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不同用药方案对艾滋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不同用药方案对艾滋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真实世界数据,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本省16家三级甲等医院,收集2022年1月至7月在上述医院中采用不同用药方案的702例艾滋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其采用的用药方案分为方案1组[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依非韦伦(EFV)]、方案2组[3TC+AZT+奈拉伟平(NVP)]、方案3组[3TC+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EFV]和方案4组(3TC+TDF+NVP).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空腹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血脂异常率;比较各组患者用药期间血脂变化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TC、TG、LDL-C水平及血脂异常率高于治疗前,HDL-C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方案3组、方案4组患者TC、TG、LDL-C水平及血脂异常率分别低于方案1组、方案2组,HDL-C水平分别高于方案1组、方案2组(均P<0.05);方案3组、方案4组患者用药期间血脂变化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低于方案1组、方案2组(均P<0.05).结论:与 3TC+AZT+EFV、3TC+AZT+NVP 治疗方案相比,3TC+TDF+EFV、3TC+TDF+NVP 治疗方案可降低艾滋病患者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改善血脂异常,减少血脂异常导致的不良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胰腺炎的临床影像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继发门冬酰胺酶(Asp)相关性胰腺炎(AAP)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22年1月在本院初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并接受Asp联合化疗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的14例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主要包括ALL患儿的联合化疗方案、危险度分层、主要临床表现、发生胰腺炎时所处治疗阶段、药物累积用量、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胰酶指标、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化验结果)、影像学表现(胰腺是否坏死及坏死程度、出血、积液范围等影像特征)、转归及预后等.结果:14例中,男12例、女2例,中位年龄6.5岁(1~14岁);Asp用药1~8次(中位数为5次)后发病;中度AAP 9例,重度5例.14例行腹部超声检查,均可见声像异常,主要表现为胰腺增大,包膜回声欠光滑,实质回声增强且欠均匀,坏死部分表现为液性暗区,伴有胰周和腹、盆腔积液12例.13例行腹部CT检查,1例行MRI检查,主要影像特点为胰腺肿大、胰腺边缘毛糙和胰周液体积聚,其中11例胰腺实质内出现坏死灶;伴有腹腔积液11例,盆腔积液7例.禁食及药物治疗4周后随访结果为1例间质水肿性AAP发展为胰腺假性囊肿,8例出血坏死性AAP发展为包裹性坏死.2例AAP患儿分别于治疗后21及107天后再次使用Asp进行化疗,分别随访18、20个月,均未再发胰腺炎.结论:AAP是Asp药物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显示AAP可完全吸收或形成胰腺假性囊肿或包裹性坏死,有必要及早通过临床影像特征确诊AAP,以便提早干预,从而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为什么已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需要进一步危险分层?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已经患有冠心病、脑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构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二级预防的人群,预防的目标是控制疾病进展,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2017年以前,这些患者在血脂管理相关指南中均界定为极高危人群。近几年,国内外多部指南和共识相继提出对ASCVD患者进一步危险分层,虽然在危险分层的命名和标准上有一些差异,但目的都在于通过对具有更高复发危险的ASCVD患者采取更积极的降脂治疗措施,达到更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进一步改善二级预防人群的预后。为了诠释其必要性,该文总结了ASCVD患者危险分层的3方面的依据,以推动临床实践中更新的二级预防降脂策略的实施,有效改善中国ASCVD二级预防的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CVD)是我国城乡居民第1位死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面对我国ASCVD疾病负担不断上升的趋势,血脂管理刻不容缓。近几年世界范围内血脂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血脂指南的修订势在必行。由于人群血脂合适水平随ASCVD危险分层的级别不同而异,在没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所谓“正常”的LDL-C水平对ASCVD超(极)高危患者而言则属明显升高。因此,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经认真讨论后,决定将“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改为“血脂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新指南仍推荐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以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达标策略。