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期针刺任督经穴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分期针刺任督经穴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的104例PO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访化方法分为分期组、任脉组、督脉组、西药组,各26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窦卵泡计数(AFC),以及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共5个访视点的Kupperman(K)表和月经不调症状分级量化(MDQ)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四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下降,雌二醇(E2)水平上升(P<0.05);西药组、督脉组和分期组AFC升高(P<0.01),分期组AFC改善优于任脉组(P<0.05).西药组K表和MDQ表评分在治疗期间下降(P<0.01);随访期间K表不再下降(P>0.05),MDQ表上升(P<0.01).任脉组K表评分在1MC和随访期间下降(P<0.05),MDQ表评分在3MC下降(P<0.01)o督脉组K表和MDQ表评分在3MC下降(P<0.01);随访期间MDQ表评分下降(P<0.05).分期组K表评分在每个访视点均下降(P<0.05),MDQ表评分在3MC和随访期间下降(P<0.01).结论 分期针刺任督经穴治疗POI的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155和白细胞介素-6在子痫前期极早产新生儿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微小RNA-155(miR-155)mRNA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子痫前期极早产新生儿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聊城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 28 例子痫前期孕母分娩极早产新生儿[胎龄<32 周和(或)体质量<1500 g]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本院住院治疗其他原因导致的极早产儿 26 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相关电子病历临床资料,包括极早产儿和孕母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有无子痫前期等)、有创通气比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比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早发脓毒症发生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以及出生后脐动脉血清中miR-155 mRNA表达、IL-6 水平,并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miR-155、IL-6 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kg:1.21±0.22 比 1.32±0.33,P<0.05),有创通气、BPD、ARDS比例和脓毒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创通气比例:75.0%(21/28)比 57.7%(15/26),BPD比例:35.7%(10/28)比 11.5%(3/26),ARDS发生率:100.0%(28/28)比 84.6%(22/26),脓毒症发生率:71.4%(20/28)比 53.8%(14/26),均P<0.05],miR-155 mRNA表达和IL-6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iR-155 mRNA(2-ΔΔCt):0.93±0.18 比0.17±0.03,IL-6(ng/L):73.84(33.44,429.00)比 19.05(9.30,47.20),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55 和IL-6 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82,P<0.01).两组随出生时间延长,WBC和NEUT均逐渐降低,观察组出生后各时间点WBC和NEU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出生后 48h和 72h均明显低于出生后 24h(均P<0.05).观察组出生后 24、48 和 72 h WB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9/L:出生后 24h为 7.85±2.44 比12.28±6.81,出生后 48h为 7.31±3.53 比 10.98±7.91,出生后 72h为 4.97±2.05 比 7.82±4.65,均P<0.05),NEUT仅出生后 24h和 48h两个时间点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09/L:出生后 24h为 4.13±1.93 比 7.45±5.67,出生后 48h为 3.96±2.64 比 6.89±6.24,均P<0.05).结论 子痫前期极早产新生儿出生时机体内miR-155 mRNA表达、IL-6 水平明显上调,机体炎症反应紊乱,对早期评估病情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sTLR4、IL-22 R1、PAF与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及早发型败血症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Toll样受体4(sTLR4)、白介素22受体1(IL-22R1)、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水平在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CAM)中的变化及对早发型败血症(EON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妇产科的122例胎膜早破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盘病理结果为CAM组与非CAM组,分析sTLR4、IL-22 R1、PAF水平在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中的变化;根据随访结果分为EONS组与非EONS组,分析sTLR4、IL-22 R1、PAF水平对EONS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122例胎膜早破产妇中有46例合并CAM,发生率为37.70%,有76例产妇未合并CAM,占62.30%.CAM组WBC、PLT、CRP、sTLR4、IL-22 