,脂肪酸及其衍生物6种,酚类成分4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3种,糖类成分2种,生物碱类、苯丙素、蒽醌、萜类化合物各1种,其他类成分3种,还检测到8种含量较高、质谱信号较强的未知成分.其中水提石油醚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7种,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36种,正丁醇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48种.通过与文献比对,62种化合物中有7种化合物为首次从铁皮石斛中提取得到.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分析铁皮石斛中多种化学成分,可为铁皮石斛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奥拉帕利联合IL-1β抑制剂对HRD阴性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联合白细胞介素1β(IL-1β)抑制剂对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阴性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1)使用HRD阴性的卵巢癌细胞系OVCAR3、CAOV3细胞,先分别给予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122 μmol/L)和二甲基亚砜(作为对照)处理OVCAR3细胞,RNA测序及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随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验证奥拉帕利处理后OVCAR3、CAOV3细胞中IL-1β蛋白的表达。(2)根据不同浓度(0、1.25、2.5、5、10、20、40、80、160、320 μmol/L)IL-1β抑制剂diacerein(为蒽醌类化合物)在OVCAR3和CAOV3细胞中的药物剂量反应曲线,确定两种细胞IL-1β抑制剂的50%抑制浓度(IC 50)。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活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4组OVCAR3、CAOV3细胞的存活率。(3)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luciferase的OVCAR3细胞(OVCAR3-Luc细胞)按照1×10 7个/只接种于裸鼠腹腔中,建立裸鼠腹腔移植瘤模型。动物实验将16只成瘤裸鼠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每组4只。采用荧光素酶小动物活体成像测定4组裸鼠移植瘤的荧光信号强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蛋白的表达。(4)药物毒副反应:腹腔注射后第29天,裸鼠称重后取其外周血进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随后处死裸鼠,取裸鼠重要器官进行HE染色评估药物对器官的损害情况。 结果:(1)RNA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共获得25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尤以IL-1β mRNA的表达差异最显著。ELISA法检测显示,奥拉帕利处理后OVCAR3、CAOV3细胞分泌的IL-1β蛋白含量分别为(36.2±3.5)和(49.5±3.5)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OVCAR3、CAOV3细胞[分别为(5.3±0.7)和(14.7±0.7)pg/ml; P均<0.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奥拉帕利处理后OVCAR3和CAOV3细胞中IL-1β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87±0.37、2.05±0.08,均显著高于对照OVCAR3、CAOV3细胞(均设为1.00; P均<0.001)。(2)剂量反应曲线确定IL-1β抑制剂在OVCAR3细胞中的IC 50为75 μmol/L,CAOV3细胞中为100 μmol/L。CCK-8法检测显示,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OVCAR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0.0±0.4)%、(63.1±6.2)%、(61.6±4.7)%、(32.9±5.2)%,CAOV3细胞分别为(100.0±3.5)%、(63.3±3.8)%、(63.8±3.5)%、(30.0±1.3)%,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OVCAR3、CAOV3细胞的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 P均<0.01)。(3)腹腔注射后第29天,荧光素酶小动物活体成像显示,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移植瘤的荧光信号强度为(0.5±0.4)×10 10 p/s,显著低于对照组[(4.2±1.0)×10 10 p/s]、奥拉帕利组[(3.1±0.9)×10 10 p/s]、IL-1β抑制剂组[(2.2±0.9)×10 10 p/s; P均<0.05];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瘤重为(0.09±0.03)g,显著低于对照组[(0.25±0.05)g]、奥拉帕利组[(0.17±0.03)g]、IL-1β抑制剂组[(0.19±0.04)g; P均<0.05]。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33±0.1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20)、奥拉帕利组(0.76±0.07)、IL-1β抑制剂组(0.77±0.12; P均<0.05)。(4)药物毒副反应:腹腔注射后第29天,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的体重、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分别与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均>0.05)。重要器官包括心、肝、脾、肺和肾,镜下观察均未见明显致死性损害。 