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过表达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 VEGF 165)的重组腺病毒(Ad-hVEGF 165)和携带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 TIMP-1)的重组腺病毒(Ad-hTIMP-1)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8周龄Wistar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空载病毒对照组(Ad-Track),Ad-hVEGF 165组,Ad-hTIMP-1和双基因组(hVEGF 165+hTIMP-1),每组6只。除Sham组外,各组大鼠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以心电图出现ST段弓背抬高,Q波或T波倒置,局部心肌变白为模型成功。分别在心肌梗死区域四点注射相应重组腺病毒病毒生理盐水稀释液100 μL(1×10 10 VP/100 μL);Sham组未予任何处理。4周后实验动物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测后处死取心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心肌组织hVEGF 165和hTIMP-1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凋亡相关因子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凋亡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Ad-Track组心率(heart rate,HR)(480.83±24.09)次/min、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6.88±0.44)mm、左室收缩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4.85±0.42)mm均较Sham组(433.16±17.86)次/min、(6.20±0.45)mm、(4.06±0.70),增加( P<0.05),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2.70±3.17)、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29.52±1.88)%均较Sham组(72.78±5.44)%、(37.20±4.71)%显著降低( P<0.01);hVEGF 165-hTIMP-1组LVEF(71.50±6.23)%、LVFS(36.17±5.27)%均显著高于Ad-Track组( P<0.01),LVEDD(6.22±0.39)mm、LVESD(4.13±0.23)mm均低于Ad-Track组( P<0.05);hVEGF 165-hTIMP-1组LVEF、LVFS均高于Ad-hVEGF 165组(64.65±4.00)%、(30.95±2.57)%( 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VEGF 165-hTIMP-1组心肌组织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al-xl/Bcl-2相关死亡促进因子(Bad)mRNA表达均较Ad-Track组降低( P<0.01或 P<0.05),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mRNA表达均较Ad-Track组升高( P<0.01);hVEGF 165-hTIMP-1组心肌组织Bax、Caspase-3 mRNA表达较Ad-hVEGF 165组降低( P<0.05)。hVEGF 165-hTIMP-1组心肌组织Bax、Caspase-3、Bad、Bcl-2 mRNA表达与Sh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VEGF 165-hTIMP-1组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较Ad-hVEGF 165组、Ad-hTIMP-1组及Ad-Track组显著降低(均 P<0.01),Bcl-2蛋白表达较Ad-hVEGF 165组、Ad-hTIMP-1组及Ad-Track组升高(均 P<0.05)。与Sham组比较,hVEGF 165-hTIMP-1组Bax、Caspase-3、Bcl-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联合hVEGF 165和hTIMP-1基因过表达可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收缩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相关,且hVEGF 165和hTIMP-1联合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骨髓CD11b+巨噬细胞分泌VEGF-A165b抑制老年小鼠新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老年小鼠缺血组织中骨髓(BM)源性CD11b+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165b抑制老年小鼠新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 8 周龄小鼠(对照组)和>72 周龄小鼠(观察组)后肢缺血模型,每组 6 只,分别于术前、术后第 0、4、7、14 天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LSBFI)评估血流恢复状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于术后第 4 天,对巨噬细胞(Mac-3)进行染色,计算巨噬细胞数量,于第 14 天对CD31+巨噬细胞进行染色检测两组缺血后肢肌肉中毛细血管密度.采用Western印迹,于术后第 4 天检测两组缺血肌肉组织中VEGF-A、丝氨酸精氨酸蛋白剪接因子(SC35)、Wnt5a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qPCR)于术后第 4 天检测两组缺血肌肉组织中BM源性CD11b+巨噬细胞裂解物及缺血肌肉中VEGF-A165b、Wnt5a mRNA水平.采用含有观察组BM源性CD11b+巨噬细胞的特殊培养液在缺氧条件下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24 h,计算每个板口的 6 个区域中出芽数量和长度评估CD11b+巨噬细胞分泌的VEGF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LSBFI显示,观察组后肢缺血呈现低灌注信号(深蓝色),而对照组呈现高灌注信号(红色).