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于胎龄儿追赶生长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多提示存在胎儿生长受限。追赶生长是纠正生长不利因素后儿童生长发育的补偿机制,因此在大部分SGA中可以观察到追赶生长现象。大量研究认为追赶生长与生命早期发生胰岛素抵抗高度相关,但目前关于追赶生长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确切机制缺乏清晰的认识,因而也缺乏针对追赶生长导致的胰岛素抵抗的干预措施。本文归纳近年来关于追赶生长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从骨骼肌产热抑制与脂肪追赶生长、应激与炎症反应和DNA甲基化等方面综述追赶生长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猪真皮深层组织错位损伤对皮肤纤维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猪真皮深层组织错位损伤对皮肤纤维化的影响,以期为烧伤瘢痕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6只2个月龄雌性杜洛克猪,将背部右侧切取中厚皮片和真皮深层组织片并原位回植的15个术区纳入真皮原位回植组,将背部左侧切取中厚皮片和真皮深层组织片并将真皮深层组织片放在脂肪层下的15个术区纳入真皮错位组。观察2组伤后7、14、21 d术区毛发生长情况及伤后14 d横断面结构。伤后7、14、21 d,测量并比较2组术区皮肤厚度(表皮到脂肪上缘的距离)、真皮厚度(表皮下缘到脂肪上缘的距离,不包括真皮和脂肪间的纤维组织厚度)、真皮-脂肪界面(真皮原位回植组为真皮深层下缘至脂肪上缘、真皮错位组为真皮浅层下缘至脂肪上缘)的纤维组织厚度,测量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切割界面(真皮浅层下缘至真皮深层上缘)纤维组织厚度并与真皮-脂肪界面纤维组织厚度进行比较;行天狼猩红染色,观测并比较2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及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切割界面和真皮-脂肪界面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2组术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阳性表达。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伤后7、14、21 d,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毛发均较真皮错位组浓密。伤后14 d,真皮错位组术区皮肤横断面呈“三明治”样结构,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皮肤横断面结构正常。伤后7、14、21 d,真皮错位组术区皮肤厚度分别为(4 234±186)、(4 688±360)、(4 548±360)μm,与真皮原位回植组的(4 425±156)、(4 714±141)、(4 310±473)μm均相近( P>0.05);真皮错位组术区真皮厚度均较真皮原位回植组明显变薄( t值分别为-9.73、-15.85、-15.41, P<0.01);真皮错位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纤维组织厚度均较真皮原位回植组明显增厚( t值分别为14.48、20.58、15.67, P<0.01);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和真皮切割界面纤维组织厚度均无明显差异( P>0.05)。伤后7、14、21 d,真皮错位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均较真皮原位回植组明显增加( t值分别为2.65、0.61、7.39, P<0.05或 P<0.01),而2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P>0.05);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与真皮切割界面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P>0.05)。伤后7、14、21 d,真皮错位组术区真皮浅层和脂肪组织中均有PCNA、TGF-β 1、FGF-2、HGF阳性表达,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浅层、真皮深层和脂肪层均有PCNA、TGF-β 1、FGF-2、HGF阳性表达。 结论:猪真皮组织固有厚度不足是引起纤维化的关键因素,纤维化的生物学目的旨在“补偿”皮肤的固有厚度,脂肪组织也可能是影响皮肤纤维化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雷竹和青皮竹导管结构的轴向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植株高度增加,水分运输路径加长,水分运输阻力增大.双子叶植物可以通过向下拓宽的木质部管道来补偿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的水分运输阻力.而单子叶植物无次生生长,需终生使用同一套导管系统运输水分,这会对其个体生长过程中维持木质部水力传输效率产生极大的限制.因此,探明单子叶植物水力结构的轴向变化对于探讨该类物种的水分运输效率维持机制及其在自然界中能够广泛分布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以树状单子叶植物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Prevemalis')和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植株茎干不同位置(即距茎尖不同距离)的导管大小、导管数量以及茎干外径等参数,并进一步计算水力加权导管直径(Dh)、平均导管面积、导管密度、导管面积/导管密度等指标,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MA)的方法,对各性状沿茎干轴向的变化规律及性状间的协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雷竹和青皮竹从茎干顶端到基部,(1)Dh逐渐加宽、平均导管面积增大;(2)导管密度减小,导管面积/导管密度增大;(3)导管密度与导管大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竹子从茎干顶部向基部,导管大小逐渐拓宽,单位木质部横截面积内的导管数量逐渐减少,导管的大小与数量的变化是相互权衡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植物生物钟在农业生产中应对全球变暖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当前全球变暖趋势不可逆转,异常气候导致的温度胁迫频繁发生,给农业高产及稳产带来了巨大挑战.