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胆汁酸代谢阐释肝脾失调在痰湿体质易发代谢紊乱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肝脾失调是常见的中医临床证候之一,表现为脾主运化和肝主疏泄失调,影响机体水液代谢,造成痰湿内蕴等代谢异常,是痰湿"体-病"转变的重要病机之一.胆汁酸参与机体的肝肠循环,对人体的糖脂代谢具有广泛的调控作用.通过从微观层面探讨胆汁酸作为中医"肝脾失调"理论的物质基础,揭示胆汁酸代谢与肝脾失调的科学内涵,力图从新的角度为痰湿体质易发代谢紊乱的病机提供科学阐释.此外,通过中药调节胆汁酸谱作为干预方式,可有效改善痰湿体质诱发的代谢紊乱,拓展中医痰湿体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痰湿临床调体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干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便闭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叶天士治疗便闭病用药规律,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肠痹门”“便闭门”处方中药,运用Excel、SPSS 22.0、SPSS Modeler软件进行证型、药物频次、属性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叶氏治疗便闭病主要辨证为湿热内蕴、肾阳虚、阴虚火旺、肝肾阴虚、肺失宣肃等证型。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胃、脾、肺、肝、肾、心为主,常使用苦杏仁、当归、茯苓、柏子仁、瓜蒌皮等药物,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配伍,如苦杏仁-瓜蒌皮、苦杏仁-郁金、当归-柏子仁等。结论:叶天士治疗便闭病是以调理脾胃为中心,注重湿热在致病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注重肺气宣肃、肝气疏泄、膀胱气化作用。叶天士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符思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符思教授善于从肝论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提出肝失疏泄是其主要病机,并细分为水不涵木、木郁化火、木火刑金3种情况,临证除以调肝为主要治法外,还相应配合补母法以滋补肾阴、泻子法以清泻心火、清金制木法以滋养肺胃之阴,此外还注重健康宣教,嘱患者调摄起居及饮食,如此综合调理,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王行宽基于"肝主宗筋"理论从肝论治勃起功能障碍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王行宽教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倡导"肝主宗筋"理论,认为勃起功能障碍的重要病机为肝失疏泄,五脏相关,宗筋弛纵;治法强调从肝论治,兼以调燮五脏,综合治理,佐以活血通络,参以引经之药直达病所,在临床实践中获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辨治原发性青光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青光眼发病由肝失疏泄、肺脾气虚等脏腑气机升降失调,左右眼气机运行失衡,从而导致眼内压力增高所致,临证遵从气机升降理论,调节脏腑气机,并分清左右眼之不同,辨明升降不及、升降太过及升降不调三者,多可事半功倍,并举验案二则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肝肾论治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临床治疗顽固性呃逆多以降逆和胃为主,少有从肝肾论治。临床运用滋补肝肾法治验一则,认为患者平素体虚,脾肾失于温养,肾不纳气则引气上逆;又平素情志抑郁,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调致气血不调,又化火灼伤阴液,使肝失濡养,虚气上逆;诊疗时观察到患者呃逆声低,辨其脉为双寸上脉,由长桑君脉法知寸上脉为阴虚,左寸上候肝肾,右寸上候心肺。四诊合参,突破传统治法,取得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苏春芝教授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在我国传染病中属于常见疾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而引起的.HBV属于外感浊毒,可侵袭人体肝脏,肝失疏泄,横逆犯脾,气机郁滞,气血不畅,内生湿、痰、瘀等浊毒,日久形成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HF).苏春芝教授通过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乙肝肝纤维化病位在肝,但与脾胃密切相关,并将乙肝肝纤维化的病机总括为"浊毒蕴肝、肝郁脾虚".强调以化浊解毒、调肝理脾为治疗原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将抗病毒药物与化浊健脾调肝方联合治疗,随证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论证"甘缓"之法在强直少动型帕金森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本文通过探究"肝苦急"本义,阐述"急食甘以缓之"在强直少动型帕金森病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肝苦急"乃因肝气有余,肝血不畅,致筋脉失养,拘急不畅,治疗上予甘缓法,用甘味药物缓肝之急,健脾调中以补肝血,调理中焦气机以畅血行,从而缓拘急之态.临床还可配伍酸、温、辛和苦味药,增强柔肝、建中养血及疏泄气机功效,以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中医对焦虑障碍证候的经典名方治疗及其机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中医学认为焦虑障碍相当于中医的脏躁病、郁证、卑惵病,其喜悲伤欲哭、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与焦虑障碍高度相似.论治焦虑障碍时,中医常用的经典名方主要面向焦虑障碍中的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 anxiety disorder,GAD)、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两种分型,通过辨证论治,将GAD分为了痰郁热扰、血虚、肝气郁结、瘀热内阻、心肾不交5个证型,代表方为温胆汤,酸枣仁汤、逍遥散、血府逐瘀汤、黄连阿胶汤等方剂;将PD分为了肝失疏泄、心胆两虚2个证型,代表方为小柴胡汤、安神定惊汤等方剂.经研究,GAD中医证型里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肝失疏泄证,用方逍遥散,PD中医证型中肝失疏泄、心胆两虚两证型出现频率相同,用方频率最高者为安神定惊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经典名方治疗GAD的平均治愈率达88%,治疗PD的治愈率达90%,治疗焦虑障碍平均显效时间约为35 d,综合考量,中医经典名方治疗焦虑障碍的理论基础可靠,临床疗效可靠,在实践中有研究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从"肝藏魂"论肝主疏泄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肝藏魂"是中医藏象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魂随神往来,为阳神.无论"罢极之本"或"肝主疏泄",均体现肝"用阳"的生理特性,肝"用阳"实为肝藏魂(阳神)的外在表现.疏泄为肝最重要的生理功能,肝魂调控肝之疏泄发挥功能作用,魂安则疏泄正常;若魂不安则疏泄失常,继而诱发肝气逆、肝气郁两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