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仓公列传》所见西汉医学新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史记·仓公列传》中详细记载了仓公所诊治的26则医案,结合出土和传世医学文献,可以共同勾勒西汉前期的医学概貌。《史记·仓公列传》中记载的医学传承,是以医书的传承为线索的,可见今本《黄帝内经》成书前的秦汉时期,确实流传着《脉经》《五色》等古医书。从藏象理论、五脏脉诊和疾病辨识3个方面分析西汉前期的医学,可知当时五脏理论已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形成了体内五脏与体表、外在环境相通的思想。在诊断疾病中,先通过脉诊审察是否为五脏疾病,再进一步辨别疾病、决断死生,也是以五脏为核心的观念的体现。对疾病的认识以经脉疾病为起点,但也存在着不能反应于脉象、需根据症状辨别的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原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22年8月9日至24日成都援藏医疗队在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新冠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收集其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来源)、临床分型及中医证型,分析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16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民族分布为藏族124例(77.02%)、汉族35例(21.74%)、回族2例(1.24%);男性68例,女性93例,男女比例为0.73∶1;年龄1~94岁,平均年龄为(39.06±23.64)岁。161例患者中,其中4例1岁以下患儿因无法收集四诊信息而被剔除,共收集157例患者信息,18岁以下的患者有26例,18~60岁124例(78.9%;包括普通型120例、重型4例、危重型0例),60~90岁以上6例,90岁以上1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发热、恶寒、咽干、头痛、乏力、流涕、口干、口苦等为主;舌象以淡红舌质及白腻或薄白舌苔多见。中医证型以寒湿阻肺证最为常见(99例,占63.06%),其后依次为寒湿郁肺证(22例,占14.01%)、湿热蕴肺证(22例,占14.01%)、湿毒郁肺证(11例,占7.01%),而疫毒夹燥(2例,占1.27%)、疫毒闭肺(1例,占0.64%)、气营两燔(0例)3个证型占比不到2%,且各种证型在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分布不均匀( χ2=0.48, P<0.05)。 结论:拉萨地区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以寒湿阻肺证最为多见,其后依次为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湿度郁肺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疡医大全》中的图像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清代《疡医大全》共载图像223幅,是现存民国以前图像分类最全的一部中医外科学巨著。图像分为中医哲学基础与运气理论图、藏象图、经穴图、诊法图、疾病图、针械图、符式图等7类,从基础到临床,涵盖了当今耳鼻喉科、口腔科、妇科、男科、儿科、皮肤科、肛肠科、传染科、肿瘤科、急救科的部分内容。图像极其丰富,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学术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感症精义约编》与《医宗己任编·西塘感症》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感症精义约编》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书,未载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经与现行的《医宗己任编·西塘感症》比较研究发现,《感症精义约编》继承了《西塘感症》尤重阳明中土、顾护胃中津液、详脉症参舌象的学术思想,临证结合体质强弱、遵循因时制宜,又在重视传经理论应用、强调正气主导思想方面进行了丰富拓展。在编写体例和内容上,《感症精义约编》在精简《西塘感症》中部分正文论述和补注的基础上,增加了感症类病、遗病等分类及15种病证、14个论述、备忘、心法、冯师农的验证反思等内容,使类目更加清晰,内容更加翔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五体理论探讨膝骨关节炎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2周前
五体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外延,对于防治膝骨关节炎(KOA)具有一定的成效,但目前缺少系统理论阐述其科学内涵及诊治.根据五体理论与KOA的内在联系,阐述五体理论辨治KOA的科学内涵.认为五体理论与KOA存在功能-解剖联系和经络学的生理联系,五体痹痿是KOA的核心病机.从五体诊治KOA即从皮、脉、筋、肉、骨5个维度进行综合立体论治.五体相合,五脏相安,才能使膝关节保持良好功能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辛润通络法的学术源流、传承和当代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辛润通络法"的治法学概念经历自"形而下之用"至"形而上之体"的演变过程,在其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具体施治措施与理论思维两者并存且相互影响.