结论: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联合IL-1β抑制剂在HRD阴性的卵巢癌细胞中显示出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且无明显的药物毒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对比贯叶连翘水提物和醇提物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贯叶连翘水提物和醇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运用UPLC-Q-TOF-MS/MS技术,利用Peak View 1.2软件,结合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碎片,鉴定贯叶连翘水提物和醇提物的体内外成分.结果:从贯叶连翘水提物中鉴定出 72个化学成分,从醇提物中鉴定出58个化学成分;从灌胃给予贯叶连翘水提物中鉴定出20个人血成分,从灌胃给予醇提物中鉴定出14个人血成分.结论:贯叶连翘水提物和醇提物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显著差异,两者皆以黄酮、糖及酸类成分为主,但醇提物中黄酮苷元成分较多,水提物中黄酮苷成分较多,蒽醌及萜类化合物只存在于醇提物中.该研究结果为贯叶连翘后续相关应用提供更优的提取溶剂选择以及为阐明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生长年限巴戟天蒽醌类含量差异比较及转录组学挖掘蒽醌类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根部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及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方法 采用HPLC测定1年生和6年生巴戟天根中蒽醌类化合物成分,并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采用qRT-PCR验证基因表达结果.结果 HPLC检测结果显示在6年生根中蒽醌类物质显著增加,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从1年生和6年生巴戟天的根中筛选到8619条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各种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苯丙素生物合成、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生物合成等通路中.此外,共鉴定到13条蒽醌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差异表达Unigenes,其中ICS、SK、CS、DHNA-CoA synthase均在6年生根中上调表达,而 DXS、DXR、DAHPS、IDH均下调表达,DHQD/SDH既有上调表达的又有下调表达的Unigenes.进一步选择6个候选基因进行qRT-PCR验证,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结论 为鉴别参与巴戟天蒽醌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提供参考,为后期进一步深入研究蒽醌类生物合成的累积规律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包尔胡特果实的化学成分分析及综合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鉴定包尔胡特果实的化学成分,并建立其指纹图谱和同时测定4种成分含量的方法,以综合评价包尔胡特果实的质量.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鉴定包尔胡特果实中的化学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15批包尔胡特果实(编号S1~S15)的指纹图谱,并采用SPSS 26.0与SIMCA 14.1软件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同法测定槲皮素、山柰酚、山柰素、大黄素的含量.结果 包尔胡特果实中共鉴定出35种化合物,包括28种黄酮类成分、5种蒽醌类成分、2种有机酸类成分;其HPLC指纹图谱中共标定19个共有峰,指认出槲皮素、山柰酚、山柰素和大黄素;15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批样品聚为2类,其中S1~S5、S7、S9为一类,其余样品为一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相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显示,2、6、1、11(槲皮素)、3、14、8、10、19(大黄素)、5号峰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均大于1.槲皮素、山柰酚、山柰素、大黄素的含量分别为0.710~10.478、0.236~0.660、0.334~3.039、0.261~0.504 mg/g.结论 所建化学成分鉴定方法、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可用于包尔胡特果实质量的综合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何首乌有效成分含量与抗肿瘤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广东省不同产地的12批次何首乌主要活性成分EBYXG和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机制,并通过测定化合物质量分数,对何首乌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HPLC法测定12批次何首乌样品中EBYXG与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质量分数.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SuperPred数据库筛选成分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进行校准.通过String数据库、Cytoscape3.7.2软件筛选核心靶点,绘制蛋白互作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药物作用机制.利用AutoDock平台进行分子对接,预测药物作用靶点程度,结合细胞及抗氧化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结果 12批何首乌样品中EBYXG、蒽醌类化合物含量分别在1.526%~3.936%、0.129%~1.390%.找到"成分-疾病"交集基因共179个.GO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EBYXG、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主要通过PI3K-Akt、HIF-1、MAPK、cAMP等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抗肿瘤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可以与靶点蛋白中心相结合.抗氧化及细胞试验证明,12批次何首乌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结论 广东省不同产地何首乌中的主要有效成分EBYXG、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质量分数均达到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基于网络药理学及药理试验证实何首乌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产生抗氧化、抗肿瘤的功效,为何首乌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虎杖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4/7/6