生物钟作为内源性且可遗传的计时机制,赋予了植物预测和快速响应环境因子周期性变化的能力,以确保诸多生理生化途径与环境同步,极大增强了植物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温度响应和补偿现象不仅涉及生物钟与环境信号"同步化",而且涉及农业生产中作物适应温度胁迫的实际应用.生物钟温度补偿是指在较宽范围的生理温度内,通过转录和转录后机制,生物钟可基本维持近日节律周期的长度不变,确保计时机制准确运行.自然环境中,光照、温度和湿度紧密耦联,作为授时因子将环境信号经过输入途径传递给生物钟核心振荡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该文回顾了植物生物钟温度响应和补偿机制的研究历史,详述了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在作物遗传育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解决农作物温度胁迫适应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患者失明和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DR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炎症、氧化应激、神经血管性病变等诸多方面,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当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是DR的一线治疗手段,主要针对疾病晚期阶段,但此时视网膜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神经血管损伤及视功能降低.另外,仍有部分患者对抗VEGF治疗反应欠佳、甚至无反应.目前几乎没有针对疾病早期的干预手段,因此,迫切需要基于DR发病机制开发出新型的局部或全身疗法,能够对DR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并尽可能挽救患者视力.针对不同靶点的药物如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类药物、靶向生化途径类药物、抗氧化植物化合物、基因治疗类药物等在治疗效果上可以互相补偿,从而能够让更多DR患者获益.该文结合既往研究报道,对DR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方法以及潜在药物治疗靶点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遮阴对猫爪草光合特性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究不同遮阴程度对野生植物猫爪草光合特性和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为深入了解其耐阴性以及开展规模化栽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以盆栽猫爪草为试验材料,设置全光照(CK)、30%遮阴(T1)、50%遮阴(T2)、70%遮阴(T3)和90%遮阴(T4)5个处理,对各处理下叶片光合特性及解剖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遮阴程度增加,猫爪草叶面积在T3环境下达到最大值,而株高和茎粗逐渐降低.(2)随遮阴程度增加,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E)先升后降,在T4处理下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而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逐渐降低;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最大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先升后降,初始荧光(F.)和热耗散的电子比率(φDo)则先降后升.(3)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叶片气孔密度先减后增,并在T3处理达到最小值,上下表皮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逐渐降低,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先降后升,组织结构疏松度(SR)先升后降.(4)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片厚度及上、下表皮厚度与Rd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海绵组织厚度、CTR和SR与Pn,max,以及栅海比(P/S)、SR与AQE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海绵组织厚度和SR与F.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猫爪草可以通过降低光合速率和改变叶片结构提高耐阴性,在全光照下生长良好,也能较好地适应30%~70%遮阴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成分-药效对比分析鸡内金不同给药形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疗效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基于现代分析技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模型系统评价鸡内金不同入药形式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差异性,为鸡内金消食功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分别测定鸡内金散剂和汤剂蛋白质、酶、多糖、氨基酸及黄酮类成分,散剂和汤剂总蛋白分别为0.06%、0.65%;散剂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效价分别为27.03、44.05 U·mg-1;汤剂多糖为0.03%,散剂中未检出多糖;散剂和汤剂中L型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79.81、8.27 mg·g-1;总黄酮质量分数为 59.51 μg·g-1,汤剂未能检测出酶和黄酮类成分.散剂可明显降低体外营养糊黏度,而汤剂与空白组对营养糊黏度降低无明显作用.