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氧化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中应用右美托咪定(DEX)对合并糖尿病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择期进行髋部骨折手术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术毕在超声引导下,对照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神经阻滞,研究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联合DEX 0.5 μg/kg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神经阻滞,术后两组患者均行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镇痛,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术后4 h(T 1)、8 h(T 2)、16 h(T 3)、24 h(T 4)、36 h(T 5)、48 h(T 6)时间点的静息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T 1、T 6时间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尿苷(8-OHdG)水平,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计算患者术后 48 h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漂移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值差(MODD),并对研究组血糖波动指标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研究组T 1 ~ T 6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 6时间点研究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79.58 ± 13.55) kU/L比(64.16 ± 11.95) kU/L],血清MDA、8-OHdG低于对照组[(4.36 ± 0.81)μmol/L比(5.64 ± 0.94) μmol/L、(1.06 ± 0.19) μg/L比(1.42 ± 0.2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48 h内MAGE、LAGE、MODD低于对照组[(2.42 ± 0.47) mmol/L比(5.19 ± 0.96) mmol/L、(3.47 ± 0.64) mmol/L比(7.61 ± 1.32) mmol/L、(1.21 ± 0.27) mmol/L比(2.74 ± 0.46)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血糖波动指标MAGE、LAGE、MODD与SOD呈负相关( P<0.05),与MDA、8-OHdG呈正相关( P<0.05)。 结论:合并糖尿病的髋部骨折患者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中应用DEX,能够改善患者镇痛效果,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糖波动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利拉鲁肽、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用于胰岛素+口服药疗效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基于血糖漂移、脂肪细胞炎症反应、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探讨利拉鲁肽+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用于胰岛素+口服药疗效不佳的肥胖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与机制.方法:前瞻性选取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6 月该院收治的胰岛素+口服药疗效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980例,采用单盲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组、联合组,各4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胰岛素+口服药;在此基础上,利拉鲁肽组患者给予利拉鲁肽,联合组患者给予利拉鲁肽+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肽、血糖漂移、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曲线下面积(AUCPG)、脂肪细胞炎症反应指标[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 5(sfrp5)、内脂素(Visfatin)、趋化素(Chemer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 6(IL-6)]、PI3K/Akt通路[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和核因子κB(NF-κB)]及安全性.结果:治疗 4、12 周后,联合组患者空腹血糖、2 hBG和HbA1 c水平低于利拉鲁肽组,BMI、HOMA-IR低于利拉鲁肽组,C肽水平高于利拉鲁肽组,血糖漂移系数、血糖漂移最大幅度、MAGE和AUCPG>7.8 mmol/L 低于利拉鲁肽组,sfrp5 水平高于利拉鲁肽组,Visfatin、Chemerin、TNF-α和IL-6水平低于利拉鲁肽组,P-PI3K、P-Akt水平高于利拉鲁肽组,NF-κB水平低于利拉鲁肽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22%(6/490),与联合组的 0.61%(3/49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用于胰岛素+口服药疗效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能发挥降糖和减重双重作用,改善患者血糖漂移、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抑制脂肪细胞炎症反应,调控PI3K/Akt通路,安全可靠,或可作为胰岛素+口服药疗效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的一个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妊娠期糖尿病并发肾病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并发肾病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南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GDM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随访至分娩,记录产妇肾病发生情况.比较肾病组、非肾病组的基线资料、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体质量指数(BMI)、血糖波动[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血脂水平.采用双相关变量Pearson法分析肾功能与体质量、血脂及血糖指标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各因素与GDM产妇并发肾病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GDM产妇并发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110例GDM产妇随访至分娩期间并发肾病31例(28.18%).肾病组24 h平均血糖(24hMBG)水平[(11.75± 1.72)mmol/L]高于非肾病组[(9.05±1.06)mmol/L],BMI≥28 kg/m2、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比例高于非肾病组[38.71%(12/31)、29.03%(9/31)vs.11.39%(9/79)、7.59%(6/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earson 分析结果显示:尿微量白蛋白、Cr与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AGE均呈正相关,BUN与BMI、MAGE均呈正相关(均r>0,P<0.05).肾病组 BMI、LDL-C、TC 及 MAGE[(29.67±1.96)kg/m2、(2.62±0.52)mmol/L、(5.36±0.97)mmol/L、(5.88±1.42)mmol/L]水平均高于非肾病组[(26.85±1.17)kg/m2、(2.08±0.59)mmol/L、(4.86±0.83)mmol/L、(3.57± 1.0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8 kg/m2、24hMBG高水平、合并高脂血症均是GDM产妇并发肾病的危险因子(均OR>1,P<0.05).入院时BMI、TC、LDL-C、MAGE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GDM产妇并发肾病的曲线下面积均>0.70,预测价值较理想.