新指南涵盖了从儿童到老年全生命周期的血脂管理。旨在通过本指南指导临床实践,全面提升我国血脂管理水平,推进ASCVD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孕中期代谢相关因素的巨大儿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在不同孕前体重指数(BMI)分层的妊娠妇女中,通过孕中期的糖脂代谢指标建立巨大儿的风险评估模型,并探讨该模型的价值。方法:为单中心、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科门诊孕24~28周进行常规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孕妇共1 781例,排除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疾病及多胎妊娠后,最终入组1 114例,按照孕前BMI分为体重正常组(940例,BMI<24.0 kg/m 2)和肥胖或超重组(174例,BMI≥24.0 kg/m 2)。记录不同体重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孕期糖代谢状态资料,记录妊娠结局。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建立巨大儿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价值并寻找相应预测切点。用PROCESS 3.4进行中介分析。 结果:与孕前体重正常组相比,孕前超重或肥胖组发生巨大儿风险更高(OR值为2.72,95%CI 1.75~4.23)。调整混杂因素(包括妊娠年龄、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后,孕中期的空腹血糖(FPG)、餐后1 h血糖(1hPBG)、妊娠期糖尿病(GDM)、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孕重增加(GWG)均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保护因素(均 P<0.05)。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法建立巨大儿预测模型,孕前体重正常组共940例,最终纳入预测指标为孕中期的GWG、ApoB及TG/HDL-C;孕前超重和肥胖组174例,最终纳入预测指标为ApoB和TG/HDL-C。孕前体重正常组预测巨大儿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75.2%;超重或肥胖组ROC曲线下面积0.727,灵敏度仅为50.0%,特异度为97.3%。在2组中,TG/HDL-C作为中介变量,在血糖和巨大儿的关系里中介效应显著。 结论:孕中期ApoB、TG/HDL-C联合GWG建立的巨大儿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尤其在孕前体重正常的妊娠妇女中,提示血脂代谢紊乱对巨大儿的发生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人血尿酸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成人不同血尿酸(SUA)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江苏省太湖疗养院健康体检的无锡地区成年人群5 006例为研究对象。以SUA水平作为观察指标并按照Q1:SUA<270 μmol/L;Q2:270 μmol/L≤SUA≤318 μmol/L;Q3:319 μmol/L≤SUA≤360 μmol/L;Q4:361 μmol/L≤SUA≤410 μmol/L;Q5:SUA>410 μmol/L五分位法分为五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分析,以是否发生IFG作为结局指标,SUA五组为观察指标,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血脂、血压作为混杂因素,构建3个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索不同SUA水平分组与IFG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BMI对SUA与IFG发生风险相关性的影响。结果:BMI、DBP、FPG、TC、TG、LDL-c随着SUA水平增高而增高,而HDL-c随之逐渐下降(均 P<0.01);五组SUA与IFG组中FPG水平呈正相关( r=0.589, P<0.001)。校正年龄,性别和BMI后,SUA与IFG组中FPG存在较强相关性( r=0.534, P<0.001)。进一步校正血脂、血压后,这种相关性依然存在( r=0.523, P<0.001);以Q1为对照组各组计算出的IFG风险的 OR值分别为1.199、2.660、2.784、3.629;进一步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各组计算出的 OR值分别为1.130、2.389、2.350、2.895。SUA 水平处于相应Q2组和Q5组的人群发生IFG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130倍和2.895倍,说明随着SUA水平升高,人群中患IFG风险增加;BMI分层后,随着BMI及SUA水平的升高,FPG均值呈上升趋势( P<0.001)。 结论:SUA水平与IFG风险密切相关。SUA水平升高,IFG风险增加,且SUA、IFG与体重增加相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市成年居民二手烟暴露与血脂异常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成年人二手烟暴露和血脂异常的关系,为开展相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北京市2017年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调查对象13 240人。监测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 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每天暴露于二手烟者总血脂异常患病率(39.27%)、高TG血症患病率(22.61%)、高LDL-C血症患病率(6.03%)均为最高,在男性调查对象中,每天暴露于二手烟者的总血脂异常患病率(44.42%)、高TG血症患病率(26.12%)最高。调整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二手烟暴露相比,暴露频率为平均1~3 d/周的人群总血脂异常患病风险最高( OR=1.276,95% CI:1.023~1.591)。高TG血症中,每天暴露二手烟人群患病风险最高( OR=1.356,95% CI:1.107~1.661)。