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保存期末的凝血因子活性及血栓弹力图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保存期末的凝血因子活性及血栓弹力图(TEG),为指导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日照市中心血站采集的65人份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为研究对象。去白细胞血小板采用MCS+型血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管路耗材采集。分别于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保存前、(22±2)℃振荡保存第5天和第7天时,对其血小板计数、FⅧ活性、FⅨ活性和TEG进行检测。对以上指标3个不同保存时间点的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65人份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于保存前、保存第5天和第7天时,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0.8±0.5)×10 11/L、(8.7±1.1)×10 11/L、(8.2±1.5)×10 11/L,FⅧ活性分别为(105.9±38.2)%、(57.2±22.4)%、(30.5±17.5)%,FⅨ活性分别为(97.8±27.5)%、(54.9±19.7)%、(38.4±12.4)%。保存前、保存第5天和第7天时,上述3项指标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93.90, P<0.001; F=126.16, P<0.001; F=141.04, P<0.001);保存第5天与保存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 t=10.52, P<0.001;LSD- t=10.13, P<0.001;LSD- t=11.76, P<0.001),保存第7天与第5天分别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LSD- t=2.34, P=0.020;LSD- t=5.53, P<0.001;LSD- t=4.50, P<0.001)。② 65人份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于保存前、保存第5天和第7天时,TEG参数R值、K值、α角、MA值依次分别为(8.8±0.5)min、(14.1±0.7)min、(16.1±0.6)min,(1.7±0.1)min、(1.8±0.5)min、(1.9±0.6)min,(69.7±3.4)°、(69.1±1.8)°、(69.2±2.6)°,(86.7±2.6)mm、(82.2±3.1)mm、(80.5±3.3)mm;R值、K值、MA值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 522.59, P<0.001; F=3.15, P=0.045; F=73.42, P<0.001)。其中,保存第5天与保存前比较,R值显著升高,MA值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 t=49.90, P<0.001;LSD- t=8.51, P<0.001);保存第7天与第5天比较,R值亦显著升高,MA值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 t=18.83, P<0.001;LSD- t=3.22, P=0.002)。 结论: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于保存期末,即(22±2)℃振荡保存第5天时,其凝血活性成分明显损耗,凝血功能有所下降。临床输注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时,应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选择使用不同保存期的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栓弹力图最大血块强度值联合动脉血乳酸检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最大血块强度值(MA)联合动脉血乳酸检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年龄≥ 60岁的脓毒症患者(63例)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入院时的血栓弹力图MA值、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基础疾病、体质指数、实验室检测指标及相关治疗。根据研究对象28 d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MA、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及上述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探讨MA与各感染指标及年龄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MA、乳酸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3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主要感染来源为肺部及腹腔感染(79.4%、50/63),血培养阳性率为15.9%(10/63),病死率为66.7%(42/63)。生存组与死亡组的淋巴细胞计数、乳酸水平、MA值及ICU滞留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47、2.153、2.745、-3.574,均 P<0.05),且MA与乳酸、SOFA评分以及生存结局均具有相关性( r=-0.498、-0.506、-0.358,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酸及MA值为影响脓毒症患者生存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 OR=1.626、0.766,均 P<0.05)。乳酸、MA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及95% CI分别为0.77(0.521~0.832)、0.58(0.574~0.730)、0.89(0.763~0.846)(均 P<0.05)。 结论:MA联合动脉血乳酸的检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栓弹力图在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DVT形成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TEG)在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治疗的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下肢DVT分为对照组(未发生下肢DVT, n=42例)与观察组(发生下肢DVT, n=20例)。比较两组常规凝血指标、TEG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经典凝血功能参数与TEG参数在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预测价值。 