目前尚缺乏对该治法的系统梳理,未能推动该治法"形而上"的跃迁.囿于上述空白,本文对"辛润通络法"的语义特征及续存问题进行分析发现,"辛润通络法"以自然语言为表达主体,具有多相性、形象性特征;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尚存在语义逻辑不自恰的问题.溯源学术源流、爬梳当代文献后,笔者认为"辛润通络法"是一种应对病程绵长、体质情况复杂、虚实兼加的治法,"辛与润"代表的性味针对病因中的气郁与血虚;"通络"代表病位蕴藏"微""深""久"等核心要素."辛润通络法"用于治疗病机为"瘀滞阻络、虚实兼加、邪伏血络"的一类难治性疾病.从溯源结果上看,"辛润通络法"原旨应用多集中在诸痛、胀闷、痞满等病证上;从实践结果上看,其治疗范畴还应涵盖因络损所致的脏腑功能不全等病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从"肝藏魂"论肝主疏泄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肝藏魂"是中医藏象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魂随神往来,为阳神.无论"罢极之本"或"肝主疏泄",均体现肝"用阳"的生理特性,肝"用阳"实为肝藏魂(阳神)的外在表现.疏泄为肝最重要的生理功能,肝魂调控肝之疏泄发挥功能作用,魂安则疏泄正常;若魂不安则疏泄失常,继而诱发肝气逆、肝气郁两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MODIS NDVI饱和性对高寒草甸草地生物量遥感估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估测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NDVI对高密度植被生物量遥感估测存在饱和现象,使草地生物量遥感估测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为例,基于比值植被指数(RVI)探讨了 NDVI的饱和性,并评估了 NDVI饱和性对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时空动态变化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1)虽然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NDVI构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精度较基于RVI构建的估测模型高,但模型对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生物量大于2314.627 kg/hm2)灵敏度较RVI估测模型低,即NDVI阈值大于0.73时,估测模型呈现饱和现象(低估了草地地上生物量);(2)结合RVI和NDVI的相关关系,对饱和部分NDVI遥感植被指数进行校正,校正后最优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为线性模型(y=5908.5x-2198.9,R=0.6190,RMSE=902.41 kg/hm2),较调整前RMSE降低了 11.72 kg/hm2;(3)就NDVI饱和性空间分布而言,从全年6月—9月初(全年第161-257天)饱和性呈现先自东南向西北延伸,后自西北向东南消退的变化趋势,平均低估值介于158.45-293.92 kg/hm2之间,最大低估值出现在8月初(全年第225天),超过600 kg/hm2;(4)此外,NDVI饱和性对草地地上生物量年际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具有较大的影响,去除饱和性影响后草地地上生物量基本不变的区域减小了 21.44%,而年际变化小于-10 kg/hm2和大于30 kg/hm2的区域分别增加了 8.48%和16.19%.研究探讨了 NDVI饱和性对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的影响,以期为精确评估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高寒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黄帝内经》论肉的生理功能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肉是中医藏象理论"五体"之一,其不仅覆藏筋骨而充形,也有卫外抵御邪气的作用,同时分肉之间也是营卫尤其是卫气通行、经脉循行的部位之一.肉满实而解利是长寿征象之一.《黄帝内经》对肉生理功能的论述为后世应用解肌法以及在肌肉层次进行针灸按摩等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诊疗时,在将"五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基础上,掌握肉的功能特点,有助于精准施术、精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周德生从风升生理论辨治痴呆病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张元素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对气味阴阳厚薄的有关论述,以气味厚薄之升降为依据,结合天地阴阳与人身相对应,分列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中央""燥降收""寒沉藏"五大类,形成了以升降浮沉为中心的药类法象思想;风药是基于风升生理论归纳出的一类具有风木属性的药物,具有治风之用,而且如风之性.周德生教授认为风药具有调畅气机、祛风养血、活血荣络、升发清阳、开玄醒脑、引药上行等特性.在临床辨治阿尔茨海默病时活用风药,使得荣气通顺,脑络畅通,神窍得清,形神兼顾,杂合以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