结论 BMI≥28 kg/m2、24 h MBG高水平、合并高脂血症均是GDM产妇并发肾病的危险因子,同时体质量、血脂及血糖指标能够有效预测GDM并发肾病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序贯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序贯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和试验组(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序贯治疗),各50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试验组用药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低于参照组,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水平均优于参照组,日 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日间血糖漂移幅度(MODD)、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序贯治疗应用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后,可显著改善血糖、血脂、胰岛功能,降低血糖漂移情况,值得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循证依据的血糖管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依据的血糖管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 1 日~2022 年6 月 1 日ICU收治的 86 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糖管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基于循证依据的血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包括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高血糖指数、低血糖指数、血糖达标时间],干预前后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指标[包括血清 8-异前列腺素(8-isoPGF2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PCT)],预后[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不良反应(包括肺部感染、伤口感染、高血糖、低血糖)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MAGE、LAGE、高血糖指数、低血糖指数、血糖达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 7 d后,两组 8-isoPGF2α、IL-6、PCT、APACHE Ⅱ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依据的血糖管理模式能够降低危重症患者的血糖变异,减轻机体炎性应激因子水平,提高机体生理健康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血糖波动监测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血糖波动监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研究组采用CGMS联合胰岛素泵调整胰岛素用量进行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检测指尖血糖联合胰岛素泵调整胰岛素用量进行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波动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A1c、FBG和2hB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HbA1c、FBG和2hBG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达标,其中研究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血糖漂移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血糖达标后胰岛素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研究组低血糖事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无症状低血糖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2DM患者强化治疗中采用CGMS检测血糖波动,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低血糖检出率,有助于改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器的设计与实现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有助于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从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对实际监测过程中传感器、环境噪声等各种因素限制其测量精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移动窗双层筛选处理算法结合实时自补偿校准算法的双重校准模式,实现对电流数据的信号漂移补偿,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种可实时、动态检测血糖变化的监测器.该监测器由可调激励电压模块、电流-电压转换模块、微处理器和无线收发模块组成,其大小仅为40 mm× 30 mm×5 mm,重量仅30 g,便于患者随身佩戴,且设计的通信指令码算法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体外葡萄糖实验表明监测器的电流检测效果良好,在体5h的监测实验表明该监测器可实现对血糖的实时动态监测,与家用血糖仪对比其相对误差在2.22%~ 7.17%之间,证明设计的监测器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住院1型糖尿病糖代谢状况调查及血糖波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住院1型糖尿病(T1DM)患者糖代谢状况及血糖波动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住院的T1DM患者143例(女67例,男76例),其中成年后起病T1DM的比例为76.22%(109/143),成年前起病23.78%(34/143),收集一般资料、测定糖代谢、胰岛功能等指标,对其中40例进行72 h 的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结果 患者年龄(40.29 ± 16.79)岁;发病年龄(33.57 ± 17.18)岁;病程为4.0(1.0,10.0)年;体质量指数(BMI)为(20.68 ± 2.95)kg/m2.空腹血糖(FBG)为(12.02 ± 5.4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9.80 ± 2.65)%,空腹血清C肽为0.08(0.01,0.38)nmol/L,餐后2 h血清C肽为0.12(0.01,0.70) nmol/L;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12.08(8.16,20.56)μg/L,胰岛素抗体4.85(2.66,12.07)μg/L,多元回归提示HbA1c与病程、BMI呈负相关;CGM结果提示24 h平均血糖为(10.34 ± 2.97)mmol/L,血糖标准差为(2.89 ± 1.07)mmol/L、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为(7.10 ± 3.09)mmol/L,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0.00%(血糖≤2.8 mmol/L)和32.50%(血糖≤3.9 mmol/L).结论 住院1型糖尿病成年后起病占2/3以上,且血糖控制不佳,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短一中”胰岛素治疗模式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三短一中”胰岛素治疗模式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三短一中”胰岛素治疗模式治疗,观察组予以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情况、治疗情况及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HbA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FPG、餐后2h血糖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住院天数、每日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血糖漂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儿在低血糖、早产、羊水过多、巨大儿等不良结局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药物用量,缩短治疗时间,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用动态血糖监测观察血糖波动对胱抑素C水平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观察T2DM患者血糖波动对血清胱抑素C(Cys-C)的影响.方法 选取T2DM住院患者164例,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计算血糖波动参数,包括血糖标准差(SD)、平均血糖水平(MBG).根据监测结果分为血糖高漂移组和血糖低漂移组.同时检测Cys-C水平等其他生化指标,分析两组SD和Cys-C的相关性. 结果 血糖高漂移组和血糖低漂移组年龄、BUN、SUA、eGFR、Cys-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高漂移组Cys-C均值及Cys-C升高的百分率均高于血糖低漂移组.164例患者SD与Cys-C呈正相关(r=0.344,P<0.01),血糖高漂移组与血糖低漂移组中SD与Cys-C均呈正相关(r=0.604、0.331,P<0.01).血糖高漂移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AD)、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DR、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发生率均高于血糖低漂移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C、糖化白蛋白(GA)、FPG、FIns、SUA、eGFR、SD均为Cys-C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SD的贡献度最大(β'=0.112,SE=0.025,P=0.000). 结论 T2DM患者动态血糖波动与Cys-C呈正相关,血糖波动越大,Cys-C升高越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