采用碘乙酰胺灌胃结合不规则饮食法制备FD大鼠模型,结果显示,散剂和汤剂均可显著提高大鼠胃排空作用、小肠推进率、消化酶活力、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饥饿素(ghrelin,GHRL)水平,显著降低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5-羟色胺[3-(2-ammonioethyl)-5-hydroxy-1H-indolium maleate,5-HT]、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SST)水平(P<0.05,P<0.01).散剂和汤剂给药在同等剂量级别组之间比较,散剂组大鼠胃肠推进作用、血清GAS、GHRL、VIP和SST水平明显优于汤剂组,散剂组在胃肠推进作用、血清MTL、GAS、GHRL水平稍高于其2倍生药量的汤剂组,散剂组血清SST、5-HT、VIP水平稍低于其 2 倍生药量的汤剂组.综上,鸡内金汤剂与散剂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均有治疗作用,但两者作用有较明显差异;同等剂量下,散剂消食药效明显优于汤剂,汤剂需增加剂量以补偿药效.推测鸡内金消食药效具有二元性,散剂的消食活性成分可能包括酶和L型氨基酸,汤剂主要依靠L型氨基酸发挥药效,该研究为探究鸡内金消食活性物质、提高临床用药效果提供了新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平茬对四翅滨藜补偿生长及水分生理特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四翅滨藜是荒漠化防治区广泛引种的优质旱生灌木,平茬是其主要抚育管理措施,揭示其平茬后恢复过程中的适应性和补偿生长机制,可为四翅滨藜发展成荒漠区优质饲料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人工种植的5年生四翅滨藜植株为研究对象,在平茬处理(留茬高度10 cm)后,测定四翅滨藜恢复过程中的株高、冠幅、光合反应、叶片水势、叶片导水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并探讨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结果](1)四翅滨藜平茬后的株高、冠幅和地上生物量经过1个生长季后能恢复至平茬前状态;(2)平茬植株的叶水势、叶导水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参数均高于对照植株;(3)线性拟合分析显示,平茬植株的正午叶水势和气孔导度与生长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四翅滨藜平茬后具有良好的补偿生长能力;平茬植株在恢复生长前期表现出较高的补偿生长能力和典型的获取性策略,后期随着水力状况降低又转向保守性策略;平茬植株会将更多的生物量和资源分配到枝、叶等地上组织的生长,后期的资源分配又转向促进地下部分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不同刈割强度下芒萁的生理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稀土污染已成为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的关键环境问题.为揭示不同刈割强度处理下芒萁的超补偿生长效应以及芒萁的耐刈性,以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长汀为研究区,将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按面积比例分100%、75%、50%、25%、不刈割共5个强度进行刈割,测定芒萁的生物量、逆境生理指标和稀土元素含量.结果显示,芒萁均发生超补偿生长;样方内刈割后的新生芒萁和残留芒萁的酶促保护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都发生改变,其中脯氨酸含量与芒萁生物量密切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芒萁逆境生理指标中起主导作用,100%刈割下可溶性糖含量最低;稀土元素参与了芒萁的逆境生理活动.综上所述,刈割可以诱导芒萁超补偿生长,同时也对芒萁造成了胁迫,100%刈割达到胁迫阈值不利于芒萁的养分积累,样方内残留未刈割芒萁也对刈割产生响应,稀土元素可以诱导芒萁耐刈性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光照强度对乐昌含笑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为探析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及光合能力的适应机制,以乐昌含笑2年生幼苗为试材,经100%(CK)、70%(T1)、50%(T2)、30%(T3)、10%(T4)全光照5个不同遮荫处理1年(3年生),进而对其生长及光合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70%全光照和100%全光照下,乐昌含笑幼苗存活率与株高、地径生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净光合速率在70%光照强度处理时达最高值(8.553 μmol·m-2· s-1);随着遮荫胁迫的加重,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在50%全光照下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气孔限制导致,30%全光照和10%全光照下由非气孔限制导致.与其他遮荫处理相比,100%全光照和70%全光照下乐昌含笑叶片具有更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8.166和8.735 μmol·m-2·s-1)、光饱和点(1215.956和1145.328μmol·m-2·s-1)和光补偿点(16.280和13.572 μmol·m-2·s-1).随着遮荫处理水平的提高,PSII反应中心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逐渐增加,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逐渐下降;吸收光能中光化学反应耗散能量(P)的比例逐渐增大,天线热耗散能量(D)的光能比例逐渐减小;而所有遮荫处理并未对PSII反应中心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潜在活性(Fv/F0)产生显著的影响.初步判断,70%全光照最有利于乐昌含笑生长,在中度和重度遮荫条件下乐昌含笑可降低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增加PSII反应中心开放程度、电子传递的活性和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其在弱光环境下的生长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