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医疗联合体支持下的社区血液透析健康管理模式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探索在区域医疗联合体(医联体)支持下社区开展血液透析的可行性,经过1年的设备采购、房屋改造的前期准备和上级医院对所有医护技成员半年以上的专科培训准备,2017年1月8日,北京市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上级医院派驻责任主任指导下,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治疗采用日本JMS牌全自动血液透析机,超纯中央透析液供应系统。上级医院医护专家每周在社区中心进行1次带教査房、进行专业指导,医联体间开通转诊绿色通道。至2020年1月31日,透析人数由最初的5例至目前73例,累计治疗16 768例次,无不良反应发生,因血管通路功能不良、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等疾病,上转患者82例次,下转91例次。此模式充分发挥了社区医疗资源,拓展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方便了特殊人群就近就医,医护技人员业务能力得到提升,并获得了职业荣誉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颈内静脉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原发性导管异位的处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IJV)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TIVAP)发生原发导管异位(PCM)的特征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单一治疗组连续收治的经IJV入路植入TIVAP的58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IJV入路共植入593例胸壁TIVAP,发生PCM 18例(3.0%)。其中经右侧入路425例,PCM 1例(0.2%)。经左侧入路168例,PCM 17例(10.1%)。18例PCM中11例首选猪尾巴导管介入调整,10例成功,1例失败;3例首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开放调整,均成功;4例首选盲视下开放调整,2例成功,2例失败。结论:经左侧颈内静脉入路植入TIVAP的PCM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应用猪尾巴导管介入调整或DSA下开放调整是处理PCM的可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舟十三号飞船医疗保障任务中特殊环境对外周静脉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段医疗保障任务环境特点,评估特殊环境对外周静脉的影响并探讨应对策略。方法:结合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段航天医疗救护实践,分析实战训练环境特点,评估特殊环境对外周血管充盈度、血管弹性及血管可视性的影响。选取航天特殊环境寒冷、微光两个主要因素,查阅文献,探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骨髓腔穿刺三种输液通路建立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总结航天医疗保障任务经验,为后续任务培训提供应对策略。结果: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段医疗保障任务具有寒冷、微光、风沙及地形复杂等环境特点。特殊环境下外周静脉血管充盈度、血管弹性及血管可视性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血管可视性受影响最大。文献分析提示骨髓腔穿刺为寒冷微光环境下适宜的输液通路建立方法。结论:航天发射任务特殊环境对外周静脉有较大影响,后续航天医疗任务培训中应巩固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强化特殊环境下救治能力培训,配备先进的临床辅助设备,确保完成载人航天医疗保障任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VOSviewer的骨髓腔输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外关于骨髓腔输液研究热点及趋势,为临床实践与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骨髓腔输液相关文献,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借助VOSviewer软件对其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中文文献234篇,英文文献633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分别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美国国防部,最多的期刊分别是《解放军护理杂志》和《Resuscitation》。国内研究热点与趋势包括骨髓腔输液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与护理,穿刺装置、部位以及与静脉输液通路的对比等方面;国外研究热点与趋势包括骨髓腔输液及心肺复苏、血管通路、设备、与静脉输液通路的对比、并发症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结论:骨髓腔输液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国内外研究既有重合又有区别。未来,我国可借鉴国外研究结果,探讨合适的治疗、管理及护理方案,同时规范骨髓腔输液操作流程,评估最佳的穿刺部位及设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及体系,进一步丰富急诊团队专业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5种不同血管通路对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结果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血管通路对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最佳血管通路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3年4月15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内容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4.2.2软件和Addis-1.16.6软件进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7篇,所涉及的血管通路方法有5种,分别为动-静脉、经股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FV-CVC)、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IJV-CVC)、外周动脉、外周静脉。与外周静脉相比,不同血管通路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对CD34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单次血容量处理时间上,外周静脉与IJV-CV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 = 14.80,95% CI 2.70 ~ 22.38, P<0.05);累计概率图曲线下面积显示,在CD34细胞数上,FV-CVC>IJV-CVC>动-静脉>外周动脉>外周静脉通路;对于单次血容量处理时间与单核细胞数来说,外周动脉最优,其次为外周静脉。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外周动脉可作为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最佳血管通路,为建立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血管通路开辟了新的途径,但还需大样本高质量临床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应用于临床颅内动脉瘤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仍未完全研究清楚,但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炎症反应被认为在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动脉瘤壁退行性改变则是上述因素作用的最终共同通路.目前临床上评价手段如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都是基于血流成像,无法反映动脉瘤壁的信息.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设备场强逐渐增高以及分子对比剂的发展,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评价血管炎症反应和滋养血管增生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中的相关进展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标准化护理流程对心力衰竭患者急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护理流程对心力衰竭患者急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急救);另选取160例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抢救效果、预后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及评估时间、检查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心电图时间、总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救40 min内病情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再次入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专业水平、操作设备、护理及时性等护理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标准化护理流程能够提高心力衰竭的急救效率,提高急救效果,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卒中为脑血管疾病常见类型,发病后多遗留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据统计,70%~80%卒中患者遗留不同程度残疾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对于卒中后偏瘫患者而言,生存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据相关调查显示,80%以上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功能及平衡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碍,而核心稳定性训练强调躯干、骨盆部位肌肉的力量、平衡及稳定能力的训练[2].肌电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康复疗法,主要借助肌电接收设备记录肌肉自主收缩时电信号,通过听觉、视觉通路提供反馈信号,促使患者根据信号学会控制自身心理及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作用.基于此,本研究联合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普勒超声腔内心电一体化引导建立和维护心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心血管通路装置是治疗临床重症、肿瘤、长期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患者的重要工具.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血管,确保正确的导管头端位置,对维护其长期通畅率,降低感染、血栓形成、导管异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至关重要.应用多普勒超声行血管评估与穿刺,结合腔内心电定位导管头端位置,替代传统盲目穿刺及置管术后X线定位,可避免孕妇、新生儿及儿童等患者射线暴露损伤.将多普勒超声与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有机结合的一体化设备称为多普勒超声腔内心电一体化引导(EDUG),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辅助临床微创手术、介入治疗、急诊抢救和临床护理操作的新方法.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心血管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介入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经皮血管通路创新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介入医学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有关专家,结合临床实践形成专家共识,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维护及拔管操作的成本核算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维护及拔管的单项操作成本进行核算,为制定合理的操作收费价格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采用项目成本阶梯分摊法,于2019年1—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管通路门诊测算PICC各单项操作人力成本、设备折旧费及未单独计价材料费,测算直接成本,并通过分摊测算间接成本,最后测算PICC置管、维护及拔管的单项操作成本.结果 PICC置管、维护及拔管的各单项操作实际成本分别为(157.03±4.73)元、(33.66±3.04)元、(32.38±3.11)元,与上海市医疗机构对PICC各项操作的收费标准(分别为150元、30元、30元)基本相符.结论 建议将PICC维护及拔管的操作收费纳入收费标准中,促进PICC输液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并确保护理服务的持续供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