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阿利西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脂代谢、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102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4例.A组采用阿利西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采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3组病人脂代谢水平[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载脂蛋白B(ApoB)和载脂蛋白A1(ApoA1)]、脂质沉积评估[肝脏内脂肪率和皮下脂肪厚度];采用克劳斯积分(Crouse)评估两组病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情况;观察病人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non-HDL-C、ApoB、肝脏内脂肪率、皮下脂肪厚度、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大厚度和Crou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A组治疗后non-HDL-C、ApoB、肝脏内脂肪、皮下脂肪厚度、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大厚度和Crouse评分均低于B组、C组,B组治疗后non-HDL-C、ApoB、肝脏内脂肪率、皮下脂肪率、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大厚度和Crouse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ApoA1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A组治疗后ApoA1均高于B组、C组,B组治疗后ApoA1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利西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对脂代谢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助于减少脂质沉积,消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超重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老年超重代谢综合征(MS)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的代谢差异特征,分析代谢物差异和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4—8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就诊的超重MS患者36例(MS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43例(对照组),收集血清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两组入选者血清样本代谢物的差异。采用皮尔森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其相关代谢指标。结果:MS组与对照组比较,体质指数(26.9±2.0)kg/m 2比(21.7±1.4)kg/m 2、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血清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老年超重MS组患者与对照组存在65种代谢差异物,这些差异物分别富集在21条通路。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腰围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最多,其次是体质指数,相关的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甘露糖、来苏糖、葡萄糖等单糖、亚麻酸及衍生物和焦谷氨酸等。 结论:老年超重MS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存在多种类代谢差异物,这些代谢物与涉及超重的临床指标体质指数、腰围等相关性较高,亦包含单糖、亚麻酸衍生物和氨基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LRP3炎性小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及利拉鲁肽对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及利拉鲁肽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NAFLD患者(N组)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C组)各39例,收集其一般资料,测定血清中NLRP3、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水平,分析2组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C组, n=10)和高脂饮食组(HF组, n=20),分别给予普通和高脂饲料喂养;喂养12周后,将HF组随机分为HF组( n=10)和利拉鲁肽组(100 L组, n=10),分别给予0.5 ml/kg灭菌等渗盐水和100 g/kg利拉鲁肽2次/d皮下注射。4周后检测各组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NLRP3炎性小体及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或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N组和C组年龄、性别、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总胆固醇和总胆汁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N组的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肌酐、碱性磷酸酶(ALP)、NLRP3、IL-1β、IL-18、甘油三酯、血尿酸、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白细胞计数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总胆红素则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NLRP3与收缩压、BMI、空腹血糖、血肌酐、IL-1β、IL-18、甘油三酯、血尿酸、GGT、ALT、AST呈正相关,但与总胆红素和HDL-Ch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相比,HF组体质量、肝脏质量、血清生化指标(甘油三酯、AST、ALT)、肝脏中NLRP3炎性小体及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经利拉鲁肽治疗后,与HF组相比,100 L组各指标均明显下降。 结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NAFLD患者炎症相关指标、体质量、血脂和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变,大鼠模型上的研究结果也与此一致;对NAFLD大鼠的利拉鲁肽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NFALD,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LRP3来改善肝脏的炎症及脂肪变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在初发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初发1型糖尿病(T1DM)患儿中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T1DM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收治的125例初发T1DM的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中NTIS的发病率。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T1DM患儿中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和NTIS组在多个因素方面的差异,并采用 Spearman相关分析进一步分析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水平与儿童初发T1DM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125例初发T1DM的患儿中,NTIS发生率为26.4%(33/125例)。