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大黄总蒽醌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大黄药材含量测定项下总蒽醌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并与药典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改进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大黄总蒽醌提取方法中的双相水解改为单相水解,并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药材中总蒽醌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ymmetry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85∶15);流速1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03 3~0.332 0 μg、0.006 9~0.668 0 μg、0.002 3~0.232 0 μg、0.010 4~1.040 0 μg、0.008 4~0.836 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 RSD均小于2%;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50%、99.30%、99.62%、101.57%、103.11%, RSD均小于2%。 结论:改进后的方法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大黄药材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7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收治的7例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AML患儿临床特征、遗传和分子学结果、治疗和生存情况。结果: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的AML占同期诊断AML的1.02%(7/683)。7例患儿中男4例、女3例,发病年龄8.2(7.5,9.5)岁。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为0.275(0.225,0.480),6例FAB分型为M5,除1例不详外余均伴病态造血。3例携带FLT3-ITD基因突变,4例携带NRAS基因突变,2例携带KRAS基因突变。诊断后诱导方案为:4例IAE(伊达比星+阿糖胞苷+依托泊苷),1例MAE(米托蒽醌+阿糖胞苷+依托泊苷),1例DAH(柔红霉素+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1例DAE(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依托泊苷)。1个疗程诱导达完全缓解者3例。4例患儿未缓解,分别接受CAG(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AH(伊达比星+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CAG联合克拉屈滨和HAG(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克拉屈滨再诱导治疗,均达完全缓解。1例患儿缓解后失访,余6例患儿巩固强化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从确诊至HSCT的时间为143(121,174)d。移植前流式微小残留病阳性者1例,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者3例。3例为单倍体供者,2例无关脐血供者,1例为同胞全相合供者。6例患儿随访20.4(12.9,53.1)个月,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均为100%。结论: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的儿童AML发病率极低,发病年龄偏大,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偏低,伴病态造血,常伴FLT3-ITD及RAS基因突变;此类型AML恶性度高,化疗缓解率低,复发率极高,首次缓解后尽早移植可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父子同患急性白血病且父亲为三重癌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家族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2年10月及2018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为研究对象。2例患者的就诊年龄分别为34、65岁,2例患者为父子关系。对2例患者行血常规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及融合基因检测等。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经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①患者1(儿子)因"头晕乏力、盗汗3个月"于2012年10月23日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入院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为38.5%。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结果示,CD34、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CD10、CD20、CD19均呈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示正常,考虑为B系淋巴瘤/白血病。随后,行R+Hyper-CVAD(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地辛+表柔比星+地塞米松)/R+MA(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方案交替化疗4次,联合8次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或者阿糖胞苷)。其间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完全缓解(CR),并且MRD呈阴性。2013年4月26日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移植后行利妥昔单抗巩固治疗2次。2013年11月8日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骨髓增生活跃,淋巴瘤细胞比例为35.0%,考虑疾病复发。随后予VDCLP(长春地辛+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培门冬酶+泼尼松)与CA(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方案进行诱导与巩固化疗,患者获得CR后再次复发。2014年3月12日行挽救性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获得CR。2015年4月3日复查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幼稚淋巴细胞比例为22.0%;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结果示,CD34、CD22、CD19、CD33、HLA-DR均呈阳性;染色体核型正常。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于2015年4月7日给予挽救性地西他滨+VLP(长春地辛+培门冬酶+地塞米松)方案化疗后获得CR,MRD比例为0.13%。随后给予患者多种方案化疗后再次复发。于2016年1月27日给予CIOLP(环磷酰胺+长春地辛+米托蒽醌+地塞米松+培门冬酶)方案化疗,化疗后患者出现Ⅳ级骨髓抑制合并重症感染,给予对症治疗后无效,患者于2016年2月20日死亡。②患者2(父亲)于2001年7月因"腹胀不适"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结果示低分化腺癌,遂行全胃切除术。2018年4月患者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查CT结果示膀胱占位,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膀胱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2018年11月患者行膀胱癌术后随访,血常规检查结果见幼稚粒细胞。