R1、PAF水平均高于非C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63、15.534、17.763、8.988、12.588、6.35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22 R1、PAF水平增高与胎膜早破合并CAM发生密切相关(P<0.05).122例胎膜早破产妇中有16例发生EONS,发生率为13.11%,有106例产妇未发生EONS,占86.89%.EONS组CAM比例、sTLR4、IL-22 R1、PAF水平均高于非EO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0,t=6.935、4.938、3.57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M及sTLR4、IL-22 R1水平增高与胎膜早破产妇发生EONS密切相关(P<0.05).sTLR4、IL-22 R1、PAF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51(0.770~0.933),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79.2%,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血清sTLR4、IL-22 R1、PAF在胎膜早破合并CAM中明显增高,与CAM及EONS发生密切相关,三指标联合检测对EONS发生有良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尤昭玲教授诊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IVF-ET中医辅助方案的构建与临证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女性在 40 岁之前出现性腺功能的减退,临床表现为继发性闭经、不孕,常伴有夜间睡眠过程中出汗、失眠、记忆力减退等围绝经期症状.本文主要介绍尤昭玲教授对患者行中医辅助IVF-ET论证思路及特色治疗.尤教授认为POI患者不孕的主要病因为肾元亏虚、血瘀致病,故在治疗上以固本培元、活血化瘀为主,并根据二期序贯与三期三法,采用尤氏"辨卵调泡八法",妙用花药随证加减,同时佐以食疗巩固疗效.并附验案 1则,以资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和快速进展型早发育儿童的体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与快速进展型早发育(EFP)儿童中医证型、中医体质、临床症状的关系,为早期干预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和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7-8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200例ICPP与EFP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证候及中医体质的相关数据,分析ICPP与EFP患儿中医体质分布、辨证分型及临床症状的关联性。结果:① EFP患儿BMI、年龄高于ICPP患儿( P<0.05),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 ICPP与EFP患儿中医证型以肝郁化火证居多,分别为59.15%(42/71)、46.51%(60/129);体质以气郁质居多,分别为35.21%(25/71)、36.43%(47/129),但ICPP与EFP患儿总体中医证型、体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 200例ICPP与EFP患儿的中医证型与体质相关,其中阴虚火旺证与阴虚质,肝郁化火证与气郁质,痰湿壅滞证与痰湿质、阳虚质显著相关( P<0.01)。④ 200例ICPP与EFP患儿中,女童多于男童,男童BMI高于女童,痰湿壅滞证ICPP与EFP患儿BMI高于其他证型( P<0.01)。ICPP与EFP患儿不同性别的中医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症状以乳房胀痛为主,为22.19%(69/311)。 结论:EFP患儿BMI、年龄高于ICPP患儿;性别、中医证型及体质分布无明显差异,但ICPP与EFP患儿的中医证候类型与体质类型间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检测BRCA1/2及同源重组修复通路多基因胚系突变及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及高风险个体胚系基因突变,分析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通路基因突变状态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补充中国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数据库。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并自愿接受基因检测的350例乳腺癌患者和49例乳腺癌高风险个体的全血样本。应用NGS检测32个乳腺癌相关基因的胚系突变情况,统计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家族史、单/双侧肿瘤、Luminal分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大小、肿瘤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HR通路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350例乳腺癌患者中,64例(18.3%)携带基因致病突变(包括致病和疑似致病两类突变),包括47例(13.4%)BRCA1/2突变,16例(4.6%)非BRCA1/2基因突变,1例(0.3%)BRCA2和FANCL突变。在49例乳腺癌高风险个体中,7例(14.3%)携带基因致病突变,包括6例(12.3%)BRCA1/2突变,1例(2%)ATM突变。BRCA1/2致病突变与乳腺癌发病年龄相关(18%,8.7%,χ2=6.346, P=0.012),发病年龄≤45岁的乳腺癌患者突变频率较高。HR通路基因突变(包括致病、疑似致病和临床意义不明确的三类突变)与单/双侧肿瘤(49.5%,68.4%,χ2=4.841, P=0.028)和Luminal分型(45.7%,62.2%,32%,60%,χ2=12.004, P=0.007)具有相关性,双侧乳腺癌、Luminal B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突变频率较高。 结论:乳腺癌高风险个体BRCA1/2致病突变频率与乳腺癌患者相近,对高风险个体进行BRCA1/2检测有利于指导乳腺癌的筛查和预防。早发性乳腺癌、双侧乳腺癌、Luminal B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HR通路基因突变频率较高,应及早进行HR通路基因检测,为乳腺癌的诊疗预后和风险评估提供实验室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亚硫酸盐氧化酶缺乏症患儿1例的临床特点及 SUOX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例早发型亚硫酸盐氧化酶缺乏症(ISO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分析于2020年5月10日收治于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医院的1例ISO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验证。