NTIS组患儿的FT3、TT3、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促甲状腺激素(TSH)、pH值、HCO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3.10±0.45) pmol/L比(4.85±0.75) pmol/L、(0.60±0.28) nmol/L比(1.05±0.38) nmol/L、(65.77±23.41) nmol/L比(89.57±18.23) nmol/L、(0.91±0.89) mIU/L比(2.05±0.76) mIU/L、7.21±0.17比7.31±0.18、(11.49±7.54) mmol/L比(16.80±8.38) mmol/L、(1.08±0.49) mmol/L比(1.28±0.44) mmol/L],而阴离子间隙(AG)、入院血糖(BG)、三酰甘油均显著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22.53±8.33) mmol/L比(16.94±7.52) mmol/L、(24.85±4.71) mmol/L比(21.46±6.64) mmol/L、(2.72±2.05) mmol/L比(2.33±3.05)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56、5.67、4.48、5.61、2.82、2.68、2.53、3.22、2.67、2.04,均 P<0.05)。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TIS组及甲状腺疾病所致异常组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发生率(33.3%比63.6%比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990,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1DM患儿血清FT3水平与pH值、HCO 3-呈正相关,与AG呈负相关( r=0.376 9、0.439 7、-0.411 9,均 P<0.05);TT3水平与pH值、HCO 3-呈正相关,与AG、BG呈负相关( r=0.513 2、0.539 8、-0.482 4、-0.211 5,均 P<0.05)。 结论:T1DM患儿可伴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其中NTIS的发生率为26.4%。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T1DM患儿的DKA发生率存在差异,同时FT3、TT3水平在判断TIDM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方面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毒症患者血胆固醇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胆固醇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236例脓毒症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236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以及其他生化指标;将脓毒症患者按预后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脓毒症患者存活率为60.6%(143/236),病死率为39.4%(93/236),生存组为143例,死亡组为9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TC[(2.51±1.20) mmo/L与(3.42±1.33) mmo/L, t=6.385、 P<0.05]、HDL-C[(1.62±0.91) mmo/L与(2.53±0.79) mmo/L, t=5.526、 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LDL-C[(1.95±0.93) mmo/L与(2.11±0.84) mmo/L, t=0.958、 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患者死亡组年龄较存活组增大[(75.4±10.3)岁与(64.3±16.0)岁, t=4.984、 P<0.05]、血肌酐较存活组升高[(252.3±65.2) μmol/L与(168.3±47.8) μmol/L, t=5.604、 P<0.05],而死亡组与存活组TC[(2.20±1.46) mmo/L与(2.91±1.12) mmo/L, t=6.157、 P<0.05]、HDL-C[(1.41±0.51) mmo/L与(1.95±0.65) mmo/L, t=5.090、 P<0.05]、LDL-C[(1.71±0.67) mmo/L与(2.02±0.84) mmo/L, t=4.525、 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035,95% CI 1.012~1.049, P=0.008),而TC则是保护因素( OR=0.748,95% CI 0.693~0.822, P=0.015)。 结论:TC、HDL-C在脓毒症患者中呈显著下降特征,而死亡者较存活者TC、HDL-C、LDL-C均进一步下降;其中TC作为保护因素可以成为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生化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20岁后体重变化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早期体重变化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我们分析了成人20岁到中年时期的体重变化与新诊断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招募10 104名广州地区40岁以上的居民,最终分析数据集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REACTION)的队列人群6 272例,将研究人群20岁时到中年体重变化的四分位数分组作为自变量探索其与新诊断糖尿病的关联。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 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 OR和95% CI。 结果:研究人群新诊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5.7%,20岁到中年体重变化差值变量在新诊断糖尿病人群中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 P<0.001)。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总人群中,校正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饮酒、收缩压、腰围、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后,随着体重变化量的增加,新诊断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按照体重指数(BMI)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在超重组24.0≤BMI<28.0 kg/m 2人群中,随着体重变化量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仍有增高的趋势( P=0.081),而在消瘦、正常及肥胖人群中尚未观察到显著关联。 结论:在总人群及超重人群中,成人20岁后体重变化量与新诊断糖尿病患病风险成正相关关系,提示体重管理在预防糖尿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传统脂质参数与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内复发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非传统脂质参数与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acute minor ischemic stroke, AMIS)患者院内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2014年、2016年及2018年的3月、6月、9月及12月在发病72 h内入住山西省3家分中心医院的AMIS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特征、血脂参数以及院内卒中复发事件。非传统脂质参数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比值、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HDL-C比值、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HDL-C比值以及非HDL-C水平。应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非传统脂质参数与院内卒中复发风险的独立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1 040例AMIS患者,男性727例(69.9%),年龄(61.5±13.0)岁;51例(4.904%)出现院内卒中复发,平均入院至复发时间(7.4±5.7)d。