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肾周CT特征结合血清肌酐水平探讨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识别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入ICU 24 h内的肾周CT影像特征,建立并验证临床-影像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36例ICU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入ICU的时间,将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51例脓毒症患者纳入训练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5例脓毒症患者纳入验证组。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KI,将训练组患者分为脓毒症不伴AKI组(139例)和脓毒症伴AKI组(112例)。收集与AKI发生相关的临床指标,并分析患者入ICU 24 h内的肾周CT影像指标。对每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P < 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与AKI发生独立相关的临床和影像指标,建立并验证临床-影像诊断模型。结果:脓毒症伴AKI组和脓毒症不伴AKI组脓毒症感染部位、实验室指标(血清肌酐升高、血清尿素氮升高、血清碳酸氢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影像指标中,脓毒症伴AKI组的左肾周筋膜增厚发生率及左肾周脂肪密度相对百分比均更高、左肾后脂肪厚度更厚(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肌酐升高[比值比(OR)= 40.495,95%置信区间(CI)(18.805,87.200),P < 0.001]、左侧肾周筋膜增厚[OR = 3.437,95%CI(1.597,7.398),P = 0.002]均是脓毒症患者伴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组临床-影像诊断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95%CI(0.850,0.929),P < 0.001],验证组的AUC为0.877[95%CI(0.788,0.938),P < 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入ICU 24 h内腹部CT平扫特征——左肾周筋膜增厚是脓毒症伴AKI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基线血清肌酐水平增高提示脓毒症伴AKI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抗氧化和炎症指标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血清Kloth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德清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DKD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轻度组[60 mL·min-1·(1.73 m2)-1 < eGFR ≤ 90 mL·min-1·(1.73 m2)-1]、中度组[30 mL·min-1·(1.73 m2)-1 < eGFR ≤ 60 mL·min-1·(1.73 m2)-1]和重度组[eGFR ≤ 30 mL·min-1·(1.73 m2)-1]3个亚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法测定血清Klotho、SOD、MDA、AOPP指标水平,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尿素氮、尿总蛋白,并计算eGFR。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清Klotho、SOD、MDA、AOPP的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亚组DKD患者血清Klotho、SOD、MDA、AOPP、eGFR、血清肌酐、尿素氮、尿总蛋白水平,并应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清Klotho、SOD、MDA、AOPP水平与DKD患者肾功能指标(eGFR、血清肌酐、尿素氮、尿总蛋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Klotho、SO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MDA、AOP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 14.301、9.864、10.241、16.493,P均< 0.001)。观察组各亚组间血清Klotho、SOD、MDA、AOPP、eGFR、尿总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57.456、112.789、98.321、145.123、137.700、35.330、119.000、141.900,P均< 0.001)。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血清Klotho[(610 ± 102)、(436 ± 76)、(315 ± 51)ng/L]、SOD[(41 ± 7)、(32 ± 6)、(25 ± 4)U/L]及eGFR[(77 ± 13)、(47 ± 12)、(24 ± 5)mL·min-1·(1.73 m2)-1]水平均显著降低,且重度组更低(P均< 0.05);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的血清MDA[(4.8 ± 1.4)、(7.6 ± 2.0)、(10.6 ± 2.8)mmol/L]、AOPP[(44 ± 4)、(61 ± 6)、(73 ± 7)mg/L]、尿总蛋白[(175 ± 18)、(193 ± 16)、(214 ± 18)mg/24 h]、血清肌酐[(205 ± 18)、(243 ± 19)、(283 ± 20)μmol/L]及血清尿素氮[(9.2 ± 1.4)、(15.3 ± 3.2)、(23.2 ± 4.6)mmol/L]水平均显著升高,且重度组更高(P均< 0.05)。血清Klotho、SOD水平与DKD患者的eGFR均呈正相关(r = 0.737、0.558,P均< 0.001),与尿总蛋白(r = -0.553、-0.511,P = 0.002、0.003)、血清肌酐(r = -0.523、-0.413,P = 0.007、0.010)和尿素氮(r = -0.462、-0.509,P < 0.001、= 0.008)均呈负相关;血清MDA、AOPP水平与DKD患者的eGFR均呈负相关(r = -0.647、-0.755,P均< 0.001),与尿总蛋白(r = 0.526、0.585,P均< 0.001)、血清肌酐(r = 0.439、0.454,P = 0.012、< 0.001)和尿素氮(r = 0.603、0.632,P均< 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Klotho、SOD、MDA、AOPP指标与DKD患者的肾功能密切相关,可为DK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6、IL-8、IL-9、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肾损伤的SLE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血清IL-6、IL-8、IL-9、IL-10水平和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IL-6、IL-8、IL-9、IL-10水平与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IL-8、IL-9、IL-10、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水平分别为(13.38±2.45)pg/mL、(68.01±10.47)pg/mL、(10.49±2.06)pg/mL、(9.42±2.50)pg/mL、(15.12±3.04)mmol/L、(159.90±28.51)μmol/L、(476.22±48.1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6±0.39)pg/mL、(30.25±5.55)pg/mL、(5.51±1.10)pg/mL、(4.70±1.08)pg/mL、(5.20±1.38)mmol/L、(86.57±10.80)μmol/L、(204.51±30.60)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IL-8、IL-9、IL-10水平与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SLE患者的血清IL-6、IL-8、IL-9、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与早期肾损伤密切相关,有助于评估病情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对香豆酸通过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减轻糖尿病肾病病变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对香豆酸(p-CA)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6组:对照组(n=10)、DN组(n=10)、低剂量对香豆酸组(L-p-CA)(n=10)、中剂量对香豆酸组(M-p-CA)(n=10)、高剂量对香豆酸组(H-p-CA)(n=10)和RhoA激动剂U-46619组(U-46619)(n=12).