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高毒力肺炎克雷伯杆菌所致肝脓肿并发眼内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杆菌(hvKp)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一个变种,与传统的肺炎克雷伯杆菌相比,它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和毒性.hvKp能够导致多种严重的感染,如肝脓肿,并可能通过血流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如眼内,导致眼内炎.hvKp在亚洲常见,尤其是与糖尿病患者的感染有关.hvKp毒性与其特定的基因型和毒力因子有关,这使得其感染难以治疗,需要及时的医疗干预.本文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确诊hvKp所致肝脓病肿并发眼内炎 1 例,与传统病原学诊断相比,mNGS可有效降低治疗时间及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ARD9基因变异相关白色念珠菌感染性脑脊髓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 男,12岁8月龄,因“间断头痛2个月,呕吐10 d”于2021年1月6日入住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白色念珠菌致感染性脑脊髓炎,基因检测结果发现患儿携带CARD9基因NM —052813.5:c.1118G>C(p.R373P)和c.951G>A(p.R317R)复合杂合变异,其中p.R373P可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家族性念珠菌2型感染。经两性霉素B静脉点滴及鞘内注射,联合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口服,共治疗4.3个月,好转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协助诊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病原体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mNGS)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的83例患者,并进行mNGS检测。标本包括外周血、脑脊液、肺泡灌洗液、脓腔穿刺液等,同时分析同期细菌/真菌培养、病毒PCR检测结果,将mNGS结果和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83例患者112份样本进行了mNGS检测,共确定病原微生物34种。其中细菌11种,共17例次,最常见为大肠埃希菌(4/17)。真菌7种,共10例次,白色念珠菌(2/10)。病毒16种,共129例次,细环病毒30.2%(39/129)、CMV 25.6%(33/129)、EBV 14.0%(18/129)。以常规检测手段为金标准,mNGS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45.0%。单一病原体感染的样本,mNGS与常规检测手段结果一致的共82.9%(29/35);共感染样本中,mNGS与常规检测结果一致的占16/17。结论:mNGS有助于确定感染病原体,可作为常见手段的补充诊断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原学特点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确诊的40例肺部感染受者,并通过常规病原体检测方法和mNGS明确病原体。常规病原体检测方法包括:血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痰培养及涂片染色、肺部组织病理、抗原检测和PCR等,mNGS则进行BALF检测寻找病原体。通过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给予精准抗感染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最终36例受者治愈出院,4例死亡。40例肺部感染受者,BALF的mNGS病原体检测呈阳性者37例,阴性3例,其检测敏感性92.5%,其中单一型肺部感染15例,混合型肺部感染22例,包括8例以细菌感染为主,9例病毒感染为主和20例真菌感染为主,耶氏肺孢子菌(20/40,50%)和人巨细胞病毒(10/40,25%)是最为常见的病原体。相比之下,通过常规病原体检测方法阳性者12例,检出率仅为30%,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2.92, P<0.05);对于混合型肺部感染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率分别为55%和1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8.46, P<0.05),而单一型肺部感染诊断率分别为30%和2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99, P>0.05)。 结论:与常规病原体检测方法相比,mNGS在病原体种类和分布、检测时效、敏感性、混合型感染诊断率及受益等方面更具优势,利用mNGS可更加高效寻找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体,采取精准化治疗,减少费用,提高治愈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免疫分枝杆菌引起的多发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产免疫分枝杆菌是一种罕见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属于快生长型分枝杆菌,可引起皮肤感染、角膜炎、导管相关感染、慢性肺炎和脓毒症等,其感染多发生在美洲,国内诊治经验很少。本文报道1例由产免疫分枝杆菌引起的全身多发皮肤软组织感染病例,经培养、质谱鉴定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明确病原体,最终参考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通过联合抗分枝杆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面对罕见感染病例,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采用全面的诊断方法和应用新技术对于精准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辅助诊断脑膜炎型神经梅毒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例患者是以发热、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病例。