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芩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毒热闭肺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蓝芩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毒热闭肺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8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蓝芩口服液。2组均治疗7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采取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水平,观察并记录退热、咳嗽消失、干湿啰音消失及喘息消失时间,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为75.6%(31/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83, P=0.029)。观察组患儿退热、咳嗽消失、干湿啰音消失及喘息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9.312、8.740、7.350、12.467, P值均<0.001)。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发热、喘息、口渴、痰黄稠难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4.350、16.779、18.005、17.441、23.633, P值均<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4[(12.56±1.80)ng/L比(17.09±2.78)ng/L, t=8.758]、TNF-α[(14.08±2.15)ng/L比(20.04±2.93)ng/L, t=10.50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7%(7/41)、观察组为19.51%(8/4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蓝芩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可有效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L-4、TNF-α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蓝芩口服液致过敏反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46岁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因受凉后咽部疼痛给予蓝芩口服液10 ml口服、3次/d。首次服药后约20 min,患者突然感觉全身不适、口舌发麻,继之出现呕吐、大汗、面色发白、呼吸困难(27次/min)、血压偏低(104/56 mmHg,1 mmHg=0.133 kPa)。考虑为蓝芩口服液所致过敏反应,停用该药,给予补液扩充血容量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抗过敏治疗。1 h后患者症状消失,血压124/76 mmHg。次日,患者未遵医嘱自行再次服用蓝芩口服液10 ml,数分钟后,患者再次出现恶心、腹痛。立即给予补液及对症治疗,约20 min后症状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Meta分析与试验序贯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系统评价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收集蓝芩口服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分别进行信息提取、文献质量评价和结局指标分析以及试验序贯分析.结果 共纳入 15 项研究,包含 1214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蓝芩口服液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RR=1.23,95%CI(1.17,1.30),P<0.00001]、降低RSI评分[MD=-2.96,95%CI(-3.62,-2.30),P<0.00001]和RFS评分[MD=-1.72,95%CI(-2.10,-1.33),P<0.00001]、缩短咽喉部症状缓解时间[MD=-2.15,95%CI(-2.74,-1.57),P<0.00001].纳入的研究均未报告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蓝芩口服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但是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更多高质量的试验予以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蓝芩口服液中1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蓝芩口服液中16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Fortis Xi C18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进样量:2μL;柱温:40℃;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测定.结果 蓝芩口服液中汉黄芩苷、黄芩苷、异牡荆苷、栀子苷、巴马汀、黄柏碱、木兰花碱、小檗碱、鸟苷、汉黄芩素、黄芩素、腺苷、胞苷、表告依春、山栀苷和绿原酸等16个成分浓度分别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2.5%,加样回收率(n=9)在91.7%~108.3%范围内,RSD<3.5%.结论 所建立的LC-MS/MS方法简便、可靠、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蓝芩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蓝芩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评价蓝芩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SinMed、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的蓝芩口服液或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5篇文献,总样本量为5 374例.结果显示高质量的研究占22.2%),中等质量的研究占62.2%,低质量的研究占15.6%,整体质量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的效果优于利巴韦林(RR=1.22,95%CI为1.19~1.26,P<0.05),蓝芩口服液总有效率优于利巴韦林(RR=1.15,95%CI为1.05~1.26,P<0.05),安全性差异不大(RR=1.20,95%CI为0.84~1.70,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或联合西药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较好,但由于纳人文献数量少,还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蓝芩口服液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机制并探讨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确诊为手足口病的小儿患者86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别将患儿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2组患者均一般对症治疗,对照组以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蓝芩口服液治疗.同期随机选取30例体检的健康小儿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参照.在治疗前后抽取各组患儿静脉血液测定其hs-CRP、Th1及Th2细胞及CD3+,CD19+,同时对其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7%(P<0.05),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hs-CRP,CD3+,CD19+,Th1及Th2细胞百分比在治疗后的均较前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能有效改善手足口病患儿预后,提高患儿免疫力,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增强患儿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蓝芩口服液中鸟苷、腺苷和胞苷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UPLC-MS/MS方法同时测定蓝芩口服液中鸟苷、腺苷和胞苷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SB C18(2.1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 min-1;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正离子扫描.结果:鸟苷、腺苷和胞苷质量浓度分别在10~100、15~150和20~200 ng·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3)分别为98.4%~ 102.3%、97.2%~99.6%和100.4%~103.6%,RSD分别为1.4%~2.8%、0.67%~2.2%和1.4%~2.5%.3批样品中鸟苷、腺苷和胞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8.05~38.37、87.40~88.92和47.66~51.33μg· Ml-1.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蓝芩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苏颗粒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80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A及对照组B,实验组采取胃苏颗粒加蓝芩口服液治疗,对照组A采用蓝芩口服液治疗,对照组B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加蓝芩口服液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A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B总有效率为93.3%.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症状评分及体征评分与对照组A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B比较,总有效率、症状及体征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清咽散足敷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清咽散足敷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蓝芩口服液联合清咽散治疗,均连续治疗5 d.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流涎症状消失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0% vs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流涎症状消失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G、IgM及IgA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咽散足敷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蓝芩口服液致急性过敏反应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因“咽喉干痛10余天,酒后加重”于2017年8月7日上午就诊呼吸科,诊断为慢性咽炎,患者既往无药物、食物及其他接触物过敏史,家族药品不良反应史不详.给予蓝芩口服液一次10mL,口服,一日3次,对症治疗.患者于8月7日11时首次口服蓝芩口服液10mL(1支)(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17042022),用药5 min后患者全身瘙痒,手抓伴有米粒大小皮疹,鼻翼两侧、下颚浮肿,呼吸困难,11:30紧急入院就诊急诊科.考虑为蓝芩口服液致急性过敏反应,给予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规格1 mL:20mg)40mg肌注,患者呼吸困难即刻缓解,皮肤红肿、皮疹逐渐消退,15 min后基本完全消退.医生开具枸地氯雷他定片(规格8.8mg×6片/盒),口服,每日1次,每次1片;复方甘草酸苷片(规格25 mg×30),每日3次,一次2片.20:00,患者再次出现黄豆粒大小丘疹,伴发热38℃.立即口服1片枸地氯雷他定片,15 min后丘疹消退,瘙痒明显减轻.第2日晨起活动,大腿黄豆粒大小丘疹又起,服用1片枸地氯雷他定片,丘疹逐渐消退,低热37.2℃.第3日早上服用1片枸地氯雷他定片,丘疹未再复发,没有色素沉着,体温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