对照组大鼠为健康SD大鼠,其他组大鼠均为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DN模型大鼠.造模后,对照组和DN组大鼠灌胃2 mL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L-p-CA组、M-p-CA组和H-p-CA组大鼠分别灌胃2 mL剂量为50,100,200 mg/(kg·d)的对香豆酸溶液,U-46619组大鼠同时灌胃1 mL对香豆酸溶液(剂量为200 mg/(kg·d))以及1 mL剂量为30 μg/(kg·d)的RhoA激动剂U-46619.各组大鼠均干预12周.治疗后检测各组大鼠生化指标水平: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血肌酐(Cr)和24 h尿蛋白;以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通过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三色染色评价大鼠肾脏损伤和纤维化.通过qRT-PCR检测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录活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肾脏TNF-α、IL-1β、MCP-1、RhoA和ROCK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N组大鼠的FPG、FINS、24 h尿蛋白、HbA1c、BUN和Cr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发生明显病变,肾组织纤维化面积升高(P<0.05);血清SOD、CAT和GSH-PX水平均降低(P<0.05),MDA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TNF-α、IL-1β和MCP-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肾组织RhoA和ROCK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DN组比较,L-p-CA组、M-p-CA组和H-p-CA组大鼠的FPG、FINS、24 h尿蛋白、HbA1c、BUN和Cr水平降低(P<0.05);肾组织病变减轻,肾组织纤维化面积降低(P<0.05);血清SOD、CAT和GSH-PX水平均升高(P<0.05),MDA水平降低(P<0.05);肾组织TNF-α、IL-1β和MCP-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肾组织RhoA和ROCK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L-p-CA组和M-p-CA组比较,H-p-CA组大鼠的FPG、FINS、24h尿蛋白、HbA1c、BUN和Cr水平降低(P<0.05);肾组织病变减轻,肾组织纤维化面积降低(P<0.05);血清SOD、CAT和GSH-PX水平均升高(P<0.05),MDA水平降低(P<0.05);肾组织TNF-α、IL-1β和MCP-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肾组织RhoA和ROCK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H-p-CA组比较,U-46619组大鼠的FPG、FINS、24h尿蛋白、HbA1c、BUN和Cr水平均升高(P<0.05);肾组织病变加重,肾组织纤维化面积升高(P<0.05);血清SOD、CAT和GSH-PX水平均降低(P<0.05),MDA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TNF-α、IL-1 β和MCP-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肾组织RhoA和ROCK 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对香豆酸通过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减轻糖尿病肾病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地黄叶总苷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地黄叶总苷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血糖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地黄叶总苷胶囊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肾功能、血糖、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一的对比与分析.结果 治疗后经组间统计学比较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69/75)、72.00%(54/7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β2 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U-β2MG)、24 h 尿蛋白总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 2 h 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细胞内细胞黏附分子-1(intra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明显处于较低水平;两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均呈现升高趋势,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明显处于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地黄叶总苷胶囊治疗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7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长春新碱组(n=34,长春新碱联合地塞米松与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组(n=36,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与沙利度胺),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M蛋白水平及骨髓瘤细胞数.结果 硼替佐米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长春新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SCr、BUN水平及CD4+/CD8+均高于本组治疗前,CD8+、M蛋白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骨髓瘤细胞数均少于本组治疗前,硼替佐米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长春新碱组,CD8+、SCr、BUN、M蛋白水平均低于长春新碱组,骨髓瘤细胞数少于长春新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与沙利度胺可以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M蛋白和骨髓瘤细胞生成,提高临床疗效,且对肾功能损害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肾炎汤联合西药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t-PA、PAI-1、sFas、sFasL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观察肾炎汤联合西药对急性肾小球肾炎(AGN)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及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的影响.