该患者有艾滋病基础,腰椎穿刺前并未将神经梅毒作为主要诊断。脑脊液检查示:有核细胞计数为116×10 6/L,多核细胞占35%;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效价为1∶2,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阳性;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发现密螺旋体序列52条,诊断为神经梅毒。提示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或许能辅助诊断脑膜炎型神经梅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腰椎淋巴瘤误诊为结核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现报道1例青年男性,既往确诊艾滋病,未行抗病毒治疗,本次因腰痛就诊,初步诊断为腰椎结核,经抗结核治疗后效果不佳,其间脊髓压迫症状加重,存在臀部皮肤压疮,经计算机断层成像引导下腰椎穿刺活检病理及椎体组织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未见异常。进一步至外院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胸腰椎固定+椎管减压术,术后腰椎穿刺病理报告提示腰椎B细胞淋巴瘤,患者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NGS)技术检测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病原体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的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男10例、女1例,年龄23~85岁),共采集标本23份,其中全血标本6份、皮肤组织块标本1份、引流的脓液标本1份、创面分泌物拭子标本15份。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分别采用微生物培养法、mNGS法检测病原体。统计2种方法检测出的病原体数量和种类以及mNGS法检测的相对丰度,并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对数据行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经微生物培养法检测,在23份标本中,5份标本未检出病原体;其余18份标本共检出35株病原体,属于9种细菌和2种真菌。5份标本均各检出单一病原菌,9份标本均各检出2种病原菌,4份标本均各检出3种病原菌。经mNGS法检测,在23份标本中,1份标本未检出病原体;其余22份标本共检出75株病原体,分属于28种细菌、3种真菌和3种病毒。8份标本均各检出单一病原体,5份标本均各检出2种病原体,2份标本均各检出3种病原体,3份标本均各检出4种病原体,2份标本均各检出6种病原体,各1份标本检出7、20种病原体。微生物培养法在每份标本中检出的病原体为2(1,2)种,明显少于mNGS法的2(1,4)种( Z=3.359, P<0.01)。在微生物培养法未检出病原体的5份标本中,mNGS法在其中2份标本中检出细菌、另2份标本中检出病毒。mNGS法检出的存在2种及2种以上细菌的标本13份,每份标本中相对丰度占第1位的细菌其相对丰度范围为28.8%~95.9%。在23份标本中,有7份(30.4%)标本采用2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5份(21.7%)结果完全不一致,11份(47.8%)结果不完全一致。 结论: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相比,mNGS法检测敏感性更高、对病原体的检出能力更强,并且可判断混合感染的病原体的相对丰度,作为培养法的补充,可对烧伤和急慢性创面感染病原体的诊断产生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对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对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期间同时完善了血液mNGS及血培养检查的105例脓毒症病例,根据mNGS及血培养有无阳性结果将病例分为两组,阳性组及阴性组,分析了入组病例病原体分布情况、各组患者在临床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同时比较了mNGS与血培养的诊断性能及一致性,评价mNGS对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价值。结果:①105份血样本中,mNGS有阳性结果的病例为61例(58.10%),血培养阳性结果的病例为32例(30.48%),mNGS的阳性率高于血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NGS的准确率低于血培养。②阳性组患者的ESR、PCT及CRP的均数高于阴性组,脓毒性休克的比例大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病例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NGS有利于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感染性眼病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感染性眼病是发展中国家重要致盲原因之一,病原微生物检查是感染性眼病诊断的金标准。由于眼部组织取材困难、标本量少,实验室诊断阳性率偏低,严重影响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感染性眼病实验室诊断能力不足,缺乏眼部微生物检测的标准化方法。为此,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组织专家和相关课题组通过讨论和临床验证,总结出适合我国眼科临床实践的病原学诊断路径,形成感染性眼病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该共识从常见感染性眼病临床表现和送检指征入手,规范眼部标本采集、转运、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强调眼科医师应与微生物检验人员充分配合,正确选择适宜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提倡床旁接种,同时针对刮片细胞学检查、传统微生物培养、棘阿米巴培养以及核酸检测、宏基因组测序等技术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