虎杖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虎杖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二苯乙烯、醌、黄酮等类化合物,虎杖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癌、肝保护、心血管保护、免疫调节等方面.在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从生源途径、化学成分有效性、化学成分可测性及不同配伍环境几方面对虎杖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为明确虎杖的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拟靶向代谢组学的3种基原大黄的差异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大黄是典型的多基原大宗中药材,研究不同基原大黄药效成分含量和比例的差异,以期实现对不同基原大黄药材质量的精准评价,为大黄在临床上的精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相同生长年限(四年生)的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和药用大黄为材料,采用拟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测定 3 种基原大黄中蒽醌、蒽酮及鞣质类共计 220 个成分的相对含量,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差异成分进行筛选.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大黄样品按照基原明显聚为3 类.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最终筛选出 117 种差异成分,其中包括:游离蒽醌类 8 种,结合蒽醌类 18 种,蒽酮类 80 种,鞣质类 11 种.综合比较,28 种成分在唐古特大黄中含量较高,主要为番泻苷类、结合蒽醌类和原花青素类化合物;35 种成分在药用大黄中含量较高,主要为游离蒽醌类和儿茶素类化合物;54 种成分在掌叶大黄中含量较高,主要为二蒽酮类化合物,但其结构暂不能确定.通过对 3 种基原大黄差异成分的分析,根据差异成分在 3 种基原大黄中的含量分布情况可推测出:唐古特大黄的泻下攻积之力最强,药用大黄的清热泻火功效最强,且两者的逐瘀通经功效强于掌叶大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三化汤化学成分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利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法对三化汤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分析采用Waters CORTECS T3色谱柱(2.1 mm×150 mm,1.6 μm);流动相乙腈-0.2%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 260 nm;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正负离子监测模式;质量扫描范围m/z 100~1 200.采用Xcalibur 2.1 软件并结合文献报道、质谱数据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从三化汤中共鉴定出 166 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蒽醌及蒽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生物碱类等,其中对照品指认的成分有 30 种.结论 该方法可实现对三化汤化学成分的快速鉴别,为后续探究该经典名方药效物质基础、建立其质量标准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中药库拉索芦荟化学成分的液质定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6
为阐明中药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 HPLC-DAD-ESI-IT-TOF-MSn技术,结合对照品对比和文献检索,对其进行系统的定性分析.以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 1.0 mL·min-1,质谱使用ESI离子源,采用负离子模式分析液质数据.结果表明:(1)首次阐明中药库拉索芦荟中蒽醌类(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蒽酮类(芦荟素A、芦荟糖苷A)、色酮类(芦荟新苷D、7-O-甲基芦荟新苷A、altechromone A、芦荟苦素、芦荟新苷G、芦荟新苷C)、α-吡喃酮类(芦荟宁A、芦荟宁B)四类成分的主要化合物的裂解途径.蒽醌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失去CO2和CO为主,蒽酮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己糖苷的裂解和失去CO为主,色酮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己糖苷的裂解和酯基的水解为主,α-吡喃酮类的裂解途径主要包括己糖苷的裂解、CO2和H2O的丢失等.(2)共检测到 168 种化学成分,参考相关文献、数据库和对照品数据共鉴定/指认了其中的 78 种化学成分,包括 3 种蒽醌类成分、29 种蒽酮类成分、35 种色酮类成分、7 种α-吡喃酮类成分、4 种其他类成分;78 种化学成分中有 23 种为新发现的库拉索芦荟叶的化学成分,其中 aloinoside D、isoeleutherin、ethylidene-aloenin等 14 种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或清除自由基等药理活性.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中药库拉索芦荟的化学成分信息,为芦荟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