方法 AGN患者92例按奇偶数分组法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肾炎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疗效及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并对两组肾功能及血清t-PA、PAI-1、sFas、sFasL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研究组血尿消退时间、血沉恢复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及血压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比治疗前低,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t-PA较治疗前升高,PAI-1、sFas、sFasL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炎汤联合西药治疗AGN患者可有效缩短其临床指标恢复时间,提升疗效,可能与上调t-PA水平及下调PAI-1、sFas、sFasL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肾上腺皮质类激素结合肾综活血汤治疗脾肾两虚型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研究肾上腺皮质类激素结合肾综活血汤治疗脾肾两虚型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徐州市中医院和邳州市中医院共同收集的82例脾肾两虚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病人实施常规治疗(低盐饮食、低蛋白、利尿、保肾、降压、抗凝)基础上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 mg/(kg·d)早晨饭前服用8周后每周降低原每日药量的10%,并逐渐减至小剂量0~5 mg/(kg·d);试验组41例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肾综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尿红细胞)、肾功能[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e)、尿酸(uric acid,UA)、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少尿、疲倦乏力、食少纳呆和肢体困重积分降低明显,且试验组病人这些指标改变幅度方面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尿微量白蛋白方面降低明显,且试验组指标改善程度方面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UN、Cr浓度方面两组病人治疗后降低明显,且试验组患者这些指标改变幅度方面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浓度水平方面,两组病人治疗后下降明显,且试验组病人这些指标改变幅度方面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里面的TG,TC、LDL-C浓度水平方面,两组病人治疗后降低明显,血清里面的HDL-C浓度水平升高明显,且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更低,血清HDL-C水平显著更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48%(33/41)],试验组总有效率[95.12%(39/41)]显著更高(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1%(3/41)]与试验组[4.87%(3/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上腺皮质类激素结合肾综活血汤治疗脾肾两虚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尿常规指标及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京尼平对大鼠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京尼平对大鼠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肾移植组(KT)、京尼平干预组(GP),Control组和Sham组,每组6只,KT组和GP组供、受体每组各6只.采用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GP组术前1 h予50 mg/kg京尼平灌胃.于术后24 h获取大鼠血清和肾脏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大鼠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解耦联蛋白2(UCP2)的蛋白表达.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HE结果显示,KT组大鼠肾脏有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变性、间质细胞水肿、皮质出血,GP组肾组织结构损害较轻.ELISA结果显示,GP组血清 Scr、BUN 和肾组织 MDA 低于 KT组(42.06±4.03 比 53.18±3.59、28.82±2.31 比42.49±5.05、4.01±0.39 比 5.13±0.31,i=5.04、6.03、5.42,P<0.05),而 SOD 水平高于 KT 组(8.58±0.75比6.88±0.45,t=4.77,P<0.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GP组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率低于 KT组(3.53±1.795 比 17.53±6.91,t=4.81,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GP 组AMPK、SIRT1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 KT组(1.07±0.17 比 0.52±0.11、0.84±0.15 比 0.48±0.23,t=6.49、3.29,P<0.05),而UCP2 蛋白表达水平低于 KT组(0.85±0.20 比 1.18±0.07,t=3.89,P<0.05).结论 京尼平可能通过激活AMPK/SIRT1通路减轻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托伐普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托伐普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合并低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1日-2023年6月1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HFpEF合并有低钠血症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53例)和托伐普坦组(53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托伐普坦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托伐普坦片15 mg,24 h后增至30 mg,然后根据血清钠水平增减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60mg/d,血清钠水平≥150mmol/L时停药.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24 h尿量、血清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及其变化幅度,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24h尿量、血清钠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托伐普坦组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LVESD、LVEDD、NT-proBN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托伐普坦组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托伐普坦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24 h尿量、血清钠水平的变化均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及变化幅度,以及恶心呕吐、头晕、高钠血症、尿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伐普坦能够改善HFpEF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心功能,增加血钠水平,且不影响其肾功能,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