结果: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3.29±3.40)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66±3.36)s;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3.83±0.46)g/L、D-二聚体(D-D)(1.77±0.43)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7±0.51)g/L、(1.56±0.35)g/L( t=2.59、-2.68、-2.05,均 P < 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观察组凝血反应时间(R)、细胞凝集形成时间(K)分别为(3.80±0.83)min、(3.38±0.51)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49±1.21)min、(3.82±0.55)min;观察组凝血块强度最大值(MA)、细胞凝集形成速率(α-Angle)分别为(78.69±9.22)mm、(83.37±9.30)°,均大于对照组的(68.33±9.10)mm、(71.25±8.35)°( t=2.30、2.96、-4.17、-5.15,均 P < 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3,大于上述各指标单独AUC面积( P < 0.05)。 结论:APTT、FIB、D-D、R、K、MA、α-Angle水平在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患者下肢DVT与非DVT患者之间差异较明显,各指标联合应用可作为踝关节高能量损伤术后患者的血栓防治依据,应用优势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血栓弹力图评估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血栓弹力图(TEG)评估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患者150例,根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不同分为轻伤组( n=34)、重伤组( n=67)及危重伤组( n=49)。选择同一时段在本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伤后6、12 h血栓弹力图各指标及同型半胱氨酸变化趋势。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创伤组受伤后12 h TEG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及创伤组6、12 h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别为(8.42±1.22)、(16.11±2.37)、(21.78±4.64)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创伤后6 h比较,轻伤组、重伤组及危重伤三组受伤12 h的凝集时间(K值)、凝血反应时间(R值)均显著升高,凝固角(α角)、血栓最大幅度(MA值)均显著下降( P<0.05);危重伤组各时间点K值、R值均高于低于轻伤组和重伤组,α角、MA值低于轻伤组和重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创伤后6 h比较,轻伤组、重伤组及危重伤三组受伤12 h的Hcy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危重伤组各时间点Hcy水平均高于轻伤组、重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创伤患者Hcy水平与TEG指标的K值、R值呈正相关( r=0.224,0.317, P<0.01),与α角、MA值呈负相关( r=-0.261,-0.322; P<0.01)。 结论:危重伤急性创伤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紊乱。Hcy联合血栓弹力图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早期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血栓弹力图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血栓弹力图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诱导前用药及麻醉诱导方式相同,麻醉维持期对照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注射右美托咪啶。分别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血栓弹力图指标、术前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术后镇痛效果(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术后3 h两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纤维蛋白原反应时间(K)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 P<0.05);术后3 h两组血栓最大幅度(MA)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与术前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降低(均 P<0.05),且观察组术后24、48 h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与术前相比,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6、48 h CD4 +、CD8 +、CD4 +/CD8 +均得到改善(均 P<0.05),且观察组术后6、48 h与对照组同等时间相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观察组为5.00%(3/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单独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相比,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啶能帮助胃癌根治术患者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可改善患者血凝状态,对细胞免疫功能可起到更好的调节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栓弹力图参数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参数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TEG检查。END定义为入院24 h内任意一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4分。采用单变量分析比较END组和非END组之间人口统计学特征、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TEG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线评估不同模型对END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17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68.9±13.4)岁,男性111例(63.8%),中位基线NIHSS评分为5.0分,29例(16.7%)发生END。