在男性中,二手烟暴露频率为平均1~3 d/周者患总血脂异常的风险较高( OR=1.366,95% CI:1.019~1.831),患高TG血症的风险最高( OR=1.377,95% CI:1.058~1.793)。女性的二手烟暴露频率和血脂异常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北京市成年人尤其是男性有二手烟暴露会增加总血脂异常,尤其是高TG血症的患病风险,需要提高个人健康意识,尽量减少或避免二手烟暴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检人群中血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不同身体部位骨量水平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不同部位骨量水平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6至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就诊的595例体检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1~4 椎体(脊柱)、双股骨及平均骨密度,收集上述体检者基本信息、生化指标,分析各组分血脂成分(含Non-HDL-C)与骨量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根据血脂分层,脊柱T值在甘油三酯(TG)组(-0.15±1.41比-0.38±1.35)、Non-HDL-C组(-1.01±0.74比-1.21±0.59,-1.04±0.73比-1.30±0.45,-1.07±0.71比-1.30±0.26)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组(-1.01±0.71比-1.32±0.56)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其他血脂成分组和股骨T值在各组分血脂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脊柱T值在LDL-C≥3.4 mmol/L组明显减低,在Non-HDL-C组各分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所有血脂成分中,LDL-C≥3.4 mmol/L( OR=3.961,95% CI:1.310~11.974)及Non-HDL-C>4.1 mmol/L( OR=3.600,95% CI:1.035~12.524)是椎体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体检人群血脂成分中TG、LDL-C和Non-HDL-C增高者易发生骨质异常,其中Non-LDL-C≥4.1 mmol/L 和LDL-C≥3.4 mmol/L 与椎体骨量减少的关系更为密切,是椎体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恶性肿瘤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恶性肿瘤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既与恶性肿瘤疾病有关,又与疾病治疗有关。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专家组总结了恶性肿瘤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和特征,汇总了常见抗肿瘤药物血脂异常的特点和发生机制,对抗肿瘤药物进行血脂异常危险分层,并制定血脂异常治疗及监测原则。专家参考国内外研究进展,结合中国临床经验制定了相应的血脂异常防治指引,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恶性肿瘤血脂管理策略,推进中国恶性肿瘤血脂异常的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云南省安宁市60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云南省安宁市60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间,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云南省安宁市57个自然村的60岁及以上人群,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民族、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记录其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血脂异常检出率。依据糖代谢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组(FPG≥7.0 mmol/L或既往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组(6.1 mmol/L≤FPG<7.0 mmol/L)和血糖正常组(FPG<6.1 mmol/L)。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或Cochran-Armitage趋势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分析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9 447例。其中,糖尿病组1 630例,空腹血糖受损组1 267例,血糖正常组6 550名。糖尿病患病率为17.25%(1 630/9 447)。汉族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少数民族,经济水平较高地区人群患病率高于经济发展中等地区(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和少数民族对安宁市6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病率有跨层交互作用(OR=0.307,95%CI 0.190~0.494, P<0.001),血脂异常(OR=1.822,95%CI 1.612~4.687, P=0.042)、超重(OR=2.749,95%CI 1.099~3.023, P=0.004)、年龄(OR=1.562,95%CI 0.705~1.977, P=0.032)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云南省安宁市60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7.25%。经济发展水平和少数民族对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有跨层交互作用,血脂异常、超重和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