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缺血后肢肌肉中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缺血肌肉组织中VEGF-A、SC35、Wnt5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BM源性CD11b+巨噬细胞中及缺血肌肉组织中VEGF-A165b、Wnt5a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HUVEC芽的数量和长度,与不含有观察组小鼠BM源性的CD11b+巨噬细胞的培养液相比,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 衰老可通过VEGF-A165b机制损害缺氧组织的新血管形成,其机制可能由Wnt5a-SC35 信号通路介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VEGF基因可变剪接在根尖周囊肿骨破坏过程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本研究以根尖周囊肿为疾病模型,根据其临床特点确定骨破坏速率,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间质中微血管密度;同时原代培养囊壁成纤维细胞,检测其中各种VEGF异构体对微血管增生及破骨细胞诱导效率的影响,探讨VEGF可变剪接在牙源性囊肿骨破坏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9例根尖周囊肿,以CD34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凸显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血管腔面积,曲面断层影像进行病变面积的测量,并选取其中13例新鲜手术标本进行根尖周囊肿囊壁成纤维细胞培养,制备条件培养基和诱导破骨细胞,并进行RNA的提取及realtimePCR检测VEGF异构体的相对表达量.x2检验用于评估CD34阳性的血管腔面积和临床特点.血管腔面积、各种异构体相对表达量、囊肿进展速率和破骨细胞诱导效率的关系由线性回归及Spearman's等级相关评估.结果 VEGF-121a/总VEGF和VEGF-165a/总VEGF正相关于微血管管腔面积,后者则与囊肿骨破坏速率正相关;而VEGF和VEGF-189a的相对表达量正相关于破骨细胞诱导效率,VEGF-165b/总VEGF和VEGF-189b/总VEGF则与破骨细胞诱导效率成负相关.结论 提示VEGF-xxxa型可能主要促进囊肿的骨坏过程,而VEGF-xxxb型则可能有抑制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乳酸脱氢酶(LDH)、糖类抗原125(CA125)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山西省汾阳医院和山西大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经病理确诊初治DLBCL患者30例及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VEGF、CA125及β2-MG的表达水平,速率法测定血清中LDH含量.结果DLBCL患者VEGF、LDH、CA125及β2-MG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368±194)比(156±48)pg/ml,t=5.718,P=0.000;(487±252)比(177±32)U/L,t=6.658,P=0.000;(58±16)比(19±10)U/ml,t=9.701,P=0.000;(3.1±1.5)比(1.6±0.3)mg/L,t=5.612,P=0.000].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LDH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506±165)比(275±154)pg/ml,t=3.896,P=0.000;(886±433)比(220±86)U/L,t=5.244,P=0.000].有骨髓浸润患者血清VEGF、LDH表达水平高于无骨髓浸润患者[(505±201)比(299±152)pg/ml,t=3.148,P=0.004;(798±463)比(331±166)U/L,t=3.113,P=0.005].有A症状患者血清VEGF、LDH表达水平与有B症状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LBCL患者血清CA125及β2-MG表达水平在临床分期,有A、B症状亚组及有无骨髓浸润亚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LBCL患者VEGF与LDH表达呈正相关(r=0.458,P<0.05).结论DLBCL患者高表达VEGF、LDH、CA125及β2-MG,VEGF、LDH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疾病进展及侵袭过程密切相关.联合检测VEGF、LDH可能成为预测DLBCL患者骨髓侵犯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移植促进缺血皮瓣血管的生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如何促进大块组织工程骨早期血管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通过细胞共培养以及添加生物活性因子来促进血管生成均是很好地促进早期血管化的方法.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基因转染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移植在体内促进血管生成的能力,为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5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入5组,每组10只,于SD大鼠背部中线上建立一个4 cm×1.5 cm大小的缺血皮瓣模型,分别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 VEGF165基因转染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 组)、单独转染VEGF165基因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B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未转染VEGF165基因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组)、未转染VEGF165基因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D组)、DMEM培养基(E组).ELISA检测外周血VEGF水平,组织学观察其皮瓣存活状况及微血管密度.结果与结论:①术后A组皮瓣存活质量较其他4组高;②A组、B组术后第2,4,7,14天外周血中的VEGF持续高表达且逐渐升高,第7天时达到峰值,第14天时较术后第2天明显下降.