与非END组患者相比,END组患者年龄、高半胱氨酸、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基线NIHSS评分以及存在糖尿病和出血性转化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增高( P均<0.05),而TEG凝血反应时间显著缩短( P=0.005)。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 OR)1.02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2 ~1.066; P=0.031]、糖尿病( OR 2.627,95% CI 1.021~7.176; P=0.041)、高敏C反应蛋白较高( OR 1.050,95% CI 1.018~1.083; P=0.002)、出血性转化( OR 3.088,95% CI 1.707 ~ 13.492; P=0.034)及TEG凝血反应时间缩短( OR 0.440,95% CI 0.213~0.907; P=0.026)是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由年龄、糖尿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出血性转化构成的基础模型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766(95% CI 0.665~0.871)。将TEG凝血反应时间加入基础模型后,预测END的ROC曲线下面积增至0.816(95% CI 0.733~0.899)。 结论:TEG凝血反应时间缩短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栓弹力图在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12月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确诊新生儿DIC并住院治疗的49例患儿,纳入DIC组( n=49)。选择同期本院临床表现与DIC相似,但不符合新生儿DIC诊断的50例患儿,纳入非DIC组( n=50)。选择同期于本院住院的凝血功能正常的50例新生儿,纳入对照组( n=50)。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3组新生儿的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FIB)、D二聚体水平,TEG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α角)、血栓最大幅度(MA值),以及血小板计数等凝血功能观察指标。对3组上述指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法。各项凝血功能观察指标与新生儿DIC发生的关系,采用Spearman轶相关分析。各项凝血功能观察指标对新生儿DIC的诊断效能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最佳临界值。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8年KT第009号),并与所有受试者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 DIC组、非DIC组和对照组患儿PT、APTT、FIB水平、D二聚体水平、R值、K值、α角、MA值和血小板计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60.79、40.00、15.30、62.92、431.29、38.19、95.85、54.54、95.60, P<0.001);DIC组患儿的上述各指标分别与非DIC组(LSD- t=4.28、9.17、3.36、35.80、3.48、2.39、12.49、17.48、82.96, P<0.001)和对照组(LSD- t=4.55、19.70、3.55、39.90、6.56、3.20、20.36、19.80、120.07, P<0.001)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②PT、APTT、D二聚体水平、R值、K值与新生儿DIC发生呈正相关关系( r=0.513, P<0.001; r=0.321, P<0.001; r=0.561, P<0.001; r=0.608, P<0.001; r=0.237, P=0.018);FIB水平、α角、MA值、血小板计数与新生儿DIC发生呈负相关关系( r=-0.458, P<0.001; r=-0.436, P<0.001; r=-0.431, P<0.001; r=-0.625, P<0.001)。③各项凝血功能观察指标对新生儿DIC的诊断效能分析结果显示,R值诊断新生儿DIC的ROC-AUC最高,为0.919(95% CI:0.874~0.963),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R值诊断新生儿DIC的最佳临界值为7.5 min,特异度为90.0%,敏感度为67.4%,约登指数为0.705。D二聚体水平诊断新生儿DIC的敏感度最高(85.7%),ROC-AUC为0.892(95% CI:0.836~0.947),其最佳临界值为2 mg/L,特异度为62.0%,约登指数为0.477。 结论:TEG对新生儿DIC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可作为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的辅助手段,而二者结合则可以更好指导临床对新生儿DIC进行早期诊断和准确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栓弹力图评估肾肿瘤患者术前凝血状态的临床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TEG)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来评估肾肿瘤患者术前的凝血功能状态,评估肾肿瘤患者术前凝血状态过程中TEG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TEG与凝血五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行肾占位性病变手术的患者142例,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肾癌组(97例)与肾良性疾病组(45例)。分别用TEG和常规凝血检测评估两组患者术前的凝血功能状态及两种凝血方法的临床价值。比较肾癌组患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病理分期的TEG参数。比较肾癌组患者的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肾良性疾病组比较,肾癌组患者TEG的R值、K值缩短( P<0.01),Angle角、MA和CI值增宽( P<0.01)。