436例(41.9%)AMIS患者伴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年龄(61.0±12.5)岁,男性304例(69.7%);26例(6.0%)发生院内卒中复发,入院至复发时间(7.8±6.2)d。多变量 logistic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变量后,TC/HDL-C比值[优势比(odds ratio, OR)1.3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2~1.77; P=0.035]和非HDL-C( OR 1.37,95% CI 1.02~1.77; P=0.045)较高是院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AMIS患者中,仅非HDL-C较高与院内卒中复发风险显著独立相关( OR 1.67,95% CI 1.05~2.65; P=0.030)。 结论:非传统脂质参数较高与AMIS患者院内卒中复发风险增高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凝血酶Ⅲ在非瓣膜性房颤人群血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与评估非瓣膜性房颤人群血栓栓塞风险的CHA2DS2-VASc评分间的关系,探讨AT-Ⅲ在非瓣膜性房颤人群血栓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人群(观察组)和同期住院非房颤人群(对照组)的抗凝血酶Ⅲ (AT-Ⅲ)、蛋白S、蛋白C及血脂[包括脂蛋白(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根据CHA2DS2-VASc评分将非瓣膜性房颤人群分为2分以下的低中危组与2分及以上的高危组。用ROC分析AT-Ⅲ的诊断性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CHA2DS2-VASc评分的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206例,其中女性54例(26%),年龄(59.9±11.1)岁,对照组76例,女性19例(25%),年龄(59.3±9.8)岁,两组性别( χ2=0.043, P=0.836)、年龄( t=0.352, P=0.725)相匹配。观察组AT-Ⅲ活性[(98.68±11.37)%]明显低于对照组[(110.87±1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41, P<0.001)。非瓣膜性房颤人群中CHA2DS2-VASc评分高危组102例(49.5%),低中危组104例(50.5%),高危组AT-Ⅲ活性[(93.67±9.92)%]低于低中危组[(103.60±1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953, P<0.001)。高危组蛋白C[(94.34±26.61)%比(102.63±22.74)%]、TC[(4.09±1.02)mmol/L比(4.69±0.97)mmol/L]和LDL-C[(2.18±0.83)mmol/L比(2.74±0.88)mmol/L]水平均低于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非瓣膜性房颤人群血栓风险筛查的AT-Ⅲ预警界值为96.5%,ROC曲线下面积为0.746(95% CI:0.681~0.812,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 OR=44.339,95% CI:15.207~129.276)越大,AT-Ⅲ( OR=7.282,95% CI:3.098~17.117)、TC( OR=4.349,95% CI:1.739~10.875)水平越低,非瓣膜性房颤人群CHA2DS2-VASc评分越高, P均<0.05。 结论:高龄、低AT-Ⅲ活性水平、低TC水平与CHA2DS2-VASc评分正相关,对评估非瓣膜性房颤者血栓发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利拉鲁肽与贝那鲁肽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利拉鲁肽与贝那鲁肽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T2DM伴NAFLD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分别辅以利拉鲁肽和贝那鲁肽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释放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及肝脏硬度(LSM)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BMI、腰围、FBG、2 h PG、HbA1c、FINS、HOMA-IR、血脂指标、ALT、AST、CAP及LSM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t=3.17,3.80;4.95,5.66;3.41,3.50;3.85,5.06;4.43,4.60;3.55,4.17;3.91,4.07;3.26,3.59;4.10,5.27;4.01,4.89;3.62,3.20;3.97,4.62;4.01,5.37;4.66,5.13;4.95,5.87;均 P<0.05);对照组治疗后BMI、腰围、2 h PG、ALT、AST、CAP及LSM分别为(22.01±0.98)kg/m 2、(1.63±0.38)cm、(7.04±1.71)mmol/L、(39.31±4.92)U/L、(31.40±4.94)U/L、(197.48±36.39)dB/m、(7.42±1.34)kPa,观察组治疗后BMI、腰围、2 h PG、ALT、AST、CAP及LSM分别为(19.87±0.76)kg/m 2、(0.89±0.21)cm、(6.29±1.10)mmol/L、(36.17±3.16)U/L,(28.63±3.59)U/L、(152.77±30.18)dB/m、(6.17±1.06)kPa,观察组治疗后BMI、腰围、2 h PG、ALT、AST、CAP及LS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2.74、3.55、2.81、3.02、2.76、2.89、3.15,均 P<0.05)。 结论:相较于利拉鲁肽,贝那鲁肽辅助治疗T2DM伴NAFLD可有效减轻体质量,改善餐后血糖水平,保护肝脏功能,并有助于抑制肝脏脂肪沉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组赖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重组赖脯胰岛素(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全国多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于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从全国29家三甲医院选取糖尿病病程6个月以上、单纯口服降糖药联合或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或单纯胰岛素注射≥2次/d稳定治疗3个月以上,且7.5%≤糖化血红蛋白(HbA 1c)≤13.0%的糖尿病患者共626例,通过区组随机化方法,按1∶1随机分到试验组(315例)和对照组(311例)。试验组(315例)和对照组(310例,剔除1例)分别给予试验药物重组赖脯胰岛素和阳性对照药物赖脯胰岛素每日3次,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治疗,按规定方案调整胰岛素剂量。比较两组治疗16周后HbA 1c、血糖、血脂、体重、胰岛素抗体(IAA)等较基线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率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治疗16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HbA 1c自基线分别下降(1.18±1.26)%和(1.41±1.30)%,协方差分析显示试验组非劣效于对照组( F=2.81, P>0.05),单侧97.5%可信区间为-0.14(-0.30,∞)。治疗16周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自基线下降绝对值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6周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基线变化情况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6周后体重及IAA自基线变化情况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全部不良事件、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以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国产重组赖脯胰岛素在降糖疗效方面非劣效于进口赖脯胰岛素,在血脂变化、体重增加、胰岛素抗体发生及安全性方面与进口赖脯胰岛素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