遂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粒系增生活跃,其中原始粒细胞比例为19.0%,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原始细胞增多(EB)2。于2018年12月26日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原始粒细胞比例为26.0%;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结果示,CD7、CD34、CD13、CD33、CD117、CD15、CD64、髓过氧化物酶(MPO)、HLA-DR均呈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示复杂核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示,cen8三体阳性比例为86%,TP53缺失阳性比例为85%。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2,于2018年12月28日给予地西他滨+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方案诱导化疗。2019年1月30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原始粒细胞比例为7.0%,考虑为部分缓解(PR)。于2019年2月13日给予地西他滨+I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再次诱导化疗。2019年3月23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稍减低,原始粒细胞比例为1.0%,提示CR。分别于2019年3月25日、2019年4月27日行IAG(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巩固化疗。期间多次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提示CR,并且MRD呈阴性。2019年6月10日行HA方案化疗。2019年7月19日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原始粒细胞比例为25.0%,提示疾病复发。于2019年7月20日行地西他滨+HA方案再次诱导化疗。截至2019年8月8日,尚未复查化疗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论:家族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以遗传因素为主,常规化疗难缓解、易复发,生存期短。但是该结论仅限于对2例病例的临床分析,尚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对比贯叶连翘水提物和醇提物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贯叶连翘水提物和醇提物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运用UPLC-Q-TOF-MS/MS技术,利用Peak View 1.2软件,结合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碎片,鉴定贯叶连翘水提物和醇提物的体内外成分.结果:从贯叶连翘水提物中鉴定出 72个化学成分,从醇提物中鉴定出58个化学成分;从灌胃给予贯叶连翘水提物中鉴定出20个人血成分,从灌胃给予醇提物中鉴定出14个人血成分.结论:贯叶连翘水提物和醇提物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显著差异,两者皆以黄酮、糖及酸类成分为主,但醇提物中黄酮苷元成分较多,水提物中黄酮苷成分较多,蒽醌及萜类化合物只存在于醇提物中.该研究结果为贯叶连翘后续相关应用提供更优的提取溶剂选择以及为阐明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的防风通圣丸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防风通圣丸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C18色谱柱(150 mm×3.0 mm,2.7 μm),以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的正、负离子交替扫描模式、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功能(Full MS/dd-MS 2),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碎片离子信息,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mzVault 2.0质谱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比对,鉴定防风通圣丸的主要化学成分。 结果:共鉴定出82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33个、色原酮类13个、三萜皂苷类8个、香豆素类6个、环稀醚萜类5个、苯肽类4个、萜类4个、酚酸类3个、木脂素类3个、蒽醌类2个、生物碱类1个。结论: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可快速、准确地识别防风通圣丸中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奥拉帕利联合IL-1β抑制剂对HRD阴性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联合白细胞介素1β(IL-1β)抑制剂对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阴性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1)使用HRD阴性的卵巢癌细胞系OVCAR3、CAOV3细胞,先分别给予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122 μmol/L)和二甲基亚砜(作为对照)处理OVCAR3细胞,RNA测序及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随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验证奥拉帕利处理后OVCAR3、CAOV3细胞中IL-1β蛋白的表达。(2)根据不同浓度(0、1.25、2.5、5、10、20、40、80、160、320 μmol/L)IL-1β抑制剂diacerein(为蒽醌类化合物)在OVCAR3和CAOV3细胞中的药物剂量反应曲线,确定两种细胞IL-1β抑制剂的50%抑制浓度(IC 50)。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活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4组OVCAR3、CAOV3细胞的存活率。(3)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luciferase的OVCAR3细胞(OVCAR3-Luc细胞)按照1×10 7个/只接种于裸鼠腹腔中,建立裸鼠腹腔移植瘤模型。动物实验将16只成瘤裸鼠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每组4只。采用荧光素酶小动物活体成像测定4组裸鼠移植瘤的荧光信号强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蛋白的表达。(4)药物毒副反应:腹腔注射后第29天,裸鼠称重后取其外周血进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随后处死裸鼠,取裸鼠重要器官进行HE染色评估药物对器官的损害情况。 结果:(1)RNA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共获得25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尤以IL-1β mRNA的表达差异最显著。ELISA法检测显示,奥拉帕利处理后OVCAR3、CAOV3细胞分泌的IL-1β蛋白含量分别为(36.2±3.5)和(49.5±3.5)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OVCAR3、CAOV3细胞[分别为(5.3±0.7)和(14.7±0.7)pg/ml; P均<0.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奥拉帕利处理后OVCAR3和CAOV3细胞中IL-1β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87±0.37、2.05±0.08,均显著高于对照OVCAR3、CAOV3细胞(均设为1.00; P均<0.001)。