不同时期A组外周血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术后第11天,A组皮瓣存活率高于其他4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术后第11天,A组微血管密度远远大于其他4组,差异有显著性意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VEGF165基因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移植可促进缺血皮瓣血管化,提高缺血皮瓣存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牵拉力对RPE细胞分泌VEGF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牵拉力诱导下RPE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ARPE-19细胞株.方法 应用Flexcell-5000应力加载系统牵拉3D-RPE模型.根据不同大小牵拉力分为对照组(无牵拉力组)、A组(20%形变组)、B组(10%形变组)、C组(5%形变组).各组依照不同的时间点收取样本进行检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0、24、48 h)VEGFA mRNA的表达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0、24、48 h)VEGFA-165的表达以及ELISA方法检测(0、12、24、36、48 h)细胞上清液中VEGFA的分泌.同时,为了体外定量检测细胞VEGF的促新生血管形成能力,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了体外成管实验(24、48h).主要指标 VEGFA mRNA相对表达量、VEGFA-165相对表达量、细胞上清液VEGFA分泌量、HUVEC成网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B和C组在24 h(F=7.99,P=0.009)和48 h(F=75.09,P=0.000)的VEGFA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B组VEGFA mRNA相对表达量在任意时间点均高于A组和C组(P均<0.05).受牵拉力的三组的VEGFA-165蛋白相对表达量在24 h(F=51.62,P=0.000)和48 h(F=91.69,P=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B组VEGFA-165蛋白相对表达量在24 h(0.794±0.045)分别是A组的1.3倍(P=0.012)和C组的1.2倍(P=0.043),且在48 h(1.192±0.042)VEGFA-165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是A组的1.4倍(P=0.0001)和C组的1.3倍(P=0.0001).随着时间延长,在24 h(F=131.16,P=0.0001)、36h (F=66.56,P=0.0001)和48 h(F=605.19,P=0.0001)A、B和C组细胞上清液VEGF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体外成管实验中,48 h受牵拉力各组成网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13.13,P=0.002),而24 h仅B组成网数有明显升高(P=0.029).结论 牵拉力可诱导RPE细胞VEGF过表达,且具有时间效应和潜在的促新生血管形成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 165)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被确诊为DN的136例患者(DN组)为研究对象,其中微量蛋白尿组62例、大量蛋白尿组50例、肾功能损害组2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1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血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血清HMGB1、IGF-1及VEGF165浓度.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HMGB1、IGF-1与VEGF 165间的相关性;Logistic有序多分类回归分析DN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HMGB1、IGF-1与VEGF165在DN病情进展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DN组患者血清HMGB1、IGF-1和VEGF16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N组患者血清HMGB1、IGF-1及VEGF165水平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呈正相关(均P< 0.01);血清HMGB1与IGF-1、HMGB1与VEGF165、IGF-1与VEGF165间均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MGB1、IGF-1和VEGF165水平升高是DN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50、1.05、1.24,均P<0.05).HMGB1、IGF-1和VEGF165检测联合诊断DN病情进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单独检测的诊断效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9、0.984、0.942、0.878,P < 0.05).结论 血清HMGB1、IGF-1和VEGF165水平与DN病情严重程度相关,HMGB1、IGF-1和VEGF165联合诊断对DN病情进展的临床预测价值优于HMGB1、IGF-1和VEGF165单一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D打印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支架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藻酸钙微球缓释系统修复犬大段骨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3D打印技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HA/ZrO2)支架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165藻酸钙微球缓释系统修复比格犬股骨干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运用3D打印技术制备HA/ZrO2人工假体,构建复合VEGF165藻酸钙微球缓释系统共培养体系,检测藻酸钙微球包封率、载药量及缓释效果.