结果:患儿为女性,出生后因"羊水Ⅱ度污染、呼吸费力11 min"转入重症监护室,表现为纳差伴频繁抽搐。基因检测提示患儿携带 SUOX基因c.1200C>G和c.188G>A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与父亲,其中c.1200C>G为已知致病变异,c.188G>A既往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断为意义未明变异。 结论:SUOX基因c.1200C>G和c.188G>A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导致患儿发病的原因。c.188G>A的检出丰富了 SUOX基因的变异谱,为患儿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腓骨肌萎缩症功能障碍测评量表的应用及常见基因亚型功能障碍的特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腓骨肌萎缩症(CMT)常用量表的相关性,探讨四种常见CMT基因亚型(CMT1A、CMT1X、CMT2A和MPZ相关CMT)在首诊横断面的神经功能障碍特点。方法:纳入2009—2019年期间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已明确基因诊断且首诊年龄≥10岁的CMT患者共117例,其中CMT1A型45例、CMT1X型41例、CMT2A型19例、髓鞘蛋白零(MPZ)相关CMT 12例。系统收集所有患者首诊时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腓骨肌萎缩症神经病变评分(CMTNS)、腓骨肌萎缩症检查评分(CMTES)、总体神经功能限制评分(ONLS)和功能残疾评分(FDS),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CMTES、ONLS、FDS与CMTNS的相关性;分析四组基因亚型患者组间及组内性别、发病年龄、病程、量表评分等临床特点。结果:117例CMT首诊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79∶1,发病年龄为(19±13)岁,病程为10(3,15)年,首诊时CMTNS为(11.4±6.2)分,CMTES为(8.8±5.7)分,ONLS为(2.7±1.4)分,FDS为(2.6±1.3)分。CMTES、ONLS、FDS评分与CMTNS评分在117例CMT患者及其四个基因型亚组中均呈正相关(均 r≥0.40, P<0.05);CMTNS、CMTES、ONLS评分均显示与各基因亚型病程呈正相关(均 P<0.05);FDS评分与CMT1A、CMT1X、MPZ相关CMT亚型的病程无相关性(均 P>0.05)。CMT2A患者发病年龄早于CMT1A、CMT1X及MPZ相关的CMT( P<0.05),且早发型CMT2A患者的各量表评分高于成年型CMT2A患者:CMTNS、CMTES、ONLS、FDS(均 P<0.05);CMT1X男性患者的各量表评分均高于女性CMT1X患者:CMTNS、CMTES、ONLS、FDS(均 P<0.05)。 结论:CMTNS、CMTES与ONLS评分可用于CMT各基因亚型的自然病史和临床试验等研究。CMT2A患者发病年龄较早,早发型CMT2A患者较成年型的功能障碍严重。CMT1X男性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较女性患者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RB1基因新变异致早发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1例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例早发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3月10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患者及其父母进行变异筛查,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以及致病性分析。结果:患者双眼视野严重损失,眼底检查显示骨针状色素沉着、视网膜小动脉衰减和视盘苍白。WES检测显示患者 CRB1基因存在c.2969T>C(p.Leu990Ser)和c.1816T>C(p.Cys606Arg)复合杂合错义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母。 CRB1基因c.1816T>C(p.Cys606Arg)纯合变异既往曾在一个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中被检出,而c.2969T>C(p.Leu990Ser)变异则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二者均被评级为可能致病变异。 结论:CRB1基因c.2969T>C(p.Leu990Ser)和c.1816T>C(p.Cys606Arg)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本研究患者发生早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拓展了 CRB1基因的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与胃癌发病年龄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PRS)与胃癌发病年龄及早发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胃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以胃癌病例为研究对象,利用112个与胃癌发生风险有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PRS,采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PRS水平与胃癌发病年龄的关系。将发病年龄<50岁的病例定义为早发胃癌病例,以低遗传风险(PRS≤20%)为参照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以早发诊断年龄为时间变量分析中遗传风险(PRS:20%~80%)和高遗传风险(PRS>80%)与胃癌早发风险的关联。结果:共纳入8 629例胃癌病例,其中,男性6 284例(72.82%),女性2 345例(27.18%),发病年龄为(60.61±10.80)岁。PRS水平与胃癌发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 r=-0.05, P<0.001),PRS越高胃癌发病年龄越小,低、中、高遗传风险组胃癌发病年龄分别为(61.68±10.33)岁、(60.53±10.79)岁、(59.80±11.20)岁。PRS与胃癌早发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中遗传风险: HR=1.19,95% CI:1.03~1.39, P=0.022;高遗传风险: HR=1.44,95% CI:1.20~1.71, P<0.001)。 结论:高PRS不仅增加胃癌发病风险,同时也是胃癌早发的危险因素,PRS可作为遗传检测指标评估胃癌发病和早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