(2)剂量反应曲线确定IL-1β抑制剂在OVCAR3细胞中的IC 50为75 μmol/L,CAOV3细胞中为100 μmol/L。CCK-8法检测显示,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OVCAR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0.0±0.4)%、(63.1±6.2)%、(61.6±4.7)%、(32.9±5.2)%,CAOV3细胞分别为(100.0±3.5)%、(63.3±3.8)%、(63.8±3.5)%、(30.0±1.3)%,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OVCAR3、CAOV3细胞的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 P均<0.01)。(3)腹腔注射后第29天,荧光素酶小动物活体成像显示,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移植瘤的荧光信号强度为(0.5±0.4)×10 10 p/s,显著低于对照组[(4.2±1.0)×10 10 p/s]、奥拉帕利组[(3.1±0.9)×10 10 p/s]、IL-1β抑制剂组[(2.2±0.9)×10 10 p/s; P均<0.05];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瘤重为(0.09±0.03)g,显著低于对照组[(0.25±0.05)g]、奥拉帕利组[(0.17±0.03)g]、IL-1β抑制剂组[(0.19±0.04)g; P均<0.05]。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33±0.1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20)、奥拉帕利组(0.76±0.07)、IL-1β抑制剂组(0.77±0.12; P均<0.05)。(4)药物毒副反应:腹腔注射后第29天,奥拉帕利+IL-1β抑制剂组裸鼠的体重、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分别与对照组、奥拉帕利组、IL-1β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均>0.05)。重要器官包括心、肝、脾、肺和肾,镜下观察均未见明显致死性损害。 结论: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联合IL-1β抑制剂在HRD阴性的卵巢癌细胞中显示出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且无明显的药物毒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制何首乌不同提取物抗斑马鱼骨质疏松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制何首乌不同提取物抗斑马鱼骨质疏松作用。方法:制备制何首乌、蒽醌和二苯乙烯苷部位和除蒽醌和二苯乙烯苷部位3种样品,应用泼尼松龙构建斑马鱼幼鱼骨质疏松症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依替膦酸二钠组和制何首乌不同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采用茜素红染色法考察各组斑马幼鱼头骨矿化面积和骨密度;采用碱性磷酸酶(AK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试剂盒检测斑马幼鱼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酶活力;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斑马鱼骨质疏松相关基因Runx2b、col1a2、sparc、vdrb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制何首乌不同提取物剂量组头骨矿化面积和骨密度升高( P<0.01);制何首乌、蒽醌和二苯乙烯苷部位和除蒽醌和二苯乙烯苷部位(中、高剂量)组斑马鱼AKP活力升高( P<0.01),TRACP活力降低( P<0.01);制何首乌不同提取物组斑马鱼幼鱼 Runx2b、col1a2、sparc、vdrb mRNA水平升高( P<0.01)。 结论:制何首乌、蒽醌和二苯乙烯苷部位和除蒽醌和二苯乙烯苷部位均具有较好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提示何首乌中除蒽醌和二苯乙烯苷类成分是抗骨质疏松主要药效成分外,还有其他化学成分具有抗骨质疏松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作为新型蒽环类药物脂质体制剂,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既往至少经过一线标准治疗的复发或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成年患者。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属于2.2类改良型新药,于2022年1月7日在中国获批上市,目前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数据有限。为进一步规范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在PTCL中的临床应用,专家组成员结合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相关临床研究数据,制定了该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供临床医生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是一种新型蒽环类药物脂质体制剂,于2022年1月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既往至少经过一线标准治疗的复发或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成年患者。自上市以来,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含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预后。为进一步规范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专家组成员结合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应用现状及临床研究数据,制定了本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水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inear ion trap quadrupole-Orbitrap-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 Kimura&Migo)水提物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3种萃取组分进行定性表征的方法.方法 提取铁皮石斛水提物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旋蒸浓缩后,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组分.样品经UPLC-Q-Orbitrap-MS分析,根据元素组成、分子量、质荷比、离子碎片等确定化合物信息并推导裂解规律,通过与文献、MzCloud、MzVault、PudChem、本地数据库比对确定鉴定结果.结果 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化合物62种,包括黄酮类成分20种,联苄类成分6种,羧酸及其衍生物6种,脂肪酸及其衍生物6种,酚类成分4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3种,糖类成分2种,生物碱类、苯丙素、蒽醌、萜类化合物各1种,其他类成分3种,还检测到8种含量较高、质谱信号较强的未知成分.其中水提石油醚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7种,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36种,正丁醇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48种.通过与文献比对,62种化合物中有7种化合物为首次从铁皮石斛中提取得到.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分析铁皮石斛中多种化学成分,可为铁皮石斛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