常规凝血功能参数方面:与肾良性疾病组比较,肾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升高( P<0.01),国际化标准比值(INR)、D-二聚体(DD)值上升( 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值下降( P<0.05),但两组的活化酶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类肾癌患者的各项TEG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肾癌组Ⅰ、Ⅱ、Ⅲ期患者之间的TEG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肾癌Ⅳ期患者的K值缩短( P<0.05),Angle角增宽( P<0.05);肾癌Ⅳ期患者的MA值和CI值较Ⅰ、Ⅱ、Ⅲ期升高( 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肾癌患者的TEG参数比较,有淋巴结转移肾癌患者的K值缩短( P<0.05), Angle角、MA和CI值增宽( P<0.05);TEG参数的R值与APTT呈正相关( r=0.445, P<0.01);K值与PTA呈正相关( r=0.206, P<0.05),与PT、FIB、DD呈负相关( r=-0.221、-0.485、-0.208, P<0.05);Angle角与FIB呈正相关( r=0.389, P<0.01),与APTT呈负相关( r=-0.257, P<0.05);MA值与FIB、DD呈正相关( r=0.642、0.279, P<0.05);CI值与PT、FIB和DD呈正相关( r=0.205、0.536、0.288, P<0.05),与APTT呈负相关( r=0.278, P<0.01)。 结论:肾肿瘤患者术前血液易处于高凝状态,而且高凝状态与晚期病情呈正相关。用TEG来评估肾癌患者术前的凝血状态更准确,与常规凝血实验检测具有互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治疗期间血小板高反应性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 TyG)指数与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治疗期间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 HTP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维持剂量氯吡格雷(75 mg/d)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TyG指数最高四分位数(Q4)定义为胰岛素抵抗。通过血栓弹力图评估血小板反应性,将二磷酸腺苷诱导的凝块强度MA ADP>47 mm定义为氯吡格雷HTPR。应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TyG指数与血小板反应性的独立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TyG指数与MA ADP呈线性相关。根据TyG指数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氯吡格雷HTPR发生率随TyG指数四分位数增加显著增高( P趋势=0.017)。多变量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与氯吡格雷HTPR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优势比4.597,95%置信区间1.285~16.446; P=0.019)。 结论:在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氯吡格雷HTPR发生率随TyG指数四分位数增高而逐渐增高,TyG指数评估的胰岛素抵抗与氯吡格雷HTPR独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烧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变化探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重症烧伤患者早期(即伤后14 d内)凝血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5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重症烧伤患者,根据烧伤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烧伤组(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和特重度烧伤组(33例,其中男26例、女7例)。收集患者入院时、伤后48 h与72 h和伤后7 d与14 d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栓弹力图指标水平。常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血栓弹力图指标包括凝固角(即α角)、凝血综合指数(CI)以及MA值、R值和K值(分别反映最大振幅、凝血反应时间、血液凝固时间)。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 χ2检验。对2组患者各指标数据进行混合效应模型验证,同时对PLT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所有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指标数据(除CI外)分别与PLT和常规凝血指标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入院时、伤后48 h与72 h和伤后7 d与14 d,重度烧伤组患者的PLT分别为(203±91)、(148±70)、(123±63)、(203±62)、(402±140)×10 9/L,特重度烧伤组患者的PLT分别为(235±116)、(145±71)、(109±52)、(235±106)、(455±138)×10 9/L,总体比较,仅时间因素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2.55, P<0.05),重度烧伤组患者PLT仅伤后7 d与其相邻的2个时间点(伤后72 h及伤后14 d)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特重度烧伤组患者PLT各相邻时间点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PT、TT、FIB水平总体比较,仅时间因素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6.04、8.45、32.90, P值均<0.05),特重度烧伤组患者伤后14 d内的APTT、FIB水平均长于/高于重度烧伤组。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MA值、α角、K值、CI总体比较,仅时间因素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18.82、11.38、9.11、9.42, P值均<0.05)。MA值与PLT呈中度相关( r=0.69, P<0.05),与TT、FIB水平均呈弱相关( r值分别为-0.29、0.30, P<0.05),与D-二聚体水平呈极弱相关( r=-0.15, P<0.05);α角与PLT呈中度相关( r=0.58, P<0.05),与FIB水平和TT均呈弱相关( r值分别为0.26、-0.29, P<0.05);R值与APTT、FIB水平均呈弱相关( r值分别为0.24、0.31, P<0.05),与PT、TT呈极弱相关( r值分别为0.16、0.14, P<0.05);K值与PLT呈中度相关( r=-0.59, P<0.05),与FIB水平、TT均呈弱相关( r值分别为-0.29、0.32, P<0.05),与D-二聚体水平呈极弱相关( r=-0.15, P<0.05)。 结论:重症烧伤患者早期即存在凝血功能不全、血小板聚集能力以及FIB功能增强等凝血功能变化的特点。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栓弹力图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能相互替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