将16只比格犬根据截取中段股骨干范围分为四组,每组4只.A组:截取犬股骨中段15 mm后,不植入生物材料,作为空白对照组;B组:截取犬股骨中段15 mm后,植入复合VEGF165藻酸钙微球的HA/ZrO2支架,作为股骨干缺损15 mm实验组;C组:同理为截取犬股骨中段25 mm实验组;D组:同理为截取犬股骨中段35 mm实验组.术后大体观察及X线影像学观察;术后12周通过Micro CT扫描、生物力学检测、墨汁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综合评价新型HA/ZrO2梯度生物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 制备所得共培养体系中藻酸钙微球包封率为(62.4±3.6)%,载药量为(23.6±2.9) ng/mg,呈缓慢释放.术后大体观察显示四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X线影像学观察显示:A组随时间推移,形成骨不连;B组人工假体逐渐被新生骨填充,界线逐渐模糊;C组前期反应较A组缓慢,术后12周显示有连续性骨痂通过;D组新骨生成缓慢,仅在断端周围出现新生骨.术后12周新生骨量检测:B组为(238.6±19.1)mm3,C组为(223.3±13.4) mm3,D组为(110.8±6.5)mm3.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极限抗压试验结果显示:B组为(49.7±2.3)MPa,C组为(49.8±2.4) MPa,D组为(46.9±3.6)MPa,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组织切片显示:B、C组可见血管粗大,有明显分支,周围新生骨增加,期间充满血管网,各组间血管数量大小及形态区别不明显,但B组新生骨数量及血管网较多,D组也可见新生骨,其中有细小血管网,但数量较少.结论 3D打印HA/ZrO2支架复合VEGF165藻酸钙微球缓释系统可以修复犬35 mm以内的大段骨缺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BMSCs与VEGF 165-HUVEC局部皮下组织层共移植大鼠缺血皮瓣存活率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修饰的脐静脉内皮细胞(VEGF 165-HUVEC)局部皮下组织层共移植大鼠缺血皮瓣存活率.方法 50只雌性SD大鼠均制备缺血皮瓣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各10只,A组移植BMSCs与VEGF 165-HUVEC(1:1),B组移植VEGF 165-HUVEC,C组移植BMSCs与HU-VEC(1:1),D组移植HUVEC,E组注射等体积0.9%NaCl溶液,比较各组术后第11天皮瓣存活率、皮瓣微血管密度(MVD)及术后第2、4、7、14 d血清VEGF蛋白水平.结果 A、B、C、D、E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84.3% ±4.7%、61.2% ±4.5%、50.1% ±3.8%、43.8% ±2.9%、30.7% ±1.9%,两两比较,P均<0.05.A组术后2、4、7、14 d血清VEGF蛋白水平分别为(486.3±7.5)、(583.7±13.4)、(682.5±12.6)、(274.2±7.1)pg/mL,B组分别为(352.3±4.8)、(435.2±6.9)、(550.2±9.7)、(215.5±5.8)pg/mL,C组分别为(34.8±2.9)、(35.6±3.2)、(29.1±2.8)、(26.9±1.9)pg/mL,D组分别为(33.1±2.0)、(31.2±3.7)、(27.9±2.8)、(24.7±2.1)pg/mL,E组分别为(33.2±3.6)、(30.7±2.8)、(33.2±2.7)、(25.7±1.8)pg/mL,A组与其余组比较,P均<0.05.A、B、C、D、E组MVD计数分别为62.1±5.2、53.7±4.8、40.5±3.1、25.9±3.0、17.8±1.1,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BMSCs与VEGF 165-HUVEC共移植可能提高皮瓣存活率、上调血清VEGF蛋白表达、提高局部MVD,进而提升大鼠缺血皮瓣存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清VEGF、 PDGF-BB、 CTGF水平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有效防治肝硬化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的肝硬化患者165例为肝硬化组,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程度进行分级评估,分为Child A级(54例)、Child B级(58例)、Child C级(53例),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VEGF、PDGF-BB、CTGF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检者肝功能生化指标,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采用Pearson法分析VEGF、PDGF-BB、CTGF水平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Child-Pugh分级评分的关系;应用ROC分析VEGF、PDGF-BB、CTGF单项及联合对肝硬化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血清VEGF、PDGF-BB、CTGF、AST、ALT、ALP、GGT及GL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 C级患者血清VEGF、PDGF-BB、CTGF水平均显著高于Child B级和Child A级,Child B级VEGF、PDGF-BB、CTGF水平显著高于Child A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PDGF-BB、CTGF均与AST、ALT、ALP、GGT、GLO、Child-Pugh分级评分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P<0.05).血清VEGF、PDGF-BB、CTGF联合预测肝硬化严重程度的AUC为0.878,明显高于单项预测0.689、0.836、0.709.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VEGF、PDGF-BB、